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5易鼎 作者:荆柯守(起点vip2012-06-20完结)





后又跟着上百侍卫,紧紧簇拥着凤车,后面是一连串小马车,都是门口密封,纱窗垂帷。
  队伍行的速度不算快,当然在照顾着某些人,不敢急行军。
  再后面,又有着各马车,这些马车就开着,有时甚至看见官衣的官人,显是随行的一些官员。
  这三千人军队的最前面,是一个四十左右亲将,从他时不时的扫过左右,观察着的目光里,可以看的出,此人很警惕小心。
  “张将军!”
  “何事?”
  见有侍卫从后面上前,这个将军略微放缓了马速,低声问着。
  “将军,是老夫人差人过来询问,说是还有几时才能抵达襄阳城?”侍卫同样小声的问着这个问题。
  张将军沉吟片刻,说:“请代臣回禀老夫人,就说最多半个时辰,必会抵达。”
  “是,将军。”侍卫随后掉转马头,向着后面行去。
  “老夫人,已得到张将军的回答,说是半个时辰之内,队伍必会抵达襄阳城。”回话自是不可能由侍卫去做,侍卫将话转达给了一个内侍,这个内侍亲自骑马来到一辆马车旁,小心翼翼的说着。
  “那就好……”马车里,一位老妇人的声音,在轻叹着。
  坐在其中的正是王弘毅的母亲王氏。
  这只队伍护送的,正是内宫的一众人,话说,古代跋涉非常困难,一不小心就会使人生病,特别是对小孩子不利。
  这次由成都到襄阳,就因此而进度缓慢,不过只要两个世子没有出问题就是大善。
  有多久没见过儿子了?
  这一次,终是能见到了,这样就好,搬到哪里都好。
  在老夫人这辆马车的后面,是一辆宽敞的马车,里面坐着除了一个侍女,就是闭目养神,并且搂着爱子的宋心悠了。
  小家伙闹了一场,宋心悠此时又有些困倦,自是没有去理会前面发生的事。
  下一辆,是紧随其后的赵婉,也搂着爱子,在马车内同样通过内侍,打听到了队伍的进程。
  知道马上就要见到夫君,这心中欢喜,当然,知道自己的儿子不必跋涉,也松了一口气了。
  素儿所乘马车,却是一面宁静。
  这支队伍浩浩荡荡的走着,因离襄阳城已极近了,早有人去禀报。
  襄阳城王宫,大殿中。
  “蜀国公到!”一声在大殿门口那里响起,大殿中的众人,立刻停止了交头接耳,连忙各自按位置站好。
  身着冕服的王弘毅,在内侍的簇拥下,缓缓从殿外走了进来,一步步的上了台阶,在最上面的王座上,王弘毅坐了下去。
  “参见国公……”与此同时,下方文武大臣,几乎同时匍匐在地,伏在地上,口中呼喊着。
  “诸卿不必多礼了,请起吧!”王弘毅抬起一只手,说着。
  “谢国公!”众人起身,各按位置站好。
  “诸位可有什么事要奏?”看着下面参加朝会的众人,王弘毅开口问着。
  大臣中,立刻有人出来,回禀事情。
  “报老夫人所在队伍,已至城外十里!”就在这时,这大殿外,突然跑进一人,伏在地上,回禀着。
  响亮的声音,让王弘毅的眉头一皱,又舒展开了。
  母亲和妻子,此刻到了么?


第一百八十五章 消息(下)
  襄阳城,护城河外面。
  此时的襄阳城,已是重新修缮过,比之从前,更为的坚固。外面的护城河道,向外又拓宽了几米。
  河水从中流过,水流显得十分湍急。
  护城河外围空地上,此时已是聚集了许多人。
  其中大多数都是身着官服,顶上戴着乌纱帽,在他们的周围,亲军个个穿着华丽的纸甲,持着长枪,站列两面。
  官员前面,有着乘舆,中间正是王弘毅,此时身穿九章冕服,数个太监伺候着,罩在他头顶上的,是紫色伞盖,华美雍容。
  伞盖是一种长柄圆顶,伞面外缘垂有流苏的仪仗物,这种物品是王侯之用,按照大燕的规矩,非侯和执宰不得擅用。
  实际上,除了明里的华盖,王弘毅现在顶上,气运的确是五色回转,状若蟠龙,其上紫气腾起,形如伞盖,不过紫色华盖却没有形成。
  紫色的华盖一旦形成,垂挂下来的无数丝线都是万民之力,这时鬼神都靠近不得,只要有鬼神靠近,并且带着恶意,万万人所汇聚而成的力量,在顷刻之间就会将侵犯的鬼神碾成粉碎。
  在王弘毅的身后,是虞良博和张攸之两个。
  几个亲将,紧紧跟随在王弘毅左右,策亲兵以护。
  襄阳城中的一些名门大族,也都派出了族长或者别的嫡系人员,随着文武百官,一起等待着。
  “虞卿,张卿,这段时日,可是辛苦你二人了。”王弘毅见母亲车队还未到达,向着身后的两人开口说着。
  忙碌着秘文阁的迁移,这件事看不大,却牵涉甚广,让虞良博这位秘文阁领班忙得一天只睡三个时辰。
  随后秘文阁官员来到襄阳,前脚刚到,后脚就要为称王大典进行筹备。
  王宫建设的各事,襄阳城中的各事,原先成都的各事,都要经秘文阁的手,虞良博到底有多忙,就可想而知了。
  眼见着本来潇洒儒雅的一人,此时眼圈都微微泛了黑,脸色更是略显苍白起来,这让王弘毅见了,有些担心。
  张攸之作为王弘毅军机处理的领班,在之前的战事中,自然也是极忙碌。
  不仅仅各类军报、各类情报、各类军中琐事都要经他的手,为王弘毅出谋划策、排忧解难也是他的份内之职。
  这二人,可以说是王弘毅最为心腹的文臣,又都在壮年,自是受到重视。
  “张卿,你的头疼之症,可是好些了?”王弘毅问着。
  张攸之忙躬身回答:“谢主公关心,臣的症状已是好些了。医官说,再服几剂药,便可痊愈。”
  “那便好。”王弘毅点点头,又看向虞良博。
  “虞卿,看你脸色,似乎有些疲倦,今日回去,准你歇息两日,孤再派一位医官给你去看一看,好好调养一下身子,再做事也不迟。”
  虞良博面现感激之色:“谢主公关心,只是臣不过是有些小恙,不必如此大费周章,只是小事而已。”
  “你的事,怎会是小事?”王弘毅摇头笑道:“你实在不愿歇息就算了,可这医官,却是一定要让他看看,孤现在能用的人还不多,否则也不会让你二人这般操劳,想你等与孤初识时,身体是何等的康健,如今,都已是疲惫不堪了。孤以后还要你二人辅佐孤的子嗣,万没有耗干了你二人身体的道理!”
  虞良博和张攸之听了,心里发烫,自是感激,谢恩。
  午后,石破天惊一样,炮声三响,顿时鼓乐大作,远处有人疾报:“老夫人车驾已经来了。”
  这时,老夫人的车架,出现在众人眼前,王弘毅忙带着文武百官,上前迎接。
  千人的队伍,这时已在城外停下来。
  一个亲将催马从队伍最前面来至王弘毅众人面前,在王弘毅的面前翻身下马,跪倒在地:“臣,张鹤年,拜见主公!”
  “张将军快请起,这一路上,辛苦你了。”王弘毅笑着说着。
  对方是王遵之在世时就已经担当职务的武将,虽武力算不上出类拔萃,重在稳重谨慎,又对王家很是忠心,这次迁宫,派他一路保护,看来是很正确的决定。
  随后几辆马车行出队伍,王弘毅亲自迎过去,在老夫人的车前,单膝跪倒。老夫人一被搀扶下来,就忍不住泪流满面。王弘毅的眼圈也已湿润了。
  “母亲……”
  “吾儿……”
  “许久不曾在母亲面前尽孝,儿不孝……”王弘毅跪走几步,靠近王氏。
  王氏仔细看了,顿时忍不住泪水:“我儿果然瘦了。”
  “母亲,这里人多不便,您又一路劳顿,还是先进宫吧……”王弘毅不忍母亲伤心,于是,劝的说着。
  王氏点头,她也知这地方不是讲话之所,于是说着:“就依我儿。”
  唤三女过来。
  以宋心悠为首的三女,已是面蒙白纱,从车上步下。
  只是人家母子二人在说话,她们自是不好过去。
  这时,见老夫人召唤,走过来与王弘毅行礼见面,说过几句话后,王弘毅又送她们依次上了马车,在文武百官的恭迎下,进入了襄阳城。
  车架开拔,缓缓移动了起来,王弘毅上了乘舆,带着内宫的队伍,向着城中行去。
  几乎就在他刚刚准备行进襄阳城门时,却见一匹快马,从南边方向飞快行来,马上骑士,看装束,正是蜀军。
  “急报快让开!”这马上骑士飞奔而来,也早早看到了王弘毅这大队人马。
  但他并不知道,王弘毅就在其中,因想急忙过去,在马上离很远就高喊着。
  “主公……”张攸之在一旁,就微微皱眉,刚要让人拦住骑士,就被王弘毅止住了。
  “若是我军之人,就带他过来。”
  “诺。”
  见状,张攸之则是不敢怠慢,让身旁的侍从过去询问。
  不一会,骑士就被带到王弘毅的面前。
  王弘毅一看,还是熟人,这人是十三司的百户,看来,是有急报送到了。
  “主上!”百户自是识得王弘毅,当即跪倒在地,向王弘毅行礼。
  “主上,这里有送与您亲启的一封密信,请您过目!”百户双手高高举起,手中正是放在一封密信。
  眼见着此人一副风尘仆仆模样,脸上更是带着明显的疲倦之色,显是这封信里的内容,很是紧急。
  “密信?”听着此人的话,王弘毅立刻心中一动。
  早有人上前,小心翼翼的接过那封密信,检查完毕后,走到王弘毅的乘舆前,将这封密信递到了王弘毅的手中。
  打开密信,王弘毅飞快看了起来。
  不过片刻之间,王弘毅的脸色,就是变了好几变,合上密信,脸上浮现出一丝冷笑。
  “虞卿,张卿,半个时辰后,到书房找孤,孤有事情,要与你们商谈。”王弘毅看向身旁二人,吩咐的说着。
  虞良博和张攸之都是微微一愣,不知道这封书信上写了些什么。
  本来若非紧急之事,在今日,王弘毅自是陪在老夫人身边,由此看来,的确是出了什么大事。
  莫非,是蜀地出了什么事情?
  就是下一刻,王弘毅再度开口。
  “事关吴越,你二人不必紧张,先去休息吧,到时,孤自会与你二人说的。”王弘毅缓缓说着。
  事关吴越?
  听到王弘毅这番话,虞良博和张攸之脸上都是一怔,惊惶的心思少了许多。
  从主公的神情来看,虽是大事,却未必是坏事一件。
  这种情况下,虞张二人自是躬身,应了。
  王弘毅陪着老夫人的车驾,先至内宫。
  母子二人,自是说了一会话。
  以宋心悠为首的三女陪在一旁,听着二人说话,又随着见了礼。
  直到老夫人困倦了,服侍着她歇息下来,王弘毅才面对着三女,交谈了片刻。
  这时,去书房商议事情的时辰已到了,交代了宋心悠几句话,让她全权处理内宫事宜,他就乘着舆,来至前面。
  虞良博和张攸之早早就来到大书房,一见王弘毅赶到,连忙跪倒行礼。
  “虞卿,张卿,这里又无外人,不必多礼,来人给两位大人上茶。”说着,又让二人坐在自己身旁。
  有内侍进来奉茶,又退了出去。
  王弘毅这才将那封密信拿出来,递给二人观看。
  “吴地得到消息,吴王回去后,大杀群臣,一时间血流遍地,人头滚滚,根据情报,已经有着废除大燕天子,登基称帝的意思,这消息可真是让人为之震惊啊!”二人还在轮流看信,王弘毅叹了口气,说着。
  前世可从没有这事,随着王弘毅的影响越来越大,历史已经面目全非了。
  “有这事!”连虞良博都忍不住脸色微变:“看来,魏越已是急了。”
  “这次兵败,他气运大损,吴越本就刚平不久,根基尚且不稳,这一下怕是他真的要孤注一掷。本来乱起来的天下,经此一事,局面将会更加混乱,真不知,说他刚毅果决,还是狗急跳墙。”摇着头,张攸之对此有些不赞同的评说着。
  “真能一冲而起,这举措,也未必愚蠢,只是这一招太险了。简直是走的一步退则死,进则生的险棋!”虞良博同样感慨。
  王弘毅微垂目光,不知道在想着什么,眸光幽深。


第一百八十六章 大典(上)
  金陵。吴王府
  冷哼一声,魏越将手中的奏章重重的摔在了面前的案几上。
  这些大燕遗族,实在是欺人太甚!
  本来吴越的这些世家大族,魏越是没有多少放在眼里,在他看来,这些世家实力虽不弱,在他的统辖下,无一不是只有俯首帖耳。
  可到眼下这时候,他却不得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