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散文鉴赏文库
,你应该有绝大的信心下这样的承诺,然而人往往就是无可奈何,不能自拔地随着环境变动。说永远去爱一个人,尤其是说要永远象此刻一般的爱一个人,只可以是美丽的谎言。
爱情如不断生长中的花,你不能强迫它永远璀璨的开,就算是一生一世都痴恋的一对恋人,他们也不能一直以来,就仅得一种滋味,他们的永恒常在于花开了又谢,谢了又开,不断更新姿态内容才是唯一令爱情常青之法。不过,对于那些爱得长久,而又说要永远爱下去的人,我又要问,究竟什么才是永恒呢?是整个青春,还是整个生命,还是连来世也算在里面,又或者是永无止境的生生世世呢?
闻一多先生诗里说:“只是你要说什么海枯,什么石烂……那便美得死我。这一口气的工夫还不够我陶醉的?还说什么‘永久’?”
叶的故事没有叶脉相同的两片树叶,每一片叶都是一页独自的历史,虽然它在无际的青葱中总是难以分辨,但一阵水,从树上抖落下来的却是那么清晰的一片,摇曳颠簸的似孤舟,寻着彼岸的归宿。
乘着突然强劲的风势,它想一个翻腾,重新躺靠在历久的树枝上,奈何一瞬后仍然这般无力地颤跌下来。放心安歇吧!等着你的是温暖包容的泥土,你埋在里面会觉得舒服,太阳在那方未曾死去,甘霖更要经常滋润你的身,光和水沁得你焕然一新,于是有机会时,你自然再要披上嫩绿的衣裳。
在那堆黝黑惨黄的泥土里,我隐约可见你凋残的叶形,直至你完全腐毁埋没之后,我仍知道你还是存在。于是我突然悟到枝上的绿叶,原来是污泥的再造,而一摊残垢的土壤,根本就是充沛着生命的绿色。
人的生命岂会异于叶,从新绿转为微黄,从骄矜变为软解,每一片叶,每一个人都是走着这历程,但永远没有两片树叶可以贴在一起一模一样,也没有两个人的呼吸一直是起伏一致的。你也许常关念的是一片落叶的萧萧,可曾想过新叶的来处不也正是混和在泥土里的凋叶?曾否因为源源不息,却竟是不曾重复过的生命珍重你自己?
不怕枯叶的飘零萎谢,只要还有穹苍,就有叶的地方;也不怕叶的平凡,因为每片叶都负着一个不同的故事。
踮脚尖儿
《中外散文选萃》
杨长生
那年在区医院验兵的时候,由于我个子矮,医生量我的高矮时,我便踮起脚尖儿,瞬间长高了两厘米。医生拍了拍我的肩胛,笑着说:“好好当兵去吧!”到了队伍上,又要填写政审表,我只念得三年书,在学校学的知识又还给了老师,于是只好请别人代劳。有人劝我把学历填高一点,说是往后按学历分配工作。
这不,我又一次踮起脚尖儿填上初中毕业。
就这样,我默默地期待着……新兵训练一结束,我被分配当炊事员。炊事员那差事,每天与油、盐打交道,沾着一身油腻味。人家吃饭时看到了你,放下碗忘记了你,背着你的面,就议论你。这时候我才想起在老家的那位“八字先神”给我算的所谓“福命”。我想,口“福”也算“福”,便专心致志地学烧菜,比如,“人造海参”,把猪脊肉切成五厘米长的薄肉片,裹着花生仁,然后往油锅里一炸,再浇上汤汁,那味道美极了。那些新奇的做法,我自己也排不出名儿,总是各样琢磨着做。时间走得很快,别人认为我烧菜技术不错,到第六年被转为“志愿兵”。
“志愿兵”这名词,一琢磨,味儿不大正,怪不得有人一问你是啥职务,嘴里总是含含糊糊的,脸上像盛开的桃花红红的,我再次踮起脚尖儿回答别人“排级干部。”
长期这样踮起脚尖做人,心里总觉得不踏实,在那漫长的夜间,总想寻找一块垫脚跟的基石使自己有立足之地。这期间,偶然得到家信,两个弟弟和两个妹妹全部辍学,原因是书杂费交不起,加之弟妹们上学不热心……我把眼光投向窗外,面对那遥远的故乡,心里愧疚不堪,心想:难道弟妹们这一代,还要出现像我这段人生的故事吗?!
电话两端
《新民晚报》
莫小米
他在电话的一端,她在电话的另一端。
他从早晨开始就准备给她打电话,因为在梦里他已经把这个号码拨过无数遍。
但他想,星期天,她一定还没起床。
好不容易捱到太阳升高,他拎起话筒,但又想,这时她一定在做面膜,不好打搅她。
心不在焉地翻过几页书,看一看表已是中午,毫无疑问,她已经在用餐了。
用完餐她或许会午睡,即使她不睡,她的母亲肯定要睡的,铃声大作会把大家都吵醒。
下午可一定要打电话了,再不打可就晚了。可忽然想起她曾说过,午睡后喜欢静静地坐那么一会儿……第二天在厂门口,他遇见了她。她告诉他:昨天,整整一天我都在等你的电话。
吊床
阳晓菁
很久很久以前,一位小女孩儿渴望着有一张吊床。
()
那仿佛是摘下白云纺织成线,细细密密编织而成的吊床。好想坐在上面,悠悠地摇荡。
“吊床是不是像摇篮一样呢?还是像浮荡在空中的一只软软的小船?”在两株高耸入云端的大树中间系起吊床,人睡在其中,也许要梦见自己变作了鸟儿呢。
可是,在小女孩的院子里,能系起吊床的那种大树,连一株都不曾有。
初夏,镇上的花木集市开张的时候,小女孩拿出所有的积蓄,买下了两株树苗。那是两株只长着比手指还细的枝桠的枫树苗。
“你现在只有这么小的一丁点儿,可是你一定会长大,一定会长得粗粗壮壮,足够系起吊床来。把你们好好儿种进地里,快快长哟。”
小女孩俯身望着树苗,说道。
从此,她每天毫不间断地为树苗浇水、上肥,郑重其事地培育着这两株树木。
从那以后,好多年过去,到了今年的夏天。在两株枫树之间,两张白色的吊床正悠悠摇曳。吊床上方,录叶葱茂的树枝如同美丽的太阳伞一般舒张着。树荫里的吊床上,两个孩子正说着话。
“听说,这枫树是咱们姥姥的姥姥种下的。”
可不,姥姥的姥姥就是为了我们才留下了这两株枫树的呢。
枫树沙沙地摇曳着,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芬芳。孩子们的心中,描绘着生活在很久很久以前的那位小女孩的情形。
冬日,不要忘了到海边走走
中国青年报
杨锦
不要总是在八月去看海,不要总是在人如潮涌的季节去看海;如果你喜欢海,就该记住:冬天,不要忘了到海边走走。
你的心中真的拥有那片蔚蓝的海吗?
你接受了海的温柔,就一定要理解海的暴躁;你领略了海的妩媚与坦荡,就不该责备海的愤怒与咆哮。
不要去嬉笑于沙滩上拥挤的人群背后,去捡取夏日的欢乐和放荡,你要在沙滩上所有的人都散去之后,到海边走走,即使是深夜,即使是晚秋,即使是寒冬。
悲怆、灰暗、阴沉的颜色,那便是天地浑沌一体的冬之海,沙滩上反扣的小舢板会使你想起什么?
你看到海浪在舞蹈吗?那是海孤独的身影。
你听到海浪在喧哮吗?那是海寂寞的语言。
海是有生命的。
有呼吸有欢歌有悲调有悄悄独语有暗暗哭泣。
她沉默,会使你如入死亡境界。
她咆哮,会使你疑骇是千万头雄狮怒奔而来。
海总是把愤怒的浪头化作平静的波浪,海是人间最慈祥的母亲,她能默默包容所有的不幸。
冬天,不要忘了到海边走走,以你的身影以你的手臂拥抱海吧!
以你的深深浅浅的脚步,在赤裸的沙滩上书写你永恒的恋情。
冬天,不管有没有雪,有没有风暴,有没有远航的船,你一定要到海边走走,去看看寂寞的海,像看望久别的朋友或远方不知姓名的恋人,给海一点微小的安慰,不要让冬日的海在孤独中感到忧伤。
动物取食技巧
《科学画报》
范汜
生物世界,弱肉强食,充满了竞争。在大自然这个广阔的舞台上,各种各样的动物以其杰出的才干演出了一幕幕有趣、紧张、有时又是可怕的活剧。
窒息捕食两栖动物一向以温顺出名,例如南美的五趾巨蛙,外形确实也很“憨厚”:粗腿、宽嘴、大眼、体长逾20厘米,平时总是一声不吭地蹲在地上。然而,谁也不曾想到这些“傻大个”竟是南美丛林中的“刽子手”!巨蛙食谱很广,啮齿动物、鸟类、蜥蜴、蝙蝠,甚至蛇,都可能成为它们的口中美餐。能捉的定捉,能吃的必吃,这是巨蛙的捕食逻辑。为了满足那贪婪的似乎永远满足不了的食欲,巨蛙总是不停地进食。
巨蛙的捕食技巧的确堪称一绝,它们身披保护色,静静地趴在草丛中。当猎物从它身边走过时,做梦也不曾想到灾难即将临头!说时迟,那时快,只见巨蛙猛一跃,张开大口含住猎物的脑袋。随即一阵吞咽,猎物的头部立刻滑入巨蛙的食道。
巨蛙的四肢似老虎钳牢牢箍住猎物。不多久,猎物就因严重缺氧而窒息死亡。
巨蛙的动作准确无比,因而很少扑空。有一次,一位丛林考察队员有幸目睹了巨蛙吞下一条一米长游蛇的情景。当游蛇懒懒地在落叶上游动时,躲藏在暗处的巨蛙并不出声。在蛇从蛙身旁游过的一刹那,巨蛙霍地吞住了蛇头,并紧紧抱住蛇身往口里塞。游蛇绝望地扭动,用尾部狠命缠住蛙身,但机警的巨蛙用颌骨死死夹紧蛇身,逐渐逐渐往下吞,被窒息的游蛇最终死去。当蛇头被巨蛙腐蚀力极强的胃液初步消化时,尾部却还像旗杆般高竖在蛙口中。在巨蛙的胃渐渐排空后,它再咽下一段蛇身。为了消化一条蛇,巨蛙有时得花整整两天的时间。
借针取食巨蛙,由于消化功能较差,吞吃的未必都是新鲜食品。一种会啄木的燕雀却能享受新鲜的美味,这一点要比巨蛙高明得多。从美食的角主来说,它们才称得上是真正的行家。
燕雀的食物是危害植物的木蠹甲幼虫。这些小虫深深地钻进树干中,蛀出一条条“坑道”,捕捉这些幼虫十分困难。但燕雀自有燕雀的办法,它们飞来飞去忙个不停,用喙东啄啄,西叩叩,寻找蠹虫的“地道”。
燕雀的喙强直尖锐,像把凿子,能轻而易举地啄开树皮,挖出“地道口”,或者啄断整段藏有蠹虫的树枝。但燕雀的舌头不如啄木鸟那么细长而灵活,舌端也不生刺状倒钩,所以它们必须借助工具才能得到食物。好在燕雀生活在热带地区,那里有的是仙人掌。因而燕雀便就地取材,啄断仙人掌刺,将其衔于口中飞回蠹虫藏身之处。它们将刺捅入树洞,朝各个方向乱戳,总能穿上一条蠕动的幼虫。燕雀随后将刺连同蠕虫一起搁到明亮、空荡的横树干上,有滋有味地品尝其战利品。炎炎的烈日和热风将害虫烤得奄奄一息,根本用不着担心它们能脱逃。
有时燕雀找不到合适的“针”,它们便想法自做一枚。先用喙使劲啄断枝条,尔后张嘴紧咬住这根断枝来回旋转,最后再倒剥下树皮,一根代用品就制成了。
“种菇吃菇”在南美阿根廷、巴西、巴拉圭,生活着一种切叶蚁。切叶蚁整天在枝叶繁茂的大树上爬来爬去,物色对象。要是哪一棵果树被它们相中,满树的叶子会全被它们的大颚切光,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令当地果农讨厌。
奇怪的是,切叶蚁并不为吃树叶而切叶。它们将片片碎叶搬回蚁巢,再用大颚将碎叶反复嚼成碎屑。切叶蚁将“碎叶馅”堆入一间间专门栽培蘑菇的“蘑菇房”,然而再在其上排泄粪便。
不久,一种小型蘑菇即钻出碎叶堆,慢慢长大。此时,一些切叶蚁来到“蘑菇房”里,啃破子实体,咬破的蘑菇顶部很快分泌出粘液。蚂蚁们陆续来到这里吸吮粘液。粘液就是它们的第一道菜。子实体表面慢慢变得粘稠,那里积聚了很多蛋白质,蛋白质就是切叶蚁的第二道菜。
有趣的是,年轻的雌性切叶蚁离巢出走去建立新家庭时,它们决忘不了在自己的“嗉囊”里装上带孢子的蘑菇碎片。到新家后,雌蚁们种下碎蘑菇。孢子萌发后又长成新蘑菇。
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种小蘑菇只能生活在切叶蚁蚁|穴中,如果没有蚂蚁的帮助,它们将无法繁衍后代。
吸血为生很多年来,在南美印第安人部落中流传着一个传说:一些河流中生活着能隐身的小恶魔,它们神通广大,渡河的人畜稍不留神就会被夺取生命。
鱼类学家如今已经弄清,这恶魔就是一种学名叫坎季鲁的南美小鲶。它们栖身河底,从下方?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