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秦
再说赵、燕两国,赵城这厮在此。次攻越当中没能捞了好处也怪不的别人,但临阵倒戈跟着楚军北撤的行为他自己也知道是烦了大忌,赵军随着楚军撤至广陵,赵城思前想后一番筹谋,这便辞了楚王的热情挽留,班师回国。可惜,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早就把后招攥在手里的无敌当即下令将秘密从赵国救出的二公子赵緤送往燕国,给了他十万金作为活动经费让他伺机而动,还别说真让他买通了几个燕公身边的宠臣,说动燕公嫁了个守寡多年儿子都和赵緤年纪一般大的寡妇女儿跟他结成了“燕赵之好”,并愿意派兵帮他复国,这就和当年秦穆公帮助夷吾、重耳和公子圉搞得秦晋之好一样,就是一场风花雪月的政治交易。
对于眼下列国形势,窝在会稽的无敌却是不急不。躁,用三五日时间与申不害讨论越国这块飞地诸般杂务,又用三五日时间亲自策马走访会稽周边的县乡,了解越国百姓的需求和民生状态,摆出了一付窝在会稽死不挪窝的做派。暗地里却是以旬日为一个周期,接连不断的往蓬莱运送经过筛选甄别过的越国百姓,开展移民、殖民工作。
至于秦国本土有关应对魏国来攻的军事计划和。战备的一系列行动,无敌却是一点都不插手,甚至连一份计划和建议都不曾写,只是将左稚领导的谍报系统所发来的汇总信息誊抄一份转呈咸阳。他这么做的原因是他相信二哥嬴渠梁能力和卫鞅的实力,如果他们两个连个河西都守不住,也当不起后人冠给的贤君能臣美誉。
倒是一有时间,无敌便会取出一份羊皮草图,细。细勾勒着地图上的陆地海岸线,一次大哥嬴虔碰见,便问无敌正勾勒海岸线两块陆地叫甚名字,无敌想了一想之后便指着上面一块称“箕氏国”,下面一块叫“东瀛”。
所谓的箕氏国,。也就是自西周初期出现在朝鲜半岛的一个西周诸侯政权。燕国统一东北之前,箕氏朝鲜以西周诸侯国的身份活跃于东北东南部及朝鲜半岛北部。秦统一六国后,箕氏朝鲜附属于秦。至于东瀛,嬴虔也不曾听说,无敌便胡乱说是几座稍大些的海岛,这个时候上面还没有人烟,只有一些长毛矮个的猿猴。
嬴虔听了却不以为然,笑称原来还以为蓬莱岛也是个鸟不生蛋的贫瘠之地,却听邹忌说岛上蒿草连天,水土肥沃,随便撒点种子便能生根发芽,只是一年便开垦出八万亩的生土田地。说不定这东瀛如蓬莱这般也是沃土,何不如派出斥候探查探查,若是无主便派人上去占了他鸟的,顺手迁民去耕作开垦,不就等于再为大秦谋了块飞地。
听了大哥这般说话,无敌不得不佩服得五体投地,当即从善如流的向东瀛派出了斥候探查小队,至于箕氏国还是等到日后灭燕时再做打算。
一时间,原本轰轰烈烈震动天下的秦、楚、赵三国讨伐越国之战便是如此寂静了下来。天下人都在等看秦楚决裂这场大戏何时上演,可偏偏天不随人愿,也没人能想通,据说性烈如火暴跳如雷的秦王嬴无敌如何能忍得下这口被人后背插上一刀的恶气,就这么偃旗息鼓的龟缩在了会稽城中。
倒是有好事者不知从何处得到了一个消息,说是会稽的王宫内藏着一个叫做越姬的美女,将秦王迷了个神魂颠倒,两人是日日**、夜夜笙歌,秦王那还有什么秦国时间去管这些乱七八糟的闲事。
在一个全民八卦的时代,如果没有什么消息传出来,往往这本身就不是什么好消息。因此天下人反倒相信了这条有些靠谱的消息,再说当年越王勾践不也是靠了西施这个美女搞定了吴王夫差,换个姿势再来一次也没什么不妥的。
倒是守在广陵的楚军瞧出了些许端倪,那就是秦王虽然缩在会稽,但秦军的百人斥候小队却是把巡逻范围扩大到云阳,甚至西面的彭蠡泽(今江西九江)。更让楚军不解的是,楚军派出的斥候小队一般实行的都是所谓的抢光、奸光、烧光的小三光政策,而秦军却比他们还要狠,竟是老弱妇孺、鸡犬不留的全部带走。至于先前哪些曾经发兵勤王的越过诸侯和贵族们,随后也加入到掳掠的行列,大势在越国本土搜掳青壮从军,地方武装势力开始逐渐坐大。可偏偏秦军对此视而不见,整天就知道派出斥候到处搜索山野村寨,甚至一些已经被楚军光顾的越国村寨秦军也不放过,不管老人孩子还是妇女青壮,全都解往会稽。
以楚国的侦测手段,自然不可能探知秦国已经占下蓬莱,更不知道无敌的计划是把越国百姓大量迁去蓬莱岛上垦荒,因此楚军不由直犯嘀咕,这秦军是不是搞不到粮食饿急了,将这些越国百姓抓去会稽做成*人肉烧饼果腹。反正秦军喜欢吃肉馅烧饼的事基本上也是算是天下皆知,楚王也不介意手下的士兵放点假消息。于是,六国的各种酒肆茶寮中渐渐的便传播开了一则骇人听闻的消息:秦军被困越国会稽,断炊之下秦人以人肉充饥,而秦王嬴无敌则迷上了越国美女,整日里醉生梦死不问军务。
到了这年的四月初,当田忌大军攻破鲁国都城曲阜的消息传遍天下时,天下人立时将目光从会稽王宫内夜夜笙歌的秦王身上转移到了经此一战名动天下的齐国名将田忌身上。
缩在王宫里化妆乌龟王八蛋的无敌这才长舒胸中一口浊气,抹下了头上的豆大冷汗,暗道这招以静制动的计谋总算是没被人看破。然而也就在迁民填岛工作即将告一段落,准备展开第二阶段行动,以会稽为主要军事基地蚕食楚、越两国南部,既福建、广西、云南、贵州这些划归楚、越两国版图,却又不被两国实际控制的地区,从而全面贯通西南北海通道的节骨眼上,两名从咸阳发来的金箭令使者却是风尘仆仆的出现在了越王宫前。
金箭令使者为无敌带来的正是魏国以龙贾为主将、魏治为副将的二十万大军兵分两路向秦国杀来的消息。坐镇咸阳的嬴渠梁认为函谷关有五万守军和嬴黎镇守,料定龙贾短期内无法攻破,因此派出子岸率领骊山大营十万秦军急赴临晋关寻机歼灭魏治所部的六万魏军。
第306章 魏国伐秦
对于嬴渠梁做出的判断,无敌和嬴虔都不好做出评判。虽说临战分兵是兵家大忌,但龙贾也不是泛泛之辈,虽然他的名气既不如庞涓也不如孙膑,但他毕竟也是魏国的名将,也曾镇守河西数十年,因此他既然敢行险分兵,那么其中必有奸诈。
()免费电子书下载
虽然无敌也很担心龙贾有可能寻到了什么破绽,但他却克制住了自己想要过问和指挥的情绪,毕竟嬴渠梁的职责是监国,也有嬴黎镇守河西函谷关。虽然谈不上万无一失,但也有七成把握抵挡魏军六个月甚至一年。
所谓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且放开秦国方面对此事的看法,先来说说魏国方面的计划谋略。
从此齐国先夺魏东土地,又实施了名震千古的围魏救赵,于巨野道计杀庞涓,再袭桂陵将魏王罂请到齐国临淄转了一圈,回来之后魏惠王这个历史上的强大君主也并没有萎缩,他先是将有意夺他飞吻(王位)的太子申流放去魏北草原放羊,又宽恕了作战不力的龙贾,仍用墨家的邓陵子担任丞相,发愤图强的重整军力,誓言要拿回输掉的一切。
当年魏罂让庞涓攻秦,失陷于墨家之手时他就明白了自己的重要性,对于魏国而言,秦国就是一个养贼自重的王八蛋。因此归来之后他便与秦国结成密约,转头又让庞涓去攻赵,哪知道齐人野心也是不小,一个围魏救赵再次将他试图称霸战国的梦想给摧残,但从齐国归来时魏罂却发现齐人竟又将他当成了阻挡秦国东进的壁垒和桥头堡,因此他的目光便再次投到了秦国身上。
要换了别人,或是什么历史。上有名或无名的君王,这样几次三番下来就算不发神经也会假痴不癫,可魏罂却一点儿都没有受到影响。首先他本身就是一个生活在春秋战国时代的有名君王,其二他的知识层面虽然还局限在春秋战国时代,但他的思维能力却比后世人高出太多,这也是为什么后世的砖家学者叫兽多如牛毛,能当上领导、领袖、总统、元首、国家主席的连凤毛麟角都屈指可数。
就比如说后世被很多某国愤青。骂成猪头的萨科,人家真要是猪头能当上总统么?
显然不能!
因此,骂他猪头的人显而易见才是典型的猪头!
换言之,魏罂明白自己的定位,。也通过这些经历明白了自己在这场华丽的战国大戏中所应该扮演的角色,归国之后便效仿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精神”从头再来。
而现在,他终于等来天赐良机,秦、楚、赵三国以合计。近五十万的兵力陈兵会稽城下,他便料定秦、楚两国必定会为瓜分越国之事生出龌龊。他对秦王嬴无敌这个人了解不多,但他对楚王芈良夫却是了解太深,以他的看法,芈良夫这个人按照后世的言辞来比喻的话,就是一个大智若愚,经常能够干出扮猪吃老虎的事,却又经常不小心被老虎吃掉。
就比如说,上次他想撮合着楚魏两家联合攻秦,却。是打得让魏国先出兵吸引秦国火力,楚国再操后路捡便宜的打算,却不小心弄巧成拙闹出了丢人又失城的天大笑话来。
因此,早在秦楚联军在广陵城下大破越军主力。之时开始,魏罂便着令龙贾整备军务,做好随时进攻秦国的打算。然而世事不由可人算尽,谁也没想到秦楚联军攻越打到一半又拉了赵人加入,更没想到围城近年,总攻一日便破城。魏罂虽然算出了秦军必然会在来年破城,但他预计的时间是来年的夏秋时节,这个时候秦军夺了会稽后必然与楚军决裂,而楚军势必要截断秦军的粮草,皆是秦军就可以就地取食,以达到逐步占领越国疆土的目的。却没想到秦军会选在寒冬腊月这个时节。
正所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当秦楚赵决裂,楚赵联军退守广陵,扼守长江沿线将秦军堵截在越国腹地的消息广传天下之时,魏罂便知道一雪前耻的时机来了。
对于魏国要撕毁和约攻击秦国之事,魏国丞相邓陵子是相当的反对,自打邓陵子当上魏国丞相之后,倒也是处心积虑的为国事筹谋,在坚持贯彻李悝变法给魏国带来繁荣经济的各种制度的同时,也将墨家的兼爱、尚贤、尚同、非乐、节用、节葬的诸多思想也灌输了下去,还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想当然,魏国要对秦国动武,推崇非攻的邓陵子自然不能答应,倒是魏罂懂得开导,问邓陵子:“邓丞相呵,魏先失河西膏腴之地,又失魏东二十余城,魏国生民是困苦了还是兴旺了?”
邓陵子理所当然的大道:“战祸延绵,生民困苦,何来兴旺之说?”
“邓丞相身为墨者,推崇墨家治学,寡人也对墨家学说略自一二。敢问丞相,墨家非攻之说用于魏,当何解之?秦人攻我,任其掠之?齐人攻我,任其夺之?今秦人占我河西,齐人占我魏东,则我任其蚕食,民何以安居,何以乐业,大魏何以兴旺?”
“非也!非也!我王此言差矣!”邓陵子身为墨家学者,自然对墨子的理论有着深刻的理解,当即答道:“墨家非攻之说,并非如王上所解,吾师曾言:今欲为仁义,求为上士,尚欲中圣王之道,下欲中国家百姓之利,故当若非攻之为说,而将不可不察者此也。”
在上古,天命常常指的是社会的表现,也就是人民生存的状况。在老墨子理论中,只要顺乎民意、除暴安良,此类的战争也并非不可以,反而是行圣人之道。墨子战争观的核心就是战争必须服务于“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其实“非攻”这学说是墨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学术分水岭,常常有人片面理解“非攻”为反对战争,这是曲解。大家都希望和平,但严格地说却并非如此。和平与战争都是社会存在的合理的形式。在战国时代这个大变革的时代,如果片面地反对一切战争显然没有合理的现实依据,注定被现实否定。即使现在的国际环境,盲目于“非攻”,也是对国家和人民的犯罪。原因很简单,在周王室无法控制局面的时候,战国时期的社会是无序的,用现在的话说,社会遵循的是“丛林原则”,而现在的国际社会也是如此。
邓陵子所反对的并非是魏国要收回河西,而是秦魏之间由墨家做中人约定的五年休战之期尚未届满,此时作为受益方的魏国率先撕毁约定,这不但违背了协议本身,也等同于打了墨家的耳光。
邓陵子不反对必要的战争,但他也必须坚持自己身为墨家墨者的原则。也就在魏罂苦劝无果之时,一封来至墨家现任巨子禽滑厘的手却是恰到好处的适时而来,邓陵子看了手之后立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