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唐
也好光宗耀祖!”
不说忠心报国只说光宗耀祖?
看着远远离去地那数百人,那队正不禁犯了嘀咕。而军士们面面相觑了一阵。竟是哗然了开来。刚刚几个负责检查的士兵甚至言之凿凿地说,李贤替西北的将校捎带了不少东西回家。这看似浩浩荡荡的车队里头,一大半都是替人捎带的。而有一个军士甚至神秘兮兮地说,那些亲兵个个褡裢里头鼓鼓囊囊,显而易见是在西征中捞了不少好处。
至于某个被押解回京的倒霉家伙,则是没几个人留心。
西边真有那么多钱么?一时间,无数人对那未知的西域开始向往了起来。
随着李贤离京城越来越近,这个问题也成了不少小民百姓,甚至是高官显爵们茶余饭后的话题,甚至就连高居蓬莱宫地李治武后两口子,也得知了李贤随行的那数十辆大车。当然,这人还没到,李贤的信就先到了,上头言辞恳切地说明替边关将士捎带东西回乡的好意,而对于这份好意,李治思来想去也只迸出了胡闹两个字。
当了撒手掌柜地李治可以说胡闹,武后就有些头痛了。御史向来都是最顶真的角色,一听说雍王西征居然带着几十辆大车地东西回来,顿时开始上书弹劾,摆事实讲道理,把当初太宗皇帝的军令拿出来说事,甚至还把李靖西征突厥时纵兵抢夺遭到夺职处分的旧事一一道来。
言下之意不外乎是说,人家李靖那么多功劳,太宗皇帝都不姑息,这天子怎么也该申饬一下儿子才对。
()
“这个贤儿,如此节骨眼上,甚至还不知道收敛一点!”
撂下奏本的武后对着阿芊就是一顿埋怨,但也仅仅止于嗔怒。据她所知,战利品李贤是得了不少,问题是全都贡献给朝廷当作犒赏给劳军了,再多下来的则是元宵节分给各家大臣,大约自己的腰包也落不。
而身在东宫的李弘再次领教了流言可畏,有些人他可以避开,但东宫的属官他却无论如何都避不开,再说,大唐也没有禁绝人言的习惯。到了最后,烦不胜烦的他干脆找上了雍王府,直接把高政十万火急地撵出了长安,命他去对李贤提醒一声。
“这些东西又不是我的?那些将士在西北苦寒之地拼死拼活,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此次好容易得了朝廷犒赏,把东西捎带回来有什么好奇怪的?那些御史要是想说这个,不如等我回到长安的时候把帐册和家书给大伙儿看看!”
面对满脸无辜的李贤,高政顿时为之气结。捎带东西这样的小事也能让李贤闹得这般大,这一位的脑子究竟在想什么?这年头武将打仗文官挑刺原本就是不争的事实,再加上朝中还因为皇帝病了正烦着呢,这位主儿还嫌事情不够多?
“小高,你少操那个闲心。我既然回来,长安不热闹怎么行?”
高政看见李贤那不怀好意的笑容,情不自禁地叹了一口气。果然,这位主儿原本就不是想着熄火,根本就是打着煽风点火,火上浇油的主意!
长安是京城,李贤再招摇也不会做出拉上五百全副武装的亲兵进长安这种事,于是,一大半人加上十几车粗重东西自然就直接先拉到长安城外的贺兰别庄卸下,然后轻车简从地打明德门进京。
为了表示对他这位凯旋亲王的敬意,欢迎仪式朝廷自然得少许表示表示。结果,上官仪就当仁不让地作为宰相代表出现在了城门口。
“半年不见,上官相公瞧着越来越精神了!”
“雍王殿下愈发神清气爽,长安城中那些怀春少女大约又要蠢蠢欲动了!”
两人一照面相互一打趣,旋即心照不宣地双双一笑,这便骑马沿着朱雀大街齐头并进。这左边的上官仪老而风仪不减,右边的李贤则是少而仪表堂堂,后边的官员属吏羡慕的羡慕,议论的议论,路上的行人虽然被居中这人马逼得只能靠边走路,但围观的还是很不少。
而李贤在经过安仁坊,遥遥望见皇宫的时候就感慨了一句:“起先呆在洛阳,后来去了西边,竟有三年多没回长安了。往西北那宽阔地方走一遭,如今再踏足此地,竟觉得这里有些狭窄了!”
上官仪一听这话,立马敏锐地转头瞧了瞧李贤,旋即点头提醒了一声:“雍王殿下,这长安乃是帝都,你这话若是给某些人听到可是糟糕透顶!”
“玩笑玩笑,上官相公听见就好,别人面前我可是不会说!”
李贤心知肚明,赶紧打个哈哈一打岔。等到过了春明大街宫城大门在望,他立马就瞥见了站在那里等候的一行人,旋即飞身下马,快步走上前去,笑嘻嘻地打了个躬:“五哥安好!”
安好你个头!虽说很想兜头一句砸过去,但被调教到骨子里的礼仪典范还是在关键时刻拯救了李弘。于是,就只见这位太子干巴巴地问候了一声,旋即再也不管还有其他人在,一把拉起李贤就往里头走。
“六弟,你就不能少惹事么?”
见李弘一瞬间面色极其不善,李贤便把到了嘴边的揶揄暂时吞了回去,朝后头瞪去了警告的一眼,直到所有人都心知肚明地落后十几步,他这才转过头来。
“五哥,我这人生来就是这样的疏狂性子,要是藏着掖着老老实实地进京,人家还是得挑刺,不若我把刺露出来给人挑!人家要是有能耐,兴许能拔掉两根,要是没能耐,大约就得挨刺扎了!替有功将士捎带东西,这不犯法吧?”
这不是犯法不犯法的问题,而是麻烦不麻烦的问题!
虽说头痛,但李弘更明白和自己这个六弟说大道理,只怕自己会首先没理,索性打消了这个念头。兄弟俩一路走一路叙别情,渐渐地,他竟是觉得人渐渐疏朗了起来,再没有当初那股憋得无处排遣的郁闷。
“啊,对了,听说五哥那位即将给你添儿女,我也没什么好送的,正好这次有个来自极西之地,极其会吹牛,号称还能造西式园林的家伙跟我一起回来,改日让他建个园子送给我未来的侄儿或侄女!”
“……”
此时此刻,李弘终于确定,即使跑到凶险的战场上转了一圈,他这个弟弟也一点都没有变。
第四百四十二章 … 武皇后便服出宫,小太子醉吐心言
凉殿对于豫王李旭轮和太平公主李令月来说,一向都乐园。一个是幺儿,一个是幼子,无论李治还是武后都对他们异常宠爱,连带上上下下的宫人内侍亦不敢惹恼了两位小祖宗,任何地方都是任他们进出。
然而,这一天两个小的却被挡在了武后寝宫外头,两个内侍说是皇后娘娘累了要歇息,愣是没放两人进去。李旭轮老实乖觉不敢造次,可李令月是什么人,眼珠子一转捕情不愿地退出之后,拉着哥哥就换了一个地方,从一处偏殿爬窗而入,悄悄地靠近了寝宫的角门。
武后当然没有睡下,此时此刻,她的面前正堆着厚厚一叠书信,她正在一封封浏览,时而蹙紧眉头,时而陷入沉思,时而用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在她旁边,阿芊正在磨墨,案桌上铺开了宣纸,上头却是一片空白。
自从下了紫宸殿,阿芊就发觉武后似乎心情不太好,因此一直没有插话。只是这僵硬的气氛着实过于人,她不得不自说自话道:“今天太子殿下那骤然发火的模样着实吓人,李安期那老头当上宰相多神气,自以为是地胡说八道,结果被罢了政事,雍王殿下定是解气!”
()好看的txt电子书
武后却仍是不发一言,只是眉头微微一挑,最后放下手中书信,目光不自觉地向外望去,却被禁闭的两扇大门给挡住了。许久,她方才忽然问道:“你说,太子是痛恨那些对他指手画脚的宰相官员,还是痛恨我这个分权的母后?”
一句话问得阿芊脸色煞白。好在武后没有转头。她方才勉强沉住气:“娘娘平素不是说太子秉性脆弱,所以容易被那些朝臣指使,容易偏听偏信?如今太子有所决断。分明是母子连心,兄弟重情,娘娘又有什么可担心地?”
有决断……
武后悠悠地吐出一口气,那一丝阴霾却徘徊心头久久不去。想到刚刚去蓬莱殿时,李治听到李安期被罢政事那无动于衷地模样,她简直有些怀疑丈夫和儿子是串通好的。李安期这种人别说外放。就是死一百个也不足惜,可是,太子今日能骤然间罢一个人的政事,果决是果决了,可翌日焉知他不会在其他问题上也这样强硬?
虽说服侍这位皇后不是一两天了,但阿芊始终不敢掉以轻心,此时见武后陷入沉吟,更觉得一种莫名惊悸。忽然。她仿佛听到角门那里有动静,眉头一皱就放下墨块,悄悄往那个方向走去,心中不无疑惑和警觉。
是谁那么大地胆子。居然敢在这里偷听?
然而,等她骤然拉开角门。看到的却是两个意料之外的人影。只见李令月理直气壮地站在那里,而李旭轮直往妹妹身后躲,满脸的尴尬。又好气又好笑的她一手一个把人拽了进来,见武后投来了质疑的目光,她便屈膝禀告道:“娘娘,是豫王和太平公主不知怎地逛到这里来了!”
武后站起身来,瞧见笑吟吟地女儿和瑟缩的幼子,满心恼怒顿时化作乌有,上前抱了抱两个孩子,又嗔怒地责怪了一番,她便吩咐阿芊把人带出去。不多时,刚刚负责守门的两个宦侍诚惶诚恐地进来请罪,她却只是训斥了几句便由此作罢。
不过是两个孩子,能懂得什么大人的烦恼?
然而,没过多久,正在专心致志看奏折的武后却接到了东宫急报,说是太子忽然跑去了安定坊雍王第,还说要宿在那里,这不合规矩。
虽说知道李贤平素就是个疏狂人,她却没料到这回居然敢做出拐带太子的事,面色登时抽搐了两下。可面对那个慷慨激昂的东宫属官,她的恼怒却全都转了方向。
“太子是储君,可太子也是雍王地兄长,到雍王第逛逛也值得你们如此痛心疾首!就是住一晚上,那也是兄弟情义!我这里事务繁多,以后若是还有这么鸡毛蒜皮的小事,你们不用来报我,也不必去惊动陛下,大惊小怪!”
三两句打发了那个瞠目结舌的东宫官,武后却没了管政事的心思,一颗心不禁飘到了安定坊。之前李贤不在长安城地时候,她也曾经去那里逛过一次,知道里头不少楼阁都是屈突申若和贺兰烟一起设计,有些名字更是取自李贤往昔那些诗词,当时也很是欣赏两人的心思。等到阿芊进来,她便忽然生出了一个难以抑制地念头。
“你吩咐下去,让奉驾局准备车驾,我要去一趟雍王第。”
对于这突如其来的吩咐,阿芊一下子愣在了那里,好半晌才慌忙劝谏道:“娘娘若是要见雍王,大可召殿下前来,这大张旗鼓跑一趟安定坊,惊动太广只怕不美……”
()免费TXT小说下载
“他连太子都拐带上了,我不去一趟,哪里知道这两兄弟正在
!”见阿芊张口还要再劝,武后不容置疑地又加上了了,惊动奉驾局只怕又要引起百官议论纷纷。你替我更衣,我们便服出宫!”
这越来越离谱的命令让阿芊遵从也不是,违抗更不是,杵在那里站了一会,发觉武后是铁了心,无可奈何的她只能遵命行事。不多时,武后便换上了一身女史的打扮,戴上帷帽褪去首饰掩去容光,看上去不过是一个寻寻常常的女官。
一身尚宫正服的阿芊对这种安排可谓是担惊受怕,出右银台门的时候,一向稳重的她几乎出错,直到马车拐进安定坊,她这才松了一口气,暗地里把李贤埋怨得半死。
好好的闹出这么一场,若是传扬开了让朝臣知道,简直又是一场大风波!
—
主子懒散,雍王第的仆人可不懒散,这都是贺兰烟和屈突申若精心挑选的人,个个火眼金睛,所以,看到阿芊带了个陌生的女史过来,门上管事并四个门子都露出了异色。虽说不敢拦阻,但那提防表情便不经意地流露了出来。
武后四下里一张望,便淡淡地问道:“两位殿下在哪里?”
那管事见女史打扮的武后反倒抢在阿芊前面,机灵的他便感到有几分不对劲,一面躬身,一面把手放在背后打手势:“因为尉迟夫人带着人来了,所以雍王殿下在后花园,太子殿下大概正在寝室睡午觉。”
这李弘不去东宫跑到雍王第来,居然在李贤的房间睡午觉?武后怎么想怎么觉得蹊跷,再看某位门子撒丫子一溜烟跑得无影无踪,她也顾不上掩饰身份,叫阿芊带上那管事便径直往后院而去。一路脚步匆匆,那管事心中愈发觉得怀疑,待到一阵风扬起了帽裙,他隐约看清了里头人的容貌,这才情不自禁地打了个哆嗦。
怎么像是上回来过的皇后娘娘!
李贤既然吩咐在先,阿萝便叫来两个口风紧的侍女为李弘擦洗了身子,换上一套新的中衣,这才把人重新安顿躺下。整个过程中,李弘始终不曾醒过,一直都保持着均匀的鼾声,更不曾有什么醉话,这也更让阿箩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