霸秦
三日后,嬴渠梁身着国公服色,命人备了大礼,率领众臣,这便浩浩荡荡的前往老者祖孙所居之所,那知却是吃了一个大大的闭门羹。寻得邻人来问,才知三日前一早,老人便带着孙女出门周游去也!
当即,嬴渠梁自觉如遭雷击,顿足长叹道:“遇贤而不得求,秦之大憾也!”阳春三月,越国会稽!
会稽这个地方,在后世相当的有名,那便是浙江绍兴。
绍兴有名之处。自然不需一一表述,只不过当吴狄一行无惊无险的终于进入这个据说已经陷入衰败地城市时,还是被它的繁华给震撼了。
天下都说魏国的安邑繁华,就吴狄看来,不过是一个后世内陆小城市的规模罢了。世人都说齐国临淄宫阙宏伟,不过比之后世地影视城里的亭台楼阁还是欠缺了档次。只有这越国地会稽,吴狄这才真正感觉到了历史传承的局限性。
()
会稽城内。道路四通八达,水路纵横交错。城中内河水质清澈,可见游鱼,河中小船往来。不分男女老幼。皆是神情饱满,面露红光,绝无西秦之地百姓皆是面有菜色之相,便是比之齐国百姓,也是能够分出富贵安康。大街小巷,货郎攒动,店铺比邻,各色货物,琳琅满目。应有尽有,俊男美女,沿街游走,可爱小童,打闹嬉戏。竟似人间天堂。
吴狄在后世见过大市面。自然是略微惊讶之后便是坦然,而嬴玉久居秦国。何曾见过如此繁华,自然也就迷了心智,犹如小孩一般一旦看见新事物,便如钉在眼中拔不出来一般。而齐国公主田柔也是久居深宫,自然不曾来过会稽,无奈之下吴狄只得向负责沿途照应事宜地卫鞅讨要了一袋越国钱币让两人血拼消费。
见会稽如此繁华,吴狄也是很有感叹,不由问起其中缘故。卫鞅却是笑着解释道:“越国能有今日繁华,全拜陶朱公所赐也!”
陶朱公者,范蠡是也!
范蠡(蠡念黎音)字少伯,春秋末期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由于中华民族长达五千余年地封建传统,均以“士、农、工、商”为列,士为首,商为末,直至宋朝,尚有商人穿鞋必须着一黑一白之劣规,故范蠡一生虽有辉煌业绩,然终因弃官经商地经历使他无缘与历史名人共同载入史册。
公元前四九六年前后入越,辅助勾践廿余年,终于使勾践于公元前四七三年灭吴。范蠡以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遂乘舟泛海而去。后至齐,父子戮力耕作,致产数十万。齐人闻其贤,使为相。范蠡辞去相职,定居于陶(今山东定陶西北),经商积资巨万,称“陶朱公”。
范蠡既能治国用兵,又能齐家保身,是先秦时期罕见的智士,史概括其平生“与时逐而不责于人”。传闻他出身贫寒,但聪敏睿智、胸藏韬略,年青时就学富五车,上晓天文、下识地理,满腹经纶,文韬武略,无所不精、无所不能。
周景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96年),吴越李之战(今浙江嘉兴),吴王阖闾阵亡,因此两国结怨,连年战乱不休,周景王二十六年(公元前494年),阖闾之子夫差为报父仇与越国在夫椒(今江苏太湖中洞庭山)决战,越王勾践大败,仅剩五千兵卒逃入会稽山,范蠡遂于勾践穷途末路之际投奔吴国,献“卑辞厚礼,乞吴存越”之策。
议和后“人待期时,忍其辱,乘其败……,持满而不溢,则于天同道,上天会佑之;地能万物,人应该节用,这样则获地之赐;扶危定倾,谦卑事之,则与人同道,人可动之。”他向勾践慨述“越必兴、吴必败”之断言,进谏:“屈身以事吴王,徐图转机。”
后范蠡被拜为上大夫后,他陪同勾践夫妇在吴国为奴三年:“忍以持志,因而砺坚,君后勿悲,臣与共勉!”三年后归国,他与文种拟定兴越灭吴九术,是越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地策划者和组织者。为了实施灭吴战略,也是九术之一地“美人计”,范蠡亲自跋山涉水,终于在苎萝山浣纱河访到德才貌兼备的巾帼女——西施,在历史上谱写了西施深明大义献身吴王,里应外合兴越灭吴的传篇章。
范蠡事越王勾践二十余年,苦身戮力,卒于灭吴,成就越王霸业,被尊为上将军。
小船、黄酒、雅客,行船于会稽城中河道之内,听卫鞅将范蠡昔日典故细细道来,却也是一件人生快事。只不过,其时距离范蠡兴越之时不远,关于范蠡的种种事迹自然是比之流传后世的只字片语更是详细。吴狄越听便越是肯定,这范蠡也必然是一个来自后世地穿越者。
只不过,人家来了是顺应历史,而自己却是把历史也搅得一塌糊涂!
苦笑之余,吴狄不由开始思考其了一个很关切自己和历史走向的深刻命题:归国之后,何去何从?
已知的历史已经被搅乱。未知的未来开始变得琢磨不透。
然而,若是吴狄所料不差。那鬼谷子便很有可能也是穿越者,并且也一直在努力地维持着历史的延续性。可让他感道纳闷地,却是为何鬼谷子要倒戈相向,愿意帮助自己创造新的未来。此点吴狄曾经试探过卫鞅。可卫鞅却是既不知其然。也不知其所以然。搞了半天吴狄才知道,不论是孙膑还是卫鞅,甚至包括庞涓,所行之事都是按照鬼谷子地传信来办,根本就是被人操纵地提线木偶。
有鉴于此,吴狄更是迫切地想要见到这传说中的鬼谷子,一是要确定他究竟是不是穿越者,二是想要知道,自己会不会也是一个提线木偶。
嬴渠梁四年三月二十一。若耶溪畔,春雨沙沙。
若耶溪,今名平水江,是绍兴境内一条著名地溪流。溪畔青山叠翠,溪内流泉澄碧。两岸风光如画。此时。溪水之上,却是行有一条画舫。画舫中人饮酒笑谈,便听其中一名白衣公子笑道:“今日春雨潇潇,美景不暇。主上可有兴赋诗一首,与我等共赏。”
舫中一名虬髯短发,身着青衫地青年却是笑道:“赋诗便赋诗,待我寻个题目!”
言毕,虬髯青年却是走出画舫,一览溪边美景之余,却是发现溪边正有一处浅水生着一片野荷花,逐命人驶近。此时已是三月,本是春末夏初之际,野荷花中虽然骨朵儿甚多,却也让他摘了两朵刚开的初蕊,分别插戴在两名女子头上,这便笑道:“若耶山下若耶溪,若耶溪水绕会稽。若耶溪畔采花女,笑摘荷花共人语!”
“好诗!彩!”画舫中人听闻,皆是齐齐喝彩,更有人立马取出竹简,现场抄录。
那白衣公子更是摇头晃脑的赞道:“好诗!果然好诗!”
便也在这时,若耶溪上却是迎面驶来了一艘小船,船上站着两名老者和一名白衣少女。两船将汇,白衣少女却是怯生生向一名老者问道:“大父,果真要唱么?”
那老者正在拨弄一把怪异的乐器,细细看来正是百里遥,只见他微笑答道:“先生叫你唱,你便唱!”
一旁的鬼谷子也是笑道:“小儿,老夫教你的歌词,你可记熟了么?”
玄只得答道:“鬼谷爷爷,儿早记得牢了!”
“嗯!这便开始罢!”鬼谷子向百里遥点点头,百里遥便弹起手中的怪异乐器。随即,一阵悦耳的乐声跨过百步之遥的溪水,传到了画舫众人地耳内。
虬髯青年听的那短乐声,便立时记起这是某首脍炙人口的情歌过场,当即目瞪口呆,如遭雷击,急忙两步抢出画舫,遥视来船。也在这时,便听见一把苍老浑厚,却中气十足的歌声破空而来:“嗨嗨嗨!嗨嗨嗨!江南美景三月天哪,春雨如酒柳如烟
紧接着,一把清脆女声接踵而至,与那浑厚男声合唱了一曲后世经典情歌:“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手难牵。十年修得共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若是千年有造化,白首同心在眼前。”
()免费TXT小说下载
愕然、惊疑、欢喜,各种纷至沓来的感觉让那虬髯青年只觉得手足无措,心情澎湃,急忙命船夫将船靠了过去。待两船相会,当先登船地百里遥当先拱手为礼道:“公子狄,齐国一别,无恙否?”吴狄也是急忙向百里遥拱手为礼:“百里前辈安好!临淄遇袭,嬴无敌为前辈甚是担心,见前辈无恙,甚喜!”说道此处,吴狄却是拿眼看向百里遥身旁地那名白须老者,问道:“不知这为前辈是?”
吴狄身后的卫鞅自然出前,先是对老者恭敬一拜,道了一句:“鞅见过老师!”才转身为吴狄引荐道:“主上,恩师便是鬼谷子!”
吴狄拱手行礼,鬼谷子却是哈哈笑道:“公子狄,可曾听过老夫适才所歌?”
吴狄听闻,深吸一口长气,淡然答道:“听过!”
鬼谷子仰首大笑道:“哈哈哈!好!身在异乡为异客,你我果然同道中人!”
吴狄也是感慨,抒怀道:“哈哈哈!今日得见前辈,嬴无敌也是茅塞顿开!”
哪知却在这时,正在寒暄地众人却听见两船上的船家下人突然发出一阵喧哗,皆齐齐拜倒在,吴狄等人转头望去,却是发现溪水北岸方向的空中赫然飘来了一个庞然大物。一时间众人都是愕然,而吴狄细细一看之后,却是喜上眉梢,这便站在船首,向那巨物挥手呼喝。
不过半刻,巨物飞临,只见其上有一名身着九色彩衣的绝色女子从那巨物上探首出来,幸喜唤道:“公子狄……可是公子狄?”
第六卷全卷终
第一部陇西烽烟卷六墨子攻略 第121章 王者归来
嬴渠梁四年的春天,那是一个充满了迹的春天。
对秦国上下来说,这个春天里所发生的事,委实比以往无数个春天更值得让人记忆。
首先,就在春月里,围困秦国国都栎阳的魏国上将军庞涓居然灰溜溜的撤军了。
庞涓围困栎阳半年,若是单以兵势论,接战至今多是魏军压着秦军猛打,少梁大捷更是一战歼灭秦军数万。因此秦国的军民们对反败为胜本就不抱什么希望,只想着能够守住栎阳,不使秦国的国都沦陷便是大幸,也就算是对得起历代老秦先祖了。
可谁曾想到,仅仅围困了半年多,魏军竟然半路拉稀,悄然撤军。
不论是栎阳城内的军民还是秦国的黎民百姓,在听到这个犹如天方夜谭一般的消息时都是欣喜万分,路人皆是额手弹冠相庆,纷纷言道这果然是应了那句腊月间开始在秦国风传的箴言“阳春瑞雪,万象更新”。
进而,一些新的箴言也开始流传起来,这些箴言林林总总、纷纷扬扬,不一而足。这其中最为深入人心的传言便是说庞涓撤军,乃是全拜墨者所赐。墨者援助粮草铁器,派墨者制备守城战具协助防守之事自然是栎阳军民亲眼所见,因而对于此事民众自然都是深信不疑。更近一步,自然便会有人想起墨者之所以愿意出手援助秦国,可全是拜了三公子嬴无敌所赐,因此也促进了一句关于吴狄的箴言在秦国内外疯传:圣人归朝,西秦大兴。
也就在此时,一则从齐国辗转万里而来的消息便轰动了秦国上下:公子狄逃齐了!
公子狄身陷齐国的事情,老秦人自然也都是有所耳闻的,虽然秦国还没有组建真理部,但街头巷尾的秦国文人士子还是起到了义务宣传员的作用,将齐国欲与秦国结盟,执意扣留公子狄作为人质的官方措辞传播给了秦国的公众。对于这种说法。老秦人自然是深信不疑,毕竟昔年老君上公子连(秦献公)便是在魏国做了几十年的人质。直到出子之乱时才得以逃离魏国归秦。
目下,正仲夏五月,就在秦国中下阶层地黎民百姓疯传公子狄将要强势回归的时候,国府内地现任国君和一众大臣也是愁容满面的商讨着对策。
“君上,今日又有二十三名各国士子抵达栎阳,眼下皆以在城外安顿妥当!”一脸困倦的公孙贾手持一册简禀报道:“刻下滞留在栎阳城外的各国士子已达八百三十二名。”
国君嬴渠梁则面无表情的问道:“士子们还是不愿入城?”
公孙贾拿眼瞧了瞧身旁一脸木讷的内史景监,又看了看正闭目养神的上大夫甘龙,只得很是不情愿的答道:“君上,士子们执意要在城外迎三公子归朝……”
听的公孙贾如此说道。左庶长嬴虔一拍桌案骂道:“鸟!这老秦人地地界,到底是国君说了算,还是他……”
“大哥!”嬴渠梁一声断喝,把嬴虔即将脱口而出的不妥之言给何止住。同时,这一声断喝也把堂上正在神游物外的众臣给喊回了神来,老甘龙见状轻咳一声,开口道:“君上。老臣以为,此事不可放纵默许。国君招贤,广交各国士子,建招贤馆用以安置,断不能……”
“上大夫……”嬴渠梁听到此处,便已知道了甘龙之意,却是只能出言打断道:“上大夫老成持谋,可眼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