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裂碑记(出书版) 作者:楚国(2013-1-24出版)
悦,你还是得扮一回宠臣,自污自辱才行。」
陆寄风毕竟还很年轻,要完全放下羞恶之心,横无顾忌,是不太容易的,吉迦夜见他面有难色,便不再说什么了,让他自己去慢慢想通应对之道。
当天晚上,宫里的夜宴,陆寄风被召入宫中在拓跋焘身边随侍。北魏的风俗未脱野性,在宴席之上,席次排列的尊卑之等虽严,但君臣间饮酒欢笑,喧哗呼喝,甚至拍桌挽袖,都无拘束,犹如家人手足。只有陆寄风神情严肃不苟地立在拓跋焘身后护驾,不与众人喧闹。
群臣竞相献上预贺出征大捷的祥瑞之辞时,陆寄风注意到阶下的一名华服贵人神色有点特别,虽然在笑,但总感到像是强颜欢笑。
就在陆寄风起疑时,拓跋焘正好对着那人道:「此次讨伐,有会稽公出面招抚,料想贼子不能再迷惑军民,为乱天下!」
那人连忙出列,道:「启禀万岁,万岁出兵讨伐罪臣赫连定,真是兴义师,灭贼党!臣昌自当为马前之卒,听凭驱策。」
陆寄风不由得诧然,那人是赫连昌,也就是赫连勃勃之子。陆寄风还记得当初自己举家逃难,就是为了躲避赫连昌的夏兵铁蹄。也因为逃难,才有了往后的命运。在年幼的他心目中,胡夏是强悍可怕的,心目中的夏王赫连昌,也应该是威猛残暴,令人震慑。不料只是这样一个极为普通的人,不管是体态、神情,都没有惊人之处。
就是他掌握了千军万马,杀得长安一片血腥?
陆寄风目不转睛地盯着他,这时拓跋焘又道:
「会稽公,朕要为你引见一人。」
陆寄风一怔,拓跋焘接下来唤的却是:「刘卿!」
刘义真从殿末趋上前来,道:「微臣在。」
拓跋焘笑道:「这是会稽公,当初你在长安,当什么刺史时,与会稽公曾失之交臂,如今一殿为臣,应该见见面。」
刘义真一听胡人要入侵,马上劫掠长安而逃,却在半路被打得落花流水之事,已是天下皆知。陆寄风本以为刘义真会感到羞赧,谁知刘义真居然很大方地看着赫连昌,极为诚恳地说道:「圣上王师所过之处,天下皆服,百姓提浆挈壶而迎于道,南北罪臣相会于万岁脚下,正可谓天威披靡,无所不纳!」
这番无耻之言,令陆寄风倒尽胃口,可是拓跋焘却显然十分受用,道:「征代北,有会稽公引路;征河南,有刘卿前驱,朕何愁无功!哈哈哈……」
原来拓跋焘要让赫连昌去帮他征讨夏兵,要刘义真帮他征讨宋军,这两人竟肯做出这样的事,帮着外族攻打自己的父母之邦,更是让陆寄风大感作呕,忍不住道:
「启奏万岁,十余年前,刘侍郎为夏军所逐,失路于郊野,几乎性命不保,后来总算被参军寻获,已是骨战心惊,坐卧不宁。刘侍郎经过这样的颠沛后,曾发豪语,令微臣十分感动。」
拓跋焘好奇地说:「哦?刘侍郎当初说过什么话?」
陆寄风望着刘义真,道:「刘侍郎曾说:『大丈夫不历此危难,怎知世事艰难!』古人所谓『临难不苟』,刘侍郎庶几近之矣!」
坐在一旁的崔浩差点发笑,还好他仪态向来优雅,深吸了一口气,看起来若无其事。
拓跋焘道:「看不出刘侍郎说过如此豪语,不可轻忽。」
崔浩微微一笑,轻摇着羽扇道:「陆大人自谦不治经史,却颇有太史公的义法,一言褒之,一言贬之,温柔敦厚之人也。」
寇谦之倒是很懂他们暗中说的意思,只好苦笑不语。还好他们都是处在魏国,如果是在宋的朝廷,这些话谜两三下就被拆穿,非当场结仇不可。
拓跋焘笑道:「陆卿虽心地纯厚,却有不世武功,有陆卿护驾,朕今后高枕无忧!」
说完,亲自斟酒,道:「朕要赐卿三杯,以褒壮士。」
陆寄风抱拳道:「微臣职责在身,不便沾酒,请皇上恕罪。」
拓跋焘更加高兴,将赐酒亲手封于漆匣之中,笑道:「果然持身严谨,有国士之风!宗卿,立刻将此酒亲自送至陆府,以慰劳他的尽忠职守。」
宗爱小心翼翼地捧起御赐之酒,半滴也不敢溅洒出来地走下御阶,虽然酒是普通的东西,此时却是对陆寄风的当众表示宠信,巩固他的政治地位。陆寄风以前不大了解这些政治的小动作,现在却渐渐看懂了。
鲜卑族的贵戚们口头上恭贺着,但投向这个骤然成为亲信的汉人的眼神,却暴露出了强烈的嫉妒与猜疑。
拓跋焘对陆寄风道:「陆卿,宴后你到后殿,朕有事问你。」
陆寄风应了声遵命,宫中的宴会往往通宵达旦,等皇帝回寝殿时,才是真正热闹的好戏上场。过了午夜,拓跋焘便起驾返回后宫,陆寄风也领着宿卫,护驾到寝殿。
当陆寄风在殿外等候之时,崔浩、寇谦之、拓跋齐也都来了,一齐等着宣召。
宗爱将他们请进内殿,拓跋焘已换上便服,分别赐座。
拓跋焘说道:「现在殿里没有旁人,陆寄风,你给朕如实招来!你为何弃官逃走?难道你认为做朕的臣子辱没了你?」
拓跋焘单刀直入,让陆寄风也下决心坦白以对,道:「微臣绝无此意,只是有非办不可之事,故尔离职。皇上若要降罪,微臣也无怨言。」
拓跋焘道:「苏毗府的事,幸好崔侍中告诉了朕,才没有误杀你,但你事先怎知苏毗府大逆不道?」
陆寄风当然不可能未卜先知,因此无话可答。看崔浩那若无其事的样子,陆寄风也猜得出必是崔浩运用了他的急智,将自己的大罪硬是转成大功。这翻手云覆手雨的能力,令人佩服。
看陆寄风答不出话来,寇谦之出声道:「启禀万岁,陆大人曾发现苏毗府外妖气冲天,感到不祥,因此深入追查,才发觉了犯禁之事。」
拓跋焘道:「哦?你也会望气?」
陆寄风道:「微臣也只是误打误撞罢了。」
寇谦之道:「陆大人心地质朴,故有这天生的能力,非巫术之流苦学可致。」
拓跋焘道:「看来确是如此,苏毗府底下建了那么大的陵墓,终究是逆天之举,才会塌陷!陆寄风,你今后便忠心为朕,朕绝不负卿。」
陆寄风答道:「是。」
拓跋焘微微一笑,道:「你这刁民口里答是,心里一百个不愿意当官,阳奉阴违,朕难道不知道?」
陆寄风有点尴尬,承认也不是,不承认也不是。
拓跋焘道:「为朕股肱难道真的丢了汉人的脸?」
陆寄风忙道:「微臣万万没有此意!」
拓跋焘仰了仰脸,睨视着陆寄风,道:「朕倒问你一件事:你老老实实地说!朕比起刘义隆那小儿,如何?」
陆寄风道:「宋王貌似忠厚而心怀猜忌,看似勇敢实则胆怯,无法与皇上相比。」
拓跋焘又道:「那么朕比起刘裕,如何?」
陆寄风道:「篡汉之臣,大节已亏;他不但生前多杀功臣,就连幽囚的司马氏都不放过,必毒杀而后快。如此惨刻无恩的做法,流风所及,诸子亦争权而自相残杀,血溅宫帷。如此短视刻薄的小人,近不能教养子嗣,远不能推恩臣民,怎能与皇上相比?」
拓跋焘十分满意,道:「你的想法与朕相同,那么你认为朕是个怎样的皇帝?」
陆寄风道:「雄才大略,虎视苍生之主。」
拓跋焘道:「你认为朕只能打天下,不能治天下?朕重用你们这些个汉人,难道不足以表示治天下的心意?」
陆寄风道:「治天下虽要儒生,但儒生只是治世之术,真正的治世之道,在于仁心!」
拓跋焘问道:「你认为朕缺乏仁心?」
陆寄风迟疑片刻,才坦诚地说道:「不杀降军,不杀居民,是仁君必守之道,而臣听说国军所至,烧杀掳掠,寸草不遗!自古以来的仁君,未曾如此!」
拓跋焘登时大为光火,大力一拍几案,怒道:「战事方殷,你要朕赍粮于盗?真是书生之见!」
陆寄风心想:「是你要我老老实实地说,生什么气?」
拓跋焘停了一会儿,控制住脾气,道:「罢了!现在南北都有战事,朕不谈仁义!等朕一统天下,自会垂恩百姓,不兴兵火,让天下安居乐业,那时你便服气了。」
拓跋焘走下御榻,拍着陆寄风的肩膀,道:「你武功绝世,朕绝不会舍此良材。你不爱做官没关系,只要你永远像如今这般诚实忠恳,朕便保你一生富贵!为与爱卿永结亲好,朕立刻将武威公主许配予你!」
陆寄风吓了一跳,忙道:「微臣不敢!」
拓跋焘笑道:「什么不敢?娶了武威公主,将来你便可封王封侯,独霸一方,与朕同享天下!那时也不用做这什么鸟官,挨朕的骂又不敢还嘴了。」
陆寄风道:「微臣无尺寸之功,怎敢裂土而封……」
拓跋焘道:「当然不是白白给你,你娶了武威公主,便是朕的手足,封你为一面之尊,又有什么不对了?武威公主是朕最疼爱的二妹,因此朕不轻易许她婚事,好不容易见到陆卿青年才俊,武威公主非靠你托以终身不可!」
「不,这……微臣……微臣已有家室,不敢辱公主!」
拓跋焘收回了笑,道:「那么你要朕诛杀你的妻室,还是你要自己将妻贬为妾?」
陆寄风一呆,提心吊胆地说道:「这……这是不义之行,微臣绝不能奉命……」
拓跋焘冷冷地哼了一声,道:「你少跟朕大义凛然,朕从没听说你娶了妻,你休想以此逃避!」
见到陆寄风拼命想推辞,急得满头大汗的样子,拓跋焘说道:「朕从没见过赐婚时,有人怕成这样子!你以为武威公主是个泼辣丑妇?」
陆寄风更是狼狈,道:「不……微臣不敢……」
「不敢猜,还是不敢承认?」
「呃……」陆寄风简直辞穷了,他困窘结巴的样子,竟惹得崔浩与寇谦之、拓跋齐都忍不住笑了出来。可是陆寄风心里却是急如热锅蚂蚁,要他正式娶拓跋焘的妹妹,那以后要脱身简直是不可能的!
拓跋焘道:「你这么怕娶公主,真是毫无道理!武威公主善良美丽,人见人爱。嗯……虽然不如崔侍中貌美,但至少与皇弟有点儿神似,你瞧瞧。」
拓跋焘指着拓跋齐笑道,拓跋齐眉目英朗,但与拓跋焘相比之下,较为细致端秀,看起来十分温和,确实若女子类似这样的容貌,也很可能是美女。但陆寄风还是满肚子气,觉得拓跋焘比拟不伦,一下子比作崔浩,一下子比作拓跋齐,哪有人这样子形容女子的?
见陆寄风还是那张愁眉苦脸,拓跋焘道:「你若是不信,朕立刻请她前来相见!」
陆寄风没想到拓跋焘会这么说,立刻把公主叫来,还让陆寄风先看,这更是汉人闻所未闻的无礼之事,可是魏帝说得这么自然,好像一点也不奇怪似的。
拓跋焘立刻命宗爱下去传令,召武威公主入宫面圣。陆寄风头痛不已,难道为官之后,就非要有一堆女人不可吗?拓跋焘居然想得出把公主下嫁给他这一招,教陆寄风束手无策。
看陆寄风的样子,崔浩忍不住微笑道:「公主最慕中华文化,得此乘龙快婿,真是公主之幸!」
拓跋焘笑道:「朕有姊妹四人,长姊已许嫁西域,三位妹妹年幼,恐怕也将与异国通亲,可是朕实在舍不得武威公主!宁可让武威公主下嫁臣子,也不想让她远走他邦。但是要配得上武威公主的青年才俊,既要文武双全,相貌端丽,又要心地正大,最好还是汉人,并且忠心不贰。见到陆卿之时,朕便感到这真是上上之选。如此一来,武威公主便不必远嫁他国了!」
原来拓跋焘一开始就打这个主意,才对自己这么好。陆寄风感到自己真是上了贼船,可是现在要逃也逃不掉了,不知道哀求崔浩的话,他肯不肯出计帮自己脱身?
没多久,传令的内侍匆匆奔入殿前,跪道:「启禀万岁,公主府……公主府出事了。」
那名被派去公主府的内侍脸色苍白,声音发抖,令拓跋焘感到不妙,道:「怎么了?公主病了?还是伤了?出了什么事?」
内侍道:「武威公主……公主家令已在殿外候罪……」
拓跋焘喝道:「带上来!」
四名宿卫挟着一名乌衣贵人上殿,他已抖得连跪都跪不住,整个人几乎趴伏在地,颤声道:「罪……罪臣……叩见圣上……」
拓跋焘是个急性子,气急败坏地道:「公主怎么了!快说!」
公主家令道:「公主她……她不见了……」
「什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