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
须先占领开原。攻打开原的战术,咱们还是老办法——强攻与智取相结合。大家就如何智取这个问题,发表意见。”
范文程说道:
“开原形势险要,它‘跨龙冈,临大漠,边靠咽喉之路’。它东边是俺建州,西边是蒙古,北边是叶赫。开原是砖砌城墙,四个城门,四个角楼。明朝在开原设道,由推事官郑之范管理开原道的事情。”
努尔哈赤派人去喊来李永芳,让他讲讲开原城的郑之范的情况,李永芳说:“郑之范是开原城的首富,家资巨万,但是这些钱财全是贪赃受贿得来。由于郑之范异常贪暴,开原老百姓人人痛恨。”
四贝勒皇太极说道:
“先派细作员到开原,试着做郑之范的工作——此人贪财,就送些给他。看情况变化,争取里应外合。”
努尔哈赤心想:先让人去做郑之范的工作,然后再作进一步讨论。他说道:“大家回去以后,考虑一下:如何强攻?如何智取?抽时间再讨论。”
次日,努尔哈赤派人找来了何和理、苟得利,研究派人进开原,去做郑之范的工作,并了解城里的兵备情况。这且不提。
再说开原城道官韩原善,为人刚直不阿,不徇私情,不贪小利,对上不谄,对下不压,为开原城民所称道的好官。
开原城还有一个推事官郑之范,为人狡诈阴险,平日见钱眼开,贪污行贿,上扒下压,无所不为。因为李成梁是他妻子吴树兰的表叔,由这关系,他当上开原城的推事官。
开原城是明朝在辽东地区与蒙古、女真进行经济交流的中心,城里所有的交易场所,全由郑之范一人把持。由于此人贪财成癖,在各个场所巧立名目,捞取大量金钱。开原城民说郑之范“赃资巨万”。
由于郑之范的重利盘剥,来开原经商的外地商人,当地百姓们,无不叫苦连天。
韩原善为此事训斥过郑之范,当时他唯唯诺诺,不吭不哈。事过之后,用重金贿赂朝廷命官,把韩原善挤走。
从此,郑之范这个小小的推事官,主持开原道的大小事务。
开原城民知道郑之范爱财如命,每逢找他办事,都要给他送红包;或是想办法去找他妻子吴树兰。因为郑之范是个出名的怕老婆,没吴树兰的关系,李成梁当年怎能提拔他!
再说吴树兰的弟弟吴三流子,是郑之范推事府的总管,仗着他姐夫的钱势,横行开原城。城里的百姓有段顺口溜说:“有事想求郑之范,不若去找吴树兰。要是认识三流子,什么事情都好办。”
正因为吴三流子有如此神通,来开原办事的人,都去千方百计地结识吴三流子了。
一次,开原城的守城军队的把总朱梦祥,去到推事府里领钱粮。找了半天,也未找到郑之范。一直到晚上才见到,郑之范说:“哪里有钱粮?皇帝不发给俺,俺哪有钱发给你!”
其实,钱粮全被他贪污了。他竟然对朱梦祥说道:“你们也要想办法找生财之道,那些腰缠万贯的生意人,就是你们的钱粮仓库!”
还有一次,朱梦祥来向郑之范领取军马的草、豆等物。他说道:“哪里有什么草、豆?人家努尔哈赤的军马,从不喂料,只是野地放牧,却能打胜仗,你们为什么不学学?”
其实,他的仓库里,上级发来的草、豆等,已经霉烂了。还有许多军衣等物品,由于存放时间过长,管理不当,早已变质。
由于郑之范的贪污聚财,城中守兵毫无斗志,马无草料,人缺粮饷,一日倒死二百四十九匹战马。
且说原总兵马林,从萨尔浒之战中逃回开原,把守城的希望寄托在西部蒙古宰赛、煖兔等部的二十四营方面。为此,曾多次派使者去蒙古联络、交涉。
实际上,宰赛、援免各部不仅无意帮助明军,反而被努尔哈赤所收买,与马林假意周旋,暗中向努尔哈赤递送情报,配合后金军的进攻。
马林不明真相,一意孤行,以为有了蒙古二十四营作依靠,在萨尔浒战后一两月时间内,不积极设防。
城内其他的守城官员,副将于化龙,参将高贞,游击王守志,备官何毛中等,都住在开原城中,却无专人负责开原的城防。
且说何和理、苟德利在努尔哈赤的授意下,派胡里带了五十名谍报人员,分七、八批陆续进了开原城。
胡里与谍报人员兀佳,扮成做珍珠生意的蒙古人,直接去拜访郑之范。
在推事府里,胡里与郑之范见面时,胡里将一大包珍珠放在桌子上。
郑之范一见那么多珍珠,高兴得眉开眼笑,忙向胡里说道:“二位到开原城里来,要郑某办什么事,请提出来,就直话直说吧!”
胡里笑了笑说道:
“咱们是做珍珠生意的,十天以后,王爷亲自带着骆驼队来。想请推事老爷替俺选择一个大的住处。”
“容易办,这事好办。”
郑之范说完,让人出去把吴三流子喊来了。胡里一看,吴三流子高挑个子,长得小头小脑,瘦得像个猴儿,脸色蜡黄,活像个大烟鬼。
开原城里把那些游手好闲、不干正经事的人,统称作“二流子”。这吴树兰的兄弟从小起名叫吴小山,后来成人后不务正业,依仗姐夫郑之范有钱又有势,常在赌尝妓院、酒馆出入,比那些“二流子”还坏上七八分,所以干脆称他“三流子”。
再说吴三流子被他姐夫郑之范喊来,经过介绍,说明情况后,他咧着个大嘴,露出了一嘴的黄牙,点着头说道:“这房子有的是,到底要高级的,还是一般的;是在闹区,还是静区,是……”那三流子还未说完,郑之范说:“你先带他们自己去看,人家是蒙古的王爷,是个有钱的主儿,怎能住一般的地方。要选个好所在,不能弄个窝窝囊囊的地方!”
“那好办,现在就走吧!”
吴三流子带着胡里、兀佳去找房子,这且不提。
再说开原城里的百姓们,自萨尔浒战后,人心浮动,许多人家举家远逃。
对形势老百姓也看得清楚,明朝军队打不过努尔哈赤。后金军队在抚顺、清河的劫掠行为,使他们心惊胆寒。
在这种情况下,富有反抗精神的人还是大有人在。
且说开原城里,东门附近,有一户人家,单门独户一个大庄院。在一丈多高的院墙外面,绕着一沟绿水,沟埂上长着好几百棵合抱粗的大柳树。进了大门,到正厅前面,偌大的一个院子,两边有几十副枪架,明晃晃地都插满各种各样的兵器。
这户人家姓高,据说高家的祖上是唐朝一个大官,不知何时,搬到这里来。
高家户主高老头有子五人,挨次是高天民、高天富、高天国、高天才、高天强,合在一起,便是“民富国才强”。
高老头虽然年逾古稀,年轻时读过书,练过武,身板儿硬朗,耳不聋,眼不花,满口的牙,整整齐齐。
因为是官宦后代,又是祖传的武功,每在农闲冬休时节,高老头带着五个儿子,在院子里使枪练棒,切磋武艺,日子过得倒也平静、安乐。
但是,努尔哈赤攻破抚顺、清河城以后,特别是焚烧房屋、劫掠财产、屠杀汉人等,高家一家再也平静不下来。
他们看到朝廷官吏腐败,武备不修,军队不能打仗,深感忧虑。
高家五个儿子,在开原城里各自都有三朋四友,今年春节初三日,正是高老头的七十三寿辰。按汉人风俗,要垫“缺子”。也就是由闺女给老人买两条鲤鱼,或是蹄包之类,对老人表示一番孝心,祝愿老人健康长寿。
因为高老头膝下只有五个儿子,没有闺女,只能由儿子买了。后来儿子的朋友知道了,也都提着鲤鱼,拎着蹄包,还有的拿着点心,送到高家大院,为老人祝寿。
初三日那天,高家可热闹了,一下子来了好几百人,共摆下五十余桌酒席。大家欢欢乐乐地团聚了一整日。
高家五子中,高天民武艺高强,且性格沉稳,比较有心计。平日,不多言多语,能吃苦耐劳,在兄弟中间威信较高。
那天喝完酒,大家闲话时,高天民带着深沉的口吻,说道:“今年,开原城未必能平静到年底。”
听他这么一说,大家马上想到了抚顺、清河的事情,有人当即说道:“到时候,咱们就跟他们拼了算了!”
“不拼也是死,拼死几个,也不吃亏!”
“不要乱说话,咱们听听大哥的意见!”
“对!听大哥说,大哥讲怎么办,咱都听!”
高天民被众兄弟簇拥着,遂说道:
“古人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当今皇上无能,宦官当权,官吏腐败。堂堂的大明王朝,打不过一个小小的建州。当年的一个龙虎将军,而今已面南称朕了。古人说:‘国乱显忠臣。’前年抚顺城刚被围,李永芳便投降了。咱们都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但是,咱们是大明的臣民,宁肯死了,咱们也不干屈节的事。所以,咱们应该有个准备,一旦打到开原城下,咱们就提刀上马,协助官军一起守城。如今,城里不少人说:皇帝正在调兵遣将,要师发建州。咱们也应该团结起来,平日练练武艺。如果兄弟们有意的话,请来高家大院,咱们一起练吧!”
大家听了,当时都很激愤,表示愿来参加。有的人还激动地说:“这是保家卫国的事情,稍有一点热血的人,都应该积极参加。”
自此以后,高家大院里每天都有几百人在操练武艺。
萨尔治战后,消息传来,高家大院里一片哭声。
高天民说道:
“多则三五个月,少则十天、半个月,开原就会有战事了。请兄弟们及早作好准备。明天,俺想去推事府里问问情况。咱们去的人不宜太多,三五人足矣。”
后来,大家推举了四个人出来,与高天民一起去推事府,他们是王化扬、张六柱、赵兴友、邱应金。
次日早上,高天民等五人,吃过早饭,早早地来到推事府前。
高天民让把门人向推事大人传话说:
“东门高家大院长子高天民求见。”
郑之范听了,向侍卫问道:
“他来有什么事?”
那守门侍卫说:
“他未说有什么事,一共五个人。”
郑之范想了一想,“让他们进来吧!”
当年,李成梁在抚顺时,每次来开原,都要去高家坐坐,吃两顿酒才走。郑之范也曾经跟着李成梁去过高家大院。李成梁死后,他一门心事搜刮钱财,就未去过高家。
再说高天民带着四个兄弟,见到郑之范以后,先寒暄几句,就接着说道:“萨尔浒战争过去一个多月了,不知大人对开原的城防工作如何安排的?”
“这事情总兵大人马林已同蒙古二十四营联络得差不多了,蒙古表示:一旦努尔哈赤进兵开原,他们将出兵援助我们。”
“那蒙古人是靠不住的。去年抚顺城破前,就是蒙古人先出兵以讨赏为名,实际上是为了牵制抚顺的兵力,等于帮了努尔哈赤的大忙。咱们自己也该……”这时候,旁边坐着的吴三流子说话了:“推事大人用不着你来教训他,何况守城是朝廷机密,不需要你来关心,一个小小老百姓,你瞎操什么心?”
高天民听了,立即说道:
“俺来是向推事大人请教事情的,你又插什么话?何况开原城每个老百姓都该关心城防,俺怎能是瞎操心?”
“你操心顶屁用!你能去带兵打仗?……”“推事大人若能同意,俺就打算去带兵守城。”
“你是喝凉水,说大话,反正不会觉得塞牙!你带兵去守城?你也撒泡尿去照一下自己,看看你的长相!”
“请你放尊重些!再说一遍,俺不是来找你说话的。”
郑之范看一下吴三流子,说道:
“你去吧,不要在这里胡说八道。”
郑之范见吴三流子走了,才说道:
“他是信口胡说惯了,请高大少爷不必介意。”
“这倒没什么,道理越说越明嘛!”
“高大少爷的一片热忱,本大人心领了。这守城的事得慢慢来,要钱,要兵,要兵器。当今皇上,什么也不给,让俺怎么去防?去守?常言道:作官才知作官难。俺是老鼠钻到风箱里——两头受气。你大少爷是明白人,总该体谅俺吧?”
“看样子,努尔哈赤对开原用兵不会长久了。这守城的事,望大人及早操心。无论哪一天,需要俺时,咱高家兄弟五人,还有一帮侠义弟兄,一定会拿起刀枪,登城御敌!”
“谢谢!高大少爷的爱国爱城的精神,十分可敬。本大人还有要事急待处理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