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
袁崇焕对满桂说:
“你的两个朋友,在城上记咱大炮的位置。被左辅的士兵当场捉祝大家怀疑他们可能是鞑子派来的间谍,你说怎么办吧!”
满桂说道;
“是马承林介绍来的。”
他一边说,一边把那封信交给袁崇焕。读了信,袁崇焕说:“马承林这人以前你曾给俺讲过。是你的恩人嘛!”
“这两天俺都在琢磨着,信上说他们是来营商的,实际上来的几天,没有营商的意思。那个姓柯的还有武功呢!”
“努尔哈赤善于使用谍报人员,抚顺、开原、铁岭、沈阳,辽阳、特别是广宁,都是里应外合,……”“这些俺全清楚,你就放心吧!不过,若是真像你讲的那样,鞑子快要来攻打宁远城了。咱们还得及早防备呢。”
袁崇焕对满桂说:
“那两个人你还是领回去,不如……”
说到此,他凑到满挂耳边,轻声说了一会,满桂点头答应,二人一起往关押李小芳、柯汝州的屋子走去。
再说李小芳、柯汝州住在满桂家里,两人私下里商议,对满桂只能伺机劝说。此人性尚侠义,不可利诱。
他俩还有第二手准备,便到城上刺探防守情况。特别是看到那十一门西洋大炮,不禁惊悸万分。
据说是从英国买来三十门大炮,也就是英国制造的早期加农炮,具有炮身长,管壁厚,射程远,威力大的特点,是击杀密集骑兵的强力火炮。
这三十门加农炮,北京都城留下十八门,炸毁一门,解往山海关十一门。这十一门西洋大炮。架设在宁远城上,成为袁崇焕凭城固守,用炮退敌的强大武器。
李小芳、柯汝林一见到这些“庞然大物”立即绘出大炮装设的位置、方向等。
谁知守城兵卒很快发现了,将他俩扭送到守城值星将领左辅那儿。
因为所绘图纸被查获,两人虽百般狡辩,左辅基本认定他们是后金派来的谍工人员。
袁崇焕与满桂来到以后,将情况向左辅说明白,三人一起来见李小芳,柯汝州。
袁崇焕一再表示歉意,满桂说:
“这是大水淹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识一家人了。今晚上,俺摆酒为二位压惊。”
李小芳、柯汝州本来耽心脱不了身,如今袁崇焕亲来致歉,还有啥说的,正求之不得呢。
当天晚上,满挂在府里大摆酒宴,又请来左辅、朱梅二将作陪。
酒席开始,满桂首先说话:
“本来,袁大人也想来的,只是家里有私事急办抽身不得,请二位包涵!”
李小芳、柯汝州连声说道:
“不敢烦劳袁大人了!……”
满桂端起酒杯说:
“为了咱们初次认识、相会,为了咱的救命恩人马承林的健康。为了咱们之间友谊的长存——干杯!”
喝酒中间,左辅询问了后金占领后的辽阳情况,李小芳说;“汗王努尔哈赤爱惜人才,对待降卒降将,特加优待,基本上是官复原职,每年俸禄超过明朝的一倍以上。”
满桂问道:
“据说在鞋子占领区内,不仅辽南四卫,辽阳城里的投毒事件也连续发生。努尔哈赤不敢到外面视察,女真人不敢单独走路,这些事情不都是谣传吧?”
李小芳只得敷衍着说:
“这都是开始阶段发生的,现在已经没有这类事件了……”后来柯汝州说:“这宁远城是关外的一座孤城了,金兵一旦打来,恐难守住呀!”
副将朱梅说:
“俗话说:‘没有金钢钻,也不敢揽下这磁器活。’咱宁远城像一根钉子在这里,就是为了阻止鞑子南下的。有朝一日,努尔哈赤若是贸然进犯,好叫他尝尝咱这大炮的滋味!”
李小芳说:
“这大炮固然历害,但是遇到了八旗铁骑它也就不怎么样了。……”左辅说:“努尔哈赤的那套作战方法已经僵死了。他把平原野战的战法,也用来对付坚城利炮,到头来是要吃大亏的哟!”
满桂听了,端起酒杯说;
“两国交兵,各为其主。咱们不谈这些,还是喝酒。”
于是,大家又喝起来,直到深夜方散。
又过了两天,后金国出兵的消息已经传来,满桂见李小芳,柯汝州二人还没有走的打算。
袁崇焕与他商议后,决定派几个人盯着,又特别提醒满桂说:“切勿把义气讲过了头,连个人的安危也不顾了。”
满桂笑着说;
“放心吧,俺的大帅!俺会与他们周旋的。”
守城事情已经布置就绪,满桂准备从明天起,不再回家,将在城上与守城士卒一块,同吃、同注同战斗。
傍晚,满桂就回来了,向李小芳、柯汝州毫不隐瞒地说道:“从明天起,咱就要到城上吃住,不能奉陪二位了,请多多包涵。”
李小芳与柯汝州互相看了看,李小芳说:“晚上,俺还有件事想向你谈谈。”
满桂说:
“那好,等喝酒时再谈吧!”
随后,满桂跟贴身侍卫小声说了一会,即去布置人准备酒宴。
工夫不大,酒菜摆上,满桂与李小芳、柯汝州三人分宾主坐下,满桂说:“今晚没有别人,咱三人用大杯喝,来个一醉方休。”
李小芳笑着答道:
“好,今晚咱们来个尽欢而散!”
于是,三人一大杯一大杯地喝了起来。
喝着酒,满佳说:
“在白雀山农民自卫队里,有一个人能喝二三斤酒不醉。都以为他能喝酒,是天生的酒量。其实,这里有诈。每次喝酒时,他常去厕所,别人都以为他是真的去小便。岂知他到了厕所,将手指伸进嘴里,用劲往嗓眼里掏,工夫不大,便将喝下的酒掏了出来,然后擦了擦嘴,又去酒桌上喝了起来。再过一会,他又去……后来他这个秘密被戳穿了,谁也不愿再和他一起喝酒了。”
李小芳也说了一个喝酒的真人真事:
“俺家有一个邻居,平时好喝酒,更好闹酒。这闹酒,就是喝酒的人彼此赌酒。但是,每次别人都醉了,那邻居却不醉。酒席散了,他总是唱呵呵地回来了。”
“日久天长,别人渐渐发现了他的一个秘密:每次喝完酒回来,他总要把上衣脱下,放在盆里浸泡,然后将衣服拧干,那水里酒气熏人。在盆里的水澄清之后,上面一层全是酒。他把水面的酒倒出来,能够喝几天!”
“原来在喝酒时,趁着混乱之机,他把酒都洒在上衣上了。这样,他不仅喝不醉,还把主人的酒带回家里。”
说完之后,三人一齐大笑起来。
满桂又说:
“今晚与二位多喝一些,明天登城以后,既不能回家,也不准喝酒。说不定,也会战死城上。那就永远也喝不上这美酒,吃不上这佳肴了,真是难忘的今宵!”
听了满桂的这些话,李小芳朝柯汝州递了个脸色,柯汝州随即说道:“‘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曹操这两句诗讲得多好呵!自古以来,再了不起的人都有对‘生的留恋,死的忧伤’这种感情,这也许就是人类所具有的共性吧?”
满桂说道:
“这不能一概而论。对生、死的看法,应从它的价值、意义来权衡。如果活着更有意义,价值更大,留恋才有积极性;反之,死了更有意义,价值更大,就不会再忧伤了。因此,留恋与忧伤都不是主要的,而是一种现象。”
李小芳接着说道:
“俗话说:‘好死不如赖活着。’这话既好懂,又道出了真理。……”
满佳立即说道:
“你喝醉了!……”
李小芳连连摇头说:
“俺未喝醉。俺干脆打开窗子说亮话吧!这宁远城,你们还守个啥?那大金汗王御驾亲征来了几十万人马,这小小宁远城能顶得住么?那不是鸡蛋碰石头?……”
满桂忙说:
“好了,咱喝酒不谈政事,……”
“要谈!”
只见柯汝州突然站立起来,说过之后右手伸直,向着桌拐,使一个“力劈华山”的架势,忽听“喀喳”一声,那桌拐齐崭崭地被他劈下了。接着说道:“俺今晚当着满总兵的面,也不说假话,咱们是奉着汗王努尔哈赤的命令,前来劝说你投降大金的。你答应俺更好,若是不答应,你也别想走出这屋子,别怪俺不讲情面。”
满桂立即满面陪笑,说道:
“有话好好讲,别急躁嘛!坐下来咱慢慢商量……”柯汝州坐下之后,李小芳也说:“满总兵还不知道,早在大金攻打辽阳时,马承林已主动打开城门,投降了大金国。这次他是卧病在床,不能前来,才写了这封书信,让俺带来。请你不要再犹豫了。”
柯汝州又说:
“满总兵是个明白人,你又是蒙古族,那汉族的天下你保它干啥?自古以来,蒙古人与俺女真人亲如兄弟,与汉人总是格格不入的。不必再坐失良机了。”
这时,满桂也严肃地说道:
“这事关重大,等明天俺跟袁崇焕商议后,再答复二位,如何?”
柯汝州二目一瞪:
“不行!这事必须立即答复。若再拖延。别怪俺不客气了!”
满桂又说道:
“俺与二位素昧平生,凭着马承林一纸书信俺热情招待这些天,何必绝情如此?这么大的事,不让俺考虑,就要……”柯汝州厉声喝道:“不要再啰嗦了,时间拖长了,将对你不利。若再执迷不悟,俺就要动手了。”
李小芳也接着说:
“话已说清楚了,再多讲也没有用,何必浪费时间呢!”
满桂见李小芳、柯汝州都坐在位置上未动,遂镇静地说道:“既然要俺表态,俺就……”说到这里,二人正在专心地听满桂的下文。不提防满桂的右手已放到桌子下面,那桌腿顶端有一个按扭,他猛一搬动,只听“哗啦”一声,李小芳、柯汝州二人连凳子一起,坠入一丈多深的地窖。
说也稀奇,他二人一坠下去,一块木板又呼拉一下从地层中穿出,恰好将那地窖盖得严严实实,只在中间留了几个气孔。
这个总兵府是一个大财主的私人住宅。熊廷弼来辽阳时,把它买来作为府第。这个地窖不为外人知道,今晚派上了用常且说李永芳、柯汝州坠入地窖后,见四面墙壁,下面还在渗水,上面一块木板盖住,只有几个小孔透光、漏气,想出去比登天还难。
二人不免焦急万分,只得哀求说:
“满总兵,请你高抬贵手,让俺出去……”“满大人,请你看在马承林分上,放俺们出去吧!……”
后来,满桂来了,对着地窖说道:
“三天后,放你们出来!若是乱嚷嚷,就放水淹死你们!”
满桂说完,布置两个侍卫,轮流看护他们。并对侍卫说:“三天之内不给吃的,里面有水,饿不死的。三天后,俺派人来放!”
次日早晨,满桂上城去了。
且说天启六年(1626年,天命十一年)正月十四日,后金汗王努尔哈赤亲率大军十三万,号称二十万,从辽阳起兵,二十三日,抵达宁远城郊。转眼之间,八旗士兵从四面八方,将宁远城围得水泄不通。
鉴于山海关外只有一座宁远孤城,汗王努尔哈赤向众贝勒大臣们说:“可以先用招降的办法,争取不战而得,岂不更好?”
于是,便派遣从锦州俘获的一名汉人进城,给袁崇焕带去一封信,信中写道:“俺以二十万大军攻打宁远城,你们能守得住么?你们若是明智的话,应该放下兵器,及早献城投降,俺将以高官厚禄封赐于你。……”再说袁崇焕正与几名幕僚闲谈之间,忽有侍卫前来报告说:“鞑子派人送信来了。”
袁崇焕镇定地说:
“让他进来!”
他接过书信一看,冷笑一声,遂取过笔墨,一挥而就。那回信中说:“……你们为什么要向宁锦一带派兵?这里本是你抛弃了的地方,俺已恢复了,就有义务守住它,岂有投降之理?信中说你们来大军二十万之众,这不过是虚夸之数,其实你们的兵力是十三万,难道还要以此数为少,还要加以夸大?至于高官厚禄云云,俺平生不慕高官,不恋富贵,只愿做一个不事二主的大明臣民!”
袁崇焕断然拒绝了努尔哈赤的武力威胁和高官厚禄的引诱,表示了与宁远城共存亡的雄心壮志。
众贝勒见投降遭到袁崇焕的拒绝,纷纷请求攻城。大贝勒代善说:“别把袁崇焕估计过高了,依俺看,说不定也是杨镐一类的人。你们看,那城上既听不见鼓声,连旗帜也不敢竖了!这是看到咱们大军到来,他们吓破了胆!”
努尔哈赤听了,不耐烦地说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