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大明美眉
,道:“或取皇帝,也未可知。”
自成说:“当问天。”
取一支箭插雪中,深深一拜,说:“若可做皇帝,雪与矢齐;不然,则否!”
结果,漫天大雪飘然而下,雪没过箭羽。自成大喜,遂起。
闯王初期,屡屡受挫;直至遇到他的“风云”李岩后,成功的路途一片平坦。同理,在失去之后,龙没有了风云相助,只能走向失败。
明朝到了崇祯年间,已经彻底烂透,不灭亡是没有天理的。连老天都跟崇祯皇帝过不去了。
如果连续13个月滴雨不下,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崇祯十二年六月到十三年七月,这样的事情就发生在现在的焦作一带。整个河南省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儿去。
崇祯十三年八月,河内(今沁阳、博爱一带)知县王汉请来画家,将本县灾情和饥民状况画成十六幅《灾伤图》报奏朝廷,他希望用最为直观、最有冲击力的方式,让朝廷了解灾情,目的是请求减免繁重的赋税。
王汉是崇祯十二年六月调任河内知县的,当时这一带大旱,沁河断流,河床干涸。没几天却暴雨倾盆,数日不停歇,沁河因之暴涨,数百顷田地化为泽国;又过几天,漫天飞蝗过境,将剩余的庄稼吃光。当年河内县就发生了饥荒,王汉派人去外地买了大批粮食赈济饥民。但厄运刚刚开始,从六月这场暴雨之后,一直到第二年八月王汉请人画《灾伤图》老天再也没下过一滴雨。由于旱得太厉害,老百姓没法种麦子,而蝗虫却有了繁殖的良好条件,遍地蝗蝻,“无虑万顷”王汉在附送的《河内县灾伤图序》中说,由于秋、夏两季绝收,“贫民食树皮尽,至食草根,甚至父子夫妻相食,人皆黄腮肿颊,眼如猪胆,饿死累累”而就在这样严重的灾荒面前,朝廷不但不赈济灾民,反而仍要该县承担繁重的赋税。除正常赋税外,河内一县额外要负担的辽饷(与满清作战费用)、练饷(与农民起义军作战费用)2.42万多两,还有其他杂七杂八的捐税,“河内之赋之重未有如今之甚者也!”
在《序》的结尾,王汉说:“念皇上居深宫之中,远轸民灾,谨令绘工画十六图,而臣手记其略,冒死进呈。嗟乎嗟乎,图之所能及者,得而见之;图之不能及者,不得而见之也……可奈何哉!”
遭受如此严重的灾荒,一个有良知的知县仍要苦苦哀求减免赋税,可见当时的明朝行政机构之冷血和僵死。而在民间,崇祯皇帝早就有了一个雅号——“重征皇帝”承受如此深重灾难的,决不仅河内一县,而是整个河南。很多地方在崇祯十年、十一年、十二年已经连续三年发生蝗旱之灾,到十三年,别说穷人,就是小康之家也在死亡的边缘挣扎。不是没粮食,而是买不起,“斛谷万钱”而官府仍逼收苛捐杂税。于是整个河南“人相食,草木俱尽,土寇并起”“是岁(崇祯十三年)中原盗起,时大饥,斗米钱三千,人相食,群盗大起如牛毛”那年李自成进入的,就是这样一个河南。他从淅川进入南阳,“饥民从自成者数万”简直就是烈火遇到大面积的干柴。
李自成死灰复燃,队伍迅速壮大,从南阳杀奔洛阳,攻下宜阳、偃师等县。“饥民从者日众,土贼一斗谷等皆附之,远近响应,其势渐强”这是李自成平生一大转机,但这不足以帮助他取得那么巨大的成功。他以前也曾强大过,可灾荒一过,官兵进剿,还是被弄得“独与刘宗敏、田见秀等十八骑溃围”很多史学家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从这一年开始,李自成部队发生了一种划时期的改变。如郭沫若所说:“(崇祯)十三年后的李自成与十三年前的不甚相同,与其他‘流寇’首领也大有悬异。”
这种转变“在各种史籍上认为是由于一位‘杞县举人李信’的参加”“有了他的入伙,明末的农民革命运动才走上了正轨”“吃他娘,穿他娘,开了大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
从1640年年底开始,河南、湖北各地时常会见到摇着拨浪鼓的小商贩,不怎么卖东西,只喜欢教小孩子唱这样的“流行歌曲”学会的小孩,能得到糖豆若干,唱得好的,能得到馒头一个。
于是这些的歌谣迅速流传开来。那时“比年饥旱,官府复严刑厚敛,一闻童谣,咸望李公子至矣”这些小商贩都是李岩派出去的,歌谣也是他写的。今天,有人称此举为中国历史上最为成功的公关广告之一。它的成功,不仅是由于在传媒不发达的时代找到了一种有创意的表达方式,更在于有一个极好的诉求主题,在公众的心目中树立了闯王的新形象。
“开门迎闯王,闭门拒官军”明朝的军队早已失去了民心,他们比土匪好不到哪儿去。
明朝末年国库空虚,财政困难,经常拖欠饷银,很多部队一两年不发饷,只能给政策,让他们自己去“创收”官军要卖命打仗,却没有军饷,抢劫起来理直气壮。比如名将左良玉的部队比强盗还狠毒,每入百姓家勒索,用木板将人夹住,小火烧之,胖人有的能流一地油;抢掠来妇女,公然在大街上奸污。这样的官军,怎么能得民心?
住在洛阳的福王。此人“性鄙啬而酷嗜财物”他拥有良田两万多顷,储藏粮食难以计数。河南数年大灾,民不聊生,盗贼遍野,淅川教谕樊梦斗劝他散财收人心,以救国家之急。“王善之,不能从也”后来这事李自成替他做了。起义军攻下洛阳城,打开福王的粮仓,发现很多粮食都“朽”掉了。李自成贴出告示,要赈济饥民,结果“应之者如流水,日夜不绝,一呼百万,而其势燎原不可扑”从此后,李自成的部队“所过无坚城,所遇无劲敌,诸将皆望风走……”
崇祯十五年(1642年)冬,李自成进攻襄阳,走到城门,发现“襄民焚香牛酒已迎”再进军荆州,“士民开门迎”“供其粮秣”崇祯十六年春,起义军进军云梦、德安、黄州等地,“民皆感之……以故所至风靡。”
()
失败的军报如雪片般,飞向崇祯皇帝的御案前,这位32岁的皇帝,早已疲惫不堪。京师的瘟疫如一道无法躲避的大山,压在崇祯皇帝的心头。大家见过非典时期人们的恐慌吧?如今的京城,就是那种情况。
夜拥众美的袁承志清晨来到京城的大街上,看着店铺林立的京城,心中也是一番感慨,想不到,明年将会改换朝庭啊。
守城的大明官兵,来到大街上时,根本就不排队,见到什么喜欢的东西就拿,商贩们不敢吱声。商贩们看到外地客人时,也是一副躲避瘟疫的模样,袁承志凑近他们时,他们就明显地表现出了这种情况。不知道是他们自己有瘟疫,还是袁承志身上有瘟疫了。
袁承志的身后,跟着他的中队长袁师凯和十名士兵,他们一副随从模样,看到京城的繁华时,眼睛里也放出亮光,可是公子没有下令,他们当然不敢随便乱拿别人的东西。
何捷跟在袁承志身边,那娇俏的模样,也时而引来路人的侧目,倒是没有人敢上前生事,因为袁承志身后跟着的这十几位,可都是身材魁梧的随从模样,看样子就不象是什么好人。
袁承志一边转悠,一边暗暗纳闷:要说京城中的美女,肯定比下面要多的多,怎么大街上一个也不见?只见来来往往的人中,俱是男子,根本一个年轻女人也没有。
“公子,你在想什么呢?”
何捷见袁承志露出沉思的模样,娇声询问道。
“啊……我在想,这些店铺,为什么如此萧条。”
袁承志随口回答,其实,店铺的萧条,当然是因为瘟疫的流行,这一点倒也不难猜到,袁承志只是顺口找个话题罢了。
“当然是因为目前京城瘟疫流行啊。”
果然,何捷也是如此回答。
我晕,怪不得崇祯皇帝会亡国,原来这京城瘟疫流行,也是一大原因!袁承志心中暗想。想想倒也是,内忧外患,京城瘟疫,文臣混乱,政令不通,灾害不断,如此的国家,不灭亡才怪。
一小队大明士兵,迎面走来,小队长忽然看到了袁承志一行人中间,居然有一个娇俏的何捷,便大声喝道:“站住,你们都给我站住!”小队长身后的士兵们,足有二十几人,听到小队长呼喝,知道今天又有得乐子玩了,齐齐驻足观看,有的还指指点点,悄声议论着何捷眼睛怎么漂亮,脸蛋怎么白皙之类的男人话题。
有人来犯,袁师凯立刻拉住了袁承志,不让公子上前,他则是使了个眼色,士兵们纷纷上前,袁师凯来到最前面,抱拳为礼:“各位军爷,辛苦辛苦。”
“哟?原来是外地来的客人啊,嘿嘿。”
小队长从袁师凯的口音中,立刻听出了他们不是京城本地人,小队长立刻精神起来,看这伙人的模样,外地客商?今天有得捞了。“你们都给我站住,我们要一个个地搜身。”
“搜身?”
袁师凯重复了一句,他的目光,在袁承志和何捷两人的脸上扫了一下,意思当然是征求他们的意见。自己一伙人,基本都是大男人,搜身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可是,何捷?想到何捷原来的身份时,袁师凯不由对这伙官兵露出同情的苦笑:惹谁不好,干嘛来惹五毒教主?
“怎么?想反抗吗?立刻抓起来。”
小队长见袁师凯居然是在犹豫,立刻就火了,“抓住他!”
随着他的喝声,上来两个士兵,扭住了袁师凯的胳膊,袁承志任由他们扭住,因为他有自信,只要他双臂一震,这两人绝对飞出去一丈多远!再加上,刚才自己用询问的目光看向公子跟何捷两人时,两人并没有示意开打,只有暂时忍受了。
“军爷,我哪里敢反抗啊?只是……我们还有女眷,这个……搜身……那个……”
袁师凯弱声抗辩着。
“啪啪!”
小队长正反给袁师凯两个耳光,打得袁师凯口角流血,但他见公子并没有上火,也不敢冒然行动,只是目光变得有些阴冷。
“你NND,我说搜就搜,敢废话就把你当作乱民杀了!”
小队长狠狠地瞪着眼睛,“说,你是不是贼兵派来的奸细?”
小队长用目光示意士兵们上前搜袁师凯的身。
“队长,五百两银票。”
士兵们立刻交上来几张零碎的银票,数了数,居然有五百两,他们的眼睛立刻放出了光。
“哦。”
小队长顺手接过来银票,塞入袖中,“先搜搜那个外地的娘们儿,看她是不是奸细再说。”
小队长今天非常高兴,第一次搜外地客商,就得到了五百两,不错不错,看那边那个公子和娘们,肯定还有钱,发财了!
“军爷!这……这是小人十年的薪俸啊,军爷……”
袁师凯故意高声叫着,拿眼睛望向何捷,期待着她下令开杀。
“你NND,孝敬我们队长,还委屈了你不成?”
一名士兵一脚踹向袁师凯,袁师凯故意装成痛苦的样子,其实这种程度的攻击,对他来说,根本就是在挠痒痒一般。
小队长踱上前来,面对着何捷:“小娘们儿,我来搜搜你的身。”
小队长贪婪的眼睛,望着何捷胸前翘挺的美…峰,吞了吞口水,“小娘子,你的奶子长得真大呀,是不是里面私藏了什么东西?”
我靠!官兵居然成了这种模样!袁承志不由摇头叹息,明亡确实是历史的必然啊,无奈了。
“咯咯,我这里面啊,确实藏了东西。”
豪放的何捷,见小队长的爪子探了上来,她满脸笑容地稍稍往后一避,“不过,里面藏的,却是你小时候的饭菜呀。”
“饭菜?”
小队长看到何捷脸上娇艳的笑容时,呆了一呆,忍不住重复了一下。
“是啊,你不是喝这里面的东西长大的么?难道你没有娘么?”
何捷毫无顾忌地取笑着这位面前的小队长。
“你……该死的婆娘,居然还敢占我的便宜!把她抓起来,带回营地审问!”
小队长的手,往何捷胸前探了两探,居然没能抓到何捷的胸,有点儿气闷,同时他看到何捷从容言笑的样子,似乎对自己这些人并不在意,小队长多了一个心眼,让自己的士兵上前抓何捷。
“哎哟,队长大人,你不是要搜我的身么?过来呀。”
何捷脸上那成熟而妩媚的笑容,确实勾人至极,小队长呆了呆,再次上前。
“队长大人,我里面的东西,我自己拿出来给你看,好不好?”
胆大包天的何捷,根本视儒教礼法如无物,右边纤纤玉手,探手从自己脖子处往衣服里面伸去……
“咕噜……”
士兵们和小队长,齐齐咽了咽口水,何捷的玉手,却并没有伸出来,而是在自己胸前高峰上停住了,“队长大人?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