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门大传全集
又匦氯∶娴牟辉俸拮约毫嗣矗俊?br /> “我……真的可以给他取名字?”南宫放怔怔问道,见云襄肯定地点了点头,他迟疑道,“我想为他取名南宫杰。这是我早就为他想好的名字。”
云襄展颜笑道:“南宫杰,生当作人杰,好名字!”
南宫放紧张地盯着云襄,见云襄肯定地点了点头,他终于长舒了一口气,心中大事一了,浑身感觉渐渐麻痹。
云襄见状轻声问:“你还有什么话要对他说吗?”
南宫放指指自己的胸前,云襄依他的手势,从他的胸口掏出一块玉佩。只听南宫放吃力地道:“这是我南宫家嫡传弟子才有的玉佩,请你转交并转告他,就说我对不起他们母子,从今往后,他将成为无父无母的孤儿,这都是我的错,都是爹爹没用。。。。。。”到最后,已是泪流满面,哽咽难言。
云襄将玉佩收入怀中,握住南宫放的手轻声道:“你放心,我会将他当成自己的孩子来教养。”
南宫放脸上略显宽慰,他缓缓闭上眼,喃喃问:“骆秀才,我曾如此害你,你为何反而这般待我?”
云襄轻叹道:“我也曾经如此痛恨你,恨不能食你的肉寝你的皮,不过我现在却觉得,宽恕比仇恨更能让人得到安宁和解脱。”
南宫放神情复杂地望着云襄,突然用只有云襄才能听到的声音小声说道:“你可知是谁从我手中夺去了《千门秘典》?是‘死神’,影杀堂排名第一的杀手,”他一声长叹,“他果然不愧是死神。”
云襄点了点头,却没有多问。虽然《千门秘典》是先师的遗物,隐藏着谋取天下的秘密,但此刻在他心中,已经没有当初的神圣。听到它的去向,他的心中甚至没有一丝要找回来的冲动。
这时南宫放突然诡异地一笑,悄声道:“告诉你一个秘密,死神。。。。。。不是男人!”
云襄一怔,正待接着问,就见南宫放缓缓地闭上眼睛,呼吸也渐渐微弱,就在云襄以为他已平静而逝的时候,他突然浑身战栗,牙关打颤:“冷。。。。。。好冷。。。。。。”他死灰色的脸上那无助和惊恐,令云襄心生怜悯,忍不住伸手抱住了他,希望用自己的体温,稍稍减轻他的临死前的恐惧和寒意。南宫放突然抓紧了云襄的手,就像溺水者抓住了最后的一根救命的稻草,嘶声喊道:“我不想死,不想去那边。。。。。。我爹爹,还有我大哥,还有欣怡和许多死在我手里的人,都在那边等我。。。。。。我不敢去见他们。。。。。。”
云襄柔声道:“每一个来到这世上的婴儿,都是一张白纸,是成长的环境和经理决定了他的善恶。因此,他长大后犯下的罪恶,并不只是他一个人的罪恶,也是我们所有人的罪恶。所以,你爹爹和哥哥会原谅你的,欣怡那么善良也肯定会原谅你。”
“真的?他们真的回原谅我?”南宫放挣扎道,他越来越虚弱,每一句话都得拼尽全力。
“当然,就像我原谅你一样。”云襄轻声道。南宫放嗫懦着嘴唇想再说些什么,却虚弱得吐不出来。云襄忙将耳朵凑到他嘴边,勉强听到几个断断续续的词:“瓦剌人要。。。。。。镇西军。。。。。。”
南宫放终于平静而逝,十八个武僧闭目为他念起了往生咒。罗毅在旁也不禁双手合十,为他默默祈祷。在死亡面前,每一个人,无论好人还是坏人,英雄还是恶棍,都一律平等。这就是佛的慈悲。
云襄轻轻放开南宫放,起身对张宝和筱伯黯然道:“将他葬了吧,但愿他能往生极乐。”
第二天黄昏,当云襄赶回大同事,就见城里气氛迥异,街上不断有兵将疾驰而过,匆忙中透露出大战即将到来的肃杀和紧张。
由于明珠坚持要回大同,所以武忠只得将她护送回将军府。云襄也立刻赶去见武延彪,南宫放用明珠将他调离大同的举动,加上他临终留下的只言片语,令云襄十分担心。他知道南宫放必定为瓦剌人设计了一整套入侵的计划,这计划一旦施展开来,镇西军必定危险万分。
即使明珠郡主安然归来,也依然无法冲淡将军府内的紧张气氛,众人在内堂见到武延彪时,只见他身著戎装,腰悬佩剑,竟是一副出征前的打扮。见明珠母女安然无恙,他草草安慰几句,便让他们回房歇息,然后转向云襄:“多谢公子救回郡主,我会禀明王爷,并为公子请功。”
云襄摆摆手,开门见山地问:“武帅,我见城内大军调动频繁,不知有何行动?”
武延彪略一迟疑,还是坦然答道:“瓦剌十万大军从张家口以西三十里突破长城防线,兵逼北京。镇西军将连夜驰援北京!”
云襄面色大变:“这是怎么回事?”
武延彪沉声道:“就在明珠遇劫的第二天,瓦剌游骑出现在大同前方的丰镇,并向丰镇守军下了战书,就在咱们严阵以待,准备迎敌的时候,瓦剌大军却声东击西,肄业间从张家口以西三十里突破长城防线。那是镇西军与京师守军驻防的交界,是整个长城防线最薄弱的环节,瓦剌人能准确的抓住这个点,我方一定有内奸!”
云襄嘴角泛起一丝苦笑:虽然内奸已死,但他留下的计谋却祸害不浅。云襄突然想起南宫放临死前留下的只言片语,心中一动,忙问:“地图在哪里?”
武延彪指指案上的地图:“公子请看!”云襄凑过去一看,心中雪亮——瓦剌人要伏击镇西军!
他对武延彪道:“武帅,镇西军不要妄动!”
“为什么?”武延彪皱眉问。
云襄指向地图:“如果瓦剌人以一支佯兵骚扰北京,却将精锐主力埋伏在大同到北京的必经之路,以逸待劳伏击镇西军,请问武帅如何应对?”武延彪脸色微变,哑然无语。
云襄又道:“镇西军若离开城高堵厚的大同府,与瓦剌角逐与旷野之上上,以瓦拉铁骑的神速和战斗力,绝非镇西军可比。这是以己之短、迎敌之长,加上镇西军连夜赶路,人困马乏,一旦遇伏,必败无疑!
武延彪微微颔首:“公子所言不无道理,但倘若瓦剌人真的攻打北京城,本帅若坐视不救,岂不成为千古罪人?”
“武帅多虑了!”云襄指着地图道,“北京有京师三大营共三十万人马,加上北京城高墙厚,瓦剌十万人马要想攻陷北京,无疑是极冒险的事,若是被镇西军从后方夹击,恐怕有全军覆没的危险。再说瓦剌人攻打北京,是放弃骑兵速度之利,与京城守军拼消耗,这无疑是等而下之的战术,不到万不得已,瓦拉必定不会出此下策。”
武延彪点点头,跟着又摇头叹道:“就算瓦剌人攻打北京的可能只有万分之一,我也不能冒险。镇西军可以败,但北京城却万万不能有丝毫闪失,不然朝廷震动,天下必乱。再说兵部已有令谕送到,我若不立刻驰援北京,就是抗命。”
“武帅三思啊!”云襄嘶声道,“镇西军若再旷野遇伏,京师三大营就算尽在咫尺也决不会救援。各地驰援的兵马都要争着赶去京城向朝廷表功,就算有人想帮武帅,但碍于兵部令谕也不敢擅自行动,镇西军将孤军作战,定遭灭顶之灾!镇西军一败,大同将陷入瓦剌两面夹击,再难守住;大局一失,中原将门户大开,瓦剌铁骑既可长驱南下,与魔门会师于中原,又可突袭京城。天下大势,便危如累卵!”
武延彪苦涩一笑,捋须叹道:“从军事上讲,你的顾虑完全正确,但领兵打仗却不完全只是军事,还得考虑方方面面。大明军制,一向是文官领兵,且兵无常兵,将无常将,所有兵马的指挥权均归兵部,龙凤中文…轩辕傲天打,整个大明朝数百万大军中,只有我武家军和江浙的俞家军,是仅有的两支完全归武将统领和指挥的部队,战斗力明显比其他部队高出几个档次。即使是这样,也为朝中那些文官所诟病,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云襄点点头:“太祖当年诛杀功臣,就是为了将兵权牢牢控制在朝廷手中,以防将领拥兵自重,甚至举兵谋反。从那以后,兵权俱归文官掌握,领兵将领随时调换,将不知兵,兵不知将,战斗力一落千丈。武家军和俞家军因为处在战争最前线,为了保证其战斗力,所以才没有调换过主将,也没有让文官插手指挥。”
武延彪严重闪过一丝惊讶:“没想到你一介书生,竟对大明军队的弊端看得如此透彻,我一向痛恨夸夸其谈,却又毫无领兵才能的文官,所以先前对公子多有轻慢,是我的不是。”他微微一顿,叹息道,“没错,俞家军和武家军是仅有的两支以主将命名的部队,所以被兵部和文官盯得很紧。我这次若不遵兵部令谕驰援北京,定会落下拥兵自重,抗命不遵的口实,朝中又会掀起将镇西军指挥权收归兵部的非议,届时我就算保存下镇西军的实力,又有什么意义?”
他望向黯然无语的云襄,淡然道,“领兵不光要考虑军事,还得考虑军事之外的政治。就算明知前方有埋伏,本帅也要率军冲进去,与瓦剌决一死战。但愿天佑大明,助我于逆境中取胜!
望着武延彪从容淡定的目光,云襄终于明白了这位边关名将的苦衷。他黯然半晌,突然问:“武帅可还记得我们之间的约定?”
武延彪一怔,跟着恍然醒悟,点头道:“不错!你救回了明珠母女,我应该借你一个大营三个月的指挥权。只是镇西军所有精锐俱已集结,做好了出发的准备,而留下守城的两万人马又各有职责,无法出借。现在,我只剩最后一支部队可以借给你了。”
“是哪个营?”云襄忙问。武延彪从案上拿起一支令符,递到云襄面前:“新军营。”
“新军营!”云襄大失所望。新军营只是训练新兵的临时部队,根本不算入大明军队的正规编制,在兵部没有正式的记录。营中除了负责训练新兵的军官之外,其他都是根本就没有上过战场的士兵,这些士兵就算数量再多、训练得再好,也只是一群没见过血腥的绵羊罢了。
“我没有想到你能救回郡主,”武延彪愧然一笑,“所以也就没有准备把部队借给你,如果你觉得新军营不堪大用,那我收回。”
云襄一把夺过令符:“新军营就新军营,不过除了新军营,我还想向武帅借一个人。”
“谁?”
“就是贵公子武胜文。”
武延彪眉头微皱,但还是点头道:“没问题,我立刻让他去新军营报道。”
晨曦如梦,朝霞初生,镇西军除了留守大同的两万人马和一万上在训练的新军,其余十二万人马连夜启程,火速驰援北京,偌大的大同府,顿时显得说不出的萧条和冷清。
第二天一大早,云襄在筱伯、张宝、罗毅及少林十八罗汉的陪同下,早早便来到驻扎在郊外的新军营。只见偌大的军营完全没有往日闻鸡起舞的喧嚣,只有巡逻岗哨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小声议论,看来昨夜大军的突然调动,已经给新军营造成了不良影响,如今军中谣言四起,严重影响了新军营的士气。
云襄纵马来回军营大门外,对守卫的兵卒亮出武延彪的令符:“让你们统领出来见我!”
卫兵立刻进去通报,片刻后就见他独自出来,对云襄拜道:“我们统领已在中军帐中恭候公子,请公子随我来。”
没想到这个统领这么大的架子,剪了武延彪的令符也不出来迎接,云襄心中奇怪,对众人一挥手:“咱们进去。”
众人随着卫兵来到中军帐,进账一看,就见一名身材魁梧的年轻将领踞案而坐,满脸愠怒。见到云襄进来,他立刻起身质问:“姓云的,我哪里得罪了你?竟在镇西军驰援北京,好男儿建功立业的关键时刻将我留下来,你是什么居心?”
原来新军营的统领就是武胜文。云襄将它留下来确实是有自己的私心,所以他对武胜文的质问避而不答,只皱眉问:“原来你就是新军营统领!”
“不错!昨夜父帅刚刚授命!”武胜文悻悻道,“父帅让我协助公子指挥新军营,公子但有所命,我会无条件遵从。”
云襄点点头:“好!让全营恢复操练,然后清点粮草、马屁、兵器,做好随时出战的准备。早操结束后,让千户以上将领到中军帐议事。”
武胜文不满地瞪了云襄一眼,似乎在怪他煞有介事,小题大做,转头对他身后的武忠吩咐:“吹响号角,恢复操练。”
早操结束后,几名千户及参将陆续来到中军帐。新军营统领以下有八名千户,每名千户指挥三个营约一千二百人,加上后勤和中军,整个新军营大约有一万人,这是大明军队一个大营的标准编制。
大营的统领通常是由副将以上的将领担任,而武胜文是以千户身份出任统领,其原因一是他的特殊身份,二是新军营是非作战的临时部队,它的统领任免不像作战部队那般严格。
众将士来到中军帐后,武胜文指着正伏案沉思的云襄向大家介绍:“这位是云公子,已由武帅亲?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