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秦
一星半点的记载,因此后世的专家无法理解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古人是如何拥有此项高科技的技术来铸造青铜剑,而汉代以后的两千年间却失去了这种技术。
更让让无敌纳闷的是,根据他的了解,此时的秦国并未掌握这项神秘的工艺,而原本他还认为这项工艺是鬼谷子和老墨子这两个穿越前辈带来。可他又从大哥嬴虔的那把传说中的蚩尤之剑天月剑上看出了有铬的涂层,并且一些此时传说中的名剑也多是用不腐、不锈、极度锋利来描述,比如对欧冶子所制的纯钩剑,便有“光乎如屈阳之华,沉沉如芙蓉始生于湖,其文如列星之行,其光如水之溢塘”的评语。此外,太阿剑“巍巍翼翼如流水之波”、工布剑“文若流水不绝”,以及龟纹、缦理、列星、溢水、冰释、高山、深渊、水波、珠衽、流泉等等形容,均是指剑身上的摺叠花纹而言。
而这些花纹之所以能够表现出如此的炫彩,原因就在于它们的表面有着一层极薄的,只有几微米厚的镀铬层!春秋时著名的铸剑大师》冶子、干将、莫邪等人,铸造出一批千古名剑譬如:干将、莫邪、湛卢、巨阙、纯钩、龙渊、太阿、工布、鱼肠等,无一不是具有这种镀铬层的。
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无敌将筑路的事情全部交给孟安,带着赢玉就在蚕羌寨住下,想要看看这些蚕羌人究竟使用何种方法来为青铜剑镀上这层铬。恰好秦国的工匠能够认出蚕羌人手中的铬铁矿石,并且陇西也有出产,当即无敌便让人大力收购,以备蚕羌人的需求。
很快,三座按照蚕羌人的铸造要求建造的锻炉被树立起来,老蚕发动族人进入大山开始为铸剑收集各种材料,比如说烧制木炭所用的青冈木,各种千百怪的矿石和岩石,甚至还有上百种植物和野果△胶、动物骨骼等等。
而蚕羌人的铸剑技术根据从旁协助的秦国工匠观察,与秦人的铸造工序并无太大差别,将上好的铜矿进行遴选、粉碎、熔炼、去除杂质,然后按照比率加入一定的锡和铅,并且在最后塑型阶段加入了铬铁矿粉和动物骨骼粉末作为辅助剂,然后便告诉无敌只要将剑坯经过淬火、打磨、开锋便可成剑。
从头到尾都在关注铸造进程的无敌看到这里帘纳闷了,难道这个被后人苦思不得其解的工艺就在这最后的的淬火、打磨、开锋这三道工序里?
第一部陇西烽烟卷八征伐四野…卷十巴蜀之战 第190章 千年之秘
春秋战国时期,秦国虽然已经是青铜剑和铁剑并用,同时同时剑的型制也有所变化,并且在军制的剑种也出现了长度有一百公分左右的加长型的铁剑。但在这些兵器身上,并未出现这种在剑身上附着铬盐氧化物的技术和工艺。
而商鞅变法之后,秦国的兵器发展便进入了一个飞跃式的发展阶段,这个时期秦国弃铁剑而重青铜剑,并且将青铜剑的加长,这种青铜剑一改老式青铜剑厚重沉实的风格,剑身开始变得狭长,而表面并且在剑体表面有一层铬盐氧化物,显现出乌黑色的光泽,能起到防腐和防锈的功效,秦始皇兵马俑中出土的许多青铜剑在出土时几乎都有如新制。
但是,如《史记。范雎列传》记载:战国时秦昭王曾经对范睢说:“吾闻楚之剑利而温优拙,夫铁剑利则士勇,倡优拙则思虑远,夫以远思虑而御勇士,吾恐楚之图秦也。”这说明秦剑并不是六国中最优秀的,相反靠近古蜀国的楚国所出产的铁剑比秦国的青铜剑还要犀利一些。
原本青铜的强度本就无法和铁进行对比,因此早期的青铜剑普遍宽而短,所以青铜长剑十分少见,春秋时期最负盛名的越王勾践剑,全长也不过55。6厘米。^^^^而战国后期,确切的时间应该是秦国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地青铜剑铸造工艺得到了飞跃,超长型的青铜剑开始出现,而司马迁在《史记…刺客列传》中。千载相传的“荆轲刺秦王”地故事就曾经描写道:“公元前227年,燕国使者荆轲带着燕国督亢地区的地图来到秦国,假意献地求和。图穷匕首见之后,荆轲突然发难刺杀秦王。面对刺客荆轲手中的匕首,秦始皇嬴政慌忙绕着柱子逃避,一再企图拔剑还击,三次拔剑而剑竟然不出。最后秦王终于拔出了佩剑,一剑削断了荆轲地左股骨。
而这个故事所透出的核心内容就是:一▲政之所以会被荆轲追得鸡飞狗跳。原因他地配剑太长了。二、荆轲是被嬴政用青铜佩剑砍断左腿而失手。
在青铜时代,铸剑的关键是在冶炼时向铜里加入多少锡。^^^^锡少了。剑太软;锡多了,剑硬,但容易折断。秦国青铜剑所做的化学定量分析显示:它的铜锡配比让青铜剑的硬度和韧性结合得恰到好处,加长地剑身,使秦剑的受力部分得到加强,而又保持一定地弹性,同时剑身又不会过于沉重。而且,秦国青铜剑在锻造过程中已经不仅仅局限于青铜这种原始合金,还在当中掺入了含铅、铬、磷、锌、锰等金属,一开始后世的研究者还认为这是青铜剑在锻造自然残留在金属里的。但后来经过多方面的鉴定后发现这些金属的成分和含量几乎达到了一个完美的合金配比。这显然不可能是天然形成的,而合理的合金配比使秦国青铜剑的韧性和强度结合的恰倒好处。其强度远远超过同时期地铁质武器。秦国地青铜剑并非是青铜剑铸造工艺的顶峰,但它却是被秦国采用量产化工艺大量装备部队,使得秦军所向披靡地保证。它的长度、硬度和韧性也达到了几乎完美的结合,攻击性能也因此大大增加。所以,即使秦剑的铸造工艺可能及不上吴越,但在实战上,它的长度、硬度和韧性也达到了几乎完美的结合,攻击性能也因此大大增加,超长型秦剑也更占优势。因此,秦国武器虽仍用青铜制造,但其制造水平则远远超过了同时代的铁器。直到9世纪末,被西方人鼓吹的意大利青铜剑铸造工艺仍然没有超过这个水平,而那时民族使用超级青铜兵器的历史已有一千三百余年了。
对于接下来的这三道工序,蚕羌人显得格外的重视。
在开工的头天晚上,蚕羌族的老巫师蚕巫带着族人围着新建造的纵目人图腾跳了一夜的大神,然后又带着女儿蚕夏将收集来的各种山草药捣鼓了整整一天一夜,这才表示得到山神的允许,将用于淬火的原料配置成功。
一直在关注这个事情的无敌自然放下手头的一切,一头钻进炙热的锻造作坊里对这个重要的过程就行全程观摩,此时什么凿山开道、攻打巴蜀等等大始被他抛到了九霄云外,他眼下要做的就是要解开这个困扰了无数后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千古之秘。
因为,如果当真能从蚕羌人手中获得这项神秘的工艺,那么大秦的兵器质量将获得一个重要的飞跃,那时若是大秦的铁甲勇士人人都手持着神兵利器,天下何人能挡?因此这项技术无敌势在必得,比攻巴蜀还要重要。*
一切妥当之后,蚕火便开始着手对已经成型的剑坯进行淬火。
所谓的“淬火”也叫着“蘸火”,这项工艺的原理是将金属工件加热到某一适当稳并保持一段时间,随即浸入淬冷介质中快速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常用的淬冷介质有盐水、水、矿物油、空气等。淬火的目的是使过冷奥氏体进行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得到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然后配合以不同稳的回火,以大幅提高金属的强度、硬度、耐磨性、疲劳强度以及韧性等,从而满足各种机械零件和工具的不同使用要求,但淬火绝对不能让金属的表面能够镀上一层铬,即便是用铬铁矿冶炼得到的钢坯所锻造出来的兵器。这一点,几乎是每个现代人都能明白的原理,正如铝这种金属绝无可能用煅烧的方法从铝土矿中提取一样,因此这种在青铜剑上镀铬的工艺,才会被后世人引为谈。^^^^
抱着疑问,无敌细心的观看着蚕羌族内的铸剑匠师蚕火耐心的锻打剑坯。鉴于无敌是大秦的头人和蚕羌族的恩人,蚕在和蚕巫充分沟通后同意无敌在旁观摩,而无敌也从蚕巫的眼中看出了一丝狡黠,似乎蚕巫认为即便让无敌在旁观看也不可能破解这种铸剑的秘技。
蚕羌人铸剑用地是上好的青冈柴木炭,并且由四个青壮的汉子拉动着由动物皮革制成的微型风囊,这种风囊的风力并不强,但依靠极高频率的向铸炉鼓入空气,可以获得稳大约在一千五百度左右的蓝焰。当然,如果是采用的无烟焦炭所产生的蓝焰,稳将达到一千八百度以上,不过此时似乎天下各国都没用掌握这种锻造工艺,对他们而言木炭已经足够用。
蚕火将剑坯放在锻炉中烧红取出,在表面洒上一层铬铁矿石粉末后便会用青铜锤敲打,这样反复的敲打了三个时辰之后,便将通红的剑坯插入一旁准备后的动物油脂中进行淬火,待剑坯子完全冷却后却是再次将剑置入锻炉中,用木炭将其封在炉中并关掉一半的火门,然后蚕火便告诉无敌,这道工序是将剑温烧六个时辰,再次淬火后便可以打磨开锋了。
()免费电子书下载
无敌自然能看出这显然是一道“回火”的工序,而此时他对蚕羌人的铸剑技术越发的惊了,没曾想在落后封闭蛮荒的古蜀国,竟然会有人掌握着这样先进的工艺,这不由让他想起了后世对三星堆有可能是高科技史前文明,甚至是亚特兰蒂斯人后裔的猜测。
不过古蜀国到底是不是亚特兰蒂斯人后裔,此时已经无从考证,蚕羌人一口咬定他们的始祖是古蜀国开国大王蚕从的儿子蚕羌。而无敌想要得到的,只是这种有可能就是让日后的秦国兵器“坚不可摧”,“吹毛短发”的铸造工艺。
青铜剑坯经过六个小时的煅烧,已然将其内部因为淬火而造成的金属应力裂纹缓慢弥合,出炉之后,蚕火当着无敌的面用小刀在自己的胳膊上划了一刀,滴下的殷红鲜血被炙热的剑坯灼烧着,发出吱吱的响声和阵阵血腥味的恶臭。待蚕火将鲜血浇遍剑坯,剑坯渐渐冷凉后便进入了打磨和开锋的程序,而正当无敌想要试验一下这把型造的青铜剑是否就是在之前的回火或血淬的过程中被蚕火用神秘的手法镀上铬时,蚕火却是连手臂上的伤口都没有包扎,便将打磨开锋好的青铜剑置入了一只两的陶瓮中,而瓮内则装满了蚕巫和蚕夏所研制地一种淡绿色药水,并且由蚕巫率领着四个多产的中年女人围绕着陶瓮咿咿呀呀的唱着祝词进行祈祷。
对于这个过程,蚕火和蚕两人的说辞是一致的,那就是祈愿先祖的神灵显现神力,让这把剑获得无坚不摧的力量。但无敌却是对他们用来盛放药水的陶罐和药水本身感上了兴趣,看着这种两的,高度大约有两尺的陶罐,以及在陶罐顶端出的剑坯尾部,无敌生出了一种似曾相识的怪感觉,他隐约的感觉到,春秋战国时代铸剑的千年之秘,便隐藏在这个陶罐之中。
第一部陇西烽烟卷八征伐四野…卷十巴蜀之战 第191章 秦中之变
也就在无敌在蚕羌寨研究千年之秘的同时,位于栎阳的老太师甘龙府中,老甘龙和杜挚这对师徒却是在议论着一些与河西有关的闲事。
天以入夏,陇西的天气也是渐渐热了起来,栎阳国府的作息制度是每日卯时点卯,午时由国府为各位大臣提供膳食,下午若是无事便可回家歇息。因此这日午时才过,本就没什么事做的老甘龙便坐了轺车回府,换了一袭清凉的绢衣在家中的亭下纳凉。没过多久,交托了公务的杜挚也下班回府,回家之后却是换了一身便服从侧门而出直奔甘龙府上,登门上来便是低声呼道:“老师,秦中出大事了!”
老甘龙闻言,本是微闭的老眼张开一缝,缓缓道:“杜挚,出什么大事了?”
杜挚步入凉亭,拱手给甘龙行了礼后,跪坐下来后笑道:“这是弟子刚刚才接到的消息,秦中秦西的各家老世族封地内开始大量的逃民、逃奴,三日前雍城令已经下令封闭了雍城官道,这事怕是要闹大。”
“闹大?”老甘龙斜靠在地榻上,闻言却是向一旁伺候的两个侍女挥了挥手,示意两人退下下后,老甘龙淡淡道:“往年夏荒,逃民、逃奴之事本是常有,何以今年会闹大呀?”
杜挚回道:“老师不知,今年的逃民、逃奴之势不同往年,往年只有年景不济,庶民难以果腹之时才有逃荒之举,而今年各地的逃民却是直奔河西而去。”
“直奔河西?”老甘龙目光一闪,却是将眼睑闭合,懒散道:“逃民、逃奴去不去河西,与老夫何干?”
“要说也怪……”杜挚早就料到老甘龙如此反应,当即转变话题道:“君上说要变法强国,结果三年来君上唯一变的,只是一个四部九?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