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秦
旭日东升,一轮红日出现在了以盘古广场为中心的西南向子纬线大道的尽头跃然而起。站在秦王宫的宫墙上,无敌看着整个咸阳地面上像~一样冒出来的民居,先是感叹了一番城市规划的重要性,再来就是向儿子不败灌输人民向往城市,城市需要人民的重要性。
“儿子……”无敌指着大秦子午线向东延伸的大道,向儿子嬴不败问道:“你看到什么?”
嬴不败先是仰起头看了看父亲的面色,然后这才顺着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足可'Qisuu。Com奇‘书‘网'容纳十六辆车并行的主道上已经被熙熙攘攘的路人、车马所阻塞。虽然有身着制服的公安巡街在维持秩序,让人群各行其道,但移动速度还是相当的缓慢,嬴不败若有所思的答道:“秩序!”
“是希望!”摇摇头,无敌越来越有点搞不懂这个儿子,随着年岁的增长,嬴不败的智力成长相当的迅速,按照旁人地评价已经是少年老成,颇有帝王之象,可无敌却觉得这个孩子身上缺少了很多东西。
“希望?为何是希望?”嬴不败仰起头,看着一脸严肃的父亲。在他看来,如此宽阔的大道都能被人流车马所阻塞,显然是路人和车马都没有遵守好行路的次序,且不知父亲为何会以“希望”这个词来描述。
无敌并没有直接回答问题,继续问道:“咸阳之民,究何而来?”
嬴不败听来却是没有直接回答。略略思谋后小心翼翼一面观察无敌面色。一面答道:“孩儿若说咸阳之民是因公父地迁民令而来……定是不对。孩儿以为。咸阳之民定是如昔年在阳时所遇地那个贩食老者一般。为谋生计而来。”
“对了一半!”无敌微微地点点头。严肃地面色略微缓和了些许。适才不败提到迁民令时。无敌虽然忍住了未曾显腾面色。却也还是叫不败这小子观出了端倪。
“为何只对一半?”嬴不败有些不解。不耻下问道:“还请公父为孩儿开释。”
无敌深深一吸。伸手撑在墙头。看着九丈高墙下熙熙攘攘忙忙碌碌地民众。低沉地说道:“咸阳之民。只为希望而来。”
“希望?”嬴不败还是难以理解。为何公父会用希望这个词。
“对!希望!”无敌拍拍墙头。轻叹一声缓缓说道:“你看这些民众。他们拖家带口、背井离乡来到这个城市。是因为在他们看来。只要来到了这里就有可能过上比以前更好地生活。他们希望过上好生活。因此。他们带着希望而来。他们就是希望。你明白了吗?”
嬴不败听了先是点头,却又摇头道:“孩儿还是不明白。”
“呵呵!你要是真能明白,为父也就可以退休了!”无敌轻笑一声,想了想后便笑道:“为父给你讲一个故事,看你能理解多少。且说,曾经有这么一个国家,因为外国侵略使它的都城被分成了两半,各自治理。”
“两半?”嬴不败问。
无敌解释道:“对,两半。就如咸阳城的子午长街被分成了东边和西边,然后城东就你归公子不败,而城西就归你弟弟公子球,各自治理。”
嬴不败偏头想想,却是笑道:“公父,若是将咸阳一分为二,不败愿取城西,将城东让与弟弟。”
无敌一呆,反问:“为何?”
嬴不败答道:“咸阳乃是无郭之城,且富商、市集、军械作坊、库房皆在城东,咸阳守军大营却在城西,若嬴球治城西,定不能守也。孩儿治城西,可统军镇守,定能保咸阳万无一失,不为外敌所乘。”
“好小子!”无敌苦笑一声,没想这孩子想象力还真够丰富,略微思索后便换了个方式道:“如此,就拿魏国来打个比方。某年,我大秦与齐人合军攻魏,魏国大败,大梁城破。我与齐人各占大梁半城,公父便扶持了一个公子甲做了魏王,而齐人也扶持了一个公子乙做魏王,于是两个魏王便各自治理半个大梁城及半个魏国,如此你可明白?”
这次嬴不败反应的甚快,点头道:“孩儿明白了,后来呢?”
“后来……”无敌拔出腰下佩剑,顺手在地上划了个草图,一边划一边解说道:“后来,魏国一分为二后,天下各国便将两个魏国分别称为魏东和魏西。先说魏西,公父扶持了公子甲做了魏西之王后,便借了种子、耕牛、工匠、钱粮帮助魏西百姓重建家园,复
回复生产。又派出商队前往魏西与百姓贸易,因此魏西百姓日渐富庶。“
嬴不败插话道:“公父,孩儿不懂,既然公父攻下魏国,又扶持公子甲,不向魏人收取赋税便也罢了,何以还要借出种子、耕牛、工匠、钱粮。”
“蠢才!不是说了我秦国与齐国合击魏国,魏国大败么。此时魏国兵败,百姓家园尽毁、食不果腹,赋税何来?利益何来?我借种子、耕牛、工匠、钱粮帮魏人重建家园安居乐业,又派商人前往贸易,待商人获利之后,自然要向国府缴纳税赋,秦国得利否?”
“啊!”嬴不败听来目瞪口呆,小脑瓜而一转,便已明白其中奥妙:“如此一来,秦国与魏人皆得利也,这便是公父常说的双赢么?魏东呢?又是如何?”
见儿子思维敏捷,无敌很是高兴:“又说魏东,齐人扶持公子乙执掌魏东之后,便如你之前想地那样,不理魏人死活收取赋税不说,但凡魏东有而齐国没有的,便都搬到齐国去。比如说齐王见魏东的房屋漂亮,便让人将屋子拆了搬去齐国,见魏东地女子美丽,便叫人虏了送往齐国。魏栋百姓本就家园尽毁、食不果腹,如此一来自然是雪上加霜,苦不堪言。”
嬴不败若有所思道:“若不是公父教导,只怕孩儿也会干出齐人那般地蠢事来。”
无敌接着道:“数年后,公子甲治理的魏西越来越好,百姓安居乐业,衣食不愁。而公子乙治理的魏东却是民生艰难,百姓苦不堪言,可公子乙不但不理百姓疾苦,反倒还大力地收刮民脂民膏建宫殿、养美姬、上供给齐国。且公子乙与臣众、官吏夜夜笙歌不说,还告知魏东百姓,言天下百姓皆苦于魏东,魏东百姓的生活,要比天下各国的百姓好五倍。
于是,便有大量百姓逃亡魏西去也!“
嬴不败击掌叹道:“正是!国君无道,百姓自当逃亡!”
无敌笑而言道:“这三逃两逃,公子乙见百姓逃亡甚多,急怒之下上报齐国,齐国便教公子乙在一分为二的大梁城中建起一道高墙。”
嬴不败听了笑道:“建墙岂可阻民逃亡!公父,这齐人和公子乙当真糊涂。”
无敌反问道:“谁说高墙不可阻民逃亡?”
嬴不败道:“公子乙在大梁城中建墙,百姓不知从别处逃么?”
无敌继而道:“若公子乙从大梁城中开始建墙,进而将整个魏东的国土都用高墙围了起来,又派重兵沿墙把守,百姓如何逃?”
嬴不败听得气恼怒道:“他若果真如此建墙,百姓难道不知反抗么?他若派兵把守,军中将士不知反了他这昏君么?”
无敌见儿子如此气恼,当真暗自高兴,却是火上浇油道:“前面不是说了,公子乙收刮民脂民膏,与臣众花销,早把军中将士喂得脑满肠肥,定然不会反他。”
嬴不败气急败坏的急道:“难道魏东就无义士、游侠,刺了他这昏君?魏西没有?我秦国也没有?这天下地义士、游侠都死绝了么?”
“莫急!莫急!”无敌见儿子果真上火,心中喜不自胜,急忙劝解说只是一个故事,不可深究其中细节。待儿子缓和了情绪,无敌这才继续道:“却说,公子乙听从齐人教唆,用围墙将整个魏东都围了起来。可魏东的百姓还是想尽了办法要逃亡魏西,有结伴亡命硬闯地,有挖地道的、有买通守卫地……总之,各种各样千百怪的办法,而守军也斩杀了许多想要偷越围墙地民众。渐渐的,百姓已经断绝了来自魏西的消息,也不知道魏西人是不是真地过着富庶生活,而公子乙也渐渐搞了些仁政,让百姓能吃得上饭、穿得上衣服,可百姓还是不顾危险地往围墙的西边跑,你说这是为什么呢?”
嬴不败理所当然的答道:“自然是魏西生活富庶,百姓想要过上富庶生活……公父,孩儿明白了!”
“明白了什么?”无敌问。
“是希望!”嬴不败怔怔答道。
“对!就是希望!”无敌伸手一指宫墙之外的城市说道:“百姓希望有更好地生活,于是公父就建了咸阳,给了他们希望。儿子,作为一个君王,关键不在文治武功、不在开疆拓土,而在给予百姓们追求更好生活的希望!千万不要让百姓的希望破灭,让他们失去希望!更不能让他们绝望!”
“孩儿受教!”嬴不败点点头,却是追问道:“公父,后来呢?魏东百姓的希望实现了么?”
无敌默然的点头道:“是的来魏东百姓推倒了围墙,将暴君和那些为虎作伥地大臣、官吏送上了断头台。”
“断头台……”嬴不败一呆,旋即理解了这个新词儿,笑道:“正是,暴君恶吏人人得而诛之,魏东百姓自当斩了昏君的狗头!”
抬头注视初升朝阳,无敌心中百转千回,无以言说。
卷十二全卷终
卷十一塑国筑鼎 第241章 有客东来
第241章 有客东来
大秦嬴无敌五年八月函谷关
巨大的关隘下,一队长达数里的人流正缓慢的向关口移动着,人流中不乏拖家带口的外国流民,也有身着布衣腰下饰剑的各国游学士子,更多的却是一些着锦袍、坐车、前呼后拥的列国商人。而关隘的瓮城墙头上,作为函谷关守将的嬴黎戎装整齐地跪坐在一张黑木打成的长案前,翻看专心致志地阅读案上的关务文。自从镇守函谷关以来,嬴黎每日里都会在此办公,风雨无阻、霜雪不改,为的就是尽职尽责守好大秦的门户,天下第一雄关的函谷关。
午酉时,天显暮色,嬴黎放下手中的简牍起身来到墙边略略检视了一下,见城下的人流还有近一里的长度,不由皱起了眉头。一旁的部将见状自然机灵的打发士兵前去探问,随后回报道:“禀将军,关外滞留百姓皆是魏、韩流民,末将已令门卒督民入城,再行勘验,”
“嗯!”嬴黎点点头,信步在城头巡视起来,此时已近晚膳十分,然而所过之处的秦军士兵却是各个精神抖擞,毫无普倦怠满之色,嬴黎看在眼里暗暗点头。巡视一圈下来,纰漏之处未曾查得,嬴黎这才吩咐道:“传我将令,今夜口令:有客东来”
而后,嬴黎信步走下城头,顺着闸道进入了函谷关前的瓮城。
瓮城,也就是城门之前的一个小城,作用是作为敌对攻击城门时的一个缓冲区域。古代战争中,攻击城池的方式虽然多种多样,但城门向来是交战地双方在多数时间里主要防守和进攻的关的地方。
此时函谷关前的瓮城里可谓是熙熙攘攘,人头攒动。
原本排在关外的千余民众此时已经在门卒的引导下鱼贯入城,并按属别不同被发散至瓮城四壁周围用白白石灰划定的区域内。嬴黎顺着闸道下来时,正巧一名老卒恰好站在闸道出口处地石阶上,用魏国土话向一群魏国流民喊道:“魏国老乡们,切不可推挤,稍安勿躁,自有我等为各位张罗食住。”
一名身穿麻衣的汉子听闻,上前给老卒作了个躬,小心翼翼道:“叨扰老哥,秦国纳我等流民,不敢劳烦食住。我等手中还有些粮食,还请老哥给些柴草锅盏,与我等生火造饭。”
“不敢!不敢!”老卒摆手连连。忙解释道:“好叫老乡得知。瓮城之中不可生火。自会有人送来帐篷毛毡给你等搭建住处。关内有军伙造饭。你等只需安心等待便可。用了晚食。只会有人来问号发筹。给你等办理入秦地文。”
听得老卒详细解说。流民们虽然不甚了解。却也心安许多。嬴黎将这一幕看在眼里。对那老卒表现也是甚为满意。上前嘉许了两句之后。便有负责地门卒统领前来报道:“禀将军。入关人口合计一千九百三十七人。丁五百二十六人、口九百四十八人。老弱孩童合计四百六十三人。其中客商不足百人。其余皆为流民。关前门将请闭关门。”
“传令:闭关!”嬴黎伸手从腰下地行军囊中摸出了半块铜牌。交予来人后。又向身后地部将吩咐道:“才仲秋就逃民。又有如此多地老弱孩童。这魏韩地百姓可比咱老秦人苦哩!传令伙房多造些饭。今夜管够。”
“嗨!”部将接了军令。带着部下疾走而去。
随即嬴黎便信步走入流民当中。寻年老者搭讪。以了解这些流民地情况。
想要入秦国地关口并非易事。按照无敌制定地边关条例。入秦之人共分为三类。第一类涵盖商贾。只需在关口处申报商队人数?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