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传
而且还要向他赔不是,因为竟让他把我们吓得连忙向《人与保护法案》求救……我们仍不敢让莫斯雷为自己辩护,还造出如此荒唐可笑的情况来,说是说,在英国任何一家书店里都能买到希特勒的《我的奋斗》而莫斯雷的作品却连十行都买不到。这件事被弄得荒唐到无法用语言表达。晚安!”
尤妮提回家后,子弹仍留在头中。她既忧愁又苦恼,无法自己进食。8年后,由于子弹的移动,她死于非命。
(8)在敦刻尔克陷落的前夕,希特勒离开了“岩巢”在离开前,他指示要将“岩巢”完整保存,作为“全国的纪念碑”“岩巢”里的每间房子都得按原样保存,每个名牌都得留在地板上。元首司令部被迁至比利时的一个小村内。这个小村名叫布鲁里德贝希,靠近法国边境。当希特勒抵达那里时,村子已空无一人,村民已全部撤走。村里已建了个花园,还用沙子铺了几条路,但元首的地下碉堡里的水泥地仍是湿漉漉的。他给这个和平的景象取了个好战的名字“狼谷”——是根据他早年在党内活动时的绰号取的。
至此时,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不但让比利时投降,且拒绝流亡。“我决定留下”他对首相说。“盟国的事业已失败了。”
这看来确凿无疑了:6月5日,德军以143个师的兵力转而进攻法军的残部65个师。守卫者的坦克为数甚少,且几乎没有空军掩护,而德军又在沿着长达400英里的战线向前推进。在巴黎,绝望的雷诺向罗斯福呼吁,让他派“足以遮天蔽日的机群来”——之后,他便卷铺盖走了。
对希特勒这边而言,这正是参战的良辰吉日,墨索里尼表示愿意参战,但他的盟友却劝他等一等,待德国空军将法国空军消灭后再说。意大利总理无奈,只好耐住性子,等到6月10日。他的解释信充满了高度信心,却惹得希特勒讽刺挖苦。“过去,我常常不明白他何以如此幼稚”元首对其将领说。“这封信证明,在政治问题上我将来必须对意大利人多加小心。很明显,墨索里尼把此事看作是在罗马大街上散步一般。”
意大利人会感到吃惊。”
开始时,他们胆小如鼠,不敢参战;现在呢,他们却迫不及待,想分享战利品来了。”
拂晓,意大利以32个师的兵力进攻法国南部。法国守军只有6个师。但意军作战不力,前进的速度只能以英尺计。至此,法国北部战线的两端均已崩溃。德军于14日上午开始进入巴黎。德军B集团军司令冯·包克将军,乘坐联络飞机来到巴黎的凯旋门,刚好赶上接受首批尖兵的敬礼。在现代战争史上,战役的指挥官赶在部队前头,先行抵达目的地的情形不多,包克便是其中之一。德军进入巴黎,说是战斗不如说是游行。包克竟有空去拜谒拿破仑墓。在里茨吃完午饭后,他还去商店买了点东西。
()
在“狼谷”戈林正在劝说希特勒对英国轰炸德国居民区进行报复。他们在村子的广场谈话时,瓦尔利蒙上校偶然听到戈林宣布,他无法再容忍英国人的这些暴行,要“用十颗炸弹回敬英国的一颗。”
然而,希特勒却纹丝不动。据瓦尔利蒙回忆,他当时说,“很可能,敦刻尔克一役将英国政府吓破了胆,使它暂时昏了头脑。英国轰炸平民的另一个原因是,英国轰炸机的瞄准器不准,又由未受过训练的机组驾驶。不管属何种情况,我认为应先等待,然后再采取反措施。”
元首此时的心情是想进行谈判。他利用巴黎的陷落带来的兴奋情绪,通过与赫斯特报纸的记者卡尔·冯·维冈会见,向西方发表声明。他宣称,只要巴黎敞开,他原并无心攻打”美丽的法国首都”接着,他便强烈地否认说,他无意消灭大英帝国,也无此目标。他对美国的要求不外乎是局部的“门罗主义”美洲归美洲人,欧洲归欧洲人。
正当德国军队继续长驱直入时,南方的意大利军队拟乎在原地踏步。墨索里尼有幸的是,法国北部战事的发展。排除了在南方采取任何行动的必要性。至16日晚,德军几乎可以随意越过法军松散的防线。次日上午快到中午时,希特勒正与其军事顾问们在“狼谷”商讨战局,忽然有消息说,法国希望停战。听到这个消息,希特勒顾不上尊严不尊严,一拍大腿,高兴得把腿一收,支起了膝部。西方的纪录片将这一短镜头变成了长镜头。据罗伦士·斯达林斯说,这部纪录片是由当时在加拿大陆军搞宣传工作的制片人约翰·格里埃森剪接的。他利用把胶片“绕圈”的办法,把希特勒的姿势变成一系列可笑的“趾尖旋转”希特勒的官方摄影师瓦尔特·弗朗茨将这一情景拍进了镜头。他坚持说,他只拍了8格,并把这些胶片交给了元首。“他欣喜若狂”施洛德小姐回忆道。人们张口结舌,凯特尔却乘机拍马。“我的元首”他笨拙地说,“您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指挥官!”
法国的投降使英国受到沉重打击。即使如此,丘吉尔仍在侃侃谈论英国之“最好的时刻”使英国人的勇气得到恢复。
从英国广播公司的广播中又传来另一个抗战的声音——专门对法国广播。“法国抗战的火焰是不会熄灭的”戴高乐将军在第二广播室广播说,“永远不会熄灭!”
法国,他说,只是在一次战斗中失利。“她并未输掉战争。”
人们并未注意到,那天是6月18日,是滑铁卢战役125周年纪念日,而那次战役的较量最终是由勃吕查的德军决定胜负的。
中午,希特勒与墨索里尼在元首室会晤。这正是希特勒1938年赢得慕尼黑会议历史性胜利的地方。这一次,意大利独裁者明显地屈服了。他的宣战,在军事上是个欺骗,在政治上是个赌博。希特勒不靠他人帮助,单枪匹马出征,取得了胜利;不用说,今天该是他说了算。墨索里尼和齐亚诺两人,发现元首居然宽宏大量寻求和平,都大吃一惊。希特勒“对消灭大英帝国是否可取的问题,作了许多保留。他认为,即使在今天,这对保持世界均势仍是个重要因素。”
接着,希特勒坚定不移地支持里宾特洛甫以宽大的条款与法国议和的建议,尽管墨索里尼一再反对。“现在,希特勒是个赢了大钱的赌徒。他起身离桌不想再冒险了”齐亚诺在日记中写道。“今天,他话中带有保留,还有机敏。在取得这样一个大胜利后,这真令人吃惊。人们不能指责我对他过于温柔,不过呢,今天我确实佩服他。”
这两个独裁者,还费时在明信片上签名。作为此次会晤的留念。在一张明信片上,墨索里尼以刚劲的笔触写道:“英雄造时势!”
下边,是希特勒秀气的题词:“时势造英雄!”
墨索里尼回罗马时精神沮丧。“实际上”齐亚诺当晚写道,“总理怕的是,随着和平的时刻日近,他生平无法实现的梦想,即在战场上显神威,也渐渐消逝了。”
3天后,即夏季的第一天,希特勒乘车前往贡比涅附近的林子,即凯撒的代表曾在那里投降的那个林子。这是个报仇雪恨的行为,也是个有历史意义的选择。铁路上等待着的是那辆凯撒的代表投降时使用过的著名的木制餐车。人们将它从博物馆里吊起,通过倒塌的墙壁,放在原处。下午3时15分,元首的车队抵达了。希特勒面孔严肃,举动庄重,迈着轻快的步伐,朝餐车走去。他在一块花岗石前停住了脚步,那上面写道:1918年11月11日,日耳曼帝国被它试图奴役的自由人民摧毁,其罪恶之骄傲在此地屈服。
威廉·夏伊勒用双筒望远镜注视着希特勒的表情。“在他生平的许多重大的时刻,我都看到过那张面孔。但在今天,它冒着鄙视、慷慨、仇恨、复仇和凯旋的烈火。”
林格回忆说,当时,希特勒口中念念有词,听来像是“我们必将把能引起人们回忆起1918年那个耻辱的日子的一切东西全部毁灭。”
在那辆破旧的餐车里,早已摆好了一张长台,两边各放了五六张椅子,供双方代表团就座。施密特站在上首,以便听到双方的谈话。元首在他的译员身旁就座后,戈林、雷德尔、勃劳希契、里宾特洛甫和赫斯分别就座。几分钟后,查理·亨茨格将军带领法国代表团进来了。法国代表团由一名海军上将、一名空军将军、一名前大使组成。他们的脸上还挂着听到谈判将在何处举行时出现的惊愕的表情。
希特勒和他的同僚们起立。一句话也未说。双方相对鞠躬后使各自坐下。首先由凯特尔宣读希特勒起草的停战协定的前言。凯特尔说着元首的话时,施密特想,法国人和德国人就像蜡人一样,面无表情,互相对视。凯特尔说:德国无意用和平的条件去毁谤一个如此英勇的敌人。“德国所提要求之目的是要阻止敌对行动之重新发生,是要使德国得以继续进行不得不与英国人打的战争,并且为新的和平创造条件,使通过战争强加在日耳曼帝国头上的不公正情形得到纠正。”
从当时情形看,希特勒似乎是在对英国而不是对法国讲话,并向英国人提出和平——如果他们高兴的话。在条文中这点变得越来越明显。条文甚至规定,德国放弃对英国的海上霸权进行挑战的企图。他庄严宣布,他不会将法国海军舰只拿来供自己在战争中使用,也不使用法国的海军装备(跨过英吉利海峡)希特勒在作这一承诺时,德国海军是不同意的,因为在挪威与法国海军的一役中,德国海军损失惨重,他们拟用法国海军装备进行弥补;希特勒直截了当地拒绝了这一建议,究其原因乃系出自恐惧和希望。他恐惧的是,他若把法国舰队抓来,英国可能会横下心来打仗,因为这意味着对英国海上霸权的挑战。他希望的是,他的“绥靖”能导致和平,两国同时又达成君子协定式的默契:大英帝国继续统治海洋,日耳曼帝国则移向东方,谋取生存空间。
施密特读完法文本后,希特勒立刻起身。其他人跟着也起身。大家客气地行完鞠躬礼后,元首带着大部分人马离开了会场,留下来的只有凯特尔和施密特。接着,约德尔和另外几个德国将领便进来了。法国代表审阅了停战条款后,他们坚持要将此文本交给设在波尔多的法国政府。“绝对不行!”
凯特尔说。“你们必须立即签字。”
然而,法国代表团却顽强地要求德方给法国以1918年法国给德国代表团的同等礼遇。几分钟后,亨茨格便与法军总司令魏刚将军交谈上了。“我是在车厢里给你打电话”——他停了停——“从你知道的那个车厢里。”
他报告说,条件很苛刻,但并不可耻。即使如此,亨茨格觉得,这些条件都是“残酷无情的”比上次战争中法国强加给德国的要糟糕得多。
谈判拖至黄昏仍无结果。次日(6月20)上午,谈判继续进行,又拖至下午大半晌后。下午6时,凯特尔完全失去了耐心,派施密特前去找法国人,并下了最后通牒:“1小时内若不能取得协议,谈判便告破裂,法国代表团将被押回法军阵地。”
别无选择了。下午6时50分,在与波尔多多次通话后,亨茨格将军终于在停战协定上签了字。仪式结束后,凯特尔叫他停留一会儿再走。待无他人在场时,两位将军无言地对视着。施密特发现,两人眼中都有泪水。凯特尔控制着自己的感情,对亨茨格如此尊严地代表他的国家的利益表示祝贺。接着,他便伸出一只手。亨茨格握了握它。
德国电台进行了现场广播,将这些事件送回了德国。当自豪但精神不振的亨茨格一走下餐车时,那边便传来了有节奏的录音喊声:“我们打,打打打,打英国!”
这肯定令德国人动了心。这是戈培尔玩的花样。不管什么场合,他都要放音乐。但他这次的做法却惹恼了元首——在条约中,他一直在设法给人以相反的印象。
回到“狼谷”后,希特勒便着手计划出游巴黎。他将一个雕塑家和两个最宠爱的建筑师——施佩尔和杰斯勒——召来充当向导。“巴黎历来令我着迷”他对阿尔诺·布列卡说(布列卡宏伟的古典作品也受斯大林的称赞)希特勒承认,他长久以来就殷切期望有朝一日能参观“灯光城”这是个艺术大都市,首先让艺术家陪他游城的原因就在于此。他确信,他定能在巴黎找到重建德国重要都市的灵感。“我想实地看看那些建筑,因为在理论上我对它们熟悉。”
一行人——包括凯特尔,鲍曼和几名副官——来到布鲁里德贝希村外的打谷场上时,天已黑得伸手不见五指。他们爬进飞机——由波尔驾驶。待他们抵达勒布格时,太?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