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秦
鹩Α?br /> 而古代的谍报系统自然没有窃听器这等宝贝,。只能从对方的反应着手,用理所当然的思维进行推理和推测。实际上,鲁、宋两国购买军火的目的就是为了在秦楚伐越的这场战事中牟利,韩国若是肯卖,两国也就不用跑到临淄去拉齐国入伙了。却说韩国误会了鲁、宋、齐三国的用意,却是叫邓陵子看出了其中的奥秘,随后邓陵子便与韩仁静商量了半日,先是敲定了魏国以最优惠的价格购买韩**火,而后再由韩仁静亲自随邓陵子赶赴大梁面见魏王。
两日后,当齐、鲁、。宋三国成立联军,联手讨伐楚国的檄文传到大梁时,韩、魏两国尚且还在讨论成立联军之事。
说了一圈,还是得回到会稽山上。
却说无敌直言来问大禹祠的祠祝钟离,若秦国攻下会稽,取越王而代牧越地,行田亩新制,分地与民,轻减税赋,宽赦奴隶,惩治贵族,越国百姓可会拥护
钟离听了,却是说道:“越人善战不善耕,地可聚民,不可留民矣!”
对于这个问题,无敌自然早有体会,解决的办法也是成竹在胸:“这有何难,善战之民入伍戍边,善耕民户耕地务农。地可聚民,自可养民、生民,老人家多虑也。”
怎知老钟离却是摇头笑道:“将军以为,越人没有骨气么?”
无敌当即笑言:“万万不敢,昔年吴国伐越,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忍辱负重,以二十年谋划反倒灭了吴国,前车之鉴犹在眼前,谁敢说越人没有骨气。”
“只是……”无敌停顿了一下,缓缓说道:“正所谓:良臣择主而仕,良禽择木而栖,良民自当择国而居。据本将所知,勾践之后,数代皆是乱政,越国百姓民不聊生。今日我秦国代天而伐,与民以利,越人可会弃之不顾?”
“良臣择主而仕,良禽择木而栖,良民择国而居……”钟离听了这话,却是愕然一惊,问道:“此句乃是何人所说?”
被钟离这一问,无敌也有些莫名起来,转念一想当即找到其中问题,原来自己这些年来顺口说习惯了,倒也忘记了这句话的典故和原始出处。“良禽择木”这句,原本是出自春秋末期左丘明所写的《左传》:孔文子之将攻大叔也,访于仲尼。仲尼:“胡簋之事,则尝学之矣;甲兵之事,未之闻也。”退,命驾而行,曰:“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文子遽止之,曰:“圉岂敢度其私,访卫国之难也。”将止,鲁人以币召之,乃归。
而“良臣择主”这句,却是出自后世的《三国演义》第三回:“布曰:恨不逢其主耳。肃笑曰: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见机不早,悔之晚矣。”第十四回:“宠曰:岂不闻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遇可事之主,而交臂失之,非丈夫也。”
至于这“良民择国”,也就是无敌顺着“良禽择木”、“良臣择主”的思路自己新编出来的。当下无敌只得将这三句话的意思好好向钟离解说:“好叫老人家得知,良禽择木出自《左传》,卫国孔圉(孔文子)访仲尼不获,曰: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良臣择主、良民择国乃是我王嬴无敌之语也。”
听无敌这么一解释,钟离倒也点头应是,虽不知他可曾看过《左传》,但也似乎是明白了这三句话的意思。
良臣择主而仕,良禽择木而栖,良民择国而居。这三句都是有着异曲同工之意,可细说起来却又各自不同,先说良禽:禽兽有义也知恩,乌鸦尚知反哺,舐犊情深、跪|乳之恩。良禽固可择木,只因木不可择鸟也。
而良臣择主,却指人既知恩义,更有良知。战国时天下诸多学派千花齐放,百家争鸣,一改春秋时的家国之念,战国时代的士人打破狭隘的爱国观念,奔走服务于列国之中,不但促成了“百家争鸣”学术高峰的出现,而且客观上促进了七国的统一。
也因为有了战国时代的先人作为榜样,也才有了后世如大唐名相,千古第一谏臣的魏征作为“良臣择主”的典范。魏征在四十六岁以前曾经身不由己地六易其主:三十八岁时参加了农民起义军,在第一个主人元宝藏军中掌管文;不久,被河南瓦岗军首领李密召为参军掌记室,主管军中文。此间曾向李密提过不少建议,但都未被采纳,参加义军仅一年时间,魏征就随因军事失败而降唐的李密来到长安;对第三个主人唐高祖李渊,魏征审时度势,认为他很有前途,于是积极求取仕进,自请前往山东地区招降瓦岗军旧部归唐,就在他圆满完成任务,准备回长安时,不料风云突变,他成了河北起义军窦建德的俘虏,并担任中舍人(记录皇帝言行的官职);当秦王李世民打败窦建德,魏征又当了大唐的俘虏,历经艰险,作了东宫李建成的太子冼马;玄武门兵变后,才跟上第六个主人李世民。
而“良民择国”,虽然是从“良禽择木”、“良臣择主”之中推己及人而出,其意却又大大不同。木不可择鸟,不敷筑巢,鸟自择之。主虽可择臣,主若不善、不仁、不义,臣自择之。然民向来如刍狗、如蒲草,纵有择国之想,岂有择国之力?
便如后世的贪腐官吏,用手中的权利捞足了钱财之后才能将自己的家小送到外国去享受生活,自己则裸身留在国内继续贪腐。可那些读不起、看不起病、住不起房的小老百姓,他们难道不想选择去更好的国度过上更好的生活,可现实却恰恰相反,贪腐之人多有脂膏,却是能够想去哪就去哪。苦劳大众,窘于生计,整日劳作不惜,却是仅能果腹,何谈择国之想。
却说钟离听了无敌解释,倒也知了其中含义,却是皱眉深思起来,口中念道:“良禽择木……良民择国……民当真可以择国乎?”
然无敌自己也对信口而出的“良民择国”至于引发了感触,不由将老子的绝句拖口而出:“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一时间,石亭之中寂静无声,倒是有东来海风徐徐而过。
思来想去,无敌却是突然振衣而起,来到石亭外沿,俯瞰苍茫大地,心中不由想起了苦获之死,也更想起了昔日稷下士子,国士单伏自戕死谏之语:“以君之能、之德、之抱负,当图谋天下,利亿万黎民。”
想到此节,无敌突然想起一首后世绝唱,不由放声而歌:“数英雄,论成败,古今谁能说明白。千秋功罪任评说,海雨天风独往来。”
卷十一塑国筑鼎 第289章 划江而治
第289章 划江而治
“良民择国”本就是一个很纠结的概念,按照后世典型的民族主义思潮而言,个人生来便打上了“国”的烙印,若是因为种种原因离了这“国”去别处谋生,便会给你冠上一个“某jian”的别称。
在民主主义者眼中看来,生是“国”的人,死也应是“国”的鬼。
正所谓: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这国纵有种种不好,也当是身居虎|穴狼巢,为民谋取福祉并与恶官暴吏斗争,而不是远去他国。
(中华民族的民族主义者自定义为:中国有一部分人,他们将中华民族作为政治、经济、文化的主体而置于至上至尊价值观考虑的思想或运动,他们以“增进中华民族的力量、自由或财富”为一种愿望,他们的“目的在于为一个中华民族社会群体谋取和维持自治及个性”。)
但战国时民族主义的思潮却尚未出现,好比秦人在秦国呆得不好,跑去了魏国谋生,自然没人称他为秦jian,却是可以通过这种行为指摘秦国的暴政搞得民不聊生,并且指摘者非但会因此获罪、被跨省、被通缉,反倒是能够得到天下人美誉和敬佩。
因此无敌提出“良民择国而。居”,倒也顺应了这个时代,却未曾想到自己却是将之前纠结起来的思想死结给解开了。就他看来,为了达成一个能让天下良民可择的“国”,无所不用其极也并非不可。有了这等认识,无敌倒也放开了,我自千秋功罪任评说,海雨天风独往来。只要能将秦国建成一个可以傲立当世,流传万代,引领华夏中原乃至整个世界的万国之邦,改写后世历史,铸造辉煌文明,便是身背骂名又有何惧?
想秦始皇一统六国,焚坑儒之。举固然遭到千古唾骂,可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中央集权的制度,却是万世不移的被执行了下去。想想后世美利坚,纵然有万千罪恶于一身,但其所奉行的核心价值却是放之普世皆准,倒是处处自我炫耀五千载传承的神大国,总是一而再、再而三屡屡搞出让世人皆侧目咋舌的惊世之举。
观者自然内明,倒也不必在此赘言。
心有所想,身同此歌,无敌突然。来了兴致,将这歌完整唱了一回:“数英雄,论成败,古今谁能说明白。千秋功罪任评说,海雨天风独往来。一心要江山图治垂青史,也难说身后骂名滚滚来。有道是人间万苦人最苦,终不悔九死落尘埃。有道是得民心者得天下,看江山由谁来主宰。”
歌罢,无敌也不管钟离听不听得懂,阴霾全消的他。拱手为礼道:“今日得老人家赠酒,嬴某铭记在心,日后定有回赠。有道是青山不改,绿水长流,今日偶遇也是机缘,只因军中事务繁忙,就此别过,后会有期。”
言毕,无敌挥袍边走,出了石亭后向亲卫吩咐道:“帮。朕记下,攻下会稽后,送三坛御酿秦凤到大禹祠。”
直到无敌等人上马离开许久之后,石亭中一老。一少方才醒过神来,只听他颤颤巍巍的出声道:“得民心者得天下……得民心者得天下……良民择国而居……他……他……定是秦王!”
“哎呀!”钟离大叫。一声,正要起身的他却是从软席上跌坐在地,乃是一时急切,忘了跪坐太久腿脚酸麻。少年见状急忙来扶,钟离却是扶着少年叹道:“得民心者天下,秦王日后必将一统天下。钟雷,大父老矣!便由你持禹圭前往秦国,若五年之内秦王果真一统天下,便将禹圭进献秦王。”
“大父……”少年闻言却是一惊,这禹圭乃是会稽山大禹祠的秘传至宝,相传禹治水成功,帝舜为表彰他的功绩所赠与的一块黑色宝玉。
钟离点点头,在孙儿钟雷的搀扶下站起身来。两步来到石亭外沿,举目眺望,恰好能看见秦王的马队正顺着山道下山,老钟离原本紧皱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却是笑道:“钟雷,与大父回去,可还记得秦王所歌词句……”
从会稽山归来,无敌才入大营便见到正要出营寻他的军令使者,这便赶往秦军帅帐。
此时江乙早已归去,见了嬴虔听了楚王一石三鸟的妙计,无敌却是不动声色的反问:“大哥觉得,楚王傻么?”
嬴虔虽不曾与楚王交往,却也是知道那胖子很不简单,答道:“莫非,这其中有诈?”
无敌笑道:“可还记得,当年楚王勾连魏国,意欲唆使魏人出兵攻我河西吸引火力,待战事陷入僵持,而后楚军再行袭之事?”
此事嬴虔怎会不知,不过他也从无敌话中听出了味儿:“三弟,你的意思是这楚王……他想扮猪吃老虎?”
无敌笑道:“大哥比喻的恰当,当年这芈良夫所想也并非不切实际,而是未能辨明时势,更不知秦魏已然达成了秘密盟约,就是一个消息不对称,倒不是这个谋略本身有什么问题。眼下也是,就他看来后日若是咱们攻下了会稽,常理而言势必不可能空手而回,极有可能会占据会稽而图谋吞下越国这块飞地。到不如这会便把越国这块烂山芋丢给咱们,他先吞下越北昭关之广陵一线,等咱们跟越人闹得筋疲力尽在来捡咱们的好处这个计谋本身也是没有问题,并且正好符合楚国的利益。”
()
“只是……”嬴虔自然听出无敌话中之意,当即笑道:“他未料到咱们下一个就要拿他楚国开刀,并且这江乙也是咱们的人……”
“大哥明白了?我看还是大哥去办好……”无敌取了佩剑,坐下一拍长案道:“必要时,大哥不妨顺着他意全部应承下来。要点就是一个欲拒还迎,故作矜持,这般将计就计地耍他一耍!”
“好好好!好计策,好个将计就计!”嬴虔闻言哈哈大笑,这便起身向楚王营帐赶去。
却说嬴虔来到楚王大帐,侍卫通报半天,只待得嬴虔快有些不耐烦了,楚王这才姗姗来迟。一见面,嬴虔便粗声粗气的问道:“楚王要见我那三弟,究竟所谓何事。”
楚王没想到会是嬴虔来见,当即有些郁闷,便问:“秦王不得暇?”
嬴虔道:“我那三弟去往城东大营检视攻城战具,派了使者去唤不来,楚王有事,跟嬴虔说说也是一样。”
“哦!”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