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散文鉴赏文库
海滩上到处是被烧掉的草皮,有的地方积了厚雪,火就熄灭了。于是当太阳出来时,大地像一个野兽换掉的皮毛一样斑斑点点。帐篷里满是散发着臭味的皮靴,肮脏的衣裤;行李卷上闪着油光,旁边是马灯,碗筷和熏黑了的水壶。整个海滩就像军营一样。到了夜晚,有的地方燃起了鞭炮,还有的地方燃起了火。闭上眼睛,会误以为来到了战场。
就在我们学校开上荒原的第二天,传来一个奇怪的消息:老红军跟上面的一个大人物吵起来了。老红军怒拍膝盖,说痛恨自己没有了武器——如果有武器,非亲手把那个领导人干掉不可。
我们大家都惊奇地问,老红军为什么发火?嫌我们干得不快吗?传递消息的人连连摇头:“恰恰相反。老红军说他让人们修这条马路,不是为了让人们踏着它进来糟踏草原和树林的。他只是为了修一条通向原野和大海的马路。他让他们赶紧撤回,不准在海滩上点火,不准伐树。领导人不同意,他们就吵起来……”我们一下给弄懵了。这种雄壮的场面本应与老红军的形象连在一起呀,他怎么会反对?不久,就在荒滩上发现了他的影子。
那是一个大雪天,我们从帐篷出来,一转脸,看到从马路斜坡上下来一个手持拐杖的人,都觉得他的身影有点儿熟悉。我们往前走了几步,看出他正是老红军!他正艰难地往帐篷边上走。他掀开一个帐篷的帘子,看了看里面酣睡的人,又往另一个帐篷走去……我们跟在他的后面,悄悄地不吱一声。后来我们见他蹲在那儿,双手抖动,伸出手里的锹柄,轻轻地把那层雪幔拨开,露出了一片未燃的茅草。他伸手抚摸着,一直抚摸了五六分钟。后来他又用锹柄轻轻地覆上白雪,这样呆了一会儿,他又站起往前走。起风了,一股白雪撩开他的衣襟,冲进他的胸口那儿。他像没有看见,昂起头,四下遥望。更远的地方,透过雪雾可以望见另一片帐篷的影子。他长长叹了一声,往那儿走去。
我们这时更加迷惑了,不知老红军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来到荒原……这之后,大约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我们的垦荒队差不多大获全胜了。视野之内,所有的茅草和树林全部被我们干掉了。新翻的土地上,无数的草根和树棵都被铁耙子拉出,汇到一起,晒得焦干之后又被烧成灰烬。
也就在我们欢庆胜利时,一个噩耗传来——老红军死了。
开始大家都不信,同学们互相眨着眼睛,愤恨地看着那个传递消息的人。
当天下午,所有帐篷里的人都集中到一起,看着一辆吉普车从马路上疾驶而来。
车上跳下一个穿着黄|色军大衣的领导,他主持召开了荒原大会。会上,他号召我们化悲痛为力量,沿着老红军指引的道路,把我们这里的事业进行到底。人们呜呜哭出了声音,凄哀的声音盖过了海潮……再也没有红军了。他让我们开出了一条通向大海之路,我们就沿着这条路走向了阔大的原野,进而又改变了这片原野。可这到底是不是老红军的意愿呢?没人知道。
二十年后的今天,我怀着无比悲凉的心情,一次又一次踏上这条路,去寻找心中唯一的红军,寻找他遗落在荒原上的声音。
举目四望,苍苍茫茫。由于失去了茅草和树林,失去了一片绿洲,多年的北风掀起的黄沙彻底毁掉了粮田,那一个个沙丘像巨大的坟墓一样,罗列在视野内。这里埋葬着老红军的愿望吗?埋葬着老红军的真正意图吗?我大声地询问。
得不到回答……□
维纳斯3000年
《八小时以外》
陆家齐
维纳斯可以说是希腊罗马神话中最富浪漫色彩的一位女神,她的希腊名字是阿佛洛狄忒,罗马名称则为维纳斯,在同名行星里属金星,掌管爱、美和欢笑。她面貌姣好,体态丰美,所以从古希腊罗马时代起,画家和雕刻家就一直把她作为女性美的最高典范加以描画和雕塑,创作出许多震撼人心的作品。《尼多斯的维纳斯》原是古希腊雕刻家普拉克西特作于公元前4世纪中叶的一尊裸体雕像,后由罗马工匠用大理石摹制,现藏梵蒂冈美术馆。通过这尊雕像,我们可以看到古代艺术家在人体雕塑上的杰出成就,而有关维纳斯的种种传说,在希腊罗马神话里也占有很大的比重。
神奇的诞生西风起,她诞生在浪涛澎湃的大海上,从一堆美妙的泡沫中涌出;红花飘舞,水波浮动,把她载到海浪环绕的辛泰拉——她的岛。
戴着金色花圈的女神,快乐地迎接她;她们把神衣披上她的玉体,带她到众神那里。
这是古希腊盲诗人荷马赞美“美丽的金发女神”的诗句。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画家波提切利从这些诗句中受到启发,构思出一幅遐迩闻名的杰作《维纳斯的诞生》。画面上维纳斯亭亭玉立地站在一片贝壳上从海面飘来,天真无邪中似乎又含有某种迷惘和哀伤。据说在她身上带有著名美女西蒙纳塔的影子。她是大银行家,也是当时佛罗伦萨实际统治者梅迪奇家族两兄弟的亲密女友,不幸23岁时即暴病而亡。在她出殡时没有用棺椁,而是让她仰卧在灵车上的鲜花丛中,全城居民瞻仰遗容后无不深感惋惜。
不幸的婚姻郎才女貌,英雄美人,这些都是人们心目中的理想情侣,可是维纳斯这样一位美的女神,竟嫁了一个与丑八怪相去无几的跛脚的锻冶之神赫淮斯托斯。事情还得从维纳斯被送到奥林匹斯山以后说起。原来维纳斯到了奥林匹斯山以后,由于她那倾国倾城的美貌,使众神颠倒。她本可以在俊美的神和英雄中选择一个如意郎君,可是她却不珍惜自己的美貌和贞操,以自己天生的丽质诱惑神和人。她爱笑,有时甚至嘲笑那些被她略施小计所征服的人;她聪明绝顶,甚至从智者那里窃走才智;她骄傲自大,凭着自己的美貌,有时与天后赫拉也要一争高低。她的所作所为,激怒了众神之王宙斯,一气之下,他强迫她下嫁给自己的跛脚儿了锻冶之神赫淮斯托斯。好端端的一朵鲜花就这样插到了牛粪上。
风流韵事可想而知,维纳斯婚后很不幸福。当丈夫光着胳膊,汗流浃背,在他的冶炼场里叮叮当当地打铁时,她却逍遥自在地另觅新欢去了。她爱上了战神马尔斯。这位粗犷阴沉、热衷于戴盔披甲厮杀疆场的天神,面对情意绵绵、柔情似水的维纳斯,也禁不住怦然心动,坠入爱河。有一次,当他们正两情依依时,不巧被驾着金车在天上奔驰的阿波罗看见,他也爱管闲事,立即来到赫淮斯托斯的冶炼场,向他报告此事。赫淮斯托斯一听惊得目瞪口呆,等他清醒过来后便心生一计。凭着他精湛的技艺,他制作了一张别人都看不见的大网,偷偷走近一对恋人的身边,将网撒在他俩身上,来了个双双活捉。然后他带着“猎物”来到奥林匹斯山,在众神面前,演出了一场爱的闹剧。17世纪法国巴洛夫艺术的著名画家西蒙·武埃(1590—1649)以此为题村创作了一幅《马尔斯与维纳斯》。
()好看的txt电子书
痛失爱侣奥林匹斯山上不少的神尽管体貌健美,又具神力,但他们似乎与人间凡人一样可怜。他们也为自己的热情所驱使,不顾一切地——有时甚至不顾自己的身份与尊严,卑躬屈膝地向人间的俊男美女献情求爱。维纳斯就是如此。有一天她下凡到一片森林,和一个英俊漂亮的青年阿多尼斯发生了神人之恋。但阿多尼斯只爱打猎,并不为维纳斯的美色所动。她只好求助于自己的儿子小爱神丘比特,将一支金箭射到阿多尼斯的身上,使他也产生爱的热情。他们终日在林间追逐嬉戏,日子过得非常幸福。但维纳斯似有预感,劝他不要再去打猎,免遭意外,但他不听。一天,他又带着猎犬外出打猎,终于没有再回到维纳斯的身边。她到处寻找,发现阿多尼斯已被野猪咬死,躺在一片林中空地上。有人说杀死阿多尼斯的野猪是争风吃醋的马尔斯派遣的。她悲痛欲绝。她是爱神,却无法支配自己的爱情。因为她得不到爱情,那末人类也别想再得到完满的爱的幸福了。从此,我们人类的爱情也被蒙上了猜疑、忧虑、痛苦与哀伤的阴影。
伟大的平凡
《人民日报》
朱启平
汽车停在从巴黎去科龙贝—双教堂路上一家花店门前,我们下车选购了一盆洁白的菊花,捧上车,继续这往返千里的旅程。
车在田野间平坦的公路上疾驶。10月中旬的这一天,秋阳朗照,法国的农村,恬静美丽。地里庄稼已经收割,不时看见猎人携枪漫步搜索,一条小狗前后欢奔。庄稼地里和边缘上的丘陵丛林中,不知哪里会窜出一只野兔来哩。
然而,我的思绪不太能够使我欣赏田野风光。上了年纪、生于忧患的人,看见这种安适景象,反而容易勾起往事,产生对比。更何况我们此去是专程瞻仰戴高乐将军的墓地。
初次知道戴高乐将军的名字,早在抗战时期,在四川重庆。那时我在报馆工作,天天接触到国内外战局的发展。祖国半壁河山,沦于敌手,前方节节败退,后方物价飞涨,谣传蜂起,人心浮动。只有西北、华北,人民抗战的烽火遍地燃烧,越烧越旺,鼓舞全国人民打持久战,争取最后胜利。在欧洲,希特勒侵占波兰,在积极准备后,突然发动西线战事,以强大的机械化部队,绕过马其诺防线,突入法国。法国军方昏庸无能,指挥失当,兵败如山倒。巴黎的政府惊惶失措,屈膝求和,在维琪成立贝当政府。半个法国被纳粹占领,另外半个被压得透不过气来。法国人民奋起反抗,其中突出的代表就是戴高乐。他当时不过是个陆军部的副部长,毅然决然,挺身而出,高举民族抗战大旗,发动“自由法国”的抵抗运动。
这是战火纷飞、风雨晦冥的日子啊!
车窗前,远处是一座树木葱茏的小山头。翠绿之中,一个棕色的双十字架高耸入云,那是“自由法国”的徽号。戴高乐将军之墓快到了。
司机没有在小山脚下停车,而是绕向前去,直驶附近一个小村落,停在一座教堂前的小小空地上。教堂可能是上个世纪留下来的建筑物,屋顶墙壁,饱经风雨,有一点败落景象。一道半圆形的短垣,拱绕着教堂。教堂周围是一个个小小的墓地,埋葬着本村的人。墓,一个挨一个,稍稍隆起地面,是石头砌的,上面竖着或者浮雕着一个十字架,墓碑上写者死者的姓名。戴高乐将军的墓在哪里呢?我们捧着菊花,沿着墓丛中的小径,缓步寻觅。
真使我惊呆了。戴高乐将军的墓,就在小径尽头,也是以石头砌的,高出地面不到半尺。墓呈长方形,中间有一道浅浅的分线,分线左侧的石面上写着:“安妮·戴高乐,1928——1948”。右侧的石面上写着:“夏尔·戴高乐,1890——1970”。墓首有一个以同样的石头琢成的十字架。父女二人的遗体,在这教堂的坟场上,真正是只占了一席之地,而且是在角落里。墓前一个花瓶,插着杂色的花朵,大概是从本村中采撷来的。那白色稍带灰色的墓石,是最普通的石头,多半是用来镶马路边的。就在这小小坟场中,有好几个墓是大理石砌的。比将军父女之墓,讲究多了。
我默默站在墓前,低头看那朴素、简单到感人肺腑的墓石,思潮澎湃,只觉得面前是一个新的境界:原来一个人的尊严、一个人的品德,是可以用这样简朴、平凡的安排来表达的!说惊呆了,是由于我对戴高乐将军安葬的情况略有所知。他在1970年11月9日溘然长逝。噩耗传出,全法国一片悲声。将军生前遗言葬在他女儿身边。
女儿生来有病,20岁夭折,作为父亲,是十分痛心的。将军的葬礼俭朴,不吹号,也没有乐队奏哀乐,教堂举行弥撒时,没有讲话。将军的棺木,由一辆战车运到教堂前,是本村青年抬往墓|穴的。棺木是350法郎(当时约合63美元)买的。
……我真没有想到,将军之薄葬,到了如此地步。但是,法国人民深深铭记着将军对法兰西民族的丰功伟绩。就在科龙贝——双教堂举行葬礼的同时,巴黎50多万群众冒着秋雨,自发涌上街头,在雄壮的《马赛曲》乐声中,迈着沉重的步伐,汇集到爱丽舍田园大街近旁的凯旋门广场,表示深切的哀悼。
教堂周围是几十户人家的村落,古树旧屋,没有任何修饰。这地方,离开最近的火车站有十多公里,也没有直达这里的公共汽车。谁要来,只能开车。就在我们徘徊沉思的时候,一批又一批的法国人来到墓前,默默注视着墓石,没有人谈笑,说话声音都低低的,生怕惊动了父女的安眠。这时还开来了?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