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枭 作者:方白羽
任天翔奇道:“我有何事?你这是怎么回事?”
褚刚气冲冲道:“还不是那个倒骑毛驴的牛鼻子老道!我追上去好言好语向他问路,他却问我是不是少林寺弟子,我刚说是,他便突然出手一把扣住我穴道,将我一脚踢入水潭中。幸亏我内力深厚,在水潭中泡了半个时辰也没事。我担心公子遇到他吃亏,待穴道解开就赶紧一路寻来,总算找到这阳台观。哪想到这帮臭道士不让我进去,我只好往里硬闯。”
任天翔知道褚刚在张果那里莫名其妙吃了大亏,心中定憋着一股怒火,好不容易找到阳台观,遇上道士阻拦自然爆发。
见褚刚犹在怒气冲冲,任天翔忙笑道:“褚兄不必担心,我没事。对了,我要留在阳台观三个月,你先回去,陶庄的生意就拜托你照看了”
褚刚有些意外,忙问:“公子为何要留存这里?”
任天翔苦笑道:“我要留在这里读三个月的书,你回去告诉上官云姝,请她转告韩国夫人,我三个月后就回长安。另外,将洛阳的陶玉分一半到长安,交给韩国夫人经营。”略顿了顿,任天翔小声道,“另外,天琪那里还请褚兄帮我照顾,总之别让她受什么委屈就是。”
褚刚点点头,奇道:“公子要读书?你……没事吧?”
任天翔无奈苦笑:“这是司马道长的条件,我要想得他推荐,只能答应。你放心,我连出家做道士都不怕,读几个月书算得了什么?你先回去,三个月后来接我。”
将褚刚送走后,任天翔毅然走向阳台观后院的藏经阁,并对迎出来的司马承祯道:〃反正都要关三个月,不如就从今天开始吧。请给我准备灯笼火烛,今晚我要通宵读书。
34读书
夜深人静,藏经阁内静谱宜人。任天翔点起熏香,挑亮灯烛,然后铺开司马承祯写下的书单,只见上面密密 麻麻,粗粗一看不下百本。任天翔暗暗咒骂,然后提起钉 笼按着编号一本本去找。
忙活了大半夜,总箅将书单上的书全部找齐,不外乎诸子百家以及各种奇谈杂学,许多书任天翔连名字都 没听说过。他数了数,一共有九十三本。任天翔随便翻了翻,决定从自己熟悉的儒家著作开始读起。
可惜儒家著作枯燥乏味,任天翔没看几页便哈欠连天,看看书案上那挑选出来的近百本书,他叹了口气,硬 着头皮继续往下读,心中暗想:看来当官也不是那么容易,光学会诌几句之乎者也,就得下不小的工夫。
可惜任天翔心中虽然想读书,但眼皮实在不听话,一本书看了没几页,就不知不觉伏案睡去。迷迷糊糊不 知过得多久,突听门扉响动,睁眼一看,就见窗外已是大 亮,一夜就这样过去。
看到道童将早点送了进来,任天翔赶紧来到门口正要出门,就听道童在身后道:“师父说了,任公子这三个月都不能出藏经阁一步。”
“我出去溜达一圈,放放水都不行?”任天翔赔着小心问。“师父说了,这藏经阁足够宽敞,随你怎么溜达。而且房内有便桶,每天 都有人帮你倒。”小道童不卑不亢地道,“师父一再叮嘱,任公子只要跨出这 藏经阁一步,就请离开阳台观,不要再来。”
任天翔一只脚已经跨出藏经阁大门,听到这话赶紧将脚又收回来,悻 悻道:“坐牢都还可以放风,这比坐牢还严格?”
小道童笑了起来:“才第一天公子就受不了了?师父让我转告公子,如 果公子吃不了这苦,随时可以离开,师父也不是定要将你关在这里。”
任天翔知道要真离开,以后恐怕没机会再见司马承祯,更别想走什么 终南捷径。就算玉真公主看在自己帮她找回女儿的份儿上,向她的皇帝哥 哥举荐自己,可肖己胸中要没有点真才实学,肯定也不会受皇上重视。当 年李白受玉真公主举荐入了翰林,也只是做了个皇帝跟前吟诗凑趣的闲 官,以李白之才尚且不受皇帝重视,自己就更不用说了。这样一想他便发拫 道:“本公子也算经历过不少磨难,连死都不怕,还怕关起来读书?你快快把门锁了,别耽误我读书。”
小道童答应着锁门离去,藏经阁中又只剩下任天翔一人。他三两下把送来的早点吃完,然后继续捧书开读。可惜看了没几页,眼皮又在打架,书本上的字就像是天书,总是很难理解和记牢。他忍不住掮了自己一个嘴二 子,想将瞌睡赶走,可没管多会儿,就伏案再见周公。
直到小道童中午送饭进来,才将任天翔从睡梦中惊醒,看看大半天?:这样过去,一本《论语》还是只看了寥寥几页,草草用完午饭,任天翔发狠道:“苏秦为了读书求官,不惜头悬梁、锥剌股,难道我任天翔还比不上苏秦那个口舌之徒?”这样一想他便效法苏秦,将自己头发用长绳系于书桌二 方的横梁上,然后找了根戒尺代替锥子,每当自己瞌睡低下头扯痛头发丨?:拿起戒尺在屁股上狠抽一下。如此一来任天翔倒是不再瞌睡,但却依 捺不住心猿意马,明明眼睛看着书本,注意力却在窗外小鸟的鸣叫,或亡:道士们的钟鼓磬声上,甚至观察地上一两只爬动的蚂蚁,也比读枯燥^:二 曰诗云有趣得多。
小道童送晚饭来时,见任天翔头悬梁的模样,一边将饭菜搁下,笑道:“师父说你多半会学古人的笨办法,让我给你带把锥子来。我开始还 不信,没想到还真是这样。”
任天翔脸上一红,讪讪道:“你师父都猜到了?他还说了什么?”小道童笑道:“师父说读书本是趣事,一定要顺其自然,千万别勉强自己。道门弟子讲究顺其自然和随性而为,也正是这个意思。”
任天翔似懂非懂地问:“顺其自然,随性而为?那就是我想睡觉就睡觉,想玩就玩?”小道童哑然笑道:“那也不是,我建议你先从自己感兴趣的书读 起,形成习惯后再试着去读那些比较枯燥的书。你要先从书中找到乐趣,才能找到思想。”
小道童关门离去后,任天翔还在回味着他的话,心中突然有种豁然开 朗的感觉。他将头发解开,将戒尺和锥子全部扔出窗外,然后开始在满屋 书架中寻找。他先找到本三国时期邯郸淳所写的《笑林》,席地而坐,随手 翻看起来,很快就为那些令人捧腹的笑话吸引,看得兴致盎然,不知不觉就 一个多时辰过去。一本书看完,他却还意犹未尽,便继续满书柜去找有趣 的书,不一会儿又找到本先秦时期的野史掌故。
因为都是自己感兴趣的书,任天翔不再感到乏味,当他终于觉得困乏 时,已经是半夜三更。就这几个时辰时间,他已经大致读完了三四本书,虽 然都不是司马承祯指定的书籍,却也让他有种莫名的成就感。
第二天一早,听到外面传来道士们早课的钟声,任天翔立刻从睡梦中 醒来。他稍稍活动一下筋骨,便拿起那本仅读了几页的《论语》。清晨神清 气爽,那些枯燥的文字不再那么晦涩难懂,他不知不觉就看了进去,渐渐开 始领会到文字背后的思想。
小道童送早餐来时,见任天翔已经正襟危坐,捧书在读,不禁有些惊 讶。见他在看《论语》,小道童笑道:“其实公子可以先看看我们道门的经典,尤其像《心经》这样的修身养性之怍,如杲你能掌握其中的呼吸吐纳之法,对你修心健体都有莫大好处。”
任天翔一本《论语》正好看完,便依言找出道家的《心经》,翻开一看,只 见里面除了一些道家修心养性的方法,还有一套呼吸吐纳的技巧。他照着 上面的方法试了片刻,感觉身心确实舒适了许多。
就这样,任天翔沉浸于前人留下的文山书海,不再觉得读书是件多么 困难之事。他甚至从前人留下的文字中,隐约领会到作者落笔时的心境和精神,看到了他们的追求和苦恼。每当夜深人静,在空无一人的藏经阁中,任天翔却感觉到有无数古圣先贤的精魂,在跨越时空与自己沟通和交流 无论道家、儒家、释家、法家,还是墨家、兵家、杂家、阴阳家,千年文化浓缩 成的精神财富,让任天翔有种忽人宝山的饥渴感,他就像最贪婪的饿汉,没 日没夜地狂啖精神的大餐,司马承祯开列的书单已经满足不了他的胃口,他不仅将那九十多本书全部读完,甚至还兴致盎然地寻找更多相关的书 籍,以便更多地理解前人文字后面的思想。
三个月期限很快就到,任天翔第一次感觉到时间过得如此之快。他已 经不记得这三个月自己究竟看了多少本书,他就像经历了一次闭关修行,有种脱胎换骨的欣喜和轻松。
道童奉上香茗,然后悄悄退了出去,藏经阁中就只剩下司马承祯和‘三 天翔二人。司马承侦示意他在书桌对面坐下,然后问:“你感觉现在和三个月前有什么不同?”任天翔沉吟道广我感觉自己好像完全变了个人。三个月前我浑浑噩噩,以为财富、权势、地位、名望就是人生最大的追求;三个月后的今天,我却觉得追求那些东西,与动物追求食物没有本质的区别,都是出自一种本能。〃
司马承祯淡淡问:“那三个月后的今天,你觉得什么才值得你用毕生精力去寻找和追求呢?”任天翔迟疑起来,犹豫半响方道:“释家追求的涅盘,我还无法理解;道家追求的清静无为和成仙得道,在我看来太过缥缈:儒家追求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于我来说又太过空泛……我不知道自己应该追求什么,三个月前我浑浑噩噩,从没去想这些问题;三个月后的今天开始思考,但却只有迷惘。”
司马承摘似乎并未感到意外,手拈髯须额首问:“这三个月你读了很多书,超过了我的预料。不知你对诸子百家怎么看?”
任天翔沉吟道:“道家虽奉李耳为祖,但真正能体现道家思想的庄子。他信奉顺其自然、清静无为,无论于个人还是于社会来说,都有其有益之处。但后世道门中人却追求虚无缥缈的成仙和长生,先有徐福为始皇帝海外求仙,后有张道陵传丹鼎之术,越发背离李、庄之道,更有东汉张角借道门之名愚弄百姓,举事造反,令国本动摇,生灵涂炭。所以在我看来今日之道门早已不是先秦之道,各种流派鱼龙混杂,精华与糟粕并存于世若以一字概括,就是‘杂’!”
司马承祯微微额首。任天翔见状豪兴大发,喝了口茶润润嗓子,继续侃侃而谈:“释家源自天竺悉达多太子,与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截然不同。佛 陀原本为解除人生八苦而冥思得悟,继而创立释家学说,经后人演绎而成 大、小乘佛教,追求最终的涅盘和超脱。可惜我无法领会涅盘的境界,抛开 这一节以及由此演化而来的轮回思想,释家的学说充满了智慧,它由人的 内心出发,去感受和领悟世界的真相。不过它离世出尘的思想,以及因果 报应的说法,又让人难以接受。它在所有学说中最难理解,也最难领会,不过它劝人向善的想法,倒也值得肯定。”
任天翔略缓了缓,继续道:“相比释家的离尘出世,儒家则完全是入世的学说。它的核心是道德教化加等级维护,也就是从周公之礼延续下来的 森严等级,在孔子那里得到了发扬和深化。它的这种核心思想,对历代皇 帝有莫大益处,因而受到极大的推崇,所有帝王都希望自己的臣民遵照儒 家的教导,恪守君臣之礼,这也是它受到历代帝王扶持的重要原因。不过 我认为它道德教化的能力受到了不该有的夸大,如果靠道德的约束就能 实现天下大同,那么律法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司马承祯突然问:“为何自先秦以后,尤其汉代以来,百家凋零,唯有儒 家一枝独秀?”任天翔沉吟道:“是因为儒家的思想有利于历代帝王的统治,它尊君重德的核心思想,对于臣民有良好的教化作用,因而历代帝王都愿 意重用儒生。人总是趋利避害,所以儒学得到了有志为官者的追捧。可惜 它宣扬的那套周礼,对帝王没有制衡和约束,一旦处于权力顶峰的帝王失 德,整个由儒学建立起来的朝廷,对之毫无办法。”
司马承被额首道:“不错。不过自秦以后的历代王朝,并非完全是以儒 学为纲。你认为历代王朝最核心的思想是以什么为基础?”
任天翔立刻道:“是披着儒学外衣的法家思想!一部《商君书》赤裸裸地 写明了以商鞅为代表的法家,是如何用严刑峻法,将秦国变成一个没有人 性亲情的虎狼之国。法家用酷法将所有权力集中到君王手中,虽然大大提 高了君王执政的效率,但将所有责任系于君王一身,使国家的前途命运始 终处于不可预测的危险之中。秦国因始皇帝意外身亡而分崩离析,正因于 此。自秦以后,历代王朝的统治俱是在法家和儒家之间交替摇摆,可以说 是儒家与法家的混合体。这种统治最大的弊端就在于天下安危系于帝王?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