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传
他猛然合起书。“这种东西我不能再看了。”
他下定决心让德国首先到达挪威。4月2日,他下令于一周后开始进攻,时间是清晨5时15分。反希特勒集团也同样决心不让入侵发生。为此,他们需要哈尔德这个人。不久前,他曾保证助以一臂之力,但一直在动摇。为了让他行动起来,他们让他看了穆勒的备忘录——它提纲挈领地谈到了教皇如何秘密参与和英国和谈一事。总参谋长对此印象深刻,却泪流满面。他哭泣着说,他的良心不允许他行动。
计划的失败并未使勇敢的奥斯特上校泄气。他决心亲自行动以阻止希特勒。4月上旬,他密告荷兰武官,挪威将遭入侵。但是,由于这份情报只转到挪威驻柏林使团的一成员手中,而他又觉得不值得将它转给奥斯陆。英国人也不相信收到的类似报告,不相信希特勒正在做他们自己计划在一、二天后要做的事情。一种过分自信的气氛笼罩着唐宁街10号。
星期天上午,4月7日,德国海军分成5队,分别朝挪威6个城市进发。在其中3个城市——纳尔维克、特隆黑姆和斯塔万格——船舱里装满了战斗队的德国商船正在邻近海面严阵以待。其时,英国的舰艇正在纳尔维克下方海面布雷,为他们的入侵作好准备。皇家海军的舰艇“萤火虫”号发现了两艘德国的驱逐舰。伦敦认为,德国海军企图占领纳尔维克,但所用兵力有限,这两艘军舰系其中的一部分。直到星期一上午,英内阁才得悉,敌军舰也朝至少另外3个挪威港口接近。大臣们张口结舌,但要阻止希特勒,现已为时晚矣!星期二清晨,德军发动进攻了。上午8时,纳尔维克已被两营德军占领。这两营德军系希特勒啤酒馆起义时的老战友,爱德华·狄特乐准将率领的特种高山兵。中午前,其它港口也相继陷落。但是,在古老的奥斯卡堡,入侵者遭到抵抗,抵抗者坚守的时间足以令皇室家人、政府官员和国会议员等安然乘火车逃离奥斯陆。挪威银行的黄金和外交部的秘件,共装满23卡车,远离首都。
在丹麦,德军所遇抵抗甚微,计划执行之顺利,有如纸上的一样。因为某种原因,丹麦的海军一炮未发,陆军也只打伤入侵者20名。至半夜,战斗全部结束。丹麦国王投降,下令停止一切抵抗。他对德国行动部队的参谋长说,他会尽力保持国内的和平与秩序。接着,他便开始吹牛拍马了。“你们德国人”他说,“又完成了令人无法相信的事情!人们必须承认,你们干得真是出色!”
当天快结束时,希特勒似乎也在挪威取得了完全的胜利——直到英国海军突然出现。星期三上午,5舰英国驱逐舰突然闯入纳尔维克港,打沉两艘德国驱逐舰和所有商船——只有一艘幸免。3天后,英舰“瓦斯巴特”号率一驱逐舰队返身前来,把余下的德舰全部击沉。
这个消息令希特勒非常紧张。他对勃劳希契说,看来,纳尔维克恐怕守不住了。至4月17日,希特勒的烦恼又非常明显了。他看见谁就骂谁。勃劳希契、凯特尔和哈尔德都不敢吭声,作战部长约德尔唐突地宣布,出路只有一条:“集中力量,坚守,不放弃。”
接着,他与希特勒辩论起来,好像他们是同级似的。把旁观者吓得目瞪口呆。后来,作战部长发了火,把门一摔,冲出门去。希特勒一声不吭,从另一扇门走了出去。当晚,他便令狄特尔:“尽量坚守。”
19日,新的危机消息又传了过来。躲在挪威北部崎岖海岸山间的挪威国王哈康七世,即20世纪里唯一由民众投票选举的君主,坚决拒绝由挪威法西斯党魁、罗森堡的信徒维德孔·吉斯林组成新政府。
至此时,英军两个旅已在纳尔维克和特隆黑姆附近登陆,共1.3万人。随着英军的攻势加剧,登陆部队不断增加,至周末,德军已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此时,米尔契亲自指挥空军前来救援。他派了两架巨型水上飞机,满载特种高山部队飞往纳尔维克;然后又亲自指挥俯冲轰炸,削弱了挪威中部英军和挪威军的抵抗力量。4月28日,英国下令撤出大部分陆军。次日,哈康国王及其政府成员乘英国巡洋舰转移至北极圈内的特罗姆塞,并在那里临时建都。
现在,除纳尔维克外,挪威的大部分地区已在德军控制之下。在纳尔维克,狄特尔的6000名士兵仍在与盟军的2万名士兵英勇奋战。4月的最后一天,约德尔告知希特勒,奥斯陆与特隆黑姆之间的通讯联系已经建立。午餐时,“得意忘形”的希特勒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感谢他为胜利作出了贡献。
元首也对狄特尔和米尔契表示感谢,双双予以提拔。他把米尔契大加夸奖,在一次会议上说,由于米尔契掌管空军,在挪威看来大势已去时,救德军于危难。“为什么呢?”
他抑扬顿挫地问,把与约德尔争论一事忘得一干二净,“只因为有我这样一个人,一个不知什么叫不可能的人!”
()免费TXT小说下载
巩固了北方后,希特勒再次将精力转向入侵西方的问题上。对原先草拟的进攻计划,他从未喜欢过,因为这是上次大战中使用过的战术的翻版,且缺乏想象力:从法国北部和比利时杀向英吉利海峡各港口。他的目标不但是消灭法国的陆军,而且还要占领海峡沿岸,把英国与其盟国切断。此外,德国还要建立潜艇和空军基地,为进攻英伦三岛作好准备。
“这还是施利芬计划”他对凯特尔和约德尔说,“只是沿大西洋沿岸向右包抄而已。连续打两次这样的战役是打不赢的。”
即使打赢,它也违反了他们闪电战的原则。他曾发誓不让这一代人再受他在弗兰德受过的苦难。按他的计划,他将越过阿登山脉,在南部更远的地方进行大胆的穿插,用机械化部队突破色当,席卷至英吉利海峡。接着,主力便挥戈北上(一反施利芬计划)插进英法两军的后方,挡住他们的退路。他的副官们发现,元首一夜又一夜地研究一幅特制的立体地图,以确定色当是否应突破之处。
弗里茨·埃里希·冯·曼斯坦因将军或许是陆军中最出色的战略家——也独立地策划了类似的进攻计谋,将它呈给了勃劳希契。勃劳希契不予采纳,理由是风险太大。但当元首听说曼斯坦因有此“风险大”的建议后,要他陈述详情。令曼斯坦因惊奇的是,元首听了很高兴。这样一来,他不但坚定了自己的信念,还对计划作了些改进。最高统帅部既不喜欢希特勒之修改后的计划,也不喜欢曼斯坦因的计划。他们群起而攻之,但希特勒力排众议,讥笑反对派为“施利芬崇拜者”被裹在“僵硬如化石”的战略里。“你们该多读些卡尔·梅依的著作!”
2月末,希特勒——曼斯坦因进攻计划被正式采纳。待挪威战役快结束时,作好了沿西线行动准备的德军已达136个师。他们万事俱备。只待连续好天的出现。5月1日,希特勒将进攻日期定在5日。但是过了48小时后,由于气象条件不好,他又把5日推迟到7日——然后又推至8日。戈林仍在祈求给他多点时间。但荷兰传来的消息却令人大吃一惊:取消休假,疏散人口,设置路障。希特勒很紧张,同意延期至星期五,即5月10日,但又说,“再多一天也不行!”
他说,前线200万官兵处于进攻状态,工作是越来越困难了。
至此时,希特勒已下定决心,不再等待连续5天的好天便发动进攻,因为为此前提他已付出了3个月的时间代价。他是在赌博,靠的是过去证明如此有效的工具——“直觉”即产生于不耐烦的逻辑悬念。星期四上午,亚琛附近的一名兵团司令报告说,当天出现了大雾。接着便有人预言,大雾将会消散,10日是个好天。希特勒令他的专列准备从柏林城外的一个小车站出发,并特地采取措施,不让他的心腹左右知道他的目的地和此行的目的。在漫长的旅途中,希特勒外表虽然平静,但是随着进攻期限的即将到来,他内心也受折磨,很是忧愁。列车在汉诺威停住,以等待最后的天气报告。这一次,气象局长狄新(他后来获一金表,作为奖赏)预言10日是个好天。希特勒确认了进攻令,进攻移于拂晓开始。他虽比平常早些进房休息,但无法入眠。据预报,天气已转好,他仍在为天气发愁。
对成功的更大的危险还是来自他自己的情报机关。受到希特勒信任、能得悉此次入侵的始终详情者,屈指可数。其中之一是卡纳里海军上将,而他所知的又无一不告诉他的性情暴躁的副手奥斯特上校。当晚早些时候,奥斯特曾在晚餐时告诉他的老友荷兰的武官说,希特勒已下了最后一道进攻令。晚餐后,奥斯特在最高统帅部稍事停留,并获悉,此次不会在最后一分钟再次推迟。“那猪猡已去了西线”他对荷兰武官说。荷兰武官首先将此情报转给了他的比利时同事,然后与海牙通话,用密码说:“明日拂晓。严守!”
10日凌晨4时25分,元首的专列抵达了目的地——欧斯寇顿。这是个小镇,与荷、比边境相隔不远。在群星密布的天幕掩护下,元首乘车前往其新的指挥部“岩巢”当他在炸开林木茂密的山顶而建成的指挥所——地堡内坐定后天已开始放亮。他对了对表,大为惊奇(“我当时大怒”原来,天亮的时间比人们告诉他的早15分钟。
在面西25英里外,他的部队正在冲过比、荷、卢三国的边境。他的空军遮黑了天空——为此次进攻,他集中了2500架飞机,比盟军能派上天空的飞机总数多得多。德机一群群向西飞去,把70多个敌机场炸成废墟。空降部队夺取了荷兰的主要据点,滑翔部队从天而降,准备夺取比利时的明碉暗堡。元首最感兴趣的,要算是对埃本·埃马尔的炮台的进攻了。部队出发前,他曾亲自给指挥官们和与此滑翔战斗有关的无衔军官训话,还使用了模型地图。他“热切地”等待着战报。11日中午,这座被认为攻不陷的炮台,连同默兹的一座桥梁,已落入德军之手。听此消息后,希特勒欣喜若狂。不久,更有意义的消息便传来了:敌人反攻了!“当消息传来,说敌人正沿整条战线前进”希特勒回忆说,“我高兴得真想哭!他们中计了!进攻列日是一条聪明的计策。我们不得不让他们相信,我们仍然忠实于旧的施利芬计划。”
(7)5月10日,英法两国吃了一惊。两国的总参谋部对布鲁塞尔、海牙或自己的情报专家所提出的警告置之不理〔B1938年,英国情报员M1—6,耗费1万英镑,从一波兰数学家那里买到了代号为“谜”的密码机的秘密资料。他还买到一份英国护照,一张法国居住证,允许他和妻子在法国居住。他记住了这部机器的主要部件的图样,并在巴黎左岸的寓所内复制了一部机器。“谜”的工作机成功的翻制出来后,并在布列茨雷公园安装——这是一座维多利亚式的大厦,在伦敦北部40英里外。1939年英国宣战时,这架代号为“厄尔特拉”(“超级”机密)的机器已可以投入使用。它的首次大贡献是将希特勒入侵西方计划的电波截获并破译,告诉了英国总参谋部〕。脸色铁青的张伯伦仍似继任首相,但人家却劝他卸任。
英王乔治六世遗憾地接受了他的辞呈,建议由哈利法克斯接替他。但是,很明显,只有温斯顿·丘吉尔才得到全国的信任。于是,清晨6时,英王召丘吉尔进宫。在写给《泰晤士报》的一封信中,丘吉尔曾颂扬过德国元首,但很勉强:“我历来说,如大不列颠在战争中被打败,我希望我们能找到一位有能力引导我们重新在民族之林中取得合法地位的希特勒。”
这番话并未能抚慰元首。他把丘吉尔看成是最凶恶的敌人,是伤害英德联盟的英国犹太人的工具。元首钦佩斯大林,对丘吉尔却恨之入骨。这两者是个奇怪的对比。所以,邱吉尔荣升首相的消息令元首又恼又恨。
正当希特勒的步兵和坦克长驱直入荷兰和比利时之际,戈培尔则在令其部下为下一个宣传战作好准备,5月11日的宣传干部秘密会议的记录说,“部长为最近的将来所提的原则是,在敌人的报道中,凡属不正确的或有害于我的,必须立即予以否认。报道之事实是否属实,这无需核查——关键在于,敌之说法是否有害于我。”
更重要的是,必须反复对英法两国讲明,宣战的是他们。“现在在他们头上的爆发是他们的战争。无论如何我们不要再次中计,被搞来充当侵略的角色。”
向比利时西部的进军取得了重大胜利。这当然是希?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