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士的历史








  隋炀帝为晋王时,曾召见王远知问策。炀帝即位后,对王远知执弟子之礼。
  李渊图谋起事时,王远知密传符命,太宗平王世充,王远知断言其“方作太平天子,愿自惜也”。太宗于贞观九年敕润州于茅山置大受观,降玺书云:“先生操履夷简,德业冲粹,屏弃尘杂,栖志虚玄,吐故纳新,食芝饵术,念众妙于三清之表,返华发于百龄之外,道迈前烈,声高自古,非夫得秘诀于金坛,受幽文于玉芨者,其孰能与此乎!”是年,王远知卒,终年126岁。高宗时溢为升真先生,武则天时改谥升玄先生,恩宠不衰。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文化也相当发达,出现了一大批博学的方士。如,韩愈《昌黎集》卷36《毛颖传》记:“颖为人强记而便敏,自结绳之代,以及秦事,无不纂录。阴阳、卜筮、占相、医方、族氏、山经、地志、字书、图画、九流百家、天人之书,及至浮图、老子、外国之说,皆所详悉。”在众多的方士中,有以下几类最突出:
  命理学宗师李虚中事迹,在唐代文献中很少记载。据考,李虚中,生于公元761年,卒于813年,字常容,祖籍陇西(今甘肃陇西南),生于河南。进士及第,试书判入等补秘书正字,后授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唐人韩愈在《殿中侍御史李君墓志铭》称李虚中“喜学,学无所不通,最深于五行书,以人之始生年、月、日所直日辰支干相生胜衰死王相,斟酌人寿夭贵贱利不利,辄先处其年时,不失一二”(见于《昌黎文集》)。《四库全书》的编纂者在《李虚中命书》题解称李虚中是魏侍中李冲的八世孙,唐代没有载录他的《命书》,到宋代才见记载,郑樵的《通志·艺文略》、晁公武的《郡斋读书志》都有其书目。历代自诩为算命大师者,多如牛毛,然而,李虚中是中国算命术的第二号知名人物,第一号人物是徐子平,他们两人是公认的命理宗师。
  方士张果的事迹,《旧唐书》本传记载“张果者,不知何许人也。则天时,隐于中条山,往来汾、晋间,时人传其有长年秘术,自云年数百岁矣。……有邢和璞者,善算人而知夭寿善恶,玄宗令算果,则懵然莫知其甲子”。文中没有提及张果是否会算命。《四库全书》馆臣为《星命渊源》作的提要论及《果老星宗》,但没有收录其书。现存托名于张果的《果老星宗》有10卷,题明陆位辑校,是一本命理术大杂烩。
  相士袁天纲知道命理,曾经为武则天等人看相,推断生男生女、贵贱贫富。《新唐书·袁天纲传》记载他给张行成、马周看相说:“马君伏犀贯脑,背若有负,贵验也。近古君臣相遇未有及公者。然面泽赤而耳无根,后骨不隆,寿不长也。张晚得官,终位宰相。”据说,袁天纲竟然常有灵验,人以为有神助。
  僧一行,精通历象、阴阳、五行之学,他曾到天台山国清寺访求算法,又研习推步之术,撰写了《大衍论》、《摄调伏藏》、《天一太一经》、《太一局遁甲经》、《开元大衍历经》。
  李淳风擅长历法和术数,曾制作浑天仪,有《乙已占》传世。《新唐书·李淳风传》记载:“淳风于占候吉凶,若节契然,当世术家竟有鬼神助之,非学习可致,终不能测也。”
  叶法善掌握阴阳、占繇、符架之术,能厌劾怪鬼。睿宗时担任鸿胪卿,封越国公。
  严善思通晓预测术。圣历二年有荧惑入舆鬼,皇后问吉凶如何,严善思说有大臣将死,果然王及善卒。
  金梁凤知人贵贱夭寿。裴晏在河西做官,金梁凤断言他可以升为御史中丞,后来果然如此。玄宗和肃宗都很器重金梁凤。
  许元长,金陵(今江苏南京)人,能日行千里。康骈《剧谈录》:“武宗曰:‘东都常进石榴,时已熟矣,卿是今夕当致十颗,’元长奉诏而出,及旦,寝殿始开,金盘贮石榴,置于御榻。”
  明崇俨,洛州偃师(今属河南)人,能作法取远处物。《新唐书·方技传》:“盛夏,帝思雪,崇俨坐顷取以进,自云往阴山取之。”
  俞灵,河间(今河北河间县)人,在衡山修道,自称掌握了回风术,能坐见天下事。
  刘玄靖,在衡山石穴隐居,炼气绝粒,以“少和寡欲”为养生之旨。
  羊,曾任夹江县尉,罢归,隐居委羽山。辟谷,食青云芝,惟饮水。
  此外,还有炼丹的、择吉的、卜筮的方士,术数在唐代得到充分的发展,以清高和神秘的面孔出现在民间。

 
 

八 宋代方士(从陈抟到徐子平)(1)

 


 

  五代至宋时,陈抟隐于华山,擅长预测术、黄白术、飞升术,被后世术士推崇为宗师。《旧五代史·周书十》记载:“陈抟,陕西人,能为诗,数举不第,慨然有尘外之趣,隐居华山,自是其名大振,世宗之在位也,以四方未服,思欲牢笼英杰,且以抟曾践场屋,不得志而隐,必有奇才远略,于是召到阙下,拜左拾遗。抟不就,坚乞归山,世宗许之。未几,赐之书,敕陈抟:‘朕以汝高放射夫寰,栖心物外,养太浩自然之气,应少微处士之星,既不屈于王侯,遂甘隐天岩壑,乐我中和之化,庆乎下武之期。’”可见,陈抟在世时,就受


到周世宗重视,使之名声大振。考证史籍,陈抟的事迹愈传愈神,诸如《无极图》、《太极图》、《先天图》都归功于陈抟的创造,宋代学者在这些图式基础上,把《周易》的研究推向了新的高度。
  北宋徐子平是算命术的宗师。徐子平,名居易,生平事迹不详,传闻他在五代末年与陈抟一起隐居华山,著有《徐氏珞 子赋注》二卷,他在李虚中的三柱法(年、月、日推算法)的基础上,发明了四柱法(年、月、日、时推算法)。以四柱的干支为八字,以八字中的生克制化关系推测人生命运,这套算命方法对社会影响尤为广泛,以致于八字法称为子平法。元代刘玉在《已疟编》云:“江湖谈命者有子平、有五星。相传宋有徐子平,精于星学,后世术士宗之,故称子平。”清人顾张思在《土风录》专列《子平算命》,作为一种民俗。港台流行的《渊海子平》,就是以“子平”为名的算命术名著。历代相信算命的人都把徐子平奉为神灵,崇拜之至。实际上,他也不过是一个凡夫俗子,惟一的“功劳”是把算命复杂化了。
  宋代邵雍(1011~1077),字尧夫,谥康节,创立了理学的象数学派。他认为宇宙的本原是太极。太极,一也,不动;生二,二则神也。神生数,数生象,象生器。《宋史·邵雍传》记载他“探赜索隐,妙吾神契,洞彻蕴奥……著书十余万言行于世,然世之知其道者解矣。”司马光、张载、程颢、程颐对邵雍执教师之礼。现存邵雍的《皇极经世书》是一部演绎之书,书中认为天地间的一切都有数,象数是最高准则。邵雍是一位杰出的术数大师,但很少有人研究他。
  张行成,人称“观物先生”,他根据邵雍的《先天图》和《观物外篇》,参考扬雄的《太玄》、司马光的《潜虚》,写成《述衍》一书。他以象数解释世界的图式,以理作为宇宙的本源。象数学的发展使术数由浅层次走向深化,哲学的内涵增多了。
  宋代周克明精于数术,凡律历、天官、五行、谶纬及三式、风云、龟筮之书,靡不究其指要。一次,有大星出氏西,群臣莫能辨,或言凶兆,周克明据《天文录》、《荆州占》断言,其星名曰周伯,是德星,见之则国大昌。
  楚衍,开封人,对于《九章》、《缉古》、《缀术》、《海岛》诸算经尤得其妙,谙熟相法及《聿斯经》,善推步、阴阳、星历之数,谈论休咎无不中。
  王仔昔,洪州人,自称遇仙人许逊,得《大洞》、《隐书》豁落七元之法,出游嵩山,能道人未来事,徽宗赐他为冲隐处士。
  孙守荣是个盲人,擅长风角、鸟占之术,以音律推五数,播五行。测度万物始终盛衰之理,与人交谈片刻,就知道休咎。类似于他这样的盲人术士还很多,俗语说“盲人心静”,盲人算命比明眼人更能揣摩对方心理。
  宋朝有不少算命师,各有神通。
  王讷——宋太宗时人,王赞宁任史馆编修,王讷推算王赞宁命孤薄、无贵寿。
  马处谦——因病失明,其父使学《易经》以赡衣食。又跟随隐士学星算之诀,为赵匡胤推测寿命。
  程惟象——以占算游京师,言人贵贱祸福。宋英宗在潜邸,请程惟象预言其兆,后来又赐御书给他。他给张宣徽算命,竟然说中了张的死期。
  张衍——以算命术游历于士大夫中间,认为古有命格,今不可用,古者贵人少,福人多,今贵人多,福人少。昔之命出格者作宰执,今之士大夫自朝官便作两制,忽罢去,不能荫袭于子孙,贫约如初,所以贵而不福。
  邹元佐——涉猎群籍,以人之年月日时分配金木水火土而推其生旺休囚,附以官贵禄马刑杀,考其寿夭祸福贵贱贫富。京师的贵人争相登门求他算命,遂成大富。邹元佐曾说:凡看命,须随所见即谈,无不言中,若稍涉思虑则相去遂远。著有《洪范福极彝伦奥旨》五卷,《贵命四十九格》行于世。
  孙黯——擅长命理术。何文缜在太学时请孙黯算命,孙黯说他命极贵,位极人臣,但当死于异域。后来,何文缜廷试第一,又拜为少宰,随皇帝北狩,死于边塞。边塞即异域,在家乡之外的地方都是异域,何文缜走上仕途就意味着要客死异域,孙黯说出的不过是常理。
  刘童子——四川人,以年月日时推测命运,强调天地合德,曾为韩平原算命,推测其财禄和气数。
  宋代有不少名医,如:庞安时,钱乙、刘翰、王怀隐等。有些医家精于方术,以察脉预测人的祸福,如“僧智缘,随州人,善医。嘉末,召至京师,舍于相国寺,每察脉,知人贵贱、祸福、休咎,诊父之脉而能道其子吉凶,所言若神,士大夫争造之。王与王安石在翰林,疑古无此,安石曰:‘昔医和诊晋侯,而知其良臣将死。夫良臣之命乃见于其君之脉,则视父知子,亦何足怪哉!’”诊脉而断他人吉凶,这是没有科学依据的,进步的思想家王安石却相信诊脉的奇效,说明神秘观念普及人心。


八 宋代方士(从陈抟到徐子平)(2)

 


 

  方士参与国政。苏澄隐以养生之术而著称,他告诉太祖赵匡胤:“臣之养生,不过精思练气尔,帝王养生即异于是。老子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无欲而民自正。’无为无欲,凝神太和,昔黄帝,唐尧亨国永年,得此道也。”
  以上史料出自《宋史·方技传》。此外,宋代其他文献也记载了方士的事迹。如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云:“宣和末,又以方士刘知常所炼金轮,颁之天下神霄宫,名曰:‘神霄


宝轮’。知常言其法以录炼成金。”
  宋代方士还有丁少微、陈崇政、陈楠、甄栖真等。


九 元代方士(从耶律楚材到俞竹心)

 


 

  蒙古国大臣耶律楚材身兼巫卜之职。《续资治通鉴宋纪·宁宗》记载:“楚材通术数之学,尤遂于《太玄》,蒙古主每征伐,必令楚材预卜吉凶,亦自烧羊胛以符之,然后行。”嘉定十七年(1224)蒙古主得一鹿身马尾的怪兽,问楚材是否有凶。楚材回答:“此角角端,解四夷语,是恶杀之象。今大军征西已四年,上天恶杀,遣告陛下,愿承天心,宥此数国人命,实无疆之福。”蒙古主于是收兵。



  元朝有个俞竹心,算命有名声,陶宗仪在《辍耕录》记载:“至元(元惠宗年号)己卯(1339)间,娄敬之为本路治中,尝以休咎叩之。答曰:‘公他日直至一品便休。’娄深信其说,弃职别进,适值壬午(1342)更化俯就省掾,升除益都府判,改换押字,宛然真书‘一品’二字,未几卒于官所。此偶然耶?抑数使然耶?”陶宗仪是元末明初的一位务实学者,不好谈鬼神,而对此事感到惊奇,说明俞竹心算命很神奇。娄敬之的仕途被俞竹心偶然言中,这应归于俞竹心的全面考察。如果娄敬之是个庸常之辈,俞竹心能够说他官至一品?大凡一个人的前程,根据他目前的表现是可以推测出未来的,至少可以推测个大概。


十 明代方士(从张铁冠到徐子平)

 


 

  谈到明代方士,《明史·方技传》有一段论述:“夫艺人术士,匪能登乎道德之途。然前民利用,亦先圣之绪余,其精者至通神明,参造化,讵曰小道可观已乎。明初,周颠、张三丰之属,踪迹秘幻,莫可测识,而震动天下,要非妄诞取得宠者所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