蕙质兰心
,这是不同于其他科室的儿科特色。
但是,还要有最大的热心和耐心,使孩子们不是因为恐惧和威慑而服从于我们,而是要以孩子的方式使他们信服。大夫' '的诊疗决定,具体的也许有些痛苦,但最终还是为了解决他们的伤病和困厄。”
高齐寰叹口气:“任主任,我知道了。”
他很权威的说:“张玉强,你还想上学吗?还想和同学们一起打球吗?”七岁的男孩张玉强一愣,反而止住了哭闹。
高齐寰又说:“不就是痛一点吗,男子汉顶天立地,流血不流泪。人家前面那小姑娘虽然也流泪了,但还是合作的,你要向人家学习,勇敢一点。”
张玉强抽抽嗒嗒的说:“高叔叔,待会,你轻一点。我上一次检查,可痛啦。这样的检查,我还要做几次啊?”
高齐寰无言以对,只好岔开话题,鼓励着小玉强勇敢点合作点,坚持一下就好了。自己也感觉空洞无力。这就是我目前的工作吗?孩子的无助和大夫的无奈。
只有具备高尚医德的大夫才是好大夫。
二更完成,休息吧,明天见。
第十一章白衣情结
漫漫护理路,吾将从头始,,,,,,,
郑秀秀的姥姥郝莲花,最早是鸢城医院外科病房的老护士长,现在已经退休回家种花养鱼颐养天年,陶冶情操。
()
郑秀秀小时候,每次妈妈和她看姥姥时,最愿意拱到姥姥怀里,搂着姥姥脖子撒娇。
记忆里,姥姥身上永远有一股淡淡的药香味。秀秀问姥姥,她总是说,这是医院味。于是,秀秀小小的心里,就印上了医院的烙印。
后来有一次,秀秀伤着手指了。妈妈处理的伤口,不知怎么回事,就感染化脓了,秀秀痛得晚上哭。姥姥老远的赶来,轻轻扯开包扎,秀秀的小手指都肿了。姥姥心痛的把秀秀搂在怀里,一点一点润湿粘在伤口上的纱布,轻轻的揭下来。消毒,上药,包扎,手轻的像片鹅毛,秀秀一点也不痛。
换完药秀秀问:“姥姥,为什么你给我换药不痛,医院里的护士阿姨给我换药就很痛很痛?”
姥姥抱着秀秀笑呵呵的:“姥姥心里痛着秀秀,换药时,就像伺弄姥姥自己的手指一样,小秀秀就不痛了。”
那年,报考专业学校时,秀秀就报了姥姥曾经上过的鸢城护理学院。
节假日,秀秀到姥姥家的次数比回妈妈家的次数还多,气的妈妈说她隔心了。秀秀一撇小嘴:“自己妈妈的醋也吃。”
姥姥看着自己闺女外甥斗嘴笑说:“秀秀喜欢护理专业,在我这里也可以教教她,你忙你的吧。”
秀秀的三针技术可是姥姥手把手的教出来的。所谓三针技术,即静脉针,肌肉针,皮内、皮下针。姥姥技术精湛,炉火纯青。
那时,秀秀刚上小学三年级,姥姥自己在家打静脉针,小姑娘看着新鲜,一心要学,于是姥姥开始教她。
刚开始时一学就会了,什么选择静脉时,一定要直,顺畅,无瘢痕,周围皮肤状况良好,不在大骨节突出处,好固定等等。但这静脉针的熟练程度,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针两针是不可能打好的。
秀秀感到很有把握的血管,结果一针下去,不是走针,针头没有进到血管里,就是穿针,针头进到血管里后又穿出血管。或者出现其它状况,反正是不能保证顺利输液。
头一回,秀秀在姥姥指导下还打了三次才打上,出了一身汗,打完后,紧张的手一个劲哆嗦。
第一针,秀秀学着姥姥的样子,绷紧皮肤,先将针头扎进皮下,然后寻血管走向进针。然而针梗全进皮下后,还没见回血,说明头皮针并没有进入血管,心里就着慌。
姥姥说,别慌别慌,针头退到皮下别出来,再找一次血管。
秀秀在姥姥指导下,左手轻轻绷紧皮肤,右手再次进针。这次,她把针头向左别了一点,再次顺着血管方向扎。她明明看到针头前面就是血管了,针头应该进去了,唉,还是没有回血。
秀秀头上出汗,手上出汗:“姥姥,太难了,我不扎了。”
姥姥说:“没事,慢慢来。把针拔出来,重新扎止血带,再来一次。”
所谓止血带,就是一条黄|色橡胶管,弹力十足,可以扎在手腕或者脚腕,暂时阻断血液流动,使局部静脉血管充盈,利于头皮针穿刺。
秀秀在姥姥鼓励下,拔出针,松开止血带,把姥姥的手活动了一下,扎上止血带,重新开始。
第二针,秀秀还是在姥姥指导下,选择了一个离血管近一点的进针点。左手绷紧皮肤,拇,食,中三指捏着针柄。右手腕一用力,针头直接向血管壁一沉,扎入皮下进入血管。
秀秀眼角看到回血,紧张的叫道:“姥姥,快快,回血了。”
姥姥也高兴:“好好,秀秀别紧张,先松止血带,再放开输液夹。”
秀秀在姥姥指导下紧张的动作着。固定时,粘贴第一条胶布固定针柄时还算顺利。第二条胶布要交叉固定针尾使其不易摆动,目的还是防止针头穿出血管外。
秀秀出汗的小手紧张的一抬输液针尾部,针体滑动,前面针头一歪,穿出了血管壁,顿时,穿刺处鼓起了一个大包。
“鼓针了,鼓针了。姥姥,怎么办啊?我好不容易扎上,又不行了。”秀秀的小手紧张的捏着胶布的两头,一动不敢动的保持着刚才的姿势,眼看着的穿刺处的皮下积液和出血鼓起的大包越来越大。
姥姥用另一只手赶紧帮她关闭输液夹。
她安慰着紧张的秀秀,“没事,没事,别紧张,先拿支棉棒压着针眼拔出针。注意在拔针的同时左手轻轻用力压针眼,两手协调动作一致。”
姥姥帮秀秀拿着拔出的针,松开输液夹,冲了一下针头,防止血栓堵塞针头。“来,秀秀,我们重新开始。”
秀秀沉下心来,深吸一口气。认真的选定另一只手背一条较直顺,明显的血管,扎上止血带。姥姥配合的握起拳绷紧皮肤,秀秀消毒,待干,接过姥姥替她拿着的头皮针,再次放开输液夹冲了一下针头,夹紧输液夹。
()好看的txt电子书
左手轻轻绷紧皮肤,右手三指捏针柄,针头从血管下方进针后直接进入血管。姥姥看到有回血后,又让秀秀再向里进了一些,直到针体的四分之三进到血管,才让秀秀停下。
姥姥这次自己把止血带解开,让秀秀左手暂时固定针头,右手松开输液夹。姥姥用另一只手协助秀秀粘上固定胶布,第二条交叉时,秀秀吸取教训,没敢再抬高尾端。她从远端续进胶布去,然后交叉固定。这次,终于完成了整个静脉输液过程。
调节好输液滴速后,秀秀收拾东西洗手,回来坐在姥姥身边,听姥姥给她分析为什么这么充盈,弹性良好的血管没一次打上的原因。
这十天的输液针,秀秀给姥姥打了十八针。最高纪录,一次输液穿了四针,一针成功率三次。
姥姥说:“秀秀才十岁,就能给姥姥输液打针了,真好。”从此,秀秀每年的寒暑假就在姥姥家度过。
一更到了,亲,一天没见,你们好啊,工作辛苦了,看文休息一下吧。
第十二章孟奶奶的痛苦
可怜的老人啊,,,,,,,郑秀秀将为您提供最优质的护理服务,,,,,,,
孟奶奶术后的病理报告出来了,胆管癌,已经转移。她自己不知道,女儿媳妇不让告诉她。这天,她感觉刀口不痛了,就要求回家。
秀秀没事时就到孟奶奶的床前陪她,拉着她的手,和她说着家长里短。
每次秀秀过来,孟奶奶就高兴,这天秀秀一过来,孟奶奶就说:“毛毛,我想家了,跟奶奶回家吧。”
她看了媳妇一眼,“我再也不让你妈说你了。”
秀秀知道老人还有一组化疗针需要继续住院静脉输液。就说:“奶奶,我们打完针再走吧。好吗?”
“不好,我已经不痛了,我不打针了。”孟奶奶不知道需要打化疗。秀秀也不说破,只是劝她继续住院。
韩强路过病房门口,看到秀秀坐在孟奶奶床前,和她说话。又听孟奶奶说到邻家小男二十五岁了,家里有房有车,爸爸开公司,妈妈在保险公司上班,要把秀秀说给他。
韩强一步跨进去,来到孟奶奶床前,说:“奶奶,我给你当孙女婿好吗?”
孟奶奶看看她的毛毛孙女,有点为难呢:“不行。”郑秀秀笑脸如花,眼眸清亮。
“为什么?”韩强一脸失落。
奶奶叹了口气,认真地说:“韩大夫,按说你这个头也行,就是……。”
“就是什么?”韩强好奇了。
“我看你的面相有点老,是不是要比我家毛毛大十多岁啊?”奶奶有点不好意思的说。她紧握住秀秀的手,舍不得呢。
“孟奶奶,不是说男人大点好吗?”韩强疑惑。
“好什么?”
“年龄大知道疼人。”
“唉,才不呢。要优生优育的。还有,你老得快还要我家毛毛伺候。这不合适的。”孟奶奶斩钉截铁,毫不顾惜韩强无辜与无奈的失望表情。
秀秀抿嘴咬了一下唇,扑哧一声笑了。
孟奶奶慈爱的看着秀秀:“还有,别没事净拽我孙女往外跑。”回头有对韩强说:“韩大夫,你年纪也不小了。找对象要找和自己年龄差不多的,听奶奶的话,回头还是找一个稍大一点的吧。”
韩强嘿嘿假笑一声,勉为其难的勉强牵起嘴角:“孟奶奶,您老歇着,我考虑一下您的建议。”回身,咬牙切齿地瞪了郑秀秀一眼,秀秀只是笑。
春阳暖暖,有一些期待在这里滋生。雁儿高高飞翔,镶嵌白云边。
外科病房忙碌依然。六十二个床位住得满满的。每天四十多个静脉输液患者,基本是手术前后抗生素,补液和化疗。
()好看的txt电子书
治疗室里,李护士长每天派两个护士值班,专门负责配药,往液体里加入各种药物,上午,两个护士忙得不出治疗室的门。
刚住院的时候,孟奶奶的静脉针按常规,每天是病区主管全程护理的护士领着实习护生给打的。
鸢城医院是教学医院,每年的实习任务排的满满的。实习生们都恨不得自己有一个临床实际的护理操作机会,而静脉输液相对于其他肌肉注射、皮下、皮内注射,插拔胃管,备皮,口腔护理,导尿,灌肠等等一些名目繁多的护理技术来说,是最受护生们青睐的一种技术。尤其对于有些难度的输液患者,更是趋之若鹜。
孟奶奶刚开始的时候,还能接受这些护生为她打针,毕竟人家一口一个孟奶奶的叫着,咱也不好太难说话了。而且毛毛(秀秀)也说:“奶奶,人家来医院实习,就是学习为患者服务的本领。所以,奶奶一定要勇敢点,配合好她们。”
但是,护生们的静脉针技术实在不敢恭维。很快,孟奶奶的两只手就有点惨不忍睹了。秀秀的鼓励显得有点苍白无力,孟奶奶开始拒绝护生们给她打静脉针了。
老年人血管本来就脆性大,孟奶奶术后没有多少食欲,血管就更难找了。后来,管区的主管护士在被拒绝了两次后,找到了护士长。
这天的静脉针就由李护士长来打,而李护士长也是打了两次才打上。孟奶奶非常不高兴,打完针的手一动也不敢动,担心鼓针再给她打,强制体位就轻的半边身子发麻。
秀秀上完夜班后,护士长排班叫她在治疗室干治疗,下午临下班才抽出时间去看老人。孟奶奶一把抓住秀秀的手,眼泪快要下来了:“毛毛,和奶奶回家吧,不打针了。”老人抬起手给秀秀看,这次拔针有点没按住针眼,皮下淤血,又青了一块。
秀秀抓住老人的手,很是心痛的安慰着她。直到陪着老人吃完晚饭,又削了个苹果,哄着老人吃了一半,这才在老人恋恋不舍的眼光注视下出来。
自从孟奶奶住院,老人的女儿只是中间过来看看,平时是保姆谭大姐陪床。女儿每次一来老人就向她抱怨针打得不好,不想打针了,要回家。老人的女儿看秀秀走出病房,也来到走廊。
她叫住秀秀:“郑护士,谢谢你来看我妈妈。你看能不能再麻烦你一下,每天由你来给我妈打针,行吗?”
秀秀很为难,她在治疗室工作的时间,与孟奶奶打针的时间相冲突。如果放下手头的工作,专门去给孟奶奶打针,耽误了给其他患者做输液前准备,恐怕不行。再者,有了上次备皮事件的教训,秀秀遇到事情考虑的就比以前全面了一些。
她想了想,就说:“阿姨,我这段时间在治疗室工作,上午孟奶奶打针的时间我很忙,出不来。这样吧,我先请示一下护士长,看护士长怎么安排。”
于是,二人找到李护士长说明了情况。李护士长考虑了一下,说:“不行,秀秀,你不可以为了一个患者,耽误整个病房的工作安排。你不在规定时间内准备好液体,就耽误了管区护士的下一步工作。如果一定要单独为孟奶奶一个人打针,只能是业余时间。你可以提前半小时上班为孟奶奶先打上针,也可以错后半小时下班后为孟奶奶打针。但是,上班时间不可以单独为某个患者服务。”
孟奶奶女儿期待的看着郑秀秀,“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