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散文鉴赏文库
作家沈嘉禄认为,社会留给小三届的机会和空隙不多,同时这一茬人与老三届相比,毅力、魄力和生活积累都少得多。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的助教周珠凤(25岁)对此更是直言不讳,她认为小三届只是一个过渡时代,学到的东西太少,盲从较多,毫无特色。
让小三届们最感“无地自容”的是,在认为老三届或六八式最为辉煌的人群中,有71%的人认为小三届之所以不辉煌,是由于“没有接受过完整的中小学启蒙教育”;仅有29%的人觉得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社会过多地依赖老三届”。
在云南三矿上海办事处工作的周建国(48岁)可以说是持“小三届最辉煌”论的少数派中颇具代表性的一位。身为老三届的周建国认为老三届们虽大都有过辉煌的理想,但在各种思潮交接的过程中,固有的彷徨终使旧的意识不能满意,新的意识又不能接受,因此他们总是飞不高,飞不远,飞不久。在当代人的眼中,老三届只是一头耕耘很久、却所得甚少的令人怜悯的牛而已。六八式则是一条有待冲天的龙,但毕竟还太年轻,缺乏社会的磨炼。唯有虎虎有生气的小三届,不仅依然富有年轻人的朝气,同时也具备了成年人的深沉。
对小三届的调查向我们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小三届们的优势似乎仅剩下了年龄和与之匹配的“成年人的深沉”。这种优势是极为脆弱的。
六八式:结果至上的一代在选择老三届或小三届最辉煌的人中,有近80%的人认为六八式中缺乏社会责任感成为普遍现象,而正是这一点,使六八式的精英们“难铸辉煌”。
认为六八式最辉煌的人群中,老三届、小三届各占9。09%,其余的皆为六八式“本人”。从积极方面看:六八式有着超人的自信;从消极方面看:尽管六八式自我感觉颇好,同志们还是很有意见哪!假如关于六八式的是非问题是一档如今打开电视机就不难看到的辩论赛的话,其场面大致如下:崔恒余(正方主辩,51岁,上工文体发展总公司总经理):最辉煌的一代必定是六八式。这是时代造就的。六八式与前辈相比,没有受到文革这一代的磨难,却接受了过来人的教诲。没有经过磨难,这是他们的幸运,感受到老三届们的苦难,更是他们宝贵的精神财富。生长在生产力得到解放的时代是六八式得以辉煌的必要社会条件。
沈嘉禄(反方主辩):从历史角度看,社会向六八式人士提供的机会甚至比老三届还多,但他们在施展才华、实现抱负方面遇到的困难也不少,不太善于利用机会。另外,这一茬人的整体素质严重下降,文化上有断层的现象,因此谈不上“辉煌”。
袁鸣(正方辩手,25岁,东方电视台主持人):六八式自信,不具有前辈的心理阴影,唯其自信,才具备反观传统与前瞻的勇气,假以时日,假以磨炼,假以时势,成就必将超越前代。
张路(反方辩手,28岁,劳动报记者):六八式一切都太顺利,夜郎自大,这是六八式人自己造成的结果。
林塔(正方辩手,33岁,国际象棋国际大师):我用9个字来总结本方的辩论:命运,更加垂青后来者。
权作评价老三届注定要承受苦难,在承担了旧时代“文化革命”的成本后,又要来承担改革时代的成本,这一辈人的最大问题是“成本居高不小,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然而,人们需要他们辉煌,这仿佛一项政治任务般压在老三届的头上。
平淡无奇几乎成了小三届的标志。小三届是个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一场精彩的演出之间,总得有幕间休息。
严格地说,六八式还是一件半成品,“一盘没有下完的棋”。拿他们同成型的老三届与小三届相比,无疑是不公平的。
在任何一个社会里,成为中流砥柱的那一拨人无庸置疑是最辉煌的。今日的六八式,在未来注定要扮演今日老三届们的角色,只是可能轻松许多,“辉煌”的成色更加纯一点。
三代人的自白陆幸生(47岁,老三届)我们从没有多夸耀自己的体会与经验,只是取得这体会与经验的代价过于庞大,应当允许我们偶尔来谈论这些个代价,和不愿意太早放弃生命的心情。
别认为老三届的人是堵墙,我们其实是一扇敞开的门。门比墙要坦白,墙不告诉你那边是什么,而敞开的门让你把要去的地方,看得清清楚楚。
何建华(40岁,小三届)正迈入中年门槛的这代人成熟、稳健、务实、能干,既不保守也不“前卫”,既不失传统也不乏“新潮”。岁月无情,小三届不会像老三届那样从心底深处发出“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感喟,也不会像六八式那样从言谈举止中挥洒出“天之骄子”般的气派。这样的境况之中,小三届人的最大心愿是社会的理解、认同与更大的舞台!梦晓(28岁,六八式)也许我们这一代人与上一代最大的不同是他们满心满眼都曾是理想,而我们却将理想揣在了口袋里。
关于精神
《光明日报》
李书磊
初夏季节,日里夜里总传来孤单而嘹亮的鹧鸪声,在这热风冷雨的无赖光阴中乱人心肠。“唯有鹧鸪啼,独伤行客心”,鹧鸪在中国古诗中是感伤的象征,声声鹧鸪曾唤起一代代文人的多少悉怨。认真追究起来,中国古文学对我产生过最深刻影响的精神不是别的,而是感伤。喜或者怒最多只是入心而已,感伤却能彻骨。从杨柳依依、雨雪霏霏的《诗经》到厚地高天、疾男怨女的《红楼梦》,至少在我初涉人生的少年时代,是这一以贯之的感伤传统以它有毒的甜蜜滋养了我的情感。
当然,最使我倾心的还是那不知出处的《古诗十九首》。唯其不知出处,那些文字才更显得神秘,有一种天启般的意味,“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这人生苦短、天地苍茫的痛楚不时地袭上心头,使那无所依凭的凄凉与空虚挥之不去。教科书里说《古诗十九首》代表了“人生的自觉”,我觉得这断语下得贴切。好像是过去的人们一直都没心没肺却也兴致勃勃地存在着,去打仗,去婚嫁,去种去收,去生去死,至此才猛地恍然大悟,发现了人的真实处境,不禁悲从中来。从此这感伤情绪就一发而不可收。后世的感伤文人我最喜欢的有两位,一是李后主,一是秦少游。他们把《古诗十九首》那种无缘无由、无端无绪的感伤具体化也情景化了。李后主丢失了江山,秦少游丢失了爱人,这种人间最根本的丢失使今生今世变成了他们的伤心之地。李词“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与秦词“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这同样美丽的句子正可以互相印证。我们看出这种感伤既是他们对人世的控诉又是他们在人世的寄托。他们经由这种感伤与人生生出了斩不断的纠缠,他们玩味甚至珍惜这种感伤就像珍惜与生俱来的病痛。这是怎样的孽缘啊。感伤的文人对人世必有的丢失总是耿耿于怀,对人生必有的缺憾不能报之以坦然:然而他们不安于生命的定数又无可奈何,他们对世界有太强的欲望却只有太弱的力量,他们既不能战胜世界也不能战胜自己。这正可以说是一种孱弱和病态,这种病态对于少年人却有无法抵抗的传染性。我那时候对感伤一派真是入迷得很。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或许是因为生命个体所秉承的趋向健康的自然机缘,我的这种感伤病在某一天霍然而愈。我对李后主和秦少游再也没有那样强烈的共鸣了。我转换了兴趣,竟喜爱起了苏东坡的达观。苏东坡无论在怎样失意的情况下都能保持心情的平和,都能欣赏身边的风景。他在赤壁赏月,在西湖种柳,一派诗心;贬谪黄州他能“长江绕郭知鱼美”,贬谪惠州他能“日啖荔枝三百颗”,对生命的喜悦甚至表露为这样直接的口腹之快。他放弃了对生命的无限欲望,放弃了那种“非如何不可”的悲剧感,随遇而安,没有什么事情能真正伤害他。他总能在既有的境况中获得满足,总能保持生机的充盈。他知道怎样在这大不如意的人世间保护自己。这种自我保护的心传被后人誉为“生活的艺术”。这种“艺术”同样在诸种坎坷中保护了我,使我平安度过了生于人世难免的一次次危机。
然而,到了今天,在这我青春将逝的而立之年,夜半醒来我突然感到一种大惶恐。我要一直这样平庸而快乐地生活下去吗,直到暮年?在这青春将逝的时候我突然对青春有了一种强烈的留恋,突然生出一种要抓住青春、抓住生活的强烈冲动。
我不要感伤但我要唤醒那占有的欲望,不要达观但要保持那种顽强的力量。我发现我内心真正向往的乃是那种反抗人生缺憾的英雄情怀,那种对人类悲剧命运了悟之后的承担。我想起了曹操的《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内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这也是一种感伤吗?这是英雄的感伤,这是苍凉。这也是对人类命运的屈服,但这是恪尽人力之后的屈服,这种屈服中包含着人类不可折辱的尊严。我从中受到了莫大的感动,我想我要记下并且记住这壮年的感动。
观察一棵树的多种方式
科学晚报
阿光
城市的拥挤使我们成了|穴居动物。假如有一天,你发现你的窗外竟然有一棵树,而你在这栋楼里已住了多年,不知你是否有一份意外的惊喜。
我们都很忙,也不知在忙些什么。我们也想洒脱一点,悠悠闲闲地混些日子,结果琐碎的事情像烟灰缸里的烟蒂,像桌上的蒙尘一样越积越多。而闹钟又该紧发条了。我们难得有时间朝窗外投上一瞥。我们在树底下走过,步履匆匆,当落叶掉在眼前,还不会察觉头上长着一棵树。
只有失眠的人,在月夜,才看得见窗外的树缀满银色的花朵;在雨夜,才听得见那一朵朵花吸饱了雨水掉在地上的“吧嗒”声。
隔着纱窗看树,像一幅颗粒很粗的照片。
我们只是隔着窗子看风景,窗户成了我们的又一眼眶。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只是诗人的幼想。当屋内的你为小小的挫折或短暂的别离伤心的时候,窗外的树依然在轻柔的风中舒展,不发一言。
我想象着窗外的树在夜幕里的表情。我暗自思忖:关于它,我又知道些什么呢?我突然想写一张明信片,寄给某位朋友:“如果你想起了我,就请看看窗外的树吧。
光明杀手
小百科
人们对气体和噪音等有害物质所造成的污染较为重视,而对那神不知鬼不觉的染,却很陌生而失去警惕。
现代生活中,人们在光照环境里的时间明显地多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时代。但在五彩缤纷的光世界里却存在着损害人体健康的严重隐患。
现代灯光的使用无形中扰乱了祖先为我们拨好的“生物钟”,造成|人体生理节奏的失调,越来越多的人因睡眠不足而心跳胸闷、精神萎靡,给身心健康带来影响。
光的污染无处不在。英国剑桥大学医学博士阿诺德·威尔基斯认为:日光灯是引起偏头痛的主要原因之一。不断闪烁的日光灯严重地影响着我们的眼睛,导致疲劳、偏头痛,心动过速;日光灯发出的带有蓝色的看不见的紫外线,如过量吸收有可能使皮肤癌变。
()好看的txt电子书
当您漫步市区,商场里那五光十色的霓虹灯,使人眼花缭乱。那眩目刺眼的强烈光波,能导致生物体内大量的细胞遗传变性,使不正常的细胞增加、正常的细胞死亡。还会造成神经功能失调,扰乱肌体的自然平衡,引起头晕目眩、烦躁不安、食欲下降及乏力、失眠等症状,损害身心健康。
舞厅是青年人的消遣娱乐场所,但那色彩斑斓的激光束透过眼睛晶状体,经聚集后集中于视网膜上,焦点温度可高达70℃以上,从而造成对眼睛的热损伤。当人们受到过度的激光辐射后,会出现种种不适,严重的还会出现痉挛、休克等。
光对人体的污染还表现在极强光的危害上,如燃熔、冶炼以及焊接过程中产生的强光,烧玻璃时所放射出来的强光与人工光源中的激光,它们给眼睛所带来的强烈刺激十分严重,有的人甚至会出现盲斑或白内障。尤其是行驶在路上的汽车突然开亮的前灯、闪光的信号灯、机场的灯光标记等耀眼光源,对视觉的危害更加严重。
因此,如把光的污染减少到最低限度应该正确使用灯光,协调亮度。白天尽量利用自然光线,经常打开窗户,让阳光进入室内。尽量避免受强光的刺激,尤其是婴幼儿更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