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散文鉴赏文库
哦,原来长大了。
为什么昔日的好友变得四目相对,无言以答,何时用客气的寒暄问好替代了融洽的交谈?你试图努力消除这隔阂,可却又找不到话题,你试图去寻找这答案,去明白为什么,可从为什么中又冒出了更多的为什么。哦,原来是长大了。
什么时候学会了望着天上的彩虹,又想起了三棱镜透过得到的彩虹,赤、橙、黄、绿、青、蓝、紫,频率越来越高,波长越来越短,什么时候知道了这彩带的规律。哦,原来长大了。
什么时候学会了忍耐,什么时候懂得了谅解,何时增添了忧虑,何时内心充满了矛盾,何时你又在徘徊,何时你又犹豫不定,何时辨别了对与错,是与非,何时你又在徘徊,何时你又犹豫不定,何时发现了周围的一切不再是童年的一切?有一天你突然感到你变成复杂的有机体,你突然觉得你肩上应挑起一副重担。哦,原来是长大了。
有一天,有人问,当你在沙漠上徒步旅行时,突然看见一只瓶子,你是拾起来小心珍藏呢?还是绕开它不予理睬呢?还是拾起来砸碎呢?
继续向前走,看见一座古堡,你是绕着它走过还是径直穿过?
你发现有水了,你是希望水越多越好,还是只求水够你喝就行呢?你是希望水清澈?还是毫不介竟呢?
继续走,看见一所房子,你要在这所房子里留宿一夜,你是否设想一下里面的布置?
当你躺下时,突然从天上飘然降下一位美丽的仙女,你是惊奇地凝望着她?还是跟着她走向另一个世界?听来,就像诉说着一个古老、奇异而荒诞的传说,人、沙漠、瓶子、古堡、水、房子、仙女……别人告诉你,那个瓶子是你的初恋,那座古堡是你的困苦,那水量是你的追求感、知足感,那水质是你朝夕共处的人,那房子是你的小家,那位美丽的仙女是你的死神,你在沙漠上走,就是你的人生旅途,什么时候知道初恋、困苦、追求感、知足感、人生、还有死神?哦,原来是长大了……
怕
《臭老九酸老九香老九》
赵曙光
我从小就怕。什么都怕。妈妈说我是“小蛋抱的”我怕狗吠,我怕狗不声不响下口咬,我怕伸出舌头瞪着红眼的狗。我怕疯狗,我见了狗,就怀疑它是疯狗。我怕狼狗,更恨狼狗,尤其憎恶日本狼狗。那是抗日战争的第四年,一天早晨我背书包上学,走在日本人住家门口,忽然门开了,一条狗,一条狼狗蹿了出来,扑我。我跑,它赶。我急中生智,摘下书包,抡开了,狼狗一扑一退。我抡书包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我边抡边退,退出扑击圈。一个日本人龇着狼狗似的牙笑着。我怕狼狗及其主人。直到今天我恨狼狗及其主人,从未麻木而丧失警惕。
我怕住在同房间的人丢了东西、财物、票证。因为谁都在被怀疑之列。在学校里,在单位里,我怕那里只有一条街,走在路上,一式地点头,给别人点头,别人给自己点头,双方努力点头;还要陪上掌握分寸的笑;还应有相应的不冷不热、不东不西的话语,如“吃了?”“今天天气挺好!”“到哪儿去?”之类。我怕因此疏忽,而破坏了人们的印象。”“我怕鬼魂,我怕从来没见过的鬼魂,我怕酒鬼、醉鬼,我怕烟鬼、大烟鬼,我怕赌棍、赌鬼,我怕吝啬鬼。我怕一切有鬼的地方、有鬼的事情、有鬼的人。我怕各种各样的神,我最怕坏人变成了神。
我怕假天才、假英雄、假模范,他把人们带进了死胡同,把世事弄得颠倒了,在人际间造成更多的仇恨和矛盾。我怕有权力者乱使用他的权力,用各种口号、方法压制人、欺侮人。我怕大权力者和小权力者相勾结而盘根错节,一切都会变了样,推不动,拉不动,钻不动。我怕一言堂。
我怕不顺心而自己发火。发火,我不敢对别人,因为我怕别人。发火,只能对我的孩子。孩子也是“小蛋抱的”。孩子也怕,首先怕我。孩子有怕的理由,怕我病死,怕我被车撞死,怕我脑溢血而死,怕我肝癌而死,孩子说:“爸,我真怕你死。”怕我死给她带来不幸。我又不能不死。该死的时候,我会选择安乐死。我对孩子说:“你经济已经独立,够吃够用,你怕我死,不是为经济断源的缘故。那是为什么呢?”孩子说:“爸,我怕想念你。”我说:“我知道我没有什么值得你想念的。你多想想我那些对不起你的地方,就不会想念了。”孩子说:“怕你的魂来吓我,托梦吓我。”这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我是不相信人死了有灵魂的。真有灵魂,从古到今以至未来的灵魂,也就太多了。我不希望人死了再有什么灵魂。当然这可能是我的狂话,知道得太少的话,不知天多高地多厚的话。不过如果真有灵魂,我决不会来吓唬我的亲人、我的孩子,因为我有许多地方对不起你,我欠了你的债。生下了你,却将许多缺点、弱点遗传给了你,其中之一就是“怕”,“怕”是低能儿、弱者的一种品质,使你苦闷在一个环境里而不能自拔。但我确没有力量给你安排一个好的工作好的前程。因我的不幸,使你也十分不幸了。如果人真有灵魂,那么,我预先以我的灵魂对你保证,将来我的灵魂浪迹天涯、飘游四方时,遇到你的住处,一定躲得远远的,丝毫不干扰你。我也不托梦给你,因为梦会使你害怕,噩梦,梦中怕,醒来怕;甜梦,醒来空虚得怕,失望得怕。为了不使你怕,我不托给你任何的梦。我记起,一级高速路两旁的标语:保护地球,给后代一个蓝天、碧水、绿树的世界。孩子呵,你该有个无忧无虑的日子。
朋友和其他
台湾散文选萃
()好看的txt电子书
杏林子
朋友即将远行。
暮春时节,又邀了几位朋友在家小聚。虽然都是极熟的朋友,却是终年难得一见,偶尔电话里相遇,也无非是几句寻常话。一锅小米稀饭,一碟大头菜,一盘自家酿制的泡菜,一只巷口买回的烤鸭,简简单单,不像请客,倒像家人团聚。
其实,友情也好,爱情也好,久而久之都会转化成亲情。
说也奇怪,和新朋友会谈文学、谈哲学、谈人生道理等等,和老朋友却只话家常,柴米油盐,细细碎碎,种种锁事。很多时候,心灵的契合已经不需要太多的言语来表达。
朋友新烫了个头,不敢回家见母亲,恐怕惊骇了老人家,却欢喜地来见我们,老朋友颇能以一种趣味性的眼光欣赏这个改变。
年少的时候,我们差不多都在为别人而活,为苦口婆心的父母活,为循循善诱的师长活,为许多观念、许多传统的约束力而活。年岁逐增,渐渐挣脱外在的限制与束缚,开始懂得为自己活,照自己的方式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不在乎别人的批评意见,不在乎别人的诋毁流言,只在乎那一分随心所欲的舒坦自然。偶尔,也能够纵容自己放浪一下,并且有种恶作剧的窃喜。
也越来越觉得,人生一世,无非是尽心。对自己尽心,对所爱的人尽心,对生活的这块土地尽心。既然尽心了,便无所谓得失,无所谓成败荣辱。很多事情便舍得下,放得开,包括人事的是非恩怨,金钱与感情的纠葛。懂得舍,懂得放,自然春风和煦,月明风清。
就让生命顺其自然,水到渠成吧。犹如窗前的乌柏,自生自落之间,自有一分圆融丰满的喜悦。春雨轻轻落着,没有诗,没有酒,有的只是一分相知相属的自在自得。
夜色在笑语中渐渐沉落,朋友起身告辞,没有挽留,没有送别,甚至也没有问归期。
己经过了大喜大悲的岁月,已经过了伤感流泪的年华,知道了聚散原来是这样的自然和顺理成章,懂得这点,便懂得珍惜每一次相聚的温馨,离别便也欢喜。
朋友是好书
朋友是另一个自己——亚里士多德
王泽民
我爱读书,尤爱读好书。好书也者,朋友是也。
朋友是好书。其中有些只有几页,有些却洋洋洒洒。有些是精装书,有些是袖珍本。但读到最后,总是这样或是那样的一句浓缩的话,这些话足以在意志最薄弱的时候支撑人生。
树新曾与我抵足四年。他生病时,在西安上学的妹妹特地寄来10元钱要他注意身体。他呢,又添加了5元,把钱退寄给了妹妹。我不解其意。他便说道,“这是父母给她的生活费,她自己从口边省下来的。我,怎么能要呢!更何况,我们,”他做了个手势,意思是,男孩子们,“对凑起来比她们更容易。”“嘿,真有你的!”我拍他一掌。
这是我读到的第一本好书。这本书教会了我什么叫自立。
朋友是好书。凡这类书,都必是由可爱的品性和独特的个性写成的。
志超也是同窗好友。思想解放,感觉敏锐,属于新派人物。衣着打扮,常常独出心裁,引人注目。举手投足之间,充满灼灼活力。毕业分手,大家纷纷赠言:天生你材必有用!
在我眼里,这是一本优美而热情奔放的散文诗集。这本书教会了我“人是血肉之躯”的道理,也使我真正理解了“生活之树常青”的名言。
朋友是好书。但这类书是非“悟”不能读的。
初识汪宁时,并不拿她当一本好书看。她见别人争长论短,也只是随和地笑笑。所以,在我的印象中,她是属于那种可以一览无余的小说类的。有一天,她来还书,一本诗集。于是我们便谈起诗来。她信口说道:“……拜伦洒脱、随意、决断,能主宰自己的命运……泰戈尔的诗情感浓得能从笔尖上掉下来……叶赛宁像个天真的孩子,他的诗我只喜欢‘死了并不更新鲜’一句……”这些都是我平时读诗时感到而还道不出的,一经点破,恍然大悟。我由是顿悟到眼前的汪宁原来是一本真正韵味独具的好书。如水一般的看似平淡,如水一样的万千情趣。我后来从这本书中读到的东西实在太多了,诸如诗性与风度,情趣与理智,洒脱与淡泊等等。最难得的是我因这本书而懂得了诗性的生活是最高的生活这样一种价值观念。
朋友是好书,读通了便为知己。
朋友是好书。朋友们常聚不散当然求之不得。一旦离别,珍本善本就自然读不到了。这时候,只好鱼雁传书,读读这些活书的影印本。虽然不及珍本带劲、真实、有收获,但也足以解书馋的。
龙茵出洋留学,从此天各一方。乐莫乐兮新相知,悲莫悲兮生别离。好友离别,恰如一本好书正读到精彩处时被人劈空夺去一般的滋味,说不清是悲是喜,是惊是怒。
朋友是好书。实际,差不多周围的每个人都是一本可读的活书:父母是教科书,爱人是工具书,同事是参考书,街坊邻里是报刊杂志,顶头上司是大众菜谱,妙龄女郎呢,则是些读不尽的连环画……活书读多了,忍不住要写出来。写固然有写的乐趣,但一写出来,就把活书化成了死书。所以,这种时候,心中不免幽幽的。
生活离不开读活书、读好书。三日不读,必定“语言乏味,面目可憎”。我愿好书源源不断,更愿朋友们青春常驻!
披肩
环球
邓晓钢
那是一条漂亮的披肩,看去上柔和舒适,蓝色的衬底,托着用红线编织成的图案,下摆垂着一缕缕的丝穗。它挂在小铺里,吸引着过往的行人。人们欣赏着,像是在观摩一件珍贵的艺术品。
凯薇第次路过那家小铺,总情不自禁地要盯着那条披肩看一会。一次,当母亲的手轻轻拂掠过那条披肩时,凯薇发现,她的眼神异样地闪烁着。在凯薇的心灵深处,一个声音在说话:“妈妈需要它,那条披肩是为妈妈织的。”
赶集的日子又到了。清晨,凯薇跟着母亲,搭上一辆马车,带着母亲制的泥坛和酒樽,准备到集市上换一些食品和生活必需品。
从凯薇住的村落到集市要经过很长一段的颠簸路,一路上要穿越变幻莫测的沙漠,在沙土覆盖的灌木丛中穿行。沿途可以看到草原牧羊犬追随着那些散散漫漫的羊群。前方的道路上会突然窜过一条飞跑的蜥蜴,把蹒跚的蟾蜍远远地抛在了后面。有时,在远处的土坡上,有一只娇小的羚羊倚石翘首而立,一只孤独的老狼,垂着尾巴,不紧不慢地跪着。凯薇喜欢这一切,也喜欢赶集。
凯薇走进小铺,靠近那条披肩,手指轻轻地触摸着。
“您要买它吗,妈妈?”她急急地问,脸颊贴在柔软的羊毛披肩上。
“不,亲爱的,”母亲摇摇头,“我们需要的是食物,不需要它。”
“你需要一条披肩——诺,这条披肩,”凯薇说,“妈妈,你需要它!”
“不要再说了,我的女儿,我们的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