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门大传全集
“不用,就一营!”云襄貌似柔弱,却说一不二。张宇然无奈,只得将他带到一营驻地,老远便高叫道:“牛将军,我给你带高人来了!”
一个满面虬髯,面如黑炭的魁梧汉子,赤裸着健硕如牛的上身钻出营帐,老远就和张宇然大声招呼:“好小子,知道老哥哥这里弄到点好酒,闻着味来了?”突然看到书生打扮的云襄,他不以为意的扫了一眼,指着云襄问张宇然,“来从军的?你知道我最烦书呆子了,还往我这儿带。老七是儒将,最喜欢文化人,你该送他那儿去。”
张宇然忙笑道:“来来来,我给你们介绍。这位是一营点检牛彪牛将军,这位是云襄云公子,你们多亲近亲近。”
“怎么,不是来从军的?”牛彪看出些端倪,忙问,“这是怎么回事?”
张宇然笑道:“云公子刚从俞将军处领了将令,从现在起到演习结束前,一营上下归他调度指挥,任何人不得抗命。”
牛彪有些惊讶:“我也归他指挥?”
张宇然肯定地点点头:“对!你也归他指挥。”
“为什么,是朝廷派下来的人?”牛彪满脸不善地打量着云襄,一脸疑惑。云襄不等张宇然开口,沉声道:“一个合格的将领,只服从命令,从不问为什么!”
“你的意思是我不合格?”牛彪挑衅地瞪了云襄一眼,转问张宇然,“这小子什么官衔,凭啥要我听他的?”
云襄举起手中缅刀,沉声道:“一营点检牛彪听令!”
牛彪望望一本正经的云襄,再看看一旁的张宇然,一脸茫然。云襄见状突然哈哈大笑:“这就是俞家军,原来这就是俞家军,俞重山的命令原来只是放屁!”
牛彪勃然大怒,双拳紧握,直欲择人而噬:“你小子敢辱及将军,老子撕了你!”
云襄坦然直视牛彪血红的眼眸,将缅刀举到他面前:“俞将军赐我佩刀,告诉我俞家军上下见刀如见人!可我遇到第一个将领就无视他的佩刀,他的命令不是放屁是什么?”
二人瞠目对视,各不相让。如果眼光可以如剑,此刻他们便是在做最激烈的拼斗。牛彪虎视半晌,见这貌似文弱的书生,眼中毫无半点退缩,他不禁有些气馁,勉强拱手拜道:“末将见过……”说到这突然忘了对方该如何称呼,只得将目光转向一旁的张宇然,张宇然忙小声提醒:“云襄,云公子。”
牛彪草草拱拱手:“见过云公子。”
云襄沉声道:“立刻集合部队,我要阅军!”
“现在?”牛彪有些意外,也难怪他感到意外,此时兵卒们刚晨练结束,正在用早饭,此时阅军实在有些不合情理。张宇然也小心提醒到:“云公子,此时兵将们正在用餐,是不是等……”
“倭寇来袭,会不会等兵将们先吃完?”云襄厉声打断张宇然的话,转头对牛彪道,“下次我不会说第二次,立刻集合部队!”
牛彪不满的瞪了云襄一眼,大声高叫:“司号手,吹号!”
沉闷的牛角号声在军营中回荡,带着浓浓的肃杀和战意,正在用餐的兵将们不知发生了什么事,纷纷丢下碗筷从四面八方赶来,云襄自号角响起,就开始屈指数数,待牛彪整队完毕,他方停止。
“请云公子阅军。”牛彪整队完毕,立刻向云襄示意,公子这称谓既非军衔又非官职,顿时引起兵将们的好奇,不过俞家军纪严明,众兵将心中虽有疑虑,列队依然严整肃静!
云襄缓缓走上高台,俯瞰着台下三百多名剽悍的汉子,举起数息的手指高声道:“从号角响起到列队完毕,一营三百余人竟用了十八息,这就是号称俞家军精锐的一营?我看都是些哀兵痞将!”
见众兵将脸上都有气愤和不甘,云襄冷笑道:“你们别不服气,知道当年纵横天下的蒙古铁骑一个万人队,列队要多少时间?十息!比你们快了差不多一倍!这就是蒙古铁骑能纵横天下,你们却连小小倭寇都对付不了的原因!”
众兵将脸上都有些惊讶,跟着有人高声喝问:“请问这话有什么根据?”
云襄目视说话的汉子,见他站在前排,看服色像个百夫长,云襄没有回答他的问题,却转向牛彪问到:“牛将军,列队中未经将令擅自说话者,该受何罚?”
牛彪略一迟疑,讷讷道:“轻则十军棍,重则五十示众。”
云襄冷冷道:“那你还不严明军纪?”牛彪无奈,恨恨瞪了那不争气的部下一眼:“来人!拖出去重责十军棍!”
两个兵卒勉强架起那百夫长就走,百夫长瞪着云襄吼道:“姓云的!老子不怕受刑!你说蒙古万人队十息就能集合完毕,有何根据?你要说不出来,老子不服!不服!”
两个兵卒将那百夫长拖走,他却还在高声叫骂。云襄示意行刑的兵卒停步,然后对那百夫长从容道:“据《蒙古军纪》记载,万人队集合超过十息,迟到者鞭二十;超过十五息,主将加倍受罚;超过二十息,主将斩!你若不信,可查《蒙古军纪》,若发现本公子有半句不实,我愿加倍受罚!”说到这他顿了顿,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中断然挥手,“行刑!”
军棍击肉的沉闷声响,在操场上久久回荡。众兵将鸦雀无声,望向云襄的目光已有些不同。他们开始发觉,这貌似柔弱、身份不明的书生,并不像外表看起来那般善良可欺。
云襄环顾众兵将,沉声道:“从即日起,凡集合超过十息者,每息十军棍!牛将军!”
“末将在!”牛彪连忙躬身听令。云襄淡淡道:“让把总以上的军官到帐中议事,其余人等继续用餐。”
牛彪立刻解散部队,并让军官们到自己帐中听令。张宇然见云襄已控制大局,连忙告辞而回,匆匆去向俞重山复命。
听完张宇然连笔带划的讲述,俞重山有些惊讶。他方才还在后悔中了公子襄的激将法,冒失地将一营的兵将交给一个从未带过兵的书生,不知道会闹出什么乱子。如今得知那书生已经在号令全营,他摸着颌下的短髯,若有所思地自语道:“这个公子襄,不像是没带过兵的人嘛。”
“这姓云的也太将自己当回事了,”张宇然很有些为同僚愤愤不平,“拿根鸡毛就当令箭,居然敢打将军的部下。”
“老子的佩刀是鸡毛啊!”俞重山顺手给了张宇然一巴掌,“令行禁止,此乃军人的基本素质,谁带兵不都一样?这一营也是我平日骄纵惯了,让人治治也好。”说到这他饶有兴致地抚着短髯笑了起来,“这个公子襄,我还真是小看了他。”
黄昏时分,云襄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住处,明珠立刻心痛地迎上来,又是端茶又是送汤又是帮他揉肩。她知道,一个从未习过武的文弱书生要率军训练一天,其辛苦可想而知。
筱伯满是敬佩地队云襄竖起拇指:“公子第一天带兵就能一举立威,令人叹服!”
()
云襄皱起眉头:“你看见了?”
筱伯忙笑道:“照公子吩咐,老奴原本是不能跟去的,不过明珠怕你有闪失,所以要老奴暗中保护。”
明珠也道:“这事不能怪筱伯,都是我的主意。那些军汉一个个都粗鄙不堪,万一一时冲动伤到公子,可就悔之晚矣!”
“你怎么能这样说那些兵将?”云襄沉下脸来,“大明江山全靠他们在守卫,百姓安宁也靠他们来守护,一有战事,最先牺牲的是他们,怎可对他们有丝毫不敬?”
明珠不好意思地吐吐舌头:“行了行了,我说错话了,跟你道歉还不行吗?知道你第一天带兵,就已经爱兵如子了。”
筱伯笑道:“不过在校场上,公子带兵可凶得很呢!老奴担心那些兵将会心生怨恨,训练时给你使绊还不算什么,就怕他们暗中报复,公子可就危险了。”
云襄叹了口气:“顾不得这些了。我何尝不知带兵要刚柔并济,恩威皆施,但十天后就要和俞重山在演习中见高低,哪有时间慢慢调教?我只有以俞重山的威信和俞家军的军纪立威,而后先严后宽,使兵将们十日之内成为真正听我号令的部下。”
筱伯有些惊讶地望着云襄:“公子以前从未带过兵,从哪里得知这些领兵要诀?”云襄笑道:“熟读史书,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当年南宋名将虞允文,采石矶前仓促上阵,以文官之身第一次带兵,正是用到了先立威,后怀柔之术,短时间内便将一万多名江淮军将士收归麾下,这才有后来青史流芳的采石矶大捷。”
筱伯微微颔首:“我总算知道诸葛亮、韩信、虞允文这些兵法大家是如何来的了。原来纸上谈兵,多数人会成为赵括,不过也有少数聪明绝顶的天才,能够一步登天!我看公子就是这样的天才。”
云襄笑着摆摆手:“你别让我太过自负,那会害死我的。对了,明天我要搬到军营去住,只有和将士们生活在一起,才能真正成为他们的统帅。”
明珠一听,立刻吵着要女扮男装做个随从,被云襄好说歹说总算劝住,不过作为交换的条件,云襄只得答应将筱伯带去,一来负责保护云襄安全;二来也负责为明珠传递云襄的近况和消息。
京城靳无双的书房内,江浙总兵俞重山最新的奏折就摆在他的桌上。他若有所思地敲着桌子,皱眉自语道:“这个俞重山,究竟想干什么?”一旁侍立的青衫老者陪笑道:“他是想从沿海驻军中抽调精锐组成新军,作为对付倭寇的机动部队,不受统属、地域限制,一有倭寇踪迹就主动出击,以扭转对倭寇的被动局面。”
靳无双叹道:“我何尝不知一支独立的机动兵力,对平息倭患的重要性。但这样一支不受地域限制的精锐,就如一柄双刃剑,既可伤人,也可伤己。它一旦坐大,就要威胁地方乃至朝廷的安宁。这个俞重山,还真给我出了个难题。”
青衫老者沉吟道:“听说组建这支新军的主意,是来自公子襄的建议。”
“公子襄?”靳无双一怔,捻着手指上的赤玉扳指沉吟良久,“那就答应他,不过人数上要加以限制,最多不得超过六千人。”
“不超过六千人?”青衫老者有些意外,“光倭寇中最大的一支东乡部就不止万人,六千人是不是太少了点?”
“一点不少!”靳无双笑道,“公子襄既然是云啸风的弟子,凭他的才能,以六千对一万已经绰绰有余。明日就请圣上下旨,答应俞重山的要求,组建新军剿倭营,人数限制在六千人,就以俞重山为主帅,依旧兼任江浙总兵。”
隆隆的战鼓在演武场上缓缓响起,使演习多了几分实战的气氛。俞家军一营和七营已集结完毕,就等主将做演习前的最后动员。
云襄纵马从三百多名巍然伫立的彪形男儿面前驰过,最后勒马停在队伍前方,对众兵将大声道:“我知道自己领兵这十天,你们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罪,心里对我这书呆子有很多不服。有些人说不定还对我心怀仇恨,想找机会报复。我答应你们,只要你们能在今日的演习中,证明一营是俞家军精锐,证明我对你们的贬低和羞辱错了,我可以让你们痛揍一顿,让你们泄愤。不过现在,请先用行动来向我证明!”
说完云襄纵马回到指挥台上,遥听评判席那边的鼓声突然停止,那是演习开始的信号。他对一旁侍立的牛彪点点头:“擂鼓!”前进的鼓点隆隆响起,声声催人奋进。一营三百多名将士迈着整齐的步伐,开始向对手缓缓逼近。他们手中的兵刃虽然已换成了演习专用的竹刀木枪,可依然透出森森杀气。
七营的队形在行进中突变,分成左右两军,呈钳形阵向一营两翼包抄过来。云襄见状,对牛彪打了个手势,牛彪令旗一挥,鼓声顿时一急,一营应声分为两队,迎向对手。眼看对方已不足百步距离,七营队形再次突变,由钳形阵合为箭形阵,如一支利剑直切一营的心脏。于此同时,七营的兵将们已呐喊着发足狂奔,向对手发起了冲锋。
俯瞰战场的评判台上,俞重山看得连连点头,对身旁的将领讲解道:“这七营点检张文龙还真是个将才,短短三百步距离,七营两次变阵,队伍丝毫不乱,可见七营平日战术素养。”一个参军笑道:“他这变来变去的,除了好看,有啥意思?”
“这意思可大了!”俞重山一说到兵法,顿时兴致勃勃,“他就像武林高手与人对敌,先出一招试探,看你如何应付,待看清对手虚实和强弱,再寻隙出击。这说起来简单,但要将阵形随心所欲变来变去,平日不知要下多大的工夫。如果将阵形比作剑手的剑招,你出招变招比别人快一点,高下胜负就立分。(龙凤中文)张文龙现以钳阵形让一营兵力散开,再在最后关头变为箭阵形突击,这就像剑客发现对手的破绽后,突然一击击杀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