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
他的话音未落,蹿上去三、四个骑兵,七手八脚,很快把褚英捆上。
再说安文子与褚英和皇太极、费英东拼杀时,龙辛伍等六人,未敢动手,他们只是骑在马上观战。
见到褚英被捆时,龙辛伍、何其儿等,也翻身下马,来到褚英跟前。
且说皇太极与安文子拼杀中,二人斗了七、八回合,安文子知道自己不是对手,便虚晃一剑,急忙把宝剑收回来,往自己颈上抹去。
说时迟,那时快,只见费英东伸手取出短剑,向安文子的宝剑掷去。
只听噹啷一声,安文子的宝剑便从手中跌落,掉到地上。
这时,那些骑兵抢上去几个,将安文子拉下马来,随手捆了。
皇太极向费英东问道:
“他们几个不用捆了吧?”
费英东点了点头,指挥二百名骑兵说道:“先回去两人送信,要快马加鞭!其余的人护着他们,往回走!”
这时,太阳已经错午,照在身上暖洋洋的,非常惬意。可是,褚英和安文子等人,都已汗湿衣衫,热不可耐了。
至晚,才返回佛阿拉。全城的男女老少都出来围观,大部分人都认识褚英。有的人说:“你当了太子,还要杀害父王,真是狼心狗肺!死有余辜!”
褚英、安文子等八人,被送进了监狱。
次日,努尔哈赤召集负责管理行政和司法的十位都堂,对他们说:“抓紧审理这次劫牢反狱的事件,希望你们从重、从快处理好这一案子。”
由于案犯全部抓回来了,案情也比较明朗,所以审理起来也比较容易,几天工夫,十位都堂便审理清楚,将判决意见逐层上报,最后,由努尔哈赤裁决。
他手拿判决文书,看上面写着:
褚英犯诅咒罪,又越狱逃跑,判死刑;
安文子策划、领导这次劫狱行动,判死刑;龙辛伍、扈拉山、何其儿、兀西、路约齐、正旦儿,参与劫牢事件,又盗窃军马、奶酪,各人罚白银二百两。
另外,又判算卦先生和褚英侍卫狄盖特也是死刑。
努尔哈赤手拿判决文书,深感这次劫狱事件的严重性。八个人全是大臣的后代,他们小小的年纪,竟目无法令,公然向自己的长辈挑战,真是胆大妄为!
老子们在前方浴血拼杀,后方的子女们缺乏教育。他们娇生惯养,贪图享受,甚至胡作非为。这一班年轻后代,将来怎么承继咱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江山!
教育啊,需要及时地教育!
这次事件要让全城人受到教育,要公开审判他们!
于是努尔哈赤下达命令:
“召开公判大会,让全城军民都参加!”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八月二十二日,佛阿拉城内的教练场上,人山人海,高高的点将台的右侧,树着高高的绞刑架,绞素无声的挂在架子下面。那圆形的套环,活象张开的虎口,随时准备着吞噬。
太阳升到半空中,开会的时刻到了,努尔哈赤率领着四大贝勒、五大臣,一起进入会场,登上台去。
大会开始以后,何和理宣读了判决文书,随着一声行刑命令,那绞索慢慢下滑。
褚英和安文子被带到绞架下面,两人的脸色苍白,两腿站立不住,由行刑人员搀扶着,才没有倒下。
台上、台下,气氛严肃,都在注视着绞架这边。努尔哈赤没有朝绞架这边看,他神情严峻、庄重,仰首望着无际的天空。
这时,绞环套住了褚英和安文子的脖子,然后,那绞绳慢慢拉紧,二人的脚渐渐离开地面……佛阿拉全体军民,亲眼目睹了这个令人毛骨悚然的行刑场面,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根据努尔哈赤的命令,两具尸体悬示两天,以儆效尤。
这一年,褚英三十六岁,安文子三十五岁。
三、别出心裁的八王共治
努尔哈赤为了加强汗权,巩固自己的地位,果断地处死了弟弟舒尔哈齐和长子褚英。
经过这两场斗争,努尔哈赤更加集中了自己的权力,及时纠正了首次立储的失败。
但是,有汗位,就有激烈的争夺,有争夺,就有残酷的斗争。
在努尔哈赤的晚年,“立储”风波愈演愈烈。这主要发生在四大贝勒之中,尤其是代善和皇太极之间进行的明争与暗斗。
张一化死后,努尔哈赤失去一个智囊人物。找五大臣商量,又人多嘴杂,有人不能畅所欲言,自己也担心走漏风声。
于是,努尔哈赤单独找来额亦都,对他说:“有件事本来难以启齿,但是,形势所遏,又不能不考虑,只得找你来说一说。”
额亦都向他问道:
“你说的是不是立储的事?”
努尔哈赤点了点头,心里说:生俺的是父母,知俺的还是额亦都啊!遂问道:“现在代善和皇太极各不相让,大有誓不两立之势,你看怎么办呢?”
额亦都说:
“请恕俺直言。就齿序而言,代善居长,皇太极是弟辈,以武力论,代善独掌二旗,皇太极只领一旗;从德才说,代善为人宽厚,得到大家信赖。皇太极性格威厉,好权弄术,为人所畏惮。你看呢?”
以后,努尔哈赤又分别找了安费杨古、费英东、何和理、扈尔汉谈了“立储”问题,四人都倾向于代善。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天命元年)正月初一日,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国,年号天命,并同时宣布代善代政,协助汗王管理政务。
不久的一天,努尔哈赤当着官妃、众子侄许诺说:“在朕百年之后,你们都得依靠代善负责照应呢!”
这是努尔哈赤公开将大妃乌喇氏及心肝幼子们托付给代善的表示,也就是预定代善日后将承袭汗位。
正如额亦都所说:代善性格宽柔,深孚众望,军功众多,权势甚大。自从协助努尔哈赤管理政务以后,凡努尔哈赤不在时,一些重大军机便先报告给他。
可是,代善只是一名武将,才气平庸,除了带兵打仗,冲锋陷阵,多立战功以外,在抚民理政、处置纠纷等方面,表现出优柔寡断,措置失当,甚至不能公平处理。
于是努尔哈赤感到很不得力,尤其在某些重大问题的决策上,代善与努尔哈赤的观点相悖,父子俩往往争执得相当厉害。
一年前,褚英被处死的诸多原因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反对努尔哈赤的积极主战,到处用兵的思想,主张停战休兵,过安定和平的日子。
代善也主张弃战讲和,反对努尔哈赤树敌过多的做法。
代善曾当面劝说他的汗父努尔哈赤说:
“既然要与明朝争天下,就应该集中力量,对付当面之敌;对背后的朝鲜王国,应该尽力讲和,以解除后顾之忧,又避免了前后受敌。”
努尔哈赤不以为然,他说:
“朝鲜王国与明朝关系深厚,和谈解决不了问题。必须用武力去征服朝鲜,才能割断它与明朝的关系。”
于是,父子俩各持一端,争执不休。
萨尔浒大战以后,代善在东部战场上,与朝鲜王国的都元帅——姜宏立等,对天盟誓说:后金与朝鲜将永结盟好,两国间永不用兵,在后金与明朝发生冲突时,朝鲜王国不再出兵援助明朝等。
之后,代善将朝鲜的兵、将全部带到国都赫图阿拉。
当时,姜宏立、金景瑞两个元帅,因为拜见努尔哈赤时,只“行揖”而不跪。努尔哈赤大为震怒,扬言要杀他们。
代善当即向汗父建议说:
“俺已代表大金国,与他们对天盟誓,汗父要杀他们,这是背天不义的行为。恳望汗王信守盟约,不以小节为意。”
听了代善的言辞,努尔哈赤无可奈何,只得答应他的请求。
后来,发生了朝鲜士卒强奸女真妇女的事件。努尔哈赤又想借故杀害朝鲜的士卒,代善知道后,赶忙又向汗父劝说道:“俗话说:一人做事一人当。谁犯了罪,就罚谁,杀谁,不能殃及无辜。”
努尔哈赤置之不理,竟下令一下子杀死四五百名朝鲜士卒。
以后代善得知这一消息,十分气愤地说:“俺悔不该在盟誓之后,将朝鲜兵、将带到国都来。早知如此,就送他们出国界了。”
天启元年初,努尔哈赤在攻占开原、铁岭之后,又经过大半年的备战,及时召开军事会议。讨论的中心议题,是进军辽、沈,还是攻打朝鲜王国之后,再回过头来打辽、沈?
会上,争论激烈。四贝勒皇太极首先说:“朝鲜王国历来是站在明朝一边,帮助明朝对付大金。先攻打朝鲜,等于打掉明朝的一个帮手,削弱了明朝的力量。”
莽古尔泰支持皇太极的意见,他说:
“朝鲜王国仅是弹丸之地,兵力又少,易于攻龋截断朝鲜王国与明朝的关系,咱攻打沈、辽时,也解除了后顾之忧。”
大贝勒代善持相反意见,他说:
“咱攻打朝鲜,明朝必然去救,或是来袭击咱的国都。咱要受前后之敌的夹击,能打胜吗?不如先与朝鲜讲和,然后咱再攻打辽、沈,岂不是两全其美么?”
扈尔汗支持代善的意见,他说:
“俺以为,先把朝鲜王国的兵、将都放回去,与他们讲和,再攻打明朝的辽、沈,这是万无一失的策略。”
皇太极当即反对说:
“放不放朝鲜王国的官兵,要看朝鲜王国的态度。它不主动臣属俺后金国,仍然不能放回他们的官、兵。”
在两种意见各不相让的情况下,努尔哈赤采取折中的办法,决定先出兵辽、沈,攻打明朝。同时,为了保障出兵时后方的安全,决定将朝鲜的兵、将全部杀掉,以去除后顾之忧。
在对待朝鲜王国战与和、对待朝鲜兵将杀与放的问题上,代善与努尔哈赤始终意见相左,曾经发生多次争执。
早在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天命五年)的一天,努尔哈赤的小妃泰恩察,来向他报告说:“大妃乌拉纳喇氏,连续两三次深夜出去,与大贝勒代善如何,如何……”努尔哈赤听了以后,也觉得前一段时间,大妃乌拉纳喇氏的形迹有些可疑,便立即指派达尔汗侍卫、额尔德尼巴克什。雅逊、孟阿图四位大臣,进行深入调查。
且说这小妃泰恩察,本是随叶赫纳喇氏嫁来的使女。当时,叶赫纳喇氏十四岁,泰恩察年仅八岁。
十四岁的叶赫纳喇氏,生得亭亭玉立,月貌花容。身材颀长,好像十七、八岁的大姑娘。
最惹人神往的,是那对勾人的凤目,顾盼生辉,回眸一笑,百媚顿生。
努尔哈赤一见,怎能不称心如意。于是,朝朝暮暮,似漆如胶。几年后,生下一子,就是皇太极。
一个偶然机会,努尔哈赤走进叶赫纳喇氏的屋子,突然看到一个长得俏丽的少女,在领着皇太极玩耍,便禁不住走上前去询问,才知道是叶赫氏的使女泰恩察。
努尔哈赤见叶赫纳喇氏不在,便走上前去搂住求欢,泰恩察半推半就,二人在叶赫的床上成就好事。
正当二人整衣下床之时,叶赫正巧回来撞见。事后,泰恩察便成了努尔哈赤的小妃。
叶赫纳喇氏性格文静、善良,把泰恩察当作妹妹看待。皇太极自小随她长大,平日以姨娘呼之,二人建立深厚的感情。
可是,好景不长,正当叶赫纳喇氏深受宠幸之时,努尔哈赤又与乌拉纳喇氏成亲。
这乌拉纳喇氏年方十二岁,却生得狐媚妖艳,风韵更胜过叶赫纳喇氏十倍!
努尔哈赤遂逐新欢,自然冷落了叶赫纳喇氏。不久,由嫉妒、郁郁寡欢,以至忧虑成疾,不到两年,貌比天仙般的叶赫纳喇氏,竟死于非命,时年二十九岁。
再说乌拉纳喇氏,为努尔哈赤连生三个儿子:阿济格、多尔衮、多铎。
叶赫纳喇氏死时,皇太极已经十三岁了。在皇太极小小的心灵深处,早已埋下仇恨的种子,从感情上来讲,对乌拉纳喇氏母子早有嫉恨,也是情理中的事。
一天晚上,努尔哈赤来到泰恩察房里,二人正在亲热之时,乌拉纳喇氏的使女尤拉菲进来传话说:“大妃替汗王炖的‘参茸大补汤’快凉了,请汗王过去饮用。”
努尔哈赤随后便去了。
当时,小妃泰恩察气得咬牙切齿地骂道:“这个狐媚子真霸道!汗王就是她一个人的了?她把汗王拴到自己的身上了!”
原来,“狐媚子”的外号是有来历的。据说,乌拉纳喇氏刚生下来时,长着一身绒毛,颜色与狐毛无二。满月之后,毛渐退去。一身洁白的皮肤,质细如玉,润滑异常。
渐渐成人以后,不仅容貌美丽,而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