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
话说萨尔洛一场血战,明军四路出师,三路覆没,一路逃跑。
这意外的惨败,吓得明朝文武大臣目瞪口呆,在一片惊慌之后,他们纷纷追究丧师辱国的责任,要求严惩主帅杨镐和总兵李如柏。
万历皇帝下令逮捕杨镐,处以死刑。但拖了七、八年,才斩首处决了。李如柏还没等判决,就畏罪自杀了。
为了收拾辽东败局,许多大臣推荐熊廷弼主持辽东军事。
这熊廷弼,字飞百,是湖北江夏(今武昌)人。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进士,后任御史、兵部待郎。他身高六尺,有精湛武功,能左右开弓射箭。为人忠厚耿直,有胆有识,颇知军事。作风雷厉风行,严明有声。
神宗皇帝接受大臣的推荐,便封熊廷粥为辽东经略使,主持辽东军事,并赐给上方宝剑,准许他先斩后奏。
熊廷弼奉了朝命,不敢怠慢,第二天就点齐了兵马,校阅了一遍。他见兵马衰弱得不成样子,心中不免叹息。
熊廷弼尚未赴任,又传来开原失守的消息,局势变得非常严重。他心中更觉悲伤,恨那满朝的文武大臣,只知明争暗斗,享乐腐化,都不知满洲的强弱,也不了解自己的兵马毫无战斗力,任意主战,以致弄得如此糟糕。
熊廷弼心想:自己这一番出兵,总要挣回国家的威风和本人的面子。遂连夜写了一本奏章,呈上皇帝。并在这一夜的五更时候,带了十八万兵马,向山海关进发。
熊廷弼的奏章写道:
“臣闻辽东好比是北京的肩臂,要保住京师,决不能放弃辽东。河东(指辽河以东地区)是辽东的腹心,开原则是辽东的根本。现在,开原失守,铁岭等城居民都逃难已尽,惟独剩下辽阳、沈阳两座孤城,在民逃、兵逃的情况下,辽、沈怎能防守呢?但是,守不住辽沈,就保不住辽东;不恢复开原,一定保不住辽沈。总观形势,开原、辽阳、沈阳和北京是一条紧密相连的锁链。既要顾及整体,也要照料局部。”
有胆有识的熊廷弼,在这套以防御为主的作战计划里,说得言词恳切。可是这分奏章却落在一些太监的手里,不送给皇帝去看。任凭你熊廷弼,有天大的本事,神宗皇帝也难以晓得一点。
且说熊廷弼领了兵马,一路上辛辛苦苦,幸亏他对待士兵温厚和平,常常问寒嘘暖,丝毫没有一点做官的习气,所以士兵们吃着苦,也毫无怨言。
熊廷弼军行几天,出了山海关,忽然探马来报说:“鞑子兵马攻破了开原城,又占据了铁岭;近来沈阳方面,商民惊慌,紧张得很。”
熊廷弼听后,催马急进,日夜兼程。那沿路上逃难的百姓,纷纷攘攘,扶老携幼,哭子呼妻,令人可怜。
难民们见明朝的军队来了,都跪在路旁,哀声求救。
熊廷弼见此情景,跳下马来,用好话去抚慰他们,让他们随军回到沈阳,不必惊慌。于是难民们便随军前行,各自返回家园。有些残兵也不再逃跑,折回头重返各自的营地。
熊廷弼在辽东很有威望,他到辽东的消息一传开,逃跑逃难的开始减少,人心也开始得到了安定。
八月,熊廷弼抵达明朝在辽东的首府——辽阳。他看到驻扎的军队零落不整,腐败得不成样子,顿时气得火冒三丈。
熊廷弼决心挽回明军的败局,于是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他将总兵喊来,申斥了一番,命令他连夜整治军队,违命立刻斩首。
为了整肃军纪,将临阵脱逃的将领和逃兵带来。这些人跪在熊经略面前,张着口只是说不出话来。熊廷粥一见,怒上加怒,喊道:“捆绑起来!”
那些人吓得两腿乱战,熊经略又问道:
“叫什么名字?为什么逃跑?”
“俺叫王文鼎,是铁岭的新兵游击。”
“俺叫王捷,是开原总兵官马林的总管。”
熊廷弼听了,气得胡子都翘起来了,说道:“都是胆小鬼!不杀不能平民愤!”
熊廷弼说着,遂请出尚方宝剑,喝道:
“拉出去斩了!”
侍卫将他们拉出去,让刽子手砍下他们的脑袋,送到各营里去示众。之后,并将他们的首级来祭奠在抚顺、清河、开原、铁岭等地战斗中死难的将士和百姓。
第二天,熊廷弼用辽东经略使的名义发了几张布告,晓谕居民百姓安心生产,照常经营,不要惊慌。如有私造谣言,扰乱人心的,一经查到,立刻斩首。
这时,满城军民人等,人人慑服,个人感恩,混乱的局面基本改观。
有人来告发说:
“辽阳的军需将官陈伦,贪污军饷,把军马的草料送到市场上去出售等。”
熊廷弼命人将陈伦喊来,问他说:
“你老实将贪污军饷、马料之事,快快招来。”
那陈伦原是辽阳的一个军中马并,后来他的妹妹被杨镐看中,要去做了姨太太,便让他当了军需官。谁知陈伦小人得志,依恃杨镐权势,克扣军饷,连马料也不发,还送到市场去出售,弄得沸沸扬扬。杨镐被逮,大家才敢公开告发他。
经熊廷粥一问,陈伦只得老实交代,承认了事实。熊廷弼当即宣布道:“拉去斩首,示众!”
陈伦被处死以后,辽阳军中一片叫好声,士兵们公开嚷着说:熊经略来了,兵有饷,马有料,咱们再不逃跑了。
熊廷弼初到辽东,既得了民心,也得了军心。接着,他着手整顿了防务,当即督率士兵到教场,日日操练;制造战车火炮,修理火器;增加和加固城墙。在辽阳、沈阳等城外面,挖掘深沟壕堑,以阻挡后金骑兵靠近城墙。他又派出将官到各处检查、督促,并慰问守城的广大将士。
开原道金事韩原善本来奉命去沈阳慰问守城的广大将士,可是他害怕后金兵,不敢去。
熊廷弼又改派金事阎鸣大前去,他刚走到虎皮驿,听说努尔哈赤来了,竟吓得大哭而回。
熊廷弼不再派人,便亲自去视察各处。他先到了虎皮驿,略停以后,便又去沈阳,视察完毕,就在一个风雪的夜里,前往抚顺。
总兵官贺世贤极力劝阻,说道:
“抚顺离敌人很近,你亲自去那里,危险太大了。一旦出了事,很不值得。”
熊廷弼却不以为然地说道:
“现在是冰雪满地,努尔哈赤不会想到俺会去抚顺的。在某种情况下,愈危险的地方,才愈安全。”
熊廷弼带领将官等数百人,大摇大摆地进了抚顺城。这里原是辽东的繁荣之地,几经战争的浩劫,已成一片废墟,周围数百里内已无人迹。
到了抚顺城里,熊廷弼命令摆下祭坛,为死难将士致哀。他在祭坛前说道:“你们为了捍卫大明江山,远离自己的故乡,却把尸骨抛于塞外荒郊,令人心痛!……”
离开抚顺后,熊廷弼又率大队人马,到奉集炫耀武力。目的:一是给后金看,使之有所顾忌;一是给自己人看,以增强他们的信心。
熊廷弼每到一地,就召集流散的难民百姓,说服他们安居下来。他亲自检查防御工事是否坚固,防守是否得法。根据现场考察,重新部署兵马。
熊廷弼这系列行动,果断而迅速,仅短短几个月已见成效,完全恢复了明军的防御能力。尤其重要的是,人心、军心稳定下来,提高了他们战斗的信心和勇气。
熊廷弼在辽东与众将官同甘共苦,爱护部下。他的军令虽严,可是人们都心服口服。总兵、将吏关系处理得比较好。
为了激励士气,集官兵于教场,宰牛数百头,置酒数千坛,蒸饼数十万个,连飨军士四天,还歃血共盟,立下誓言,决心同舟共济。明朝的官员称赞说:“熊经略把辽东的冰消瓦解局面,改变成了珠联壁合的形势。”
在熊廷弼实行“步步为营,渐进渐逼”的策略的时候,后金国汗王努尔哈赤的兵锋也由辽南转向辽沈腹地。
努尔哈赤认为,只要取得了辽沈,辽东诸地便可以唾手而得。因此,他除了派出小股部队,频繁袭扰明边,掠夺粮食以外,有时也派出大部队向辽沈冲击。同年六月十二日,努尔哈赤亲自统率大军,兵分两路,一路集结轻骑五万,从抚顺关进入明朝边境,直趋沈阳;一路约一万多骑兵,由东州沙地冲入明朝边境,直抵奉集堡。
努尔哈赤所率领抚顺路军,袭击大小村堡四十多所,掠获男女数千口,直到距离沈阳城五里才停止前进。
初战时,明军坚守沈阳城不出战。努尔哈赤原以为招降沈阳守军,易如反掌。但是辽沈在熊廷弼经营下,官兵的军纪整肃,官将合力,将卒同心,人人肯于搏战。
总兵李怀信领兵四万坐守沈阳;总兵官贺世贤带兵迎战于沈阳东二十里,与八旗军兵战于浑河沿岸;柴国柱从奉节堡出兵与八旗兵战于沈东三十里的小夹山。
努尔哈赤面对前有坚城,后有追兵的不利情况下,不得不后退十五里。
可是明军又改变战术,贺、柴两军一南一北向努尔哈赤的大营兵首尾夹击而来,同时,沈阳四万大军又从西边平推逼进。
努尔哈赤这次出兵的目的是孤悬沈阳,所以他注意破坏边台小堡,夺取谷物,加上有轻敌思想,没有决战准备,更没有料到熊廷粥将辽沈整顿得如此有成效。
所以在熊廷弼初战力挫八旗兵锐气,又三面逼进、摆出决战架势的时候,努尔哈赤来不及部署,八旗兵便纷纷退却,丢梯失牌三十多副。
十五日,扈尔汉领兵一万转到沈阳北境。十六日,皇太极率兵八百,再掠沈阳以东居民一千多口。
同年八月,努尔哈赤又两次向效路、蒲河进军。莽古尔泰、额亦都等还统兵与明军战于沈阳东南,掠取人口与谷物而回。
汗王努尔哈赤,虽然频繁地派兵袭击辽沈,但多是小股,小胜或小败,一直没有大的军事行动,其中主要的障碍,是熊廷弼严守边防,使其不得发展。
由于熊廷弼卓有成效地整顿防务,使努尔哈赤改变了原来攻下开铁之后,乘胜取辽沈的设想,在富有胆识的熊廷弼这个强手面前,他不能不谨慎从事。
努尔哈赤发动的小规模试探性进攻,没有占到便宜。他深知熊廷弼用兵有方,防御坚固,便不得不等待时机,来达到自己的战略目标。
正当熊廷弼整顿辽东收效显著的时候,忽然接到探报说:“皇帝派遣大员前来阅兵。”
廷弼不得已只得亲自出城迎接。过了好长时间,那阅兵大员坐了一顶暖轿,前呼后拥,耀武扬威而来。
熊廷弼迎上前去一看,原来是吏部给事中姚宗文。他心想:这姚宗文是一个白面书生,只因善于拍马逢迎,巴结上阉党魏忠贤,整日里替九千岁出谋划策,坏事干了不少。他来此干什么?心里有几分不快活。
再说熊廷弼陪着姚宗文进城,又谈了一会话。第二天,只得亲自陪着阅兵大员校阅兵队,一连住了几日。
一天晚上,姚宗文派他的副将李加树前来传话说:“出宫前,九千岁曾关照说:请熊经略操办黑貂皮十张,东珠五十颗,人参一百支。望熊经略届时办齐。”
熊廷弼听了这话,心中无名火起,只因他是天子命官,不好发作,便说道:“请将军稍停片刻,同俺见姚将军再说。”
廷弼便同李副将并辔而行,同赴姚将军行辕。见了姚宗文,廷弼劈头说道:“俺熊廷弼自来辽东一年有余,整肾贮于整顿、督练兵马,增设防务,催征粮们,致使食不甘味,寝不成寐,才使人心安定,军心振奋,那后金兵马不敢再来骚扰。俺为官多年,一向廉洁自律,克己奉公,只知上报国恩,下亲百姓,非一般克扣军炯、搜刮百姓的腰缠万贯者可比。现在,将军传来九千岁钧旨,要俺操办那些珍品,俺即使卖掉妻子儿女,也买不起呀!”
说罢,气呼呼地走出门去。这里姚宗文、李加树也弄得大眼翻小眼,忍着一肚子气。姚宗文说道:“此人不通相!真是一根肠子贯到头,一点弯儿也没有。”
李加树笑了笑,说道:
“这种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咱们回去如实传给九千岁,由他处置吧!”
一夜无语,次日早上,姚宗文传令回京。熊廷弼护送十里,才回到城里。忙令贴身侍卫:“快将俺的东西准备好,回家种田去吧!”
当夜,熊廷弼将一切苦衷写成一篇奏章,请求辞职归乡。但是,这篇奏章还未发出,京城里的紧急圣旨已经下来,把熊廷弼革职,说他按兵不进,又派袁应泰接任了辽东经略使。
熊廷弼接了圣旨,赶忙卸了兵权,?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