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秦
毕竟每人五十大亩本就不少,还别说秦大亩比之越亩要大上许多,只要肯精耕细作,不说喝酒吃粮填饱肚皮,就是咥咸肉穿绢衣的愿望也不肖数年便可达成。
至于用这种硬性的匹配方法筛选出来的一批无儿无女,也没有人愿意对其赡养的残障越人,无敌自然也不可能这些鳏寡孤独弃之不理全部杀掉,虽然这其中许多都是鼓动着青壮越人仇视秦人的老顽固,但无敌还是派出劳役,就在会稽山下的平原地带修建了数个专门用来安置他们的养老庄园。这些庄园里不设田地农耕,而是搭建起了各式工棚,残障老人当然不能白养着不干活,让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还是很人道的。
而对于数十万人的吃饭问题,秦军方面也暂时有了保障,那便是秦军先早存储和积攒下来的粮草可以维持大军和归化百姓三个月左右,加上蓬莱的船队每月可运送两万斤的山货和鲜鱼来会稽,加上越人自力更生与多方协调和广泛开源下,无敌相信要坚持到当年秋收问题不大。
秦军在越国不温不火徐徐展开各项工作,而山东六国对无敌的做法也是纷纷侧目。其中最为纳闷当然是楚国,楚王的一石三鸟之计,这个时候应该是收官阶段才对。可让他纳闷的是,其一、秦军没有四出攻伐越国王族的残党余孽,对越国东南部的许多王族诸侯小城视而不见,就是一味的闷头闷脑派出部队迁民前往会稽,也不知道这嬴无敌究竟有什么办法养得下这多的越人。
其二、魏国攻秦,从前五百年的春秋时代算起直至今日,没有哪一国的国君在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还依旧不温不火领着大军盘踞在飞地上。所以楚王失算了,他完全想不通无敌不回师救援的目的所在。不但他想不通,魏王、韩侯也想不通,至于赵王和燕公当然是想都不去想,因此这事只有齐王和孙膑能想得明白,但他俩又怎么可能告诉楚王呢?
其三、便是那伙西域使者,自打攻下会稽之后便销声匿迹,让楚王想要代秦国与西域诸国通商的美梦完全落空。为了这事楚王可没少下功夫,他自己虽然坐守松阳扼守秦军回撤的北方路线,也派出了军队埋伏在南面楚越交界的各个要道上。以他的看法,秦军想要回撤秦国,最好走的只能是北方路线,若要走南方则必须要大开杀戒,将越国南部的诸侯清除一部分后借道楚国南部经岭南回巴蜀,这条线路非但不好走,关键还没有现成的道路。可让他怪的是不论那条道路,都没有发现西域使节团,而会稽城内防范又相当严密,他派出的斥候没有一个能传出里面的消息来。
实际上,早在一个多月前,百多位西域使者便登船前往了蓬莱进行访问考察,一旁作陪的除掉关键人物景监之外,还有越王宫中选拔出来的二百多位越国美女。依照无敌的吩咐,景监的使命便是带着这些使者用三个月的时间好好游览宝岛蓬莱,让使者们领略岛上的自然风光和阳光、沙滩以及美女,舒缓心情,因为很快他们便要踏上归返西域的路程,将秦国的强大与富庶传遍整个欧罗巴利亚大陆!
第310章 势若奔雷
秦王嬴无敌领着十五万所谓的秦军精锐呆在会稽不温不火地进行着他的开疆拓土大计,老龙贾领着的大魏百战之师却是活活被堵在了函谷关下吃瘪。
自打初战当日秦国守军送上了人肉烧烤这道开胃菜后,魏军便偃旗息鼓的龟缩在关前大营里苦思对策。火这个玩意,说起来确实比看的见地刀枪剑戟、强弓重弩厉害太多。若当日秦军是用滚石檑木刀剑兵器将攻城的三千魏军杀退歼灭,魏军上下的将官士兵倒也还能接受,可就在众人眼前烧上一把火便让上千条热血汉子成了焦糊的人肉烧烤,当真是情何以堪。
按照老龙贾的作战计划,这一次进攻秦国,他原本是不准备在函谷关花上太多的时间。以他对河西的了解,函谷关的战略意义并非只简单的是一个扼守进出河西的关隘,而是关系着整个河西地区的战略桥头堡。拿的下函谷关,则河西之地唾手可取,拿不下便不可能再进一步。
因此,老龙贾原本计划好的破关方略便是现在关前正门猛攻,当双方进入战事僵持阶段后派遣一支兵强渡渭水迂回到函谷关背后进行扰袭,寻隙渗入关内里应外合一举破关或是截断其粮道消耗秦军战力。当年吴起便是用的如此战术占了河西,今日龙贾当然也用这招复破之。
可眼下正门佯攻的战术根本无法达成,派兵强渡则极有可能被关内守军派出的部队截击,移兵转攻他处又怕关内守军出击,竟成了骑虎难下之势。
可要说这秦军的火龙炮也。真真难住了魏人,想想以前也有滚油、掷炬这类火攻战术,可威力都不及火龙炮的万一。尤其是这火龙炮发射的燃料附着力极强,一旦沾上衣物便会猛烈燃烧,而秦人又自己把函谷关前的护城河给填了,想要找点水灭火都不行。
苦思几日,倒也让龙贾手下的幕。僚想出了计策,一个没有名字的龙套幕僚提出可用树干拼接成巨大的双层板盾,板盾用木板榫实,就算放着给秦人烧也得烧上半日,魏军便可猫腰躲在板盾之下凿墙破门杀入城中。这个龙套的想法简单来说实际上就是做些大型盾牌遮挡秦军火烧,改单体盾为整体盾。对于这个建议龙贾本觉得不太可行,以秦军展现的实力来计,想必有准备才是,可眼下无计可施姑且试上一试也是无妨,这便命人伐木赶制盾牌。
五日后,魏军推着赶制出来的。十二面五丈见方的巨大盾牌车再一次向函谷关发动了进攻。
这天风和日丽,天干物燥,又是一个难得的放火好。天气。魏军所造的盾车体积庞大,车长三丈、宽二丈六尺,配有四对实心木轮,车上载有一副可以前后活动的板盾,长十丈,宽六丈,恰好将函谷关前留出的车道全部挡住,板盾用两层原木栅栏交错并且而成,并且每层之间的都是用生牛皮作为阻隔物,这样的话就算被秦军火烧,想要烧穿也需许多时间。
这一次魏军还是派出了一千轻兵推着盾牌车战。战兢兢的向函谷关的城门靠近,而城头的秦军也一如往昔的不闻不问,也不发箭阻扰,就这么眼睁睁的看着魏人推着盾车逼近。看着盾车一步步的逼近,龙贾身边的龙套将领们都是大气不喘手中捏汗,唯独龙贾面色如常,他早料到了秦军必然有应对之策,只是抱有几分好之心,想要探知一二罢了。
便说这时,一千炮灰轻兵小心翼翼的推着盾车。慢慢的接近了函谷关,城下关前的焦土虽然已经被秦军清除,却不曾将那些被人油渗透的焦黑泥土掘地三尺,所过之处依旧四散会发着让人作呕的恶臭。
可就在推着盾。车的魏军还在强忍着地面散发出来的恶臭,奋力埋头推车前进的时候,函谷关城门上看起来已然用黑色石块封闭的墙体却是悄无声息中轻轻抖动起来,当列阵关前的魏军看着第一辆盾车平安无事抵达城门跟前正要发出欢呼,便看见城门上方的墙体突然裂开了一个巨大的豁口,接着便看见一枚足有一丈直径,且拴着一条巨大铁链的灰色石球从豁口中滚落,“喀嚓”一声便将门前的盾车压塌,将车下掩藏的数十个魏军活活压毙。
看着如此大的落石,立于关前五百步外纛车上观战的龙贾尚且未从惊愕中反应过来,便继续目瞪口呆的看着这枚石球在铁链拖拽下缓缓升了回去复位待发。
这架势,摆明了秦军今天不准备做人肉烧烤,而是要搞点肉馅包饺子。想想看,足有上万斤重的礌石当头砸下,岂可以血肉之躯抵挡。更何况当这城门口上的礌石建功之后,城门左右两边的墙体上也是纷纷打开了豁口,远远望去,豁口之内停放的巨大礌石自然是显而易见。
看着洞开的豁口以及豁口之内的拴有铁索的巨型礌石,虽然魏军想不明白秦军究竟用了什么方法能役使这万斤巨石,却也知道这攻城的盾车明显的不够看了,因此纷纷扭头看向了他们的主帅龙贾。
也就是龙贾在函谷关下遭受重大挫折,无法可施之际,由子岸率领的十万骊山老营精锐也以飞骑火速赶赴了临晋关。
临晋关,蒲津渡口要隘,战国魏筑关,在今陕西大荔东。
临晋关位于关中东部,黄河天堑断其东,设临晋关于黄河西岸,此关位于长安东北方的临晋道上,因而成为关中东北方的重要关塞。由于临晋道要经过黄河,所以在临晋关外的黄河上历代多设浮桥,而尤以唐蒲津桥著称于世。正因为临晋关是关中重要关塞,所以在此一带多发生战争。汉初名将韩信便在此地演出了一出“暗度陈仓”的好戏。话说韩信举兵攻打西魏,大军进至黄河渡口临晋关(今陕西大荔东)。西魏王豹派重兵把守临晋关对岸的蒲坂(今山西永济西),凭借黄河天险,紧守度日,封锁临晋关河面,森严壁垒。韩信深知如果从临晋关渡河,损失太大难以成功。便佯装准备从临晋关渡河决战,调集人马,赶造船只,派人沿黄河上游察看地形。经过认真调查韩信决定从黄河上游夏阳(今陕西韩城南)渡河,那里地势险要,魏兵守备空虚。韩信一面命大军向夏口调集,一面佯装从临晋关渡河,派兵丁擂鼓呐喊,推船入水,作出强攻的样子。魏军无论如何也没想到,就在汉军佯装大举强渡的时候,汉军已在韩信率领下从夏阳渡河后,直取魏都平阳(今山西临汾),等到西魏王豹得到消息,派兵堵截汉军,已经来不及了。汉军生擒西魏王豹,占领西魏。
此时的子岸虽然还是当年那副火爆脾气,但战术修养和战略大局观再无敌的熏陶下早已今非昔比,此来既然决意将魏治这支佯攻部队吞吃,便大胆的制定了闪电一击的作战计划。
而魏国年轻将领魏治率领的六万魏军此时也是刚刚抵达临晋关下,正在伐木建造攻关所需的各种大型战具与渡河所需的舟筏,只不过他这一路的主要任务乃是佯攻,倒也不需急匆匆的派兵叩关探听虚实,也就没有给秦军机会做出一道火热的人肉烧烤大餐来。
()免费电子书下载
领兵赶来的子岸当然不会对这个未曾在史中留下名号的魏治掉以轻心,根据秦国谍报机关探得的情报显示,魏治此人出自乃是魏室王族,论辈分乃是当今魏王的外系子侄,自幼加入军旅,早先是在龙贾麾下磨练,也在河西呆过数年。庞涓被魏王拜为上将军,执掌魏国军队之后又由魏王将其转投入庞涓麾下,担任魏武卒部队的军官,数年间便升为万夫长,资历也算雄厚,在军中的人望足以支持他担任此次的佯攻重任。
却说此时魏治领军佯攻临晋,战术布局也算中规中矩,按照当时主流的攻城战术将大营就扎在临晋关前离河五里之地,这样既便于魏军封锁临晋关对魏国的交通,也可以在关内派出偷袭部队渡河偷袭时快速做出反应,更可以等关内的秦军渡河之时半渡而击。
七年二月二十三夜,下弦月。
俗话说:七九河开,八九燕来。此时已是惊蛰气节,虽说当夜尚有微微北风呼啸,但大河上下已是滔滔一片。
二月二十一抵达临晋的子岸仅让军士休整了一日,便在这夜展开了渡河击敌的攻势。是夜二更,一个六十人的飞鱼中队武装泅渡过河,费时一个时辰解决了对岸巡视的魏军斥候之后,便有二十艘小船各自拖拽着一根手臂粗的麻绳过河,在对岸插下木桩帮牢后,秦军便借助这二十根麻绳开始了大规模的浮桥铺设,待天边刚露出鱼肚白时,十座可供快马疾驰的浮桥便以搭建完毕。秦军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渡河,卯时二刻,当魏军发现夜巡河道的斥候不曾归营派人起来查看时,河岸上已经黑压压的集结了近万秦军。当即子岸派出前锋五千骑兵对魏军进行火攻夜袭,阻扰魏军出营抢攻秦军渡河部队。
魏军虽然算到秦军有可能渡河来攻,并留出五里的距离作为缓冲,但魏军却不了解秦军已经掌握了夜晚渡河的先进科技,因此当五千骑兵带着小型火油弹掩杀过来之时,主帅魏治尚且还在帅帐中安睡。慌乱之中,衣甲不整的魏治闷头从帐中爬将出来,正要呼喊亲兵护驾,便见秦军骑兵犹如一个个从火狱中爬出的恶魔,将手中点燃的火油弹轮圆了投入营中,这火油弹落地便会绽开一朵火焰之花,活活将魏军堵在了营内一个也没放出……
第311章 半渡狂击
在战国时代,渡河所需的军事科技含量本就不高,各种方法也为天下各国兵家所熟知,久而久之便也没人去研究大军渡河的高科技。然而,这些渡河技术之中唯独夜渡却是各个兵法大家都未曾涉及之处,更何况是夜渡加夜袭这种先进的战术。
魏军虽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