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散文鉴赏文库
乌鸦在山岩上直嘎嘎地叫着,羽翅纯黑硕大,华贵耀眼。它们好像要说的太多,怆惶到极点反而只剩一声长噫:“嘎—”船来了,但乘客只我一人,船夫定定地坐在船头等人。
我坐在船尾,负责邀和风,邀丽日,邀偶过的一片云影,以及夹岸的绿烟。
没有别人来,那船夫仍坐着。两个小时过去了,我付足了大伙儿的船资,促他开船。
山从四面叠过来,一重一重地,简直是绿色的花瓣——不是单瓣的那一种,而是重瓣的那一种——人行水中,忽然就有了花蕊的感觉,那种柔和的、生长着的花蕊,你感到自己的尊严和芬芳,你竟觉得自己就是张横渠所说的可以“为天地立心”的那个人。不是天地需要我们去为之立心,而是由于天地的仁慈,他俯身将我们抱起,而且刚刚好放在心坎的那个位置上。山水是花,天地是更大的花,我们遂挺然成花蕊。
回首群山,好一块沉实的纸镇。我们会珍惜的,我们会在这张纸上写下属于我们的历史。
我们所有的人,都拖延着不去生活,老是梦想着天边一座奇妙的珠瑰园,却偏偏不去欣赏今天就开放在我们窗口的玫瑰。
沉思的花絮
万人
一
一头驴幻想着变成|人,它割掉自己的尾巴后,问周围的驴:“现在我像个人了吧?”“差一点,你还应该把耳朵剪下来。”其他驴回答说。“这好办。你看现在我变成|人了吧?”“还差点,你还缺双鞋和领带。”……不管怎样,这头驴在驴群里有了名声,因为它差一点就变成了人。
如果想要证明自己,就不要怕“还差一点”。
二
某人弄到个钥匙坠,并把自己的钥匙全都挂在了上面,结果他的钥匙不是一个个地,而是一下子全弄丢了。
真正意想不到的事情永远也难以预料。
三
道德家埋怨:这世界上再也没有热情,再也没有信仰了!所有的一切都使我们觉得厌烦,一切都令我们感到疲倦,周围的一切都毫无生机……然而,就在他身旁,树枝上的春芽在悄然开放……
四
一个乘客叫道:我要立即下去,这是我的权利!他从船上走了下去,并沉没在大海里。
()
五
在H城,传统的狂欢节非常有趣,那里的人们参加庆祝活动时不是戴着面具,而是取下假面具。
六
——请给我一块石头!
——你要石头做什么?
——打自己的脑袋!
——是戴着帽子打呢?还是脱下帽子打?
那人回答不上来了,便又请求说:——给我喝点什么吧!
——要带添加剂的强身饮料呢,还是不带添加剂的?
当你在作最初决定时,就应该准备好作出最后的决定。
七
“我能点燃一垛干草。”火柴自夸说,“还能放火烧内阁,烧精美的艺术博物馆,烧百货商店。”
你为什么不说,你还可以点燃煤气来热汤呢?
八
谎言的脚又短又小,因此,它逃跑时很困难。但是,谎言在回顾时看到,真理只有一条腿;而且这是条跛腿。于是,谎言便敢于坐一会儿,喝点什么,吃些东西,甚至还可以睡一会儿。
九
母鸡在照镜子时自问:我是什么?假如我是头狮子就好了,那样我就还要多两只脚掌;要是变成狐狸那需要有奸诈的笑容;对于凶恶的金钱豹来讲,我的颜色又太鲜艳了。我究竟能变成什么呢?难道我就永远也不会变成其他什么吗?这种情形就跟我们人类一样,我们也总是问,我们怎么啦?我们要往何处去?……
十
有位德高望重的学者发明了一种能医治走投无路的机器,如果他不是如此地德高望重,医院里就不会有这样多的病人。
成功的积蓄方法
《消费者》
刘华
我们不仅要支付孩子们读书的花费,将来退休后的费用,而且也应存些钱急用,诸如生病、失业等等情况。除了这些,还有许多额外的花费。房顶漏了,暖炉坏了,汽车出故障或意外等等。“如果你平时有所储蓄,”丹尼费金融计划人萨克·伊伦说,“你就能应急,而不会到处向别人借钱了。”“储蓄还能给人带来安全感,”一位金融界专家说:“每当我储蓄时,我就有了独立权。”
那么,我们该如何积蓄呢?专家们建议,至少应把10%的家庭收入节省下来。不过,这只是条建议,事实上,大多数美国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储蓄的数量各有不同。重要的是,要养成节俭的习惯,应常牢记该节约点什么。
存钱并不那么容易,不过,万事开头难,有决心,任何问题都能解决。金融界的专家帮助我们提代了3个部分的方案:首先,拿出够3个月生活费用作基金,用以防备失业或病倒时,但别把它存为死期。
第二步是长远计划,买一座新房子或孩子们上学的费用,应把这些定期存入银行,让它有一定的变通性。
第三步就是到你40岁的时候,你要为退休后的费用而积蓄点钱。
最后一个问题是怎样养成积蓄的习惯?1、建立储蓄目标。
这可以是孩子上大学或是9年后的退休费用,或者一辆新车、一次夏日旅行的花费。关键在于你应把眼光放得远一些,而不是几天后的发薪日。企业家之所以能维持他们的生产,是因为他们有长远的眼光。可是又有多少家庭能把眼光放在3个月以后呢?2、有钱即存。
“我从不节约每月多余的钱。”苏里凡说,“我除了存款部分,其余的钱全部花光。”萨克补充说:“我有位朋友,每当他得到一笔钱,他总是首先把其中的5%或10%列入存款项目而储蓄起来。”
()好看的txt电子书
3、直接把钱存入银行。
4、把钱真正花在急需项目上。
大多数人积蓄太少,因为在可买可不买的项目上花钱太多。应控制花钱的欲望,把所有真正急需的东西列出清单——如小孩衣服、新冰箱、汽车轮胎……但一定要到这些东西急用时才去买,如果你被一些清单外的东西所吸引,你最好花一周去考虑是否该买。
吃的悲哀
春笋报
苏叶
此刻是年初七上灯时分,“坐听着远远近近渐渐稀落下去的爆竹声”,心中念佛——年终于过去了。虽然到正月十五这世上还会有一点热闹和忙碌,但那已是过年的尾饰,比不得年来如山倒那阵子的气势。没有兴致闹什么元宵的人,是可以不必管它的了。
说来惭愧,年岁渐长,兴味非但没有与时俱增,反倒常常地寥落起来。连过春节也会觉得累赘和乏味。其实,世上的事,你不在意它,它也就不能左右于你。但每每岁尾年终,看着腊月将尽,寒梅戴雪而开渐入佳境;看着马路上行人日日增多,街头新摆了卖各色花炮的摊子;茶叶店的柜台上,有了第一盆用红丝线绾束起碧叶银花的水仙;商贾贩夫将“春节大酬宾”几个金字和大红灯笼一齐挑上门楣的时候,心中便开始无端地骚动:要过年了!再环顾左右,个个都仿佛在接拜头等大事似的。往往离着新年还有十天半月,空中的喜庆锣鼓就已稳稳前来。连广播里,报纸上,电视中也屡屡报道:春节货源如何充足,文艺节目如何逗乐,交通车辆如何做了周密安排……。上班的人,相互间胳膊一碰,你问:哎,年终奖金有多少?她说:会餐怕是不够了,板鸭和鱼或可分得一些吧?走过会计室紧闭的门前,只听得里面一片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声响。有人在传达室得了迎新茶会的请帖。管治安保卫的干部在院墙内郑重贴上“防火防盗”之类的字画。走在路上,只见到处是一派吃相。真的,这也许与我操持家中庖厨有关,在我感觉中,什么过年,简直就是一个吃字罢了!
你看那满载鸡鸭鱼肉的卡车,可谓“冠带巍峨”,白天黑夜运出运进。老奶奶们不到下午三点就挎起篮子往菜市场去了。一些有资格的门户,庭前常有辛劳的小车停下,将那远方的美味,家乡的特产,从后舱拖进院子里去。一般人家,今天这个分到三斤鸡蛋,明天那个搬进半篓苹果。传说某某商店可以买到某某价格合宜的稀罕物,主家婆或是亲自出马,或是遣了夫君高举“大团结”冲出门去。在公寓或楼房的楼梯上,常有人收腹举手紧贴堆积的杂物,,让这喘吁吁拎了肥鱼大鸭奔上来的芳邻。各家的阳台晾满衣裳被单,又相继地多了些悬挂的腌腊制品。如果是晴天,五色的人流在呛人的灰雾中摩肩接踵,嗡嗡营营,熙来攘往;如果是天不作美,人们就在雨水与泥浆中推推搡搡,你顶我抗,挤挤擦擦。如果冰雪渐紧,青菜今天卖五分,明天卖一角,后天可卖一角五,小贩们的菜蔬是随年之愈迫价之愈高的。何况这家已有茴香牛肉之味飘出,那家也有刀砧齐鸣之声可闻。殷实活络的单位,向职工们最后一次颁发实物。街头时见手涂蔻丹,发挽汉唐之式的摩登女子很不美貌地用大网兜、破报纸拖了带鱼、猪肝、大骨头……挤上车去。瓷器店的碗碟寸寸变矮,糕将尽,年之将近,到了小年夜那天,这份热闹达到高潮。满世界里的人如过江之鲫,如聚食之虾,如粘浆之蚁……这时节,谁要是还有几分钟空闲看书也会坐不安定;由不得地要蹦起身来再去添补点料酒味素之类的回来不可。
直到大年三十近午过分,这烈火烹油的阵势才倏地冷清下来。街上的行人都已是仓皇之色了。家家户户储备停当开始了,烹、煎、蒸、煮、炒、爆、炖……,单等华灯大放,向口中清扫那一桌丰盛馔肴。尔后,磕点瓜子,用点清茶,看那人间万姓仰头嘱目的电视文艺晚会,商量着明日,后日,大后日,太后日,太太后日吃的节目和吃的人员!”“年啊,年啊,你不过是一个日月更新的计算日程吧,怎得能以排山倒海的气势,包揽乾坤的自信,福荫天下的仁慈,腆着大腹,张着哈哈大口,将十多亿炎黄裹进你的大红袍中去浓醉几日?!你好不客气啊!
年三十的深夜,我听着倾城的鞭炮声,嗅着空气里的硫磺味,看着花炮用迷离的色彩将人们的祝福与希望涂在暗蓝色的天幕上,我揉着天亮要下锅的糯米粉,想:难道这样就叫普天同庆,万象更新吗?
民以食为天本是不错的,然而,难道我们可以据此将它溶化为“人以吃为乐”吗?
我们真是太重视口福了,我们过去有个灶王爷,可见吃的地位之重要。结婚、祝寿、添子要大摆宴席不说,就是死了人,坟前供供倒也罢了,偏偏还有路祭。受尊敬的亡录在半路上要受用好几顿。亲朋送行要设宴饯别;远道而来要摆酒接风或曰洗尘。布衣百姓相互致意:“吃过了?”“吃过了。”“还没吃啊?”“还没吃。”帝王们有帝王们的华宴,梁山泊好汉打了胜仗也是要在聚义厅大啖一回的。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故事发生在吃上:孔融让梨;鸿门宴;曹操煮酒论英雄。乃至于贵妃醉酒,吕布戏貂婵;武松在狮子楼杀了西门庆……也都发生在食桌上。我们的老祖宗,干脆把青铜炊器——鼎,升华为王权的象征。“鼎之轻重,未为问也。
“当个宰相,被称为“调和鼎鼐”,可见本事之大。称赞君主有政治才能,则说他“治大国若烹小鲜。”发展到现在,以吃为名,举行各种暗地交易的事就不胜枚举了。民间有歌谣道曰:“筷子一提,可以可以;酒杯一端,好办好办……”。有时我觉得,“吃”字的魅力之大竟如传染病一般。比方,我们说人有办法,叫“吃得开”。嘲人无能,叫“吃蹩”。走运,叫“吃香”。倒霉,叫“吃苦头”。还有什么吃惊,吃紧,吃罪不起等之类的词儿。最妙的莫过于骂人太笨,大吼一声:“你是吃屎的啊?!”连屎都没得吃的时候还有一句精彩的预备着,叫做:“喝西北风去啵!”那是有吃之人对无吃之人十分得意地嘲弄和鄙视了。
唉,吃吧,吃啊,这吃字如此生动,如此傲慢,又如此低贱。中国向以吃字甲天下而骄喜不禁,这新春大节之时,这辞旧迎新之际,吃,大吃,变着法子吃,任劳任怨地吃,岂有疑哉?
怕只有如我这样的不省之人才无事而烦恼,有福而哀叹。我真想解脱身上的围裙,甩掉臂上的袖套,从油香辣呛,五味调和,箸勤杯满,晕乎乎,迷澄澄的重围中冲出,跑到一处高高的山岗,让四野的长风吹我一个眼明心彻!让我在清明与坚韧中,开始我新的一年里的生命!
尺素寸心
《听听那冷雨》
余光中
接读朋友的来信,尤其是远自海外犹带着异国风云的航空信,确是人生一大快事,如果无须回信的话。回信,是读信之乐的一大代价。久不回信,屡不回信,接信之乐必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