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手拈来
隆⒐刈⒕茫蚴翘鹄础⒙承判牡奶钌弦徽盼械サ莞裉ɡ锏男〗懵蚵艄善保M约耗芄换垩凼吨椤⒍椅缚诤艽螅慌浊Ы鹆劬Χ疾徽#歉鍪焙蚧姑挥邢衷诘淖灾邢低常覆簧贤辖灰琢耍荒鞘焙颍┕吨泄とā贰⒙蚬吨と芸贰⑻缣ǖ墓墒胁ケā⒒剐垂眉副竞窈竦某垂尚牡谩G安痪迷诜涞构竦氖焙颍菇蚪蛴形兜闹匚铝说笔钡那榫埃还丫挥械笔钡募ぃ椋裁挥辛说笔钡娜险媪耍皇亲猿暗男πΓ距嘁痪洌骸笆耪呷缢狗颍恢缫埂!币簿桶涯切┍始潜救拥椒暇墒展赫救チ恕?br />
我从来都是个纯技术派,永远记得一个赫赫有名的股市大师说过:“股市就是江湖,出来闯荡,手上连根烧火棍也没有,岂不是自取灭亡?”(大意如此),我不懂经济分析,也不懂政治风云,更不懂波浪理论,想都没想过幕后交易,但我相信最基本的MACD、KDJ、RSI和MA。还是一位华尔街的股神说过:“绝大多数技术指标都是从这几个指标中间衍生出来的。”(原话如此),所以我对技术指标的提示从来深信不疑,可以说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决胜把握,错误的只不过就是由于自己贪得无厌,或者是鬼迷心窍,听信了一些注册大师的鼓吹。但在极端的行情中,技术指标却也会出错。拿近一点的例子作证,2007年4月,各种指标开始在提示顶点即将到来,到了5月底就岌岌可危了,但基金主力却一鼓作气,将股指推到6000点以上,在那段时间里,所有的指标全在高位钝化,这样的情况就不能是技术所能提示的了;而这一轮的暴跌,则是顺势而为,只不过调整的幅度过于太大,下跌的速度过于太快,有些叫人叹为观止罢了。
不能不承认中国的股市从创办以来就是“政策市”,大起大落的关键也就在于管理层的喜怒哀乐和某些人的心血来潮。上涨的时候一片叫好声,那些决策人物却默不作声,任其自由发展,于是就像神舟火箭似的一飞冲天,高得令人咂舌,创造出多项世界纪录,还会有经济学家跳出来为之歌功颂德,说这样的上涨完全与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相匹配;下跌的时候哀鸿遍野,那些大人物也是默不作声任凭股指如同郭晶晶的高台跳水,快的令人眼花缭乱,几个月就能将市值蒸发、缩水大半,也是今古传奇了。还是会有经济学家出来进行辩解,说是价值高估、挤出泡沫,也叫贻笑大方了。所谓成也萧和、败也萧何,政策的导向有时候认真琢磨,的确叫人哭笑不得。
不过我始终认为股市的涨跌是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的,就如同技术指标所提示的那样,潮起潮落、涨涨跌跌很正常,人生不也是这样吗?“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万物都在周而复始之中。我相信一位大师的名言:“政策干预只会延缓股市运行的速度,却不会改变股市运行的方向。”(一个字都没有错)。从中国股市的历史也可以看出端倪,上一次印花税的提高,被嘲笑成“半夜鸡叫”,股指在下沉了几天以后却继续高歌猛进,直到达到新的高峰;这次降低印花税也是一样,不过公布的时间稍稍提前了一些,股指暂时止住了下滑的势头,但叫人迷惑不解的却是为什么机构还在大肆减仓呢?这些人难道不认为是特大利好吗?难道就不该给新上任的领导同志一个人情和面子吗?令人费解,不过在随后的几天里,主力还是一起发力向上,收了一个漂亮的阳线。
最近每晚都在坚持在看湖北卫视的证券节目《天生我财》中的《左道财门》,主要是一些嘉宾的观点令人耳目一新,有些发人深省。他们认为,对股指上涨的最大推动力来自股改的对价政策的推出,才释放了大家压制已久的做多的热情,也才宣告了长达数年的熊市的彻底结束;而这一次股指出现崩盘似的大跌,则是因为大小非的解禁。这才叫真知灼见、一针见血,这才叫一语惊醒梦中人。嘉宾还对股改以后的新股上市依然留有非流通股迷惑不解,莫非几年以后再来一次股改不成?莫非几年以后再让全国股民大喜大悲一次不成?我喜欢这样就事论事、喜欢这样旗帜鲜明的亮出自己的观点、喜欢这样君子坦荡的提出自己的疑惑的股评家,而那种不痛不痒的评论、左右逢源的解释、模棱两可的观点早就被大家唾弃了不听也罢。
无论从基本面、政策面和技术面上看,股市由于在短时间下跌过快,应该有一个休养生机的喘息机会,从周K线和各项技术指标上看,由于连续杀跌,移动平均线偏离太远、连续出现了超卖的信号,而技术指标连续在低位钝化,所以反弹是可以预期的,上涨也是可以预见的。有人说新的箱体在2500——4600点之间,我有些半信半疑,希望如此,但绝不敢相信有些专家乐观的看法,说这是新的一轮牛市又开始了,根据何在?在下绝不敢苟同,因为从股市的月K线上,怎么也看不出反转的信号,不过就是让大家喘息一下而已,不过我和大家的心情一样,希望能看见一个阳光灿烂的红五月!进货也好、赚钱也好、减亏也好、逃命也好、红五月让大家充满希望!
因为在股市上又看见了久违的长红、因为在电视上看见了股民欢欣鼓舞的笑脸,因为在报纸上看见了套红的大幅标题:给点阳光就灿烂,于是就写了这篇文章以作纪念。在结尾处想起了一个笑话,有一个方言很重的老师给学生朗读了一首题为《卧春》的古诗,要求学生听写,朗诵如下(括号里是学生听写的):《卧春》(我蠢)暗梅幽闻花(俺没有文化),卧枝伤恨底(我智商很低)。遥闻卧似水(要问我是谁),易透达春绿(一头大蠢驴)。强烈建议大家用拼音输入法试试,一定很有趣! txt小说上传分享
墙角一枝梅
这是我第一次打开人家的博客主页,因为人家已经来过几次,有来无往非礼也,盛情难却,也只好忐忑不安的前去回访了。所谓天外有天,所谓耳目一新,所谓眼前一亮,所谓出乎意外,都是对墙角一枝梅的博客主页的第一印象,也许有人会寻踪而去,得出另一种看法,对不起,我是少见多怪,井底之蛙,千万不要和我一般见识。但我当时的确被镇住了,还有这么好的博客!也在心里有些暗自嘀咕,天哪,博客还有这么多的学问!于是就佩服之至了。想想也好笑,在此之前,我竟然没有上过任何一个人的博客,不论是名噪一时的徐静蕾,还是一塌糊涂的朋友和家人的,我发誓!
墙角一枝梅在《明星的零距离接触》中写了她对某个人夺冠的喜悦,(没听说过,该不会是电影金鸡奖的那个遭人嘲讽的双黄蛋吧?);她在《女人的天空》里用撒娇的口吻说道:“女人向来是需要疼需要爱的。”(赞成!不过也得是情投意合、心心相印才是,河东狮吼谁受得了?);《抓紧时间爱》里面写了一些对于七年之痒的看法,(女人是感性的,男人是理性的,女人的心思你别猜,猜也猜不着的。);我把《燕赵乡情》上的照片看了好多遍,(列祖列宗知道,我也是那个“风萧萧易水寒”的家乡人,虽然如今在西陵峡畔听山民唱那首原生态的“山路十八弯,”自己和儿子的籍贯上都明明白白地写着:河北易县!);《遗失的美好》有些淡淡的张爱玲的味道;《出去吹吹风》多好,小女儿多好。(只是我不喜欢《荆棘鸟》,《雪在烧》似乎看过,却忘得精光,有机会,请她把她的小丫头的照片传一张看看,一定挺有趣的。)
墙角一枝梅也说了一些演艺圈的故事,我不感兴趣,也不想看,只是在飘过的时候,看到那段大家传闻说是大人物要来,最后却是坐在身边的卢奇,有些暗自发笑,不过我只是匆匆浏览了墙角一枝梅的博客首页,知道人家笔耕勤奋,后面还有若干篇,便头都要大了:原来博客也可以做得如此精致,还有如此美丽之处,早知道就干脆跑到QQ空间里胡乱写些心得去了,免得在这里丢人现眼,相见成拙了。
其实原本我没有注意过博客,是《新浪网》硬塞给我的,我想在《新浪论坛》的《原创工作室》里发表连载长篇小说《门板挡不住》,也就顺便在《新浪博客》里转载了,一个多月过去了,很少关心,我想在网上写点东西,在《QQ空间》与《新浪博客》之间犹豫了很久,还是在《新浪博客》发表了,这就看见了墙角一支梅的留言,很短,也很真诚,我就打开了她的博客主页,也就打开了一扇新的空间。
墙角一枝梅是个女性,有一个想考上重点初中的女儿,自然还有一个很不错的丈夫。看过她发表在自己博客上的一幅照片,没看清,只知道她穿上迷彩服也是很英姿飒爽的。头发不错,长相不错,身段也不错,与身边的那个面包女人相比就是天壤之别了。其实我不知道这个笔名叫墙角一枝梅的女子叫什么,在哪里,干什么的,多大了,是多愁伤感还是泼辣大方,是小家碧玉还是大家闺秀,因为这与我无关,我只是偶尔点击了人家的博客,看了一些人家写的东西,有了一些开阔眼界的感觉,也有了一些自愧不如的普通网民而已,就像她永远也不会知道我是谁一样。
()好看的txt电子书
墙角一枝梅肯定是个女性,一个很细腻的女子,文章的分类用的是“一触即发,二龙戏珠,三言两语,四脚朝天”,令人叹为观止。除了文字如同潺潺流淌的清泉,还有些温馨的音乐,那种感觉的确很令人回味。我想把她加为好友,也想订阅她的大作,忙活了半天却不知从何开始,我几乎点击了人家博客上的所有的地方,却点出了一些她的个人资料,有些很庸俗,(我连铁凝的《平凡的世界》都看不完,她凭什么喜欢她?);有些却有个性,(有些时尚的感觉,也有些妩媚的感觉。)打住,打住!是不是不要评论了,凭什么对人家评头论足,凭什么想偷窥人家的隐私?再点一下,就再也点不出来了,不过对这个叫墙角一枝梅的女性有了一个基本的轮廓:至少是一个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女人,是一个有韵味、有修养的女人。
墙角一枝梅除了自己的博客主页做得好看,写了一些女人味十足的文字以外,还有一个别致的笔名。大凡腊梅都是开在悬崖边上的,像瀑布般的倾泻而下;或者开在乡间的道路旁边,被裹着雪片和污泥的车轮碾轧而过,只剩下淡淡的幽香;再或者开在花坛里供人欣赏,可她是墙角一枝梅!突然想起了毛泽东的一首未发表的《卜算子》:“疏枝立寒窗,笑在百花前。”她会是据此而命名的吗?还有姜夔的那首著名的《疏影》:“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她会有这样的意境吗?
古人的岁寒三友中间有梅,至于写到梅花的唐诗宋词更是不胜枚举,后来还有一个歌手唱过《踏雪寻梅》,虽然不是《梅花三弄》,也有些文雅的意思了。但梅花始终是寂寞的,至少从梅花的本意上看,也是甘于寂寞的。万木萧疏,雪花纷飞,寒风呼啸,一片肃然,只有梅花在冰天雪地里绽放,白如玉,黄如金,红似火,那才叫做风景呢,那才叫人流连忘返呢,那才叫人感谢大自然的造化呢!
我从小就喜欢梅花,有一年大雪过后,我和七八个好友还跑到西陵峡口看梅花,有人还乐呵呵地搂着我的脖子念着毛泽东的诗:“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时过境迁,当年的照片早就不知放到那里去了,朋友们也烟消云散了,念诗的那个人也英年早逝了,但我依然喜欢梅花,每每看见默默绽放的梅花,都忍不住凑过去,闻闻那飘逸的冷香,看看那纯洁的幽韵,心灵之间都仿佛宁静了不少,只是不知现在还有没人听过梅边吹笛,还有没人见过梅畔莞尔一笑的少女?
墙角一枝梅在博客中的一篇文章开头贴了一张照片:有些生锈的铁轨无言的伸向无边的旷野,有风吹过,树叶和小草全在哗哗的上下翻卷着,有凝重的音乐响起,男人的风衣似乎竖着衣领,女人的衣角在风中摆动,他们迎着有些淡淡的阳光,背对着我的凝视,还有一句话:“走在一起是缘分,走在一起是幸福。”我又想起了她的那个噘着嘴生气的宝贝女儿,想起了她的那个一脸微笑的老公,还有她写在博客里的那些文字,所以,墙角一枝梅的缘分是幸福的。
前些年,大陆曾经掀起过一阵评选国花的热潮,不少的媒体都在鼓吹牡丹,河南的洛阳与山东的菏泽为此还争得面红耳赤,最后争议太多,有人提议牡丹与梅花并列,(哈哈,又是一个双黄蛋!),值得幸运的是最后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