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
且说高老头一行人,因为距离兴隆客栈路近,很快来到客栈门前。
这时候,吴三流子正在一群孩子后面追着,嘴里不停地骂道:“一群有人养,没有教的王八羔子,老子捉住你,不把你打死,俺吴山就不是人!”
且说高老头迎着吴三流子走来,抬眼向周围看看,士兵们胆子大的都回去了,还有几个胆子小的,也都远远地躲着。
那些看热闹的群众,大都散了,见无热闹可看,一个一个回家去了。
高老头来到吴三流子跟前,问道:
“你叫什么吴三流子,是不是?”
“是又怎么样?老子行不更名,坐不改——”那话未说完,高老头气愤地说道:“再胡说八道,就打你嘴。”
“你敢!老不死的!”
“拍!”老头一个巴掌打去,吴三流子差一点被打趴下来,嘴角已流血了。
吴三流子未吃过这亏,两旁的人又喊道:“打得好!……”
恼羞成怒的吴三流子,举起右腿,对准老头的小腹跌去。
高老头不慌不忙,用右手抓住吴三流子的脚脖子,顺势朝前一送,那家伙翘着一只腿被送出一丈多远,一头撞在泥巴墙上。
街上瞧热闹的人又多了,有认识高老头的说:“这高老头已七十多岁了,身手仍不减当年。年轻时也是一员名将,后来看不惯官场的腐败,才辞官在家蹲闲。”
“这吴三流子碰上他,也合该他倒霉了……”人们议论着,见吴三流子从地上爬起来,有人竟怂着他说道:“这老头还欺负年轻人,跟他干!”
但是吴三流子心中有数,他把头一歪,眼一棱,瞪着那人说:“你去跟他干!这叫作‘唆使憨狗咬狼蛋’,俺才不上当哩!”
这一说,周围的人们哄地一下笑开了,许多重复着说:“你别唆使憨狗咬狼蛋呀”!
这时候,推事大人带着几名侍卫走进了人群,他见吴三流子那狼狈样子,不冷不热地说:“又惹事了,还不快回府里去。”
“回府里去?那蒙古王爷的房子怎么办?”
“房子不是找到了么?”
“就是因为房子俺才被打成这样的!”
“谁打的?谁无法无天了,敢打你?”
“是老夫打的!”
高老头理直气壮地说了一句,走向推事大人郑之范身边。
这时候,高天民已早下楼,来到弟兄们中间。看到吴三流于骂高老头时,那几个兄弟要上去打,高天民说:“让老人家教训他,你们别上了。”
现在推事郑之范来了,高天民遂从人群中走出来,随着父亲一起,走到郑之范面前。
且说郑之范一见是高老头,便满面堆笑地说道:“没曾想到,是老将军亲自教训他,那太感谢了!”
那吴三流子还要上前说话,郑之范向他使了个眼色,便不再吭声,走到一边去了。
郑之范又向高老头、高天民等说道:
“误会,误会!这是一场误会!小事一桩,反惹得老将军动怒,实在对不住,对不住!改日,本官一定登门谢罪。”
说到这里,郑之范转脸对吴三流子叱道:“还不快滚回去!”
然后,又向周围群众说道:
“看什么?都快散开!有什么热闹好瞧!”
高老头也不再说什么,就领着高天民等,回高家大院去了。
郑之范与吴三流子回到推事府里,那吴树兰早已等在客厅听候消息了。
吴三流子进了客厅,摘下帽子,朝椅子上一摔,嘴里骂道:“俺白挨那老不死的一顿臭打!”
“怎么?你挨打了?伤着没有?……”
吴树兰急忙上前,拉着她的弟弟,左看看,右瞧瞧,心疼得了不得!
郑之范见了,有些厌恶地说道:
“别听他瞎说!那七十多岁的老头子,能打他怎么样?”
“嗬!你说得真轻巧!俺差点未被他活活打死,不信,你去街上问去!”
“哪个七十多岁的老头子?他吃了豹子胆了!”
“就是高家大院的那位老将军!”
吴树兰听了,嘴一撇,说道:
“哟,俺当是谁,原来是那解甲归田的高老头子!俗话说:‘落时凤凰不如鸡’!他的胆子可真不小,敢打俺兄弟?”
“算了!你可别小看那老头,再瘦的骆驼也比马大!何况那老头有五个儿子,个个武艺高强,俺推事府里没一个是他们父子的对手。还有,那五个儿子在城里还有几十个哥们兄弟,惹恼了他们,你别想安稳了!”
“啊!大概你连个屁也未敢放!难道就这么算了?……”吴三流子一看他姐姐上劲了,又插上来紧盯了郑之范一眼,说道:“那蒙古人的珍珠礼物,你可收下了!这房子的事你打算怎么办?”
郑之范听了,不禁鼻子里哼了一声,轻蔑地看了吴三流子一眼,说道:“在那大街上,让俺怎么说?俺明天就去找那姓高的,还要把那房子弄过来,这叫作以柔克刚,以退为进嘛!”
郑之范见吴三流子不说话了,遂又说道:“你只知道硬干,这要看人,不能一味蛮干!俗话说:‘小猴不上竿,多敲几遍锣’嘛!你要学会用软工夫,有句话叫:弯弯绕,弯弯绕,绕来绕去目的要达到!”
吴树兰在旁边听了,笑眯眯地说:
“你听你姐夫讲的,一套一套的,都是做人的金玉良言啊!你得学着点,别像个瞎眼驴似的,乱冲乱撞。”
郑之范象想起什么重要事情似的,忙对吴三流子说道:“你得快去喊那两个蒙古人来!俺有要事跟他们谈,最好是马上就来!”
不一会儿,胡里和兀佳来了。郑之范先向他们表示歉意地说:“这房子的事别急,出了一点问题。”刚讲到这儿,他见王守志来了,就闭口不讲了。那王游击见这里有两个生人,知道自己来得不是时候。
郑之范见游击王守志来了,不知有什么事,遂问道:“王游击来府里,有什么事吗?”
王守志进来看到吴三流子也在,不禁一怔,遂嗫嚅着说:“俺听说……听说吴山少爷被人打了,想来瞧看瞧看。”
吴三流子平日就不大睬这位游击官员,说他“三棍打不出一个闷屁来”,听他说是来看自己的,便随口说道:“游击大人是来看看俺是不是被打死了,可对?”
郑之范一听,忙制止说:
“别乱说!”
王守志接着说道:
“俺来还有一件事,吴山少爷带出去的兵,有两人未回来,不知是跑了,还是——”“啊?少两人,他们能到哪去呢!……反正未打死,因为未打起来。只是……只是他自己挨打了。”
郑之范说着,他看着王守志的脸,说道:“怎么,你再派人去找一下吧,这里还有点事脱不开身子。”
王守志不再说什么,慢慢吞吞地走了出去。
郑之范见王守志走出门后,转过身来,对吴三流子说道:“你替俺又找麻烦了!你有什么权利带几十士兵出去?何况又是打架?……”吴三流子看了看胡里和兀佳,还满不在乎地扬着脸说:“这还是为了那房子的事嘛!跑了两个兵算什么?若是打起仗来,跑得还要多呢!前次在萨尔洛,连总兵大人都带头逃跑了……”郑之范生气地说道:“别说了!整日胡说八道,这毛病也不知啥时候才能改掉!”
胡里和兀佳相互看了看,又笑了笑,只听胡里说道:“吴山少爷心直口快,为人热情,能为朋友两肋插刀,就拿这次替俺找房子,咱们已经了解了。等王爷来到开原以后,一定让王爷好好感谢,重礼报答!”
郑之范听了,甚觉高兴,也附和着说:
“二位说对了,他就是这个脾气。”
吴三流子说道:
“你让二位客人来,倒底什么事,快说呀?”
“啊!对了,俺想了半天了,那房子里住着三代人,房子不少,又有一个大院子,不多付些钱,恐怕不好张口。何况又有高家在作梗,请二位斟酌一下。”
胡里听了,立即说道:
“只要能买来,多付些钱没问题,俺王爷有的是银子!请推事大人说个价,咱就把银子付出来。”
“爽快!爽快!那就这个数吧!”
郑之范说着,向胡里、兀佳伸出一个指头。胡里看了一下,问道:“是一万两?”
“不,要不了那么多,一千两银子就够了。”
“好办,好办!现在就请吴山少爷带人去取银子吧!”
次日早上,郑之范带两个侍卫,带着五百两银子,来到高家大院。
进了院子,才看到高老头坐在椅子上,高天民在指挥好几十人在练功呢!
郑之范不由心里一惊,心里想:这一家人尚武风气真浓啊!
高老头引着郑之范往客厅里走去,寒暄之后,郑之范开门见山地提出来了:“现在,本官遇到一个难事,特来请求老将军给赏一个面子,帮俺这个忙。”
“郑大人别客气了,老朽已退居田陇,有啥能力帮助大人,敢不尽心竭力?”
“前日听说那同家婆媳,与老将军有些亲缘。本官考虑再三,那婆媳二人怎能久长地作那客栈生意?不如将那房子换些钱两,另寻一住所,一可安度余年,又可抚养孩子,岂不两全其美?”
郑之范向老头直接提出房子问题,高老头手持胡须,心里想道:这家伙又来打那房子主意。若不答应,便将得罪于他,以后如何打交道?为那婆媳考虑,多要些钱,也就可以了。高老头想到这里,遂说道:“大人所见有些道理,只是那客栈地势优越,屋子质量尚好,又有一个大院子。说句丑话,钱付少了,恐怕那婆媳二人是不会出手的。”
郑之范一听,老头答应了,遂说道:
“买主在钱上,据俺所知,还是很大方的。请老将军提个数目,咱好回去向买主交涉。”
高老头考虑一下,对郑之范说道:
“至少也得上千两银子吧!”
郑之范听了,心里格登一下,吴三流子取来一千两银子,吴树兰只准拿五百两。现在老家伙提出这个数目,怎么办?他想了一下,说道:“照理说,老将军提这个数目是可以接受的。不过,前日买主已向本官说了,这次来未带多少银子来,过些日子就行了。今天本官先交五百两银子,过些天全部付齐,由本官作保,不知老将军可信得过本官?”
高老头毕竟是见过世面的人,怎好说不相信他推事大人呢!只得笑着说道:“没有什么,有推事大人作保,万无一失。一旦拖欠久了,老夫就到推事府里催要嘛!”
郑之范见买房的事已谈妥,遂让侍卫将五百两银子放在桌子上,又说道:“这事能如此顺利,全仰仗老将军一手帮忙,本官改日一定致谢。”
高老头笑着说:
“这没有什么。还有一事礼应先讲清楚,那所欠五百两银子交来之日,也就是房契归还之时。大人该不会有话说罢?”
“也好!也好!就这么办了!”
郑之范心里说:这老东西也够辣呀!
却说胡里、兀佳把那兴隆客栈买来之后,那些化妆成生意人的后金间谍,全部住了进来,这里成为后金间谍的一个活动中心。
且说努尔哈赤于五月下旬,收到胡里从开原城里送出来的情报。得知进城的谍报人员,已住在开原东门里面的“兴隆客栈”;并与城里的推事官员郑之范拉上关系;届时可以利用他的小舅子吴三流子赚开东城门。并得知城里守备松懈,将领之间互不联系,互不支持与信任;由于兵饷紧缺,兵无斗志,士兵逃跑现象严重。由于马无草料,每日有数百名士兵,驱赶军马,出城到野外牧放,很晚才回城。在城防方面,主要官员单纯依靠蒙古二十四营来支援,据说马林总兵官已同宰赛订立盟约,所以开原城至今不设防备。
根据以上情报,努尔哈赤于五月底又召开四大贝勒、五大臣以及范文程等参加的军事会议。
在会上,范文程首先讲话。他说道:
“根据情报得知,开原城防至今无人过问,他们依赖蒙古二十四营届时支援。咱们进军时来一个佯攻沈阳,仍是麻痹明军,然后趁夜色突袭开原城,又可里应外合。”
代善大贝勒说道:
“进兵前夕,派一支兵把开原城外放牧的马匹截获下来;放马的明军全部俘获,用其服装,让八旗军穿上,当晚混进城去,……”皇太极说道:“城里已有谍报人员作内线,不必再用八旗兵士混进城去了,免得打草惊蛇。”
努尔哈赤听取全面意见后,决定于六月十日出兵。
在进军的一切准备工作完成后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