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秦
再次射出的箭矢以铺天盖地之势直飞城头,与第一批箭雨不同,这次射出的羽箭十有六七都落在了城头的盾墙上,就听到一阵噼里啪啦的乱响后立时传来无数的惨叫和哀嚎,从城下抛射上来的箭矢扎入盾墙的角度偏小,所以造成的杀伤效果也就自然很强,并且秦国羽箭的箭头部分都已经换上了铸造而成的三棱加长箭头,对皮质盾牌的穿透力也十分可观。
战国时代的度制,以一步为六尺。战国周尺约合今0。23米,那么五十步、百步、六百步则合今69米、138米、828米。观礼台上的翻译虽然多报了百步距离,但秦军强弩的有效射程也确实让人觉得惊讶。毕竟,三百步相当于四百一十四米,其有效射程比后世最为经典的卡拉什尼科夫步枪(AK47)还多出了一百多米。
不过,此处还需强调一点,既弓弩的射程与杀伤力的计算方式与步枪完全不同。古时用弓往往是向天仰射,这样箭支会飞得更远,在敌人冲到直射距离前有可能组织多次齐射,给敌人造成更大的杀伤,所谓弓弩射程指的是曲射时的最大射程。而现代枪械射程指的是有效射程,也就是弹道平伸的前半段,如果采用仰(曲)射方式的话肯定要远得多,但由于超出了视线,并且子弹头的体积与惯性动能不足等原因,曲射出去的子弹即便飞得再远也没有任何杀伤力,况且现代战争士兵也不再排成阵列形成集群目标,仰射只能是浪费子弹。
而论及弓弩就不能不提箭,弓弩是力量的来源,箭则是力量的载体,载体的性能对力量的发挥有相当影响。设计成熟的箭,众所周知分为箭头、箭杆和箭羽三部分,箭头是战斗部,箭杆是平衡部,箭羽则是调节部。轻而韧的竹、木始终是箭杆的首选材料。而使飞行和下落遵循正确角度,从而飞得更远,攻击更加有效的箭羽,则以雕翎为上品,雁鹅羽为最差,并在东周时期就能根据箭杆的浮水状态,决定其安装长度了。
“咚咚!咚咚!咚咚!”秦军军鼓连续两响是“准备”,三次准备既待命。
阵前,六千弓弩手听着鼓声待命,此时的会稽南门瓮城和两边的城墙上,已经密密麻麻的种满了黑色的铁杆庄稼。古时城墙多是垒土而建,少数都城用的也是未经高温烧制的粘土城砖,碰上了三棱破甲箭头,自然也就“入土三分”。
而中军大纛战车旁的观礼台上,翻译们乘着秦军调整整形的机会,又对各国使者忽悠开了:“诸位!刚刚为诸位展示的是大秦无敌弩在四百步、四百五十步及五百步的距离的发射效果。想必各位使者已经大致知道大秦的度量单位,四百步的距离既一千两百腕尺,下面将要向各位展示的,是由无敌弩所组成的连环箭阵!”
果然,十息后,有传令官手持令旗来到阵前,六千强弩的指挥部将接过令旗后,放声喝道:“军令:连环箭阵预备!羽箭十发准备!”
随着部将号令,排成三列的六个千人队再次原地踏步起来,并在队将和骑将的指挥下,前后四个方正向居中的两个方正靠拢,组成了一个宽百人,长六十人的长方形阵列。箭阵布好后,大军再次呼喝“定风”,自有头戴雉尾的队将再次将定风箭射出,用以测定风速和射击仰角。而后只听中军的鼓声再次响起,六千人一起俯身上弦,引弦待发!
“军令:连环箭阵!五发急速射!发射!”
“嘣!”
一声令下,这个宽百人,长六十人的长方形阵列对前二十排扣动了强弩上的机括,将羽箭发射出去,旋即这些弓弩手将手中无敌弩放低蹬环上弦,从背上箭匣扣出羽箭装填。
“嘣!”
也就在前二十排正在俯身的同时,中间的二十排也是扣动扳机发射,并且重复其前排的动作。
“嘣!”
最后二十排自然不能让前面的兄弟独占鳌头,也就等着中间二十排的同袍俯身上弦之际,扣动了扳机。
()
待最后二十排的强弩手发射完毕俯身装填时,前二十排自然已大致装好,齐齐举起了手中的强弩,等待着队将齐射的命令。
“嘣!嘣!嘣!嘣!”六千强弩几乎以三息一轮的速度不断的向会稽城墙抛洒着箭雨,也就是一忽儿的功夫,只见南门的瓮城和两边城墙竟然从原本的土红色变成了黑白相间,这黑色的自然是羽箭的木杆,白的当然是箭尾的羽毛。
第293章 军火贸易
第293章 军火贸易
城墙上的光景倒也好看,但城下的秦军却没看见城头的惨状,原本持盾结成盾墙的数千守军此时可以说已是完全被射残了。由于秦军强弩是以一个比较低的角度抛射而来,绝大多数高出墙面落入城头甬道的箭矢都是以大约四十五度至五十十五度夹角射入,并且秦军羽箭的比重大、惯性强,箭头又是三棱锥型的破甲箭头,自然对城头的守军造成了极大的伤亡。
越王姒无疆藏身在已经变身刺猬楼的城门楼里放眼望去,城前瓮城的墙头甬道及瓮城内待命的士兵至少伤亡半数以上,左右城头上的伤亡也至少在四成以上。
这个时候要是秦军乘机攻城,只怕很有可能一击得手,但让越人费解的是这第二波箭雨停歇之后,城前的秦军强弩手竟是再次盘膝而坐,原地待命。城头上的越人足足蒙了有个二三十息的时间,这才有将领呼喝起来,让躲在城下甬道的军士民夫上城救人,而中箭未死的伤患这才反应过来,发出了震天的哀嚎。
连续两拨箭雨,六千秦军强弩手累积发射了八发羽箭,合计便是四万八千发。四万八千发羽箭要是打包装好堆在地面,倒也不怎么显眼,可要是密密麻麻的全插在墙面上,观赏效果可就十分的震撼了。
观礼台上,使者们十有八九都是目瞪口呆的看着面目全非的会稽城墙,西域诸国年年都要打仗,月月都会攻城,可在这个年代西方弓箭手的作用只是作为一个辅助的兵种,并非是战场上的主力部队。
研究西方军事作战实施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从古希腊人开始,因为学者们对希腊人在2500年前是如何战斗的已经作了大量研究。而且,希腊人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因为似乎是他们创造的作战方法在地中海盆地占据了很长时间的统治地位。介绍战争艺术从希腊人开始,还因为他们的军事系统是逐步由简单趋向复杂的。最早,这些古希腊人的战争几乎完全依靠突击行动,以棍棒、铜剑和长矛与对手搏斗。只有在渐渐地采用投射武器,比如弓箭之后,他们才慢慢地开始在乘马战斗时使用两种战斗方法:突击与投射。自此开始,他们的补给方法和战略也才逐渐从初级发展到高级。同样,在这些军事艺术的门类上,他们提供了推进这一问题研究的一种模式:使用投射武器的徒步战斗。
排列成密集队形的重型步兵非。常适合在希腊的地形上作战,希腊是个多山国家,没有多少大块平地,而使用投射武器战斗却需要更大的空间。不过,希腊人确实启用了装备投射武器的人员,只是最通常的用法是为其重型步兵助战。希腊人编组了3种投射步兵,其中最有效的是弓箭手。他们能够在80…100码的距离上射出15…20枝箭。对重型步兵的盾牌和胸甲来说,这些箭缺乏穿透力,但是箭的数量众多,且能在重型步兵未加防护的部位造成重伤,使得弓箭手成为一种潜在的可怕的武器系统。尽管一把好弓和手工制造的箭代表了一笔重要的投资,但弓箭手的装备与重型步兵的盔甲、长矛和短剑相比,其花费还是少得多。可是,仅仅因为弓箭手需要经过长期训练才能获得迅速而准确射箭的技能,其本身就要珍贵得多了。另外,由于弓箭手必须作为个体而不是集体中的一员进行战斗,所以要求他们比那些与战友并肩战斗的重型步兵具有更熟练的技能、更大的主动性和更高的士气。公元前6世纪希腊的经济处于几乎不能维持基本生活的水平,因而时间成为难得的资源。同样是由于经济原因,他们只能供养很少的正规士兵,而希腊又没有很多的公民拥有空闲时间进行成为合格弓箭手所必须的连续训练。因此,除了相对昂贵的武器以外,这些有生力量在希腊被当作相当珍贵的资源保留着。只有海战例外,因为在海战中,弓箭的射程赋予其极端重要性。由于弓箭手不能运用重型步兵所采用的战术队形,所以大多以个体作战为主。如果弓箭手全副武装地排成密集队形,那么重型步兵就可以通过与之靠近的方法使弓箭置于无用武之地,从而逐个地屠杀弓箭手。弓箭手不穿盔甲,就能很容易地跑离负担沉重的重型步兵;由于保持一定的距离,就可以避开重型步兵的突击行动,并发挥其投射武器的效能。由于单个行动比在队形之中更便于奔跑和射箭,所以希腊弓箭手通常不作为一个相互依赖的编组协同战斗。因为没有重型盔甲,所以他们被称为轻型步兵,无论在行进还是战术行动中,他们的行动速度都比较快。他们依靠弓箭,并比编组行动更多地依靠个体作战的方法,一直被称为轻型步兵战术。
然而,今天秦军所展示的强弩。作战演示,用一个生动而形象的实例对这些来自不同地域,却都使用着古希腊战术的各国使者们进行了一次良好的唯武器论教育。通过这个范例,让他们了解到在攻城战中,你可以通过使用强大的武器使你的士兵处在一个绝对安全的位置对敌军进行杀伤,而插满了会稽城头的箭矢无疑是最好的广告。
观礼台上,翻译们再次介绍这种让人目瞪口呆的。无敌弩,在强调无敌弩优良性能的同时,也顺带提到了作为一个负责任并爱好和平的大国,秦国也可以向友邦提供一种被称之为“外贸型”无敌弩的商品。这种外贸型无敌弩的做工与秦军所使用的相当,但鉴于爱好和平的目的,这种弩的射程只有三百五十步约合西域的九百腕尺,使用的羽箭型号与秦国军用羽箭相同,性能自然毋庸置疑。而价格方面,除掉秦国对友邦的折扣,这种外贸型无敌弩的价格非常实惠,每具只需要三千枚秦国布币或同等价值的商品货物,每把弩标配箭匣一个,羽箭三十支,修理备件一套、备弦三根。如需额外购买羽箭,则每只羽箭的价格为五个布币,十万支以上还有九折优惠。
也就在观礼台上的翻译们,喋喋不休的介绍着这。种外贸型无敌弩的好处与优惠之时,被当做靶子蹂躏的越人却狂暴了。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就看见瓮城门前的护城河吊桥突然放下,而插满了箭矢的城门也轰然被拉倒,而后便有举着盾牌的越军刀盾兵瞪着赤红的双眼,狂喊着从城门内蜂拥而出,向城前三百五十步处正在原地待命的秦军弓弩手阵列扑来。
立时,也不等中军下达号令,负责前线指挥的部。将立即大喝着下达军令:“军令:连环箭阵!无羽重矢准备!十发急速散射预备!发射!”
只是短短的十。息时间,当蜂拥着从城门处奔出的越军刚刚跑过吊桥,逼近了不过五十步的距离,处在六千强弩阵型最前列的十排百人队便在队将的指挥下扣下了扳机。
“嘣!”
“嘣!”
“嘣!”
“嘣!”
“嘣!”
“嘣!”
几乎是每隔一息,便能听到弩弦密集震动所发出的强音。只看到六十排百人强弩箭阵几乎是在六息之内向城前百步这一段距离射出了一条黑色的箭带。而扛着盾牌冲出的越军却根本就没有想到之前秦军如此犀利和强大的远程打击只是拿会稽的城墙做一个展示,而此时他们做出的举动却惹恼了秦人,也就在第一声弦响过后不到两息的时间内,冲在最前面已经逼近秦军箭阵一百五十步内的数百名持盾守军,便在一阵刺耳并且如击败革一般的响动中,全数被收割了性命。
用无敌弩以近乎平角的角度射出的无羽重矢,在百步之内的平射穿透力也是相当可怕,以岐山阳谷军工厂做出的测试显示,在这个距离内装备破甲三棱锥型箭头的无羽重矢可以穿透六层魏国制式皮甲,三层魏国高级制式铁甲,和两面魏国制式的皮质盾牌。当然,这份测试数据越军肯定是没有的,因而很多被无羽重矢射穿盾牌,并连人带盾被穿在一起倒地死去的越国士兵,至死都不能相信这个残酷的事实。
而然残酷的并不仅仅是这些,当六十排弓箭手以每十排为一轮,连续射出六轮箭矢后却没有停下,而是再次由从最前列的十排向乱作一团的越军残部射出了箭矢。
屠杀!
现场的状况看起来就是一面倒的屠杀!
原本想要乘着秦军用会稽城墙试箭的间隙,派兵强行突袭没有近战部队护卫的强弩兵出制胜的越王姒无疆,站在插满?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