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5易鼎 作者:荆柯守(起点vip2012-06-20完结)
丫鬟捏一撮茶叶向杯中放少许,提着刚煎沸的壶进来,向杯中倾上沸水,立刻传出细碎的咝咝声。
片刻后,茶水碧绿,色如琥珀,满室里荡漾着茶香,左棠贞笑着:“好茶,你的手艺越发好了。”
说着,在丫鬟高耸的胸口上摸了一把。
这丫鬟顿时脸色绯红,却也不出声。
左棠贞哈哈一笑,就想喝茶,这时,一个家臣匆忙而来,低语了几句。
“什么?岳父大人被魏越诛杀了?”身为太师的女婿,左棠贞对于岳父的死,并不怎么样吃惊和在意,只是微微怔了下,冷笑几声。
“这样的倔老头,被魏越杀了,也不是什么稀罕事。”
家臣小心翼翼说着:“太师不是被杀,是撞柱而死,还有个消息,这吴王还吩咐群臣策议撞死和杖毙的老臣谥号,以示褒扬!”
“嘶,吴王竟然先杖毙,再加善谥,以示褒扬?”惊讶的直起身子,左棠贞第一次露出惊色。
“你且先退下。”本来几分情欲早已退去,左棠贞沉静的度步。
丫鬟恭顺的行过礼,退了下去。
“将事情仔细讲来。”左棠贞冷声说着。
“诺!”随后这个家臣将得来的情报,仔细与左棠贞说了,特别是殿上的情况。
“不得不说,我的岳父的确是君子,知行合一,撞死殿柱,不负本心,历史又会记上一笔吧!”左棠贞收敛了所有的感情,平静的说着。
左棠贞并无丝毫伤感,却有着敬意。
刘昭名望很高,不过近人都知道,实际上这人的本质刚愎自用,心性凉薄,据说曾有一个六岁女儿,才八岁,和男仆无意接触到肌肤,而被他逼死。
左棠贞曾经借着岳父的势是没有错,但是一旦上位,又受到了岳父的限制,这十年几乎没有办法摆脱。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刘昭熟读儒经,知行合一,问心无愧,这次去金陵,也是“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早就有殉死之心了。
这种凛冽阳刚的直道,无论其它方面不近人情,也使人敬重。
当然刘昭这样,就凝聚出一股忠烈的气运。
左棠贞在空地上转了几次,先是叹着:“魏越真是了不起,当篡臣作到这个份上,就是深沉厚重的大器,岂是泄愤杀人的格局可比喻?”
又冷笑起来:“现在看来,这是一个时机。”
目光转向面前心腹:“传我命令,半个时辰,有品级官员议事厅集合。”
“诺。”
稍远,豫章郡的镇帅葛鸿,接到了魏越称吴王的情报,同时接到,还有刘昭以及其他几位老臣被诛杀的消息。
“魏越居然敢称吴王?呵呵,本以为蜀国公已是胆大之极,没想到,这魏越竟舍得毁去天子大义,称了吴王。”
“终于忍不住了?只称国公,各方势力或许还不会群起而攻之,而现在,却是自取灭亡,左棠贞也会有动静了吧?”
葛鸿带着几分嘲讽意味冷笑:“左棠贞这些年,受到他的岳父压制,只怕现在心里恨不得早死,早就没有几分感情,只是有此借口,出兵多了一条正理,这家伙又岂会不加以利用?”
三日后,缴文传出。
左棠贞痛骂魏越狼子野心,欺压少帝,篡夺神器,诛杀前朝老臣,国仇家恨都令人不得不去惩治恶贼,希望天下藩镇能共同起兵,讨伐恶贼。
这消息这缴文一传出,立刻轰传天下。
普天的各大藩镇,都予以谴责。虽在平日里不去理会小皇帝,可他们未露骨表示绝对的自立。
即是益州王弘毅自称蜀国公,让天下惊骇,可诸侯辅佐天子,也是勉强说的过去。
魏越自封吴王,诛杀前朝三公,与此不同。
天下虽是一盘散沙,可还有朝廷,各藩镇争斗不断,基本都局限于一个区域,魏越的称王,使这种隐约制衡直接被打破了。
这还是虚的,实的就是有吴越之地,有五家藩镇直接起兵,讨伐魏越。
金陵城内,平日里不太显眼的各低品官员,以及士子,骨子里所谓忠义,使他们行走于街上,宣扬魏越不忠不仁之论。
魏越的王府却完全是别的一个世界。
周吉走进大门,听到隐隐传来的笙萧琴瑟之声。
在这时还有这事,周吉不禁暗自惊讶,不过还要看是雅兴是荒唐。
穿过几道回廊,远远望去,只见上次亭子处有人,汉白玉栏石桥曲曲折折,沿途一排垂杨柳下摆着石桌竹椅。
魏越和几个人正在说笑。
这时清风掠过,柳丝漂舞,又有清声而唱。
“路入南中,桄榔叶暗蓼花红。两岸人家微雨后,收红豆,树底纤纤抬素手。”
周吉徐徐踱步到柳树,隔水听音。
这清唱歌声,水银泻地一样,透穿了发肤毛孔,等一曲终了,袅袅余音已尽,才回过神来,就凭这歌气相,就知道不是荒淫而是雅兴。
再凝神看去,只见紫气凝聚不散,就知道这大举杀戮,反而巩固了根基。
就笑的说着:“大王好雅兴。”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现在只是忙里偷闲,故作从容罢了,先生请坐!”就见魏越说着,又吩咐后面打扇的丫鬟等人退下。
周吉绕过几个椅子,在一处坐了,就听着魏越问着:“先生对这局面,有何看法?”
周吉眸子中波光一闪,笑了笑,先沉吟说着:“主公现在,第一就是清理旧朝之地,占有吴越之地。”
“第二就是取得荆州。”
顿了一顿,周吉见魏越不语,就笑了:“主公忧的不是吴越,是荆州,或者说,是荆州上面那位蜀国公吧?”
“先生真是国士!”魏越不胜嗟讶叹的说着:“一言就中了我的心思!”
立足东南的政权,无不恃荆襄为上游屏障。南北对峙之际,荆襄每为强藩巨镇,以屏护上游。
可是同样,一旦失去了荆州,基本上吴越就完了,自古未有失荆襄而能保有东南者。
地球上,楚灭吴越,西晋灭孙吴、隋灭陈、北宋灭南唐、蒙古灭南宋,局面都自荆襄上游打开,这个世界也一样。
江南政权内部,荆襄地区每每成为一个隐患,据上游的荆襄地区常给东南构成很大的战略压力。
现在魏越有信心将吴越平定,但是也要耗费一段时间,而蜀国却先了一步,如果上游而下,攻取荆州,魏越就很有战略压力了。
周吉懂得心思,沉吟片刻,笑着:“这也不难,自古蜀地争龙,多取秦川,连成一片才成帝王之资,主公既要争取时间,何不引其入秦?”
“何法之有?”
一个笑容泛上来,周吉轻轻的说着:“令朝廷派使者,携关中地图,封王弘毅为秦王,如何?”
片刻,一人皱眉问着:“王弘毅已成气候,再给名分,岂不是如虎添翼?”
“正因为成了气候,这封王不封王,并无多少关系,再说,秦地郭文通已有四郡,也成了气候了,王弘毅想拿下,并不容易。”
“再说,蜀地还缺龙剑一块,王弘毅必举兵拿下,若是平时,郭文通或许忍了,但是王弘毅若得秦王,这取了龙剑,就兵指关中,郭文通如何忍得?当两雄相战,血战不休。”
顿了一顿,又说着:“朝廷日薄西云,何不趁此机会,大封天下?人人封公封侯,岂不快哉?”
这无疑是搅浑天下之水,使天下众镇为了名号立起纠纷和厮杀,顿时魏越废帝自立的外部压力,为之一空,顿时就立鼎造器,成了大事。
在场众人,连同魏越在内,听了这话,一齐瞠目结舌。
庙算到此,已至化境。
第一百三十一章 真理三定律(上)
王弘毅由亲兵簇拥而行,行至少府。
王弘毅远远见少府令宋继善。
宋继善当纸甲令很有成绩,晋到少府令,提升到正八品衙门。
现在少府下设金矿司(黄金)、铁矿司(钢铁)、纸甲司(纸甲)、厩律司(马匹)、铜矿司(铜)、雷霆司(雷霆车)六个单位。
已经拥有五百专门工匠编制。
按照制令,工匠分数等,学徒、小匠、次匠、成匠、大匠,大匠就享正九品待遇。
随着少府的影响力扩大,现在晋升到正八品衙门,按照王弘毅的想法,过一年就晋升到正七品,拥有上千各种工匠。
宋继善刚刚三十出头,穿着一身八品官服,洗得干干净净,熨得平平整整,有着白净脸,上前行礼:“主公!”
王弘毅翻身下骑,将僵绳随手扔给亲兵,笑的说着:“不必多礼,你带路,孤要看看少府的情况!”
“诺!”宋继善还是给王弘毅行了礼,这时已经是六月,天很热了,起身说着:“臣这就领您进去。”
少府是一连串封闭的住宅,除了正亭,房舍都不大,四周围墙砌起很高,厚有三尺,并且有着巡兵。
“水泥现在研究的怎么样了?”王弘毅问着。
当年为了避免夯筑城墙用糯米、桐油、黄糖、蛋清、红豆等物建城,因此搅尽脑汁,想出了用石膏。
石膏自古都有,就是叫石膏,又或者叫寒水石。
将炉渣、破砖瓦、石岩、石灰窑渣等用石碾子磨细,掺合少量石灰、石膏粉,就可配成泥浆,不下于糯米汁。
王弘毅却不满足这条,吩咐说着:“凡能细磨成粉末,加入适量水后,可成为塑性浆体,能硬化,砂石凝结在一起,就是水泥。”
又吩咐:“谁能找出更好的配方,孤不吝赏赐。”
这事宋继善知道,歉意说着:“主公,臣调了十数人,一直到现在,却并无多少进展,还请主公赐罪。”
王弘毅摆了摆手,说着:“这事只能尽力而为,我不叫下面为难,你继续设着,能出成果我就赏赐!”
说实际的,王弘毅根本是不记得了,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想个思路,让这个时代的工匠一次次研究。
想到这里,王弘毅长叹一声。
不过王弘毅很有成就的事,就是规定了度量衡。
其实地球上英制度量衡是完全没有道理,英尺根本是根据英国国王脚长决定。
王弘毅记得前世地球上,对科学怎么样发展,争论不休,许多大科学家,大历史家,都无法得出权威的结论,但是在王弘毅看来,其实所谓的科学,很容易就复制出来,哪怕对科学一无所知。
既然有着这次机会,王弘毅反正不是理科,自然不记得太多公式和定理,那就从头开始吧,这不难——在高屋建瓴的基础上。
王弘毅自己就觉得自己有资格指点真理,因为自己洞察真理的本质。
其实真理(包括魔法和科学)的入门非常简单,第一就是确定严格的度量衡。
这世界原本尺就差不多是三十五厘米左右,现在直接规定三尺一米,又以米划分出千米(公里)、分米、厘米就可。
并且制出标准量尺和标准秤。
这很简单,任何标准都可以,下面就是关键,就是推行下去,严格按照标准记录。
再将一个时辰分成二个小时,每小时区分成60分钟,一刻为15分钟,一分钟60秒,规定了这些,整个真理的基础就有了。
下一步,就是以这些标准来记录和计算整个世界。
第三点,就是将这些记录和计算,形成效益。
就这样简单,科学就诞生了。
王弘毅称之真理三定律。
(1)制定标准
(2)用标准来记录、计算、总结世界的规律
(3)将成果形成效益,推动真理事业的进行
什么力学,物理学,魔法学,位面学,神学,量子学,统统不需要,什么蒸汽机什么牛顿也无所谓。
只要知道这三大定理,就可以在任何世界,任何时间点上,发展出科学或者魔法来,并且成功统治世界。
当然在魔法世界,其实也一样,规定好标准,记录元素的规律,就会形成严谨的魔法学,成为那个世界的科学。
有这三大定律,爆发工业革命之类都是水到渠成。
这时,宋继善引着王弘毅,到了里面,见里面一个工匠,惶恐着,站着只是发怔,王弘毅摆了摆手,说着:“不必多礼,你们依标准得出的工具,有多少?”
这大匠,这时才从忡怔中醒悟过来,连忙磕头说着:“公爷,都在这里了。”
王弘毅看了上去,只见直尺、丁字尺、三角板等简单的测量器具都造了出来,这些标准尺规秤,只要提点一下,形成制度,就可以源源不断根据需要发明。
什么光标卡尺之类,都是应运而生,根本不需要亲自提点,在实践里自然会产生。
王弘毅看了大喜,特别下令,说着:“法度由我而出,必一丝不苟,以为标准,不得有丝毫改动和怠慢。”
“诺!”在场的人都立刻磕头说着。
王弘毅满意一笑,说着:“为政秉公持正,不怀偏私,才能战无不胜,匠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