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裂碑记(出书版) 作者:楚国(2013-1-24出版)
他带着受伤的眉间尺,一路疾行,赶回平城。原本他想过,要回剑仙崖替眉间尺养伤,以及理清头绪,但却越想越觉得这不是上策。
剑仙崖上空无他人,守在此地只是坐以待毙。如果弱水道长真的要率众围攻,与陆寄风一战,好夺取他的毕生功力,陆寄风是否能顺利逃过一劫,他自己也没把握。
因此,他反而赶回平城的领军府,至少在这里他有拓跋焘的庇护,就算自称天师的弱水道长要为难他,也还会多一层顾虑。
陆寄风在领军府内悉心为眉间尺疗伤,他受刀剑之创深及肌骨,一时之间难以痊愈。不知道弱水道长何时还会再出招,陆寄风时时刻刻都提高警觉,且勤练上清含象功。但是第九层一直无法练就,似乎有什么地方就是参之不透。但如果他不加紧勤练,突破目前修为,要击败弱水道长,是根本不可能之事!
或许弱水道长已练到了第九层,才会有此神鬼莫测的功力。但以陆寄风对上清含象功的理解,他又隐隐觉得,弱水道长的功力似邪非邪,绝对不可能是上清含象功这样纯阳至正的修习法门。
在例行的入宫议事途中,陆寄风坐在车驾内,听见路边传来一阵阵的歌吟之声,似是儿童玩耍,随口吟唱。起初陆寄风不以为意,其中几句歌词传入耳中,却令陆寄风突然心中不安,但听得孩童们边玩着,边唱道:
「……变形易体在罽宾,从天而下无根元,号作弥勒金刚身。胡人不识举邪神,兴兵动众围圣人。积薪国北烧老君,太上慈愍怜众生,渐渐诱进说法轮……」
歌词中还有:「……佛炁错乱欲东秦,梦应明帝张愆迎……舍家父母习沙门,亦无至心逃避兵……」
陆寄风听到:「西向教化到罽宾,胡国相厘还迦夷……吾入国中作善词。说化男子受三归。渐渐诱进说法轮,剔其须发作道人……」等语,已听懂了,这些歌词竟是指称所谓西方佛陀,乃老子所化,而老子在胡受了种种迫害,以神力服众,解说佛教的虚诞与对社会伦常的破坏等等。
这种歌谣竟已传遍平城,陆寄风心知不妙,这绝非好事之徒随意写就,一定是经过精心的推广所致。在不久之前,拓跋焘才下令焚烧释典,如今又有这样尊天师、蔑佛陀的歌谣出现,背后动机绝不单纯。
陆寄风匆匆赶至宫中,欲等散朝时再向寇谦之追问这些歌谣是从何而来。朝廷之上,拓跋焘看起来确实又比从前更加青春年壮,虽然这段时间以来他依然东征西讨,但竟丝毫不见风霜之色,想必是弱水道长假称长生之术,传他功力,让他保元长春,巩固拓跋焘的信念。
但是拓跋焘看起来却有些焦虑,对众臣道:「近日自平城至长安,处处有谶谣兴起,妄称灭魏者吴,动摇人心。朕将亲征柔然,恐无暇顾及京城,不容变生肘腋!司徒、太卫、司空,众卿有何对策?」
崔浩奏禀道:「自从万岁下令毁弃妖说之后,谶谣才四处兴起,指万岁灭弃根本,将召至祖先降罪,意图逼万岁屈服于宗族之意,此乃欺君罔上,断断不能容许!」
拓跋焘点头,神情中带着难解的怒意,道:「崔司徒之言极是,朝中重臣依然对朕有所怀疑,长此以往必成祸害!」
阶下的太子拓跋晃暗自不安着,只听崔浩道:「如今朝野之中,邪说仍盛,妄称天后不灭,将以沙门兴胡来之兵,以无上神通,重建佛国!这等妖妄邪说一旦深入人心,陛下江山危矣!」
拓跋晃连忙上前道:「父皇切莫听信司徒之言!沙门僧侣与朝政何干?魏国之敌,是蠕蠕与伪宋,不是这些手无寸铁的沙门!」
崔浩道:「太子有所不知,以平城之中,沙门便有数万之众,不服傜役,不敬父母,寺庙之内不但藏匿兵器,还蓄养妇女,淫行传及乡里,万一这些妄人集结起兵,才将造成国基危坠!乱事不在千里之外,只怕变生门户之内!」
拓跋晃激动道:「谁说寺庙皆如此不堪?司徒有何证据?」
阶下的太卫上前禀报道:「太子,司徒之言并非虚构,近日确实查出许多寺庙内有犯禁之物,动机可议!已逮捕数名沙门,皆坦承他们暗中勾结州牧郡守、地方豪强,将要起兵,重建大魏为佛国了!」
拓跋焘听了,不禁大怒,道:「这些事朕早有耳闻,想不到竟是真的!朕断断不容这等叛逆之事!」拓跋焘望向崔浩,道:「速速拟定诏书,下令沙门还俗,有不从者即诛,胡神泥人及浮图,皆击破毁坏,以正天听!」
崔浩道:「微臣遵旨。」
拓跋晃虽然聪明伶俐,但此时也一时之间难以想出什么办法,要拓跋焘收回成命,只能焦急不已。陆寄风身为领军将军,不便对政事发言,但心中也暗暗急着,弱水怂恿国君灭佛崇道,崔浩又趁这个机会打击异己,把佛门当作标靶,这样的无理与无知,不知道会造成何等乱象。
退朝之后,陆寄风正欲离宫,却见到寇谦之的车驾已在宫外等候,陆寄风上前,道:「国师,你可听说城内近来到处风传的老子变文?歌词几近愚民,不知是谁所为!」
寇谦之脸上一红,陆寄风见了,登时明白,惊愕地看着他。
寇谦之无奈地说道:「皇上尊崇道门,若将佛道合一,深入人心,或许能使皇上暂且不再视佛如仇……」
原来这是寇谦之的计策,试图以道教解释佛道同源,但如今情势危急,要慢慢的教化人心已来不及,才用这愚民的方法,以期最快达到效果。
陆寄风道:「已经来不及了,皇上方才在朝中已下令崔司徒拟诏,命沙门还俗,并要毁了所有的佛像浮图!」
寇谦之大惊,陆寄风道:「你可知道通明宫内发生何事?」
寇谦之一脸茫然看向陆寄风,陆寄风吸了口气,道:「你难道不知你的师祖真一子,已强夺掌门之位了吗?」
寇谦之愕然半晌,竟答不上来。陆寄风又惊又疑,道:「国师!你是弱水道长的再传弟子,又是他委以重任之人,你怎会什么都不知道?」
寇谦之喃喃道:「我确实不知啊!」
这时一队仪仗由宫内浩浩荡荡地驶了出来,前导的卫士喝令着:「司徒车驾将行,闲人退避!」
陆寄风与寇谦之的车队都被赶到宫门旁,好让崔浩先行离去。崔浩的车驾经过寇谦之与陆寄风旁时,他抬手道:「止步!」
车队遂停了下来,崔浩掀开轿帘,对两人微微一笑,道:
「国师,陆大人,二位在宫门外所议何事?能否赐教于伯渊?」
寇谦之想起他无情地下令行车,差点害他毙命于马蹄下的事,脸色一沉,冷然道:「司徒大人,贫道乃出世之人,对国政无由置喙,但是道统与释教并不相违背,您何苦非要兴起事端?」
崔浩笑道:「既然国师是出世之人,就不必担心政令了,俗事由浩取决便是。」
寇谦之道:「但是你利用道尊,迫害异己,这罪名却要担到道教头上!我怎能坐视不管?」
崔浩忍不住笑得更是轻蔑,道:「国师,皇上要尊道或是尊佛,并非国师一人所能左右,如果连国师都不与万岁同心,恐怕……另有道行更高之人,取而代之。」
话中之意,竟是他要把寇谦之由国师的地位给拔下来了,寇谦之愕然,崔浩又道:「近日有人自通明宫来,上接神仙,下接凡人,国师之同门也!天师念在国师有护教之功,因此优容,但若国师有二心,恐怕天师也不能容忍,将另派他人宣扬道威了。」
寇谦之当场傻愣住了,原来弱水竟已直接和崔浩相通,他再也没有任何利用价值,如果不当个听命行事的傀儡,就没有立足之地。
陆寄风冷冷地说道:「司徒大人,您已受三世帝王所宠信,权势无人能及,就连太子的分量也不及你。人位于至高之境时,若不知谦退收敛,反而为巩固权柄而无所不为,恐怕亢龙有悔,将自招祸端!」
崔浩完全听不进去,只是得意地笑笑,道:「多谢领军大人指教,浩将时刻铭记于心。」说完,崔浩放下车帘,车队扬长而去。
陆寄风见崔浩完全不把自己的警告当一回事,态度极为傲慢,不由得更是忧虑,想必崔浩会趁着皇帝委以全权,作为打击政敌的工具,将不利于他的王公贵族全部陷害族灭。
寇谦之急得搓着手,道:「听司徒大人的意思,是将有大事了!」
陆寄风沉吟道:「皇上要他拟诏,我会暗中看他如何行事,再做打算!」
寇谦之虽急,但也只得如此,静待陆寄风的消息。
当夜,陆寄风潜行至司徒府,崔浩权倾天下,司徒府自然也是华丽豪奢,不可一世。陆寄风很快找到崔浩的书房,那是一处单独置于院落的屋舍,亭台流水,大有丘壑。
陆寄风无声无息地来到崔浩办公之处,他博学多识,书房里更是奇经异典齐备,收罗天下万卷。而虽已深夜,许多幕僚仍聚集着修撰国史,其中不乏巧匠能工,议论著建置国史碑的法度,虽是司徒府的书房,忙碌的景象不亚于官府。
陆寄风完全没惊动任何人,便来到书房最深处的房间内,那里陈设非常雅致,寂无人声,想必就是崔浩独自办公的地方。陆寄风藏身窗外,朝内看去,但见一灯茕然,崔浩正在拟旨,白玉般的手振笔疾书,不知写的是什么。他深更半夜仍在办公,确实十分勤勉。
崔浩拟毕草稿,审阅再三,确认没有问题了,便收藏于玉匣之内,起身伸了个懒腰,唤道:「卢君!」
一名儒服男子匆匆奔至,道:「舅父有何吩咐?」
崔浩道:「编撰国史进度如何了?若有疑义,可拿来与我商议。」
那名家人说道:「著作郎已由经典中上溯国史本源,还请舅父过目。」
崔浩想了想,道:「罢了,我亲自去看看吧!」
崔浩与那家人一同离去,陆寄风待他离去,才闪身进入书房中,打开玉匣,拿起崔浩草拟的诏书。
一看之下,陆寄风不禁震惊。
只见草诏写着:
「昔后汉荒君,信惑邪伪,妄假睡梦,事胡妖鬼,以乱天常,自古九州之中无此也!夸诞大言,不本人情,叔季之世,暗君乱主,莫不眩焉。由是政教不行,礼义大坏,鬼道炽盛,视王者之法蔑如也。自此以来,代经乱祸,天罚亟行,生民死尽,五服之内,鞠为丘墟,千里萧条,不见人迹,皆由于此……」
这些将佛教引为乱世之源的字句还有不少,接着后面写道:
「……自今而后,敢有事胡神及造形象泥人铜人者,门诛!……乞胡之诞言,用老庄之虚假,附而益之,皆非真实,至使王法废而不行,盖大奸之魁也。有非常之人,然后行非常之事,非朕,孰能去此历代之伪物?有司宣告征镇诸军刺史,诸有佛图及胡经,尽皆击破焚烧,沙门无少长,悉坑之!」
陆寄风简直不敢相信,崔浩能平平静静地写下这样的诏书,一下笔就要掀起坑杀众沙门的大屠杀。
他忍住满腔怒火,将草诏藏在身上,便疾赶向寇谦之所在的平城观,商议该如何对付。
寇谦之看了草诏,也脸色如土,手脚发软,道:「这……这怎么行?这是千古罪名,是莫大杀业!绝不能这么做!」
陆寄风恨道:「权势竟能令人变得如此残暴,诛杀无辜视为平常!崔浩能一言兴邦,一言丧邦,竟然不存仁德之心,煽惑人主成为千古罪人!这等谗臣,岂容他活在世上!」
寇谦之忙道:「大人请息怒,请冷静,杀崔浩实为无益之举,反而将造更大祸害!」
陆寄风心里也知道不是杀崔浩一个人,就能解除拓跋焘真正的心结,但还是气得握紧了拳,难以平息。
寇谦之叹道:「陆大人,就算诛杀崔浩,难道就能平息万岁对仙后妖党的恨意吗?恐怕皇上反而会更有借口,指称沙门杀害崔司徒,意图做乱,更兴起一片腥风血雨!」
陆寄风拿着草诏沉吟了片刻,道:「我绝不能眼睁睁看着屠杀发生在我面前!崔浩还不知草诏被盗,只有趁大祸未起之前,先警告众寺庙僧人,让城内所有的沙门赶紧逃走。」
寇谦之道:「如此甚好!但是……平城如此之大,就算陆大人武功绝世,恐怕也劝不了几万个沙门弃寺逃走啊!」
陆寄风道:「也只能不得已而为之了,能救多少人,就救多少人!」
寇谦之无奈点头,道:「吉迦夜大师现在中观寺挂单,领军大人可先去救他。」
陆寄风抱拳道:「多谢国师!」说完,便匆匆离去,他得要趁崔浩发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