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第六卷 胜利与悲剧





  3.昨天李海海军上将通知我:他们已决定接受英国派遣舰队参加对日本的主要作战行动的提议。因此,从这支舰队里面组织一支分遣队来支援麦克阿瑟将军的作战行动一举,是不会同这个方针发生矛盾的。
  4.总而言之,我们的方针应该是给予美国的主要作战行动以最大规模的海军支援,但应继续进行我们自己向仰光的推进,作为将来大举进攻新加坡的序幕战,或序幕战之一。这就是英国在整个印度和远东战场上的最高目标。这是唯一值得为之努力而奋斗的东西,因为它将使英国在这个地区的势力获得恢复,而在追求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我们要给美国的作战行动以最大限度的援助,方法是尽最大的可能在最早的时机同最大量的敌人交战。
  在魁北克会议的讨论中,我们赢得美国人赞成我们的仰光计划。这预示我们将获得许多好处。英国和大英帝国的部队在缅甸的山地和丛林中以及在印度的边境上作战六个月,仅由于疾病就损失了二十八万八千人。不过从海上进攻仰光和向北挺进,就会切断敌军的交通线,把他们的部队分割开来。日军在缅甸覆没的结果,可使相当大量的军队解放出来,这些军队立刻就可以用来进攻孟加拉湾隔海诸目标,这对我们的共同事业,对挫败日军,尤其是挫败其空军来说,应该认为是最有利的。为了这个目标,我们决定要尽一切力量于1945年3月15日以前进攻仰光。要发动这样一次作战行动,估计需要有五六个师的兵力,但蒙巴顿只能调派二三个师,而从联合王国最多只能挤出一个师。失败不只意味着由于在缅甸境内延长作战行动,致使疾病造成不必要的许多牺牲,而且还意味着1946年以前我们进攻马来半岛和那一带地方的整个进一步的部署,要受到挫折。
  因此,我曾建议,解决的办法是派遣一个或两个美国师到缅甸,而不是到欧洲去。这个方案较诸从蒙哥马利的部队里调走实际作战的两个师一举更好,并且会使更多部队迅速投入对日作战中去,而无须把任何同德军作战的部队撤出来。
  我在魁北克会议上说明,说我不要求当场立即对此作出决议,我要的只是希望美国三军参谋长对我的建议进行研究。马歇尔将军同意这样做,但由于种种原因,我的建议未被采用。我未曾寄予希望的那种乐观的期望,也即:认为德国会在年底以前溃败的希望,终告破灭。9月底,情况很明显:德军的抵抗会继续到冬季和冬季以后,所以蒙巴顿接到训令(这不是头一次),要他一定用他所掌握的一切,尽力所能及去妥自安排。因此,我发出了如下一份电报:
  首相致蒙巴顿海军上将: 1944年10月5日
  国防委员会不得不作出结论,认为3月的〃吸血鬼〃计划中止了,我国三军参谋长委员会已向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提出这个建议。你到时候将会接到正式的训令。同时,你要知道,推迟这一作战行动的原因,并不是你和东南亚军区所采取的态度,而是西战场上比这大得多的力量的影响。现在你就得着手考虑〔1945年〕11月把〃吸血鬼〃计划提出来讨论的问题。我们未能实现这个我曾为之操心的作战计划,我的确感到非常遗憾,不过德军在法国和意大利两处的抵抗,都已表明比我们所曾预料的还要顽强。我们必须先把他们扫清。
※    ※    ※
  在这个整个时间里,我第十四集团军和史迪威集团军也在徐徐地奋力前进之中。印度第五师于10月18日占领了铁定,并在集中而准确的空军轰炸的协助下,从高达八千呎制高点的肯尼迪峰上把敌军肃清。他们就从那边向前一直打到吉灵庙。第三十三军于攻下达武之后,派遣一个东非旅向东挺进。该旅在钦敦江对岸的锡当建立一个极有价值的桥头堡。
  第十一东非师的其余部队向南沿克博流域朝吉灵庙进军,于11月14日同印度第五师一齐进抵该地。这是一次通过以疟疾和斑疹伤寒闻名的地区,需要克服巨大的体力上种种困难的了不起的进军。现在我方在缅甸的所有单位都执行一项良好的卫生纪律,应用一种新药剂默巴克林,并经常喷射杀虫剂滴滴涕,这样就使生病率大大降低。但是日军却不精通这方面的预防措施,因而成百成百地死去。东非师的部队从吉灵庙向前推进到达加里瓦并渡过钦敦江。工兵在这里用二十八个工作时就建造成一道全长几达四百码的桥梁,他们在整个战役中还作出许多不亚于此的成就。这样一来,斯利姆将军的第十四集团军12月初在中央战线就依靠着钦敦江对岸的两个桥头堡,为其进入缅甸中央平原的主力进军保持了一个不可动摇的地位。
  11月间,美军高级军官中发生人事变动。华盛顿召回了史迪威。他所担任的广泛的、各种各样的职务,由另外三个人接替。魏德迈将军继他之后担任蒋介石的军事顾问,惠勒将军成为蒙巴顿的副手,而萨尔顿将军则接管了北部前线。在这里,盟军的部队缓缓地把日本第三十三集团军的两个师赶回去。到了11月中旬,八莫已经紧紧地被包围住了,但日军顽强地又坚持了一个月之久。12月10日,英国第三十六师攻克英都。六天之后,他们在该地与印度第十九师接上了,这个印度师是在钦敦江锡当桥头堡渡江而向东推进的。就这样,经过一年多的艰苦战斗,进进退退,这两支盟国的部队终于会师了。
※    ※    ※
  可是,一些可怕的行政问题摆在前头了。远在中国的东南部,日军于数月前已开始向大元帅的首都重庆和美国空运补给交货点昆明推进了。11月,魏德迈将军对这一局势感到很严重。曾经不断袭击敌军沿海船只的美国空军驻中国各前进基地,已经一个接一个地被占领了。中国部队指望不上,所以魏德迈要求把缅甸北部的两师中国部队调回去,同时还要求调更多的美国空军中队,尤其是三个空军运输中队。
  美国总统给我发来电报。
  罗斯福总统致首相: 1944年12月1日
  我接到魏德迈将军来电,内中概述中国境内的严重局势,并指出他同意大元帅决定把两个受过最好训练的中国师由缅甸调至昆明地区。毫无疑问,你谅已披阅过这份电报了,这份电报并已交给蒙巴顿并提供贵国驻华盛顿的代表团,所以这里我不加赘述了。
  我们得知魏德迈将军从当地发表的关于严重局势的意见,以及他对局势所知的情况和在缅甸境内的作战行动计划。
  我觉得他在当前这个时刻对整个局势和需要做的事,比任何人都了解得更透彻。此外,我们面对着这样的事实:大元帅处于中国存亡受到威胁的严重危机之中,已经决定要把两师人调回去阻止日军向昆明进军。要是日本攻占昆明这个陆空终点站,那么我们开辟一条通往中国的陆上线路就毫无益处了。在这种情况下我因此认为:我们不能向大元帅施加压力,叫他改变决定。
  这是很困难的消息,但我们除了加以接受之外,别无选择余地。
  首相致霍利斯将军并转参谋长委员会: 1944年12月2日
  大元帅有权撤出他要求的任何师以防御日军进攻其要害所在,对此无容争论。我不怀疑,他会希望先把两个师(美国人训练的)调回国内。我们不能对此横加阻挠。如果他提出要求,就让他调回吧。缅甸境内(往后)发生的事,要求紧急并随即予以研究。请给我起草个电报,同意美国人有关撤出这两个师的事。
  失去两个精锐的中国师,对缅甸的作战行动来说,其不便的程度,并不像失去空军运输中队那么严重。集团军当时距离铁路运输起点站达四百哩之遥,斯利姆将军依靠着空中补给来弥补那一线薄弱的公路连系。蒙巴顿的几项总计划都要依靠他的运输机去完成。中国所需的几个空军中队又非调走不可,尽管后来另派若干中队予以接替,其中大部分来自英国,可是在紧急的关键时刻没有空中运输就使战役大大推迟了。
  尽管有这一切的情况,第十四集团军仍然突过山地,进入曼德勒西北的平原。当梅塞维将军指挥的第四军先头的一个师偷偷地向南推进,越过伊洛瓦底江在与钦敦江合流处南面建立桥头堡时,斯托普福德将军的第三十三军在英国皇家空军二二一大队的支援下,从合流处溯流而上占领了伊洛瓦底江的北岸。第十九印度师已经在曼德勒北面四十哩处两个地点渡河。到了1月末,萨尔顿将军的部队已经进抵老缅滇路上的南康,并在更往东处与云南部队接上了。1942年春天因日军入侵缅甸而遭封锁的通往中国的陆路,又重新打开了。
  从阿萨姆出发的头一批陆上护送车队,于2月28日开抵中国边境。
  首相致蒙巴顿海军上将(东南亚): 1945年1月23日
  我谨代表英王陛下政府,对你实现魁北克会议上给你的指令的第一个部分,即重新打开通往中国的陆上路线——表示最热烈的庆贺。尽管此间多次答应要给你的增援延缓了,使你失望,但你仍在此情况下取得这一战线。此举给你本人、给你的野战指挥官们,特别是给第十四集团军久经考验的部队带来最大的光荣。
  正如你自始至终已做到的那样,英王陛下政府以感激的心情热烈表彰美国部队以及中国部队用一切可能的方法随时给我们提供协助。
※    ※    ※
  缅甸中部往后的发展情况,放在另一章里面去叙述,可是若开的冬季战斗,虽属辅助性的,却是重要的一场战斗,在这里必须加以叙述。它的重要性表现在两个方面。给在曼德勒平原上的第十四集团军进行空运,几乎已经达到〃达科塔〃型飞机所能承担的最高限度。不但如此,所有用此法向前方运送的军需品,都必须经由运输频繁的阿萨姆铁路转运至发货机场。如果克里斯蒂森将军的第十五军能在若开(阿恰布)南面建立几个飞机场,那么,装运直接来自印度的海运物资的飞机从那里起飞,就能够在第十四集团军从曼德勒向仰光推进的南线突击战中,供应其所需的物资。其次,如果孤立无援的一个日本师,面对着我方在若开的优势兵力而迅速被击溃,那么,我方就可以将二或三个师以及在空军准将班登伯爵指挥下支援他们的皇家空军第二二四空军大队,调至别处作战。
  若开的攻击战于12月12日揭开,取得良好的进展。到了月底,我军已进抵把若开(阿恰布)岛同内陆分隔开来的海湾,并正在作进攻的准备。1月2日,我方炮兵侦察机上一个军官发现那边完全没有敌军的迹象,于是就在若开(阿恰布)机场降落,当地居民告诉他:日军已经撤走了。大部分城防部队都被抽调到更远的北方进行战斗;剩下来的一个营于两天前撤退。这就是将近三年来曾使我们苦难备尝、失望叠至的若开(阿恰布)之战这段漫长的故事的奇异的收尾。不久,第十五军占领兰里岛,在那里建造一些前进机场,并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之后,在大陆上占领康高。1月底,第十五军也和位于更北面的部队一样,达到了它的主要目标,准备更向前挺进。






第十二章 莱特湾战役

  在海洋上对日本作战——英国太平洋舰队的建立——美国海上实力的增长——美国的战术与日本的防御——6月15日在塞班岛登陆——6月20日海军上将斯普鲁恩赢得一场决定性的胜利——攻占马里亚纳群岛——东京的惊慌失措——向菲律宾群岛推进——台湾的空战——10月20日美军在莱特湾登陆——日军总司令决定进行阻挠——海军上将哈尔西和敌人的圈套——苏里高海峡的夜战——美军登陆行动的险境——自杀轰炸机的到来——海军中将要栗田折转回去——二十七艘日本军舰被摧毁——1945年1月9日在林加延湾登陆——攻陷马尼拉——美国赢得对中国南海的控制。
  对日本的海战现在正达到它的高峰。从孟加拉湾到中太平洋,盟国的海上实力日益占了上风。到了1944年4月,英国的三艘主力舰、两艘航空母舰和一些轻型舰艇已在锡兰集结。这些又得到美国航空母舰〃萨拉托加〃号、法国战列舰〃黎歇留〃号和荷兰的一支分遣队的加强。英国一支强有力的潜艇小队也已于二月间到达,并立即开始使马六甲海峡的敌人航运遭受损失。不久,又有两艘英国航空母舰到达,〃萨拉托加〃号也回到太平洋来。有了这些舰只,海军上将萨默维尔更能大显身手。他的航空母舰于4月间袭击苏门答腊北端的萨榜,5月间又袭击爪哇泗水的炼油厂和机器厂。这次作战行动历时二十二天,舰队航程长达七千哩。在其后的几个月中,日军到仰光的海路被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