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
等了好一会工夫,明营里忽喇喇出来一队士兵,分列大营外面,后面又走出七、八位带兵的将领,其中三位年长者,着总兵服装,李永芳心想:此三人该是朱万良、姜弼、李秉成总兵了。
李永芳在马上,拱手施礼说:
“总兵大人在上,李永芳这边有礼了!”
朱万良遂说道:
“你已投降鞑子,要与俺说些什么,快快讲来,别磨磨蹭赠的了。”
李永芳红着脸儿,张口说道:
“俺投降大金,并非兵败技穷,而是看到朝廷腐败无能,官贪民怒……”姜弼打断李永久的话,厉声说道:“你别来炫耀你那当汉奸的丑史,现在你要跟咱们说些什么,别扯远了!”
李永芳捺着头皮,只得说:
“咱们汗王努尔哈赤让俺传话给三位总兵大人,如今沈阳已破,贺世贤、尤世功均已身死,前来的川军、浙军均被打败,劝你们及早醒悟,走投降光明之路。”
听了李永芳的劝降,李秉成说道:
“你自己当汉奸,遗臭万年,还要来拉咱们去给你当垫背的,真是痴心妄想!告诉你吧,咱们战死沙场,也是明朝的忠臣,永远不会当乱臣贼子的。”
李永芳听了,仍然劝说道:
“古人说:‘良禽择木而栖,良将择主而事。’这是光明正大的事情,不存在什么‘汉奸’、‘乱臣’的问题。自古以来,谁乐意去明珠投暗呢?那首阳山下的伯夷、叔齐兄弟俩,谁不说他们是时代的绊脚石?……”姜弼很不耐烦地说道:“不要再兜售你的汉奸经了!咱们这些人也不是三岁顽童,你的几句谎言能骗得了吗?快快滚回去向你干爹努尔哈赤报个信儿,咱们要跟他拼杀到底!”
李永芳生气地说道:
“你们这样不识时务,不辨真假,只能是自寻死路!”
说罢,悻悻地转过马头,沿着来路,拍马驰去。走了不远,见到汗王努尔哈赤,四贝勒皇太极等,领着兵马,向白塔铺奔来。
汗王努尔哈赤听了李永芳报告,很是生气。他大声说道:“他们不投降,就叫他灭亡!”
说完,便向四贝勒皇太极吩咐道:
“你带领五千骑兵,冲击他的营阵,朕随后就领着兵马前去接应!”
皇太极立即答应一声“是”,便领着五千骑兵,向着白塔铺方向驰去。
且说朱万良等回到营里,李秉成说道:
“俺说不要见他,你们偏要去。见他有什么好?徒增恼恨罢了!”
听了李总兵的埋怨,朱万良说道:
“别谈这事了。俺以为,先派一千人到前面作为哨探,然后再领兵前去。”
姜弼听了说道:
“依俺的意见,就把队伍带上去,跟他们拼杀一番。不然,老在这里观望不进,上面怪罪下来,反而不好。”
李秉成听了二人意见,就说道:
“就先派一千人前去哨探,咱们随后起兵。那努尔哈赤一向用兵多诈,善于设下埋伏,这里地形又复杂,还是小心为好。”
再说四贝勒皇太极,领着五千骑兵,如风驰电掣一般,向白塔方向驰来。正奔驰间,突然发现前面有一队兵马,大旗上斗大的“明”字分外闪亮。不由得二目圆睁,向身后的骑兵大声道:“冲啊!杀啊!……”
喊音未落,他手挥大刀,与那五千骑兵一起,对着明军队伍,冲杀过去。
这五千骑兵喊杀声,震荡着周围山谷鸣响,如惊雷滚滚,吓得那一千明军屁滚尿流。
他们扭头就跑,什么盔甲、兵器等,丢得乱七八糟,只顾逃命要紧。
皇太极一见,兴奋异常,用大刀对那逃跑的明军一指,喊道:
“杀阿!追啊!……”
于是,五千骑兵如风卷残云似的,驰过去,追逐着明军,左右砍杀,不一会儿,那一千明军被杀得尸横遍地,真如落花流水。
皇太极翻身下马,来到一个未死的明兵跟前,向他问道:“这里离你们的大营还有多远?”
那明兵吓得哆哆嗦嗦地答道:
“还有十……十五里路……”
未等他的话说完,皇太极伸刀戳进那明兵的胸膛,然后,将刀上的血迹在那明兵的衣服上蹭了几下,便又翻身上马,领着队伍继续向前奔驰。
不久,明军的大营已在眼前,他手举大刀,嘴里喊道:“向着明军大营——冲啊!”
那些骑兵真像离弦的箭,窜向明军大营。那些战车、木栅,如何能挡住铁骑的冲击。
明朝的援军尽管兵多将多,但是他们怯战怕死,怎能经得住这些铁骑的来回驰突践踏!四万兵马眨眼之间,四散奔逃,溃不成军。
这时,汗王努尔哈赤,带着大队人马,也赶来与皇太极会合一起,又乘胜随后追杀四十多里,沿途死伤三千多人。
三位总兵看到这般情形,再也不敢言战,各自领着残余人马,回去了。
努尔哈赤乘机急速回军,全力去围攻那浙川二营,与大贝勒代善合兵一处,与川、浙二营的兵卒拼杀起来。
这浑河桥南之战,比桥北之战更加激烈。后金汗王努尔哈赤督兵猛攻,明军凭借火器的威力,顽强抵抗,奋力激战。
后金的八旗士卒,在明军的炮火攻击下,纷纷落马,积尸相枕,仅坠下马的士卒就有三千多人。但是历来有进无退的八旗士卒,在强敌面前,从来不怯战,一直战到明军炮火用尽,无炮可发之时,两军短兵相接,展开肉搏拼杀。
此时,明军中的将领陈策首先战死。童仲揆被迫杀出重围,派部将刘洪急驰辽阳请求发救兵。
且说汗王努尔哈赤,早在进兵白塔铺前,已派三贝勒莽古尔泰,率领五千兵马,前往沈阳与辽阳之间的胡马峪埋伏起来,准备袭击辽阳赴沈阳的援军。这是努尔哈赤深谋远虑的一着妙棋。
再说部将刘洪,来到辽阳见了经略袁应泰等,放声大哭道:“咱的部队只来到浑河边上,沈阳已经陷落,将军们坚持进战,谁知鞑子军马太多,将咱们团团围祝川军大部人马已经战死,剩余的士兵在周世禄带领下,与咱浙兵合在一起,又被包围。如今炮火用尽,陈策将军阵亡,童将军派俺来请救兵。请大人快发兵马前去救援,若是迟误,恐怕全军覆没!”
袁应泰经略听了,对刘洪说道:
“早在沈阳被困时,本官已派参将王世科,带兵马五千前去沈阳救援。谁知努尔哈赤狡诈异常,他们在辽阳与沈阳之间的胡马峪埋伏了精兵,把王世科的五千人马全部歼灭了。这时,不能再派兵了,敌兵人多势众,若再派援兵去,还会再陷入重围。”
听经略不愿派遣援兵,刘洪立即哭诉道:“请经略大人派救兵吧!俺在这里给你老人家磕头了。”
经略袁应泰立即说道:
“不行!绝对不能再派兵了!这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的。”
这时候,巡抚张钧也在座,他说道:
“俗话说:‘救兵如救火’。怎能见死不救呢?不能怕中敌人的埋伏,就不派援兵。你看刘洪将军头都磕出血来了。”
“俺再说一遍:援军是不能再派了!这等于是去送死!”
张钧听了,非常生气,说道:
“派援军去,等于是去送死!那么,你就睁着眼看着童仲揆他们被鞑子兵马围着,一个个被杀死,你就忍心么?”
“请张大人不用再说了!俺是不会派援军的,谁来讲也没有用。”
这时候,张钧气得一拍桌子,忽地站起身,又气呼呼地说道:“自己畏敌如虎,怕死怯战,怎能服众?如何让部下不寒心……”袁应泰经略听而不闻,干脆走了出去,最终还是没有发救兵去。
且说童仲揆盼望辽阳发救兵,但是望援不至。只得挥舞大刀,杀开一条血路,终于杀出重围。当时心里想:走吧,再战下去,必死无疑,正准备离开战常突然有人喊道:“童将军!”
他回头一看,见是副将成金。童仲揆说:“咱们一同走吧!何必死在这里?”
戚金听童仲揆说要离开战场,就对他说:“不知童将军想过没有?咱们拼杀到现在,一旦离开战场,不就成了临阵脱逃了么?即使跑了出去,也活不成,还落个临阵逃跑的罪名。将受到千人骂,万人唾!古人说:‘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咱们作为一个军人,神圣的任务,便是杀敌立功,守卫疆土。能够战死沙场,也是俺的幸事!咱何不与八旗子弟再拼杀一番?……”童仲揆听了,不觉点了点头,二人又振奋一下情绪,紧了紧腰带,手挥大刀,一同杀人重围,一直奋战到死。
再说汗王努尔哈赤,亲率八旗士卒,奋勇拼搏,一直杀到明兵溃不成军,除了参将周世禄率领的少数明兵突围以外,全部被歼。
这浑河南北之战,是辽沈战争中最激烈的一仗。
这一仗对作战双方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后金国汗王努尔哈赤,统帅十万大军,与明朝川、浙六、七千士卒,进行了如此艰苦的战斗,最后把明军歼灭了。但两军死伤的人数却差不多,实在是他对明朝战争以来所不多见的。为此,努尔哈赤及时召开各贝勒、大臣们参加的战后总结会议。
二贝勒阿敏首先说道:
“攻占沈阳这一仗,俺体会最深的是战争开始阶段,陛下运用诱兵出城的策略,逐渐麻痹敌人,让他们产生错觉,误以为咱们怯战,似乎惧怕他们。终于引出贺世贤出城,尤世功也出城,被咱以优势兵力围而消灭。反过来,面对沈阳坚固的工事,拼命地去攻城,不仅不能成功,还不知要损失多少兵马。因此从这次战役,俺才真正体会到‘上兵伐谋,下兵攻城’的意义。”
三贝勒莽古尔泰说道:
“父王派俺带兵到胡马峪去埋伏,开始俺思想不通。当时心想:战争开始了,却将俺调往主战场以外去了。后来,在胡马峪歼灭了辽阳派往沈阳的援兵五千人,俺才意识到这次埋伏的意义。消灭五千人不算什么,给他们精神上造成的影响与震动很大,也孤立了沈阳,使辽阳成为惊弓之鸟了。这种围城打援的战术,俺算是懂了。”
大贝勒代善说道:
“父王打仗,有一句名言:‘恁尔几路来,俺只一路去’。听起来简单,是集中优势兵力,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或是说一口一口地吃掉敌人。但是,一打起仗来,就不知道运用了。沈阳这一仗,也体现了这句话。俺也逐渐领会了,争取在打辽阳时能主动运用。”
汗王努尔哈赤说道:
“在这里,朕想讲两点。一是沈阳这一仗,要说用谋略,可以说有:诱敌深入,设伏围歼,侦察用间,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等方法。”
“再一点就是这一仗咱遇到了劲敌——川军、浙军。咱们以几倍于他们的兵力,战斗结束时,双方伤亡数字差不多。这是个值得深思和警觉的问题。”
“往日,咱们都轻视明军,认为他们怯战。对咱的八旗子弟溢美太多,褒奖有些过头。这一仗以后,咱们的头脑都应清醒一些。因为咱还要同明朝打仗,还要打大仗。这辽沈地区占领以后,咱还要打进关内去。如果滋长了轻敌的情绪,没有清醒的头脑,必将吃大亏,遭到大的挫折。”
“古人说:从战争学会战争。这句话,各位要认真体会。”
再说这次会后,汗王努尔哈赤命令在沈阳城里屯兵五天,并论功行赏,慰劳全军。
由于浑河南北的激战,八旗士卒死伤了许多。为了安慰广大的兵将,稳定军心,汗王努尔哈赤亲自带领四大贝勒、大臣们,大行祭奠阵亡将士,以慰亡魂。
四、辽阳是奸细拿下的
话说后金国攻陷沈阳之后,汗王努尔哈赤找来何和理、李永芳,询问辽阳城里的谍报工作情况,何和理说道:“明天柯汝洞去辽阳。已万事俱备,只等攻城战斗开始,城里的谍工人员便行动起来。据马承林说,辽阳已联络了二百余家,人数已达一千多。”
“马承林是什么人?”
汗王向何和理询问马承林的情况,李永芳介绍说:“这马承林,是俺亲家马汝龙的弟弟马应龙的儿子。此人仗义疏财,广结朋友,是辽阳城里的一个人物。咱的谍报工作全靠这个人展开的。”
听了李永芳的话,汗王努尔哈赤忽然想起去年让他的儿子李小芳与辽阳一个商人的女儿结婚的事情,遂问道:“小芳的珍宝店开得如何?”
何和理接过来回答道:
“小芳的珍宝生意是门面,主要任务是谍报工作。他是俺在辽阳地区的情报小头目呢!”
努尔哈赤看看李永芳说道: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