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散文鉴赏文库
在我们面对自己时时触摸的生活,面对与你打交道的人们时,你是不是像这个小女孩一样地小心呵护,给以关爱呢?我们是否常常因为自己的一声斥责、一片怒容、一句搪塞,或是一时的冲撞,就这么弄伤了对方的心灵,或是大煞风景,破坏了美好的景致?当然,我们承受着生活的压力,常常有不顺心的时候,会常在心里怀着一股的怒气和怨恨,假若任凭这些情绪到处流泻感染,无疑会使眼里的世界变得灰暗,没有什么美好可言。正因为每个人的生活都不容易,这世界更需要我们投入关爱和呵护。
我通过一段文字,看到了这样一幅温馨的画面:有个常怀关爱之心的绅士走进一家花店,要求把橱窗里的花取出一部分,店里的人照着他的话去做,并问他要买多少。这个绅士出人意料地回答:“我不想买花,只是看它们太拥挤了,怕它们被压坏,想让它们轻松一下。”他就是英国文学家王尔德。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地方,是否都能常常怀着这样的关爱,为他人也为自己留心保护一片美丽的世界?在接触那些怕压易碎的物品时,我们总是小心翼翼地,只怕弄坏了它们,那我们也不妨将这份细致带到日常生活里来,小心地呵护和善待我们所生存着的这个世界。
和伟人们并行
朱寅健
读传记有何目的?为了寻找乐趣。
翻开一页,读到:查·达尔文急急忙忙用右拳心捏住一只罕见的甲虫,左手捏着另一只,突然又发现了第三只,也属于非要不可的标本,怎么办!刹那间,他把手中一只甲虫塞进嘴里,伸手去捉那第三只。关在口中的甲虫不喜欢挨禁闭,喷出一股酸液直灌查理斯的咽喉。他一阵猛咳,三只小生命全部放行。可笑吗?
翻到另一页,见到了年轻的迈克尔·蒲萍①。他站在移民局官员面前,宣称他有三个美国朋友。官员问:“谁?”小伙子坚定地回答:“本杰明·富兰克林、亚伯拉罕·林肯、哈里特·比彻·斯陀②。”可笑吗?
还有:拉尔夫·华尔多·爱默生③和儿子竭力想把一头牛犊牵进牲口栅栏。父拉子推,但不听话的牛犊僵直双腿硬不动弹。父子交换位置继续拉拽,仍然无济于事。这时走来一个爱尔兰女仆,看到他俩这副窘态咯咯发笑。她把指头伸进牛犊嘴里,它顺从地进了栅栏。当晚,爱默生在日记里写道:“我喜欢能干的人。”可笑吗?
这仅仅是读传记的一个快乐。另一快乐是——结识新友。你可能不会与你隔壁的人交朋友,他也许不值得获得你的友情;在你生活的熙熙攘攘的整个城市里,你可能找不到可以交往的人。但是,到书店或公共图书馆去!要一本弗·赫斯特写的《托马斯·杰斐逊传》④,几夜以后,你就会感到走路显得高昂了些,尽力想跟上这位巨人的脚步。
还有一大快乐:可以读到别人如何对待我们也面临的困难。丰富的人生经历对我们大家都是公正的:出生、爱情、冒险、沮丧、失败、成功、死亡。然而每个人对这些共同经历却做出并非一致的反应。看看他人,尤其是伟人们,怎样面对这些经历,如何驾驭它们或者向它们妥协退让,有助于我们效仿或扬弃。
生活里会出现形形色色的屏障和难关。耳聋、失明、瘫痪、贫困、口吃,怎么办?阅读传记,你会得到慰籍。是的,自我怜悯是羞见于人的。耳聋?贝多芬30岁便失去了听觉,耳朵聋到听不见一个音节的程度,但他仍为世界谱写了宏伟壮丽的《第九交响乐》。托马斯·爱迪生是聋子,他要听到自己发明的留声机唱片的声音,只能靠用牙齿咬住留声机盒子的边缘,通过头盖骨骨头受到震动才得到声响感觉。
失明?不屈不挠的弗罗斯特⑤教授苦斗25年,硬是用数学方法推算出太空星群以及银河系的活动、变化。他是个盲人,一点看不见他热爱了终生的天空。英国大诗人密尔顿最完美的杰作诞生于他双目失明之后。视力衰弱?塞缪尔·约翰生⑥就是一个。但他顽强地编纂了全世界第一本真正堪称伟大的《英语词典》。
身体病弱?达尔文被病魔缠身40年,可是他从未间断过从事改变了整个世界观念的科学预想的探索。爱默生一身多病,包括患有眼疾,但是他留下了美国文学第一流的诗文集。查理斯·狄更斯病不离体,却正是他在小说中为世界创造了许多最健康的人物。米开朗琪罗肠功能紊乱,莫里哀有肺结核,易卜生有糖尿病……难怪一想起这些最受人敬爱的艺术大师,纳珍⑥就幽默地宣称:“艺术是病体的孩儿。”道出你的难处吧——无论那是什么,只要打开传记之门,你就能找到别人也有的相同遭遇。
阅读传记最大之快乐,莫过于找到了勇气——行动的勇气。勇气,鼓舞我们面对困难;勇气,力助我们抗拒阻力;勇气,陪伴我们和哥伦布一起横渡未知其名的广袤海洋。
请看看南极探险家、英国船长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吧!他,双脚冻僵了,食物吃完了,躺在寒冷的帐篷里奄奄一息,颤抖着的手在给朋友写信,希望能听到顽强的伙伴们的歌声和愉快的交谈,然后在日记的结尾处,向人们发出了震撼心灵的呼吁:“为了上帝,爱护我们的人民吧!”——啊,勇气,忘掉了自己,为别人而着想!
1。迈克尔·蒲平(1858—1935),美国发明家,出生于南斯拉夫。
2。斯陀夫人(1811—1896),美国早期著名女作家,著《汤姆叔叔的小屋》。
3。华尔多·爱默生(1803—1882),美国哲学家、散文家、诗人。
4。托马斯·杰斐逊(1743—1826),美国第三任总统(1801—1809)。
5。弗罗斯特(生卒年不清),美国科学家,芝加哥大学大约克斯天文台台长。
6。塞·约翰生(1709—1784),英国辞典编纂家。
7。乔治·珍妮·纳珍(1882—1895)美国戏剧批评家、作家。
黑发
文学世界
修祥明
娘长得俊。俊得赛过剧院里的戏子,墙上的美人画。
娘的头发长,洗完头,娘密密的长发盖过膝盖,像一棵雨后的垂柳儿。
娘的头发黑,比墨还黑!
娘的发髻就又大又亮,像个棒槌形的线穗子。
娘姓肖,没有名。男人叫相德,人们便叫她相德女人,相德老婆,相德家里的,相德媳妇。儿子叫大金,人们便叫她大金他娘。
不少农村妇女都是这样被人称呼的。
那是个饥饿的年代。大人孩子饥一顿饱一顿,吃野菜、槐树叶……有的全家人还远离故土要饭求生去了。
在这节骨眼上,大金他娘的男人相德得病死了,大金才两岁。
她的日子就好苦好难熬。面对饥饿,庄户人除了绑票、断道、抢劫这些伤天害理的事不做,菜地里的三把韭菜、两把葱,坡里的地瓜、苞米、花生等等,只要能充饥的庄稼或庄稼茎儿、叶儿、蔓儿,他们得机会就往家里偷。
那年月,干这事不算丢人。不过,庄户人治庄户人,有的是法。
就将村头的路口全派人封起来,搜身,翻筐筐篓篓。搜身搜衣袋、鞋窝、挽起的裤腿,将身上能掖住东西的地方搜遍。翻筐筐篓篓就把筐篓里的野菜和青草倒在地上,拨拉着找遍。
偷这股风总算刹住了。
其实,面对管束,庄户人从来是最老实也是最诚实的。但是,饥饿并没有被管束制止和改变。
墓地里就时有新坟立起。娘却把大金拉扯大了,虽说他长得那么单薄、虚弱。
大金是个孝子。放了学拾草、剜菜、挑水、扫天井,其余的时间全用在功课上。晚上,他总是拿着课本进入梦乡。他用差不多每次考试都是百分的好成绩,换得娘忧愁劳累的脸上一副笑模样。
大金很有出息。恢复高考那年,他考进北京的那所名牌大学,全县他考了第一名。
临行前,娘含着幸福的热泪说:“孩子,我没白拉扯你,你给娘争气了,我现在死了也咽下这口气了。”
娘没有死。几年后,大金拿着第一个月的工资放到娘的手里,说:“娘,你买点好吃的补补身子吧。”
娘握着三十块钱,像握着一把元宝似的,浑身颤抖起来,两眼滚出的热泪像豆粒那么大。那时的三十块钱,恐怕比现在的一千还稀罕,娘这一生是头一遭手里拿着这么多的钱。
娘来到天井。天井没垒院墙,抬头就是东邻、西舍和南屋的房舍,远处,邻居的屋顶和烟囱也映入娘的眼帘。
娘跪下来,把三十块钱放在身前,东西南北拜了四拜,然后把头上的发髻解开。
娘从发髻里拿出一个红绸布纱布袋。
大金望着磨去绒线、薄似透明的纱布袋,再望着娘,像面对一条难猜的谜语。
()免费TXT小说下载
娘将三十块钱放到大金的手里说:“孩子,去买成烟、酒、糖、茶,还有点心,分给乡亲们。”
大金望着娘,觉得这条难猜的谜语还是不好猜,就愣怔着望着娘。
娘指着空空的纱布袋说:“当年,我就是用它偷人家一点点粮食,才没把你饿死。其实,是乡亲们把你拉扯大的。”
大金掉转身子,和娘并排着跪在一起,一股酸酸的、暖暖的滋味涌满他的胸窝。□
猴子的故事
梁漱溟随想集
梁漱溟
人类顶大的长处是智慧。但什么是智慧呢?智慧有一个要点,就是要冷静。譬如:正在计算数目,思索道理的时候,如果心里气恼,或喜乐,或悲伤,必致错误或简直不能进行。这是大家都明白的事。但是一般人对于解决社会问题,偏不明此理。他们总是为感情所蔽,而不能静心体察事理,从事理中寻出解决的办法。
我想说一个猴子的故事给大家听。在汤姆孙科学大纲上叙说一个科学家研究动物心理,养着几只猩猩、猴子做实验。以一个高的玻璃瓶,拔去木塞,放两粒花生米进去,花生米自然落到瓶底,从玻璃外面可以看见,递给猴子。猴子接过,乱摇许久,偶然摇出花生米来,才得取食。此科学家又放进花生米如前,而指教它只须将瓶子一倒转,花生米立刻出来。但是猴子总不理会他的指教,每次总是乱摇,很费力气而不能必得。此时要研究猴子何以不能领受人的指教呢?没有旁的,只为它两眼看见花生米,一心急切求食,就再无余暇来理解与学习了。要学习,必须两眼不去看花生米,而移其视线来看人的手势与瓶子的倒转才行。要移转视线,必须平下心去,不为食欲冲动所蔽才行。然而它竟不会也。猴子智慧的贫乏,就在此等处。
人们不感觉问题,是麻痹;然为问题所刺激,辄耐不住,亦不行。要将问题放在意识深处,而游心于远,从容以察事理。天下事必先了解它,才能控制它。情急之人何以异于猴子耶?还要注意:人的心思,每易从其要求之所指而思索办法;观察事理,亦顺着这一条线而观察。于是事理也,办法也,随着主观都有了。其实只是自欺,只是一种自圆其说。智慧的优长或贫乏,待看他真冷静与否。□
花的故事
南京日报
1992。6。30马军勤如梦的花季早已逝去,浪漫的岁月不复再来,可浪漫的念头却犹如夏夜的萤火时有闪烁,全然不顾你是否已迈过而立的门坎向不惑进军。也许是青少年时代的生活太缺少鲜花的浪漫色彩,也许是近年来受了外国影视片的影响,常会不安分地生出一个念头:企盼着有人送我一束鲜花,哪怕是一支!可这种念头是不便说的。倘若央求友人送上鲜花一束,花儿再绚丽多彩也会黯然失色。 于是,便一人常去花店门前。不敢进去,怕店主过分的热情。独自隔窗驻足凝视那片斑斓如云的美丽,想到这些似有灵性的仙女不知今日为谁拥有,不免生出丝丝妒意。盛夏时节也曾见小贩叫卖白兰花,好几次抗不住那袭人的幽香,却又被便宜啦!两毛一支!”的大嚷吓回去:想象中的卖花女应是纤纤素手托着如雪如玉的花儿,伴着吟唱般的叫卖声向你款款而来。这大嚷声中的逻辑重音全在“便宜、“两毛”上了,只得悻悻作罢。
春节前赴山区拍戏,旧病复发,竭力支撑完成任务后回南京,如冬日残云般飘落医院雪白的病床。手术后是阵阵的创痛和无奈的期待交织的日子。多亏友人结伴前来探望。女友变戏法般从身后亮出一束鲜花。康乃馨!顿时满屋生辉。四支康乃馨,两支深红的含苞未放,一支桔红色的已绽开花蕾,另一支淡黄|色夹着血丝红的正微启花瓣。花枝修剪错落有致,映得白惨惨的病房透出春的温馨。想不到生平第一次的送花人竟是女友,忍不住将这点遗憾说出?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