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秦
说道此处,无敌却是突然振衣向屈拱手为礼,向屈直言道:“天下之事,分分合合。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上古时代,氏族部落逐草木鸟兽而居,零散星布,方有轩辕氏战败九黎蚩尤,一统华夏。而历经夏商周三代至战国,周室衰亡,诸侯自立,烽烟骤起,正应了‘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之语。纵观我大秦与山东六国,依族长之见,楚国可得天下么?”
“天下?哈哈哈……”屈闻言哈哈大笑,却是反问道:“观我大楚,国士如林,只有老夫与上大夫今日方知天下何其之大。且楚王好大喜功,骄奢淫逸,军备不整,兵甲不修,大楚凭甚可得天下?”
无敌接着笑道:“魏齐交兵,齐国新胜,族长以为齐国如何?”
屈却是苦笑答道:“齐国又如何,齐人可知天下呼?”
这一问一答,到是点醒了一旁呆愕地江乙。
虽然作为上大夫,江乙的政治履历可能嫩了些,可这并不妨碍他拥有卓越的政治洞察力与远见卓识。因此,江乙切合时机的搭上了一句具有画龙点睛意义的定语:“知天下者,得天下也!”
话一出口,立即引来了屈和一众秦臣地侧目,原本沾沾自喜的江乙足足愣了有十数息,方才省悟以自己这个身份地位国籍,说这句话绝对是坏菜了!
()免费TXT小说下载
此时秦王嬴无敌先问楚国、再问齐国,其意不问自明:而今能得天下者,自然是非秦国、非秦王嬴无敌莫属。
如此明示,以屈地政治素养如何看不明白,倒是刚刚当上上大夫没几天的江乙却是无意之中将这层隔膜给捅破了。当即两人都是心头一惊,想到了一件大事,那便是秦王将这个关于天下何其大地机密大事透腾给两人,究竟是开诚布公、推心置腹,还是暗藏玄机、存心试探。
立时,屈噤声不语,而江乙也是额上冷汗浮现。
正如屈所言,楚国士子如林,今日屈江两人得了秦王这个关于天下的论述之后难保日后不遍传士林。而江乙这个笨蛋又抛出了“知天下者得天下”地定语,两人的性命当即堪忧起来。
无敌自然敏锐的观察到了两人的色变,自然是不动声色的等着两人自己把问题想得更严重,选准了时机持爵敬酒道:“知天下者得天下!好彩!当满饮此爵
“彩!”秦臣也都纷纷省悟过来,齐齐满饮一爵。
而后,无敌便顾左右而言他,不再提及此事。而是与屈、江两人闲扯起“天下”风物趣闻,并适时的透腾了已经派遣万人使团开赴雅典的消息。
一夜欢饮,时值三更,屈、江两人自然托辞欲走,无敌便着景监相送。
景监将二人送至辕门处,直言相告道:“大楚自吴起变法而今,虚耗国力,内忧外辱,已是大厦将倾,独木难支。天下大势,分分合合本是定局。所谓良禽择木,良臣择主,还望二位好生珍重。”
屈、江乙两人默默对视一眼,向景监拱手为礼,这便驾车而走。
两人归去之后,屈身为一族之长,自当需要好生谋划。仅凭一面之词,便叫人家举族托付,这显然是不太可能的事。而江乙归家之后却是遁入密室,凭记忆复原了一幅“天下”草图,每日里观摩思索,也不知他究竟在想些什么。
当然,这是后话。
就无敌来说,他根本也不怕两人将这“天下”的事情宣扬出去,反正这中原华夏早晚都会知道这“天下”究竟何其之大的!
卷十一塑国筑鼎十二大出陇西 第232章 功成归国
九州天下之说,虽是席间的一个话外之题,但这个话题对一些人的震动却远远比无敌想象的还要巨大。/首/发不说屈、江二人,光是公孙贾一干人等便由此生出的许多心思,自不及一一细表。
且说,大秦嬴无敌四年十月二十八日,是周室天官测算出来的大吉日,最利缔结盟约。
楚王、秦王、周王,三王齐聚。于宛城筑祭天台,三牲大祭,缔结盟约!
楚王倒也痛快,盟约缔结之后,便使人送上了首付秦国的战争赔款五十万金,只求秦王与周王早日归国。正愁没钱在楚国展开计划的无敌虽说谈不上眉开眼笑,倒也识趣的明白楚王心意,立时表示了去意。且来年的八月,秦国将要举行大,主要的项目是商贸活动和运动会,特别邀请楚王一道参加。
对于大,楚王当然知道是个什么活动,但无敌的邀请还是让他忍不住拿话讥讽道:“秦国要办大商会?不知秦国有何博易之物?”
无敌不以的笑道:“秦卑困,博易之物却也不多,不过是些皮毛兵器,战马车具,用以博易盐茶布匹、山珍海货,解民困顿。”
见无敌回的中肯,楚王也知道自己有些过了,便笑道:“皮毛、战马,山东各国恰是稀缺,自当易得。孤王却知秦国少铁,士卒多用铜兵,山东六国早已摒弃,便是我大楚的将士,也早不使铜兵哩!”
无敌面腾笑意,向一旁的亲卫示以眼_后笑道:“楚王可善使剑?”
“不善!”楚王不明所以,却见无敌站起来,从亲卫手中接过一把青铜佩剑出鞘,一股煞人的寒意迎面扑来。楚王当即大惊,还道是秦王想要暗算他,也在这时无敌却是将铜剑“嗵”地一声插入面前的楠木长案,气定神闲道:“秦国之铜,非六国之铁可比。朕手中这把铜剑,楚王可使人以铁剑斩之,铁器、铜器,孰优孰劣,一较便知。”
“当真?”秦王不是想要刺杀自己。楚王先是心头松了一口大气。见秦王竟要试剑。便也来了兴趣。
“当真!”笑道。
“好!卫士何在!”当即王换来身边一名卫士。与秦王地卫士一道持铁剑与铜剑互斩。只听“叮”地一声响起。竟有半截白亮断剑“”地一声钉在了会盟大殿地木柱上。楚王惊叫一声。急忙让两人将剑呈上观看。只见秦国地铜剑完好无损。而卫士地铁剑却是断了。
楚王不善使剑。却善识剑。只见那铜剑全身黝黑。毫无光泽。剑柄、剑身造型古朴。剑脊无铭文。便知这是一把未曾出世地神兵。也就在楚王捧着此剑大为感叹地时候。却听无敌笑道:“楚王知剑?”
楚王微微点头。抚剑道:“~略知一二。然凶器无锋。神兵有主。固而难求也。”
听着楚王口中酸楚语气。无敌当即让亲卫奉上剑鞘。笑道:“既如此。此剑便赠与楚王!”
“秦王果真以此剑赠孤?”楚王听来大感意外,如此神兵,可遇而不可求,若是自己定然不会轻易相赠。
“果真!”无敌大笑道。无敌赠出这把青铜剑正是蚕羌寨中出品地大路货,若论材质,还算不得上品。秦军的兵器全面钢铁化是必然的大趋势,之所以送这把青铜剑给楚王,不过是为了给秦国的珍玩类青铜剑打广而已。当下,无敌便将国中覓得欧冶子传人,秦军兵器作坊已习得上好青铜兵器制法的消息透腾给了楚王,并且告诉楚王他手上的这把,就是欧子传人献上的神兵,用了什么北极之铜和东海之金铸成,一番吹唬倒也取信了楚王。而后又说,秦军所铸地青铜剑虽然不及这把神兵,但对付一般的铁器还是绰绰有余,更让人拿来数十把比蚕羌寨中出品的大路货还要差上一些的军仿便宜货当场试验。
连续十把青铜剑与铁剑互斩对比的结果是九折一损,而军仿货上只是嘣了一个小小的缺口而已。
这番对比下来,自然让楚王相信了无敌赠给他的当真是神兵利器,而秦国的青铜剑果然要比铁剑强。当即楚王提出,要购买一千把秦国地这种半神兵级的青铜剑,无敌便推说此事当有臣下处理,继而转开话题与楚王饮酒作乐。
大秦嬴无敌四年十一月初一,秦楚盟约缔结,秦王起驾归国。
此次秦楚会盟,对秦国而言自然是收获颇丰。其一、巴蜀之地在楚国没有异议的情况下名正言顺的划入了秦国疆域。
其二、连蒙带骗的搞到了五十万金地赔偿军费,而后的
十万金楚国给不给也就无所谓了。其三、取信了楚认为秦国后力不济,以换取了短暂地修养生息之期。其四、打开了楚国的市场,为日后秦国全面进入楚国奠定了基础。
最后,在秦王嬴无敌地忽悠之下,楚王以每把千金的价格向秦国订购了五百把军仿青铜剑和五千匹战马。现下无敌地近卫装备都是白氏工匠按照无敌破解出的蚕羌族铸剑工艺锻造的良品青铜剑,而近卫军和主力部队的将领和军官则装备蚕羌寨出品的大路货,至于秦军日后自然是要全员装备铁器,因此军器作坊出品的军仿货则是作为军贸产品对外销售。
于楚国的订单约为百万金之巨,楚王当然不会自打嘴巴,将交易方式定位了货到付款。无敌倒也没甚意见,只是让负责此事的景监问楚王委派的大臣拿了三十万金的订~,随后便将这笔钱和五十万金赔款一道划拨给了楚国的谍报,展开了收购计划。
秦国的全盘计划归纳起来就是一个“鸠占鹊巢‘什么”帮“楚人修建驰道、货栈、市场,实际上根本就是为秦国自己修建,这是为了日后秦国兼并楚国而作的前期准备,届时好不必再来从头建设。而且,无敌也毫不担心这些基础设施会在日后毁于战火,因为他早就胸有成绣的准备好了不起烽烟便能攻城略国的强力灭国方案。
十一月初三,秦王车架行至武关,舅子周王姬扁以离国日久且秦楚之争已解,当功成身退为由托辞想要归国。无敌自是欣然允之,并嘱咐他归国之后好好选拔人异士,参加来年在大咸阳举办的运动会。
而于武关设三日,与周王依依惜别。
当姬扁的车架再次上路,于两日后进入韩国地界时,周室那些不明真相的众臣这才齐齐呼出一口大气。这个时代还没有发明出“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个名词,但周室的老臣们却是相当敏锐、且自视甚高生出了这种警觉,他们隐隐觉得秦国已经具备了取代周室实力和势力。虽说山东六国都有想要取代周室的狼子野心,可各国之间势力犬牙交错、互相制衡,实际上对周国而言根本无需过分担忧。
可秦国不,而秦国的这个新君嬴无敌与山东六国的现任君主比起来则更是大大不同。
无郭之城大咸阳他们见了,祭祀上古源的盘古、伏羲、女娲正神的盘古广场他们见了,能容纳数万人的大竞技场他们更是瞧在了眼里。而那尊震古烁今的大秦司天鼎,则是宣告了秦国将要接替周室成为中原华夏一统的万邦之国。
而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自然没老太师和司天官的见识,是以众臣们都是相当的彷徨和无奈,可周室的衰败又岂是他们可以逆转的。
月中,扁驾归洛阳。
入城之前,姬扁突在让车队在城前的三十里驿停住,领着老太师等一众老臣站在已经被杂草湮没的大驰道上。
周室遭遇幽王之乱,犬戎进攻镐京,平王东迁建都洛阳时,洛阳城前可并行九架车的大驰道一修到了三十里驿,数百年后,昔年的大驰道此时只剩下了一条仅容一辆车通行的窄道。看着驰道两边丛生的荒草,姬扁久久不语一脸的落寞,而周室的众臣们也是心中凄然,不知如何是好。
“老太师呵!”良久,姬扁轻唤一声道:“你瞧秦王好么?秦国好么?”
老太师听着姬扁的话,一双朦胧的老目中凄然滚下了浑浊的水,颤颤巍巍的回道:“好……好……秦王好……秦国也好……”
“老太师呵!孤也瞧出了好哩……”姬扁眯起~睛,面上浮现出了浅浅的微笑,似乎回忆起了在秦国所经历的有趣之事。
“我王!”一旁的上大夫见状,也是心有不忍,想要出声提醒什么,姬扁却是举手制止道:“上大夫,瞧这驰道如此荒芜,已有多年不曾修缮了吧?归去之后,寻些工匠将城内城外的道路好好修缮修缮!”
上大夫樊余虽然有些不明所以,但还是应承下来:“臣领命!”
而后姬扁仔细的看了一眼身后跟着的二十几名老臣,这些老臣基本上各个都与周室有着姻亲,可谓都是自己人,因此姬扁也就开诚布公的说道:“诸位回去也好生准备准备,把家业都处置了吧。孤……日后要住在咸阳,这洛阳城……就赠给孤的妹夫吧!”
“我王!”老太师悲呼一声,哭倒在地。
卷十一塑国筑鼎 第233章 魏申监国
大秦嬴无敌四年的腊月对于老秦人而言,是一个比往年丰足的大好年份。
这年的腊月初八,不说鳏寡孤独,凡是大秦境内的百姓,每户可到国府去领一升上好的腊八粮和八十个布钱。这腊八粮也就是混合了粟米和各种豆米的粗粮,就平常人家看来不算什么,可对于一些尚处于勉强温饱状态的隶农、隶工户而言却有可能是一家人能维持旬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