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界重生之打造快乐人生 作者:从容(起点vip2014-02-18完结)
上谈兵。
从这以后,每次狩猎,徐铮总是会下意识的收集这些核。无论明白用途与否,一古脑全塞进自己的个人空间里存着。慢慢的十几年下来,徐铮的个人空间里倒有半壁江山是让这些核占据了去。
这就让徐铮发现另一个规律,也是让他有了走出森林的希望的依据。
徐铮发现,浩瀚林海里的生物无外乎有两种。会使用能量的和不会使用能量的。会使用能量的肯定有这种核,而不会使用的则没有。根据能力的大小,核的大小也不同,能力大的可以从核的颜色、大小、形状上体现出来。而且根据徐铮所获的无数枚核所得,这种核的分布是有规律的,它们呈一种放射性的发散范围,越往中心的能力越大,越往外能力就越小。这就意味着,只要沿着核所带来的能力减小的方向寻找,总有一天,可以走出这个森林。
想通了这一点,徐铮不禁雀跃。勘查不再是盲目的了。
现在的工作就是准备万事,再等东风,等到万事俱备,东风来临,就开始第二次远征控索。
要准备的诸事里,第一件应该做的就是重新修建翼虎的落脚地。
翼虎本来是不做窝的。事实上,他们现在也没窝,现在这个落脚的地方全是徐铮一手搭建出来。这种背生双翅的生物,原本的习性走到哪里就狩猎到哪里,狩猎到哪里就在哪里休息,隔上三五天消化完了继续狩猎和休息的行程,一年到头总在迁移,没有固定的落脚点。直到徐铮这个小东西出现在翼虎的生活中后,翼虎才为了照顾这个小东西,停了下来,只在现在落脚的周围一带活动。
现在翼虎窝,或得可以说落脚点,是徐铮七岁时在一棵大树上造的树屋。徐铮在噜噜的帮助下采来许多树枝和藤条,把它们编织在一起形成结实的结构,用以构成墙和基础支撑。再寻了个枝杈浓密的地方,固定在上面,用树枝搭顶形成一个圆形的约有4个平方米面积的小树屋。
小树屋很简陋,连窗都没有,只有南北方向两个开口。虽然徐铮也做两道门,但大多数时候都没有关。这样可以方便翼虎出入。因为翼虎有翅,也不用考虑建楼梯什么的,这三只家伙拍拍翅膀就可以轻松从地面升起,掠身就进了树屋。而且动作灵巧得很,常常看得徐铮羡慕不已。要知道,飞翔的能力是天道之术修行到了第八层境界才有的本事。
至于徐铮本身,也用不着楼梯。在这森林里生活,锻炼得徐铮就跟泰山似的,灵活更胜猿猴,抓住树枝三两下窜溜就能上树屋。
按理说,这树屋干燥又通风,里面铺着干草和树叶,即柔软又舒适,没有什么不好。但一但雨季到达,就完全变了样。
浩瀚林海里,一年总有固定的两次雨季。第一次持续大约40天,每天总是有连绵不断的雨水落下。第二次持续大约也是40天,降雨的间隔期不固定,不过每隔三五天的总有暴雨来临。两次雨季间隔150天左右。在森林,每年中主要降水都集中这两个雨季里。第一个雨季阴雨连绵,树屋受潮,住着就不是那么舒服了。第二个雨季普降豪雨,小树屋又不能很好的遮风避雨,常常是连徐铮在内,一家四口在雨里淋成四只落汤鸡,凄惨无比。翼虎在森林里生活多年,倒是让雨淋惯了,双翅一伸拱在头上遮挡雨水,纵然狼狈,也可以勉强渡日。可徐铮就很惨,对付这种情况,他就只有两种选择,要么也躲进翼虎的翅膀底下,要么就让雨水直接浇个唏哩哗啦。
10 第一次制器
淋也就淋了,把自己当成雨水浇灌后可以成长更好的小花,心理上很舒服很多。这个不是问题。在以往的十六年,徐铮可是有很多次都把自己当成含苞待放的小花……
直正棘手的问题是,每年第二季雨季雨水量很大的时候,常常形成山洪和泥石泥,劈头盖脸的顺势而下,浩瀚林海里的生物再强势,也敌不过这种无穷无尽的大自然的力量,所以因为这个死亡的生物不少。
徐铮担心的就是这个。翼虎虽然有翅,但当真正的山洪暴发时,它们也面临着没有落脚的地方和洪水后没有食物的问题。总不能瞪着一片汪洋一直在天上盘旋着吧?飞机都有飞没油的时候,更别说依靠双翅飞行的生物了。而且谁知道大水什么时候退去,退去后哪里寻找食物,这些都是翼虎生存面临的问题。
以前徐铮还可以想办法解决,现在已经做好了离开的打算,三只翼虎的生活就要好好的规划一下。
徐铮仔细思索,树屋肯定不是长远之计。那么又住哪里比较合适呢?
灵机一动,徐铮突想起来去年和噜噜一同出去探索时找到的那个岩洞。
岩洞距现在的树屋距离大约有2000米,在一座山的三分之一腰身位置处,离地面约有400米高,地势陡峭。岩洞的开口很小,大约是直径60厘米那么大的一个开口,钻进去以后,直径变大是一个直径近3米样子的一段通道,约有15米左右长。走过这个通道,里面是一个广阔的空间,说有一个足球场那么大是点也不过份。而且里面大洞连连着小洞,钻出小洞后又是别有洞天,洞连洞,孔连孔,像是整座山内部都让这些洞掏空了,其真正的容量不借助仪器根本无法估算。徐铮上次钻进去勘察了半天,发现其内部空间之大,足足让人吃惊不已。而且现在那里就住着一些类似于蝙蝠类的小生物,翼虎住进去一点问题都没有。徐铮便开始打算怎么让翼虎一家迁过去。
想到就干,第二天一早,徐铮就带着噜噜再次去查看了一次那个岩洞。发现里面干燥空旷,而且通风良好,确实是个居住的好地方。只是洞口太小,必须得扩大一些才能方便翼虎出入。
回来时,徐铮顺路去了上次勘查时发现的铁矿,采了足够的铁矿石让噜噜背着回家。
由于徐铮的天道之术稳定在第三境界,使得徐铮不仅可以摆下聚灵阵,同时也可以使用天道之术里东方秘术的那一部分,进行初级的器具制做。在这部份内容里,以完成度可以分为炼化、塑形、析离、熔合、转化、炼制、附灵、创造八个阶段,统称炼器。天道之术的这部分炼器技能,如果修到极致,除了不能无中生有凭空创造事物,借助现有事物改变其结构和性质,甚至变换成别一种物质则是可以做到的。到了这种阶段,实际上已经达到道家学说里的用平凡物质创造新事物的阶段,可谓一代创造的大师。而徐铮目前所能达到的阶段,只能处于最低阶,顶多能完成塑形和炼化这两个最基础的使用。不过再在徐铮要对付的是这些原生铁矿,并不打算完成什么高深的工艺,这点水平也足够了。
找了个空地,徐铮把铁矿石放下,第一件事情就脱掉自己的树叶围裙,他现在还达不到可以运用身体里的气护体的境界,可不想引发天火时把自己的裙子烧了。而且裙子被点燃就意味着可以引燃鸟毛,引燃鸟毛就有可能烤到小鸡鸡,到时候小鸡鸡变成烤火鸡,那可是大大的不妙……
当然,对于徐铮的裸体,噜噜是没兴趣的。都看了十几年了,也没见徐铮身上开出一朵花来,有什么好看的?光溜溜的,像只没毛的鸡。有时候噜噜甚至觉得徐铮挺可怜,看吧,都十几年了,身上的毛还是那么少,一点遮风避雨保暖的效果都起不到……可怜的娃……
徐铮倒不知道噜噜在转什么心思。他将铁矿石放在地上,选定了个两个排球的那么大的一块后,左手掐了个阴印,右手掐了个阳印,双手合扣,并指一弹,铁矿石就慢慢的飘飞起来,悬在空中。
噜噜凑头过来,兴致勃勃的看着。类似的把戏它看徐铮耍过多次,每次看起来都很有趣。
第一步,徐铮是布炉。双手分开以后,右手掐的招火印,左手掐的是引火印。双掌疾翻间,铁矿石的左右两边各自出现一团拳头大的火光。
第二步,是结炉。左手的引火印不变,右手姆指掐住小指第三节,其余三指平伸,又弹,是谓定火印。两团火光就在噜噜的眼里慢慢的拉长,各自伸出一条细线来,垂下,又逐渐弯曲,越过铁矿石的下方联结在一起。现在,铁矿石下方显现一条弧形的火线,虚虚的托着上方的铁矿石。
第三步,是开炉。徐铮缩回双手,左手手背切过右手手北,相错间用无名指缠住中指,中指缠住无名指,形成一个复杂的手势。结印成形,徐铮迅速双手外拉保持手指交缠的动作双手合扣的动作,再往外一推,口中轻喝:“点火印!”
那弯曲的火线呼的一声就崩发出火焰,同时以中点为圆心飞速旋转起来。只转了几圈,就形成一个半球形的火盆,盆里喷着熊熊的火焰,锻烧着中间虚空里拱着的悬空的铁矿石。
火盆里的火苗不高,越出火盆一尺来长的样子。长度刚好能舔到铁矿石高度的一半。神奇的是,火盆里喷出来的火焰并不像普通的火焰一样飘忽不定,总是抻缩着跳动不休。徐铮结印布下火盆里喷出的火焰总是直直向上正面喷射,像是炉底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推送它一般。
火焰呈橙红色,从表面上看上去,给人一种温度不高的感觉。而事实上,铁矿在它的作用下很快就熔化掉,变成一团红通通的铁水。铁水里有些黑灰色的杂质,它们随着铁水的进一熔化,自然而然的析了出来,透过火盆掉到地上,轰的一声引燃地面原本还是翠绿的青草,引得热量扑面而来,可想而知其温度有多高。
噜噜让扑面而来的热量推得退了好几步,脸上的胡须都烤弯掉几根,这才意识到它的厉害,小心翼翼的退了几步,隔着更远的距离观看。
铁水进一步熔化,徐铮也因为一直牵引着火炉的整个作用过程而急速消耗能量。很快的,额头上便冒出大颗的汗珠。这时候铁水已经红得透明,显出水一样的流态来。如果他境界足够,这时候就应该进入析离阶段,人为控制铁水的成分,自如的控制其成份构成,去掉不理想的成份,只留下想要的。这和刚才的自然析出杂质是意义上完全不同的两回事。
时机已到,以徐铮现在的水平也不可能进一步炼制。当下收回结印的手,左手手掌卷成筒状,放到嘴前,用力对着中空的掌心一吹。一股手臂那么粗的火焰便自掌心吹了出去,迎面扑向液体状的铁水。
整团滴溜溜乱转的铁水就像迎面而来的利刃切过,迅速分开,分成五团。
徐铮双臂一振,双后合扣再分开,阴阳印立现,五团铁水中脱离出一团飘到徐铮面前。挥水抹掉头上的汗水,徐铮开始全力施展塑形术,双掌不停的翻飞,各种结、印不停的拍出,一双手掌如翻花一般,变出种繁杂的动作,晃得噜噜眼都花了。
随着徐铮的动作,一柄斧的雏形慢慢展现出来,先是柄,斧身,斧刃,一步一步像用笔勾勒一般,最后形成完整的斧头形状。
这时,铁斧温度已经下降,由通红的颜色转变成暗红,整个形态已经固定下来。徐铮又掐了一个引雾诀,凭空里现里一团雾气包裹住铁斧,只听里面嗤嗤的声音不断,正到慢慢减弱停歇下去,一柄铁斧才铛的一声掉落地面。
成了!
第一次制器做出成品,徐铮难掩兴奋,连忙抢上去细看。
11 徐铮,噜噜和毛球
铁斧入手沉重,还有点微温。徐铮仔细查看,只见铁斧整体浑然天成,一尺半长,模样中规中矩,造形没有过于出彩的地方,朴质无华中显出沉稳的气势。总体评价,为一件入门级的保守之作,没有华丽夸张的工艺。不过对于徐铮的第一次初炼,难得的是整柄斧头一气呵成,形状变化过渡的地方看不出半点生硬的痕迹,特别是经过雾淬之后,斧身上布满了细碎的小花纹,又在平凡之中微微透出些不凡出来
徐铮将斧在手里掂了几掂,感觉很称手,重心平衡,手感合适,不禁满意的点点头。事隔一百多年,重新拾起荒废的天道之术,再次制做器具,徐铮对能有这样的结果很满意。
接下来,依法施为,依次做了一柄锺,一把钻子,一把凿和一柄剑。
造剑的想法来源有二,一是前世里徐铮就对剑这种兵武极为喜爱,每一次在博物馆里看到它时,都忍不住会长久驻足,眷恋的看着这种无论怎么看都觉得充满了轻灵、矫健气息的兵器。所以有了可以制做铁器的原料以后,徐铮几乎没有多想的就造了一把剑。二则是初临这里时,那个脸上多毛的男子欲刺不欲的长剑给徐铮印象实在很深,仿佛下意识要留住这个画面似的,徐铮做出来的剑只的样子竟和那天悬在他胸口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