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枭 作者:方白羽
大云光明寺在城西,是摩尼教在中原修建的首座寺庙,虽然建成时间很短,但香火鼎盛,摩尼教成为与道教、佛教鼎足而立的大教。不过此刻天色已晚,大云光明寺早已关门闭户。这时一辆马车却停在了寺门前,白衣如雪的老者在燕书的搀扶下下了马车,缓步来到寺门前,示意燕书敲门。
门环响动到第三下,便有身披白袍的摩门弟子将门打开了一道缝隙,从门缝里警惕地打量着老者和燕书,道:“敝寺已经关门,有什么疑难明日再来吧。”老者上前一步,不卑不亢地笑道:“老夫专程来拜访朋友,还望小师父帮忙通报。”
那摩门弟子将老者仔细打量了片刻,见他白衣飘飘,气宇轩昂,颇有几分仙风道骨,不敢太过怠慢,皱眉问:“不知先生怎么称呼?又想要拜访哪位朋友?”
老者淡淡笑道:“在下司马承祯,特来拜访贵教大教长佛多诞上师。”
那摩门弟子脸上微微变色,司马承祯是道家名人,那弟子显然也听说过。不过他吃惊归吃惊,却还是犹豫道:“大教长此刻正在静修,只怕未必会见客。”司马承祯微微一笑:“既然如此,老夫只好告辞,不过告辞之前,还望小师父将法名告诉贫道。”
那摩门弟子迟疑道:“晚辈只是摩门一个不入流的弟子,道长问这个做什么?”司马承祯微微笑道:“将来佛多诞上师若是问起,既有如此大事相商,为何不在第一时间去见他,老夫也好说是为小师父所阻,不是老夫不想见,而是不能见。”
那摩门弟子脸色微变,见司马承祯转身要走,他稍一迟疑,急忙挽留道:“晚辈这就给道长通报,请道长在此稍候片刻,我这就去!”说完便如飞而去,不一会儿便微微喘息着回来,开门对司马承祯躬身一礼:“道长请随晚辈来,大教长已在客房恭候。”
司马承祯将燕书留在门外,然后随那摩门弟子来到寺庙后院的客房,就见满头卷曲栗发、神情恬然宁静的佛多诞果然已在上首端坐恭候,司马承祯上前拱手一礼,便坐到了佛多诞对面。
“听说道长乃道门第一人,不知怎么突然想起来拜访我这个异教禅师?”佛多诞终于打破了沉静,他那碧蓝如海的眼眸中,似有一种洞悉人心的力量,令人不敢正视。
司马承祯微微一笑,拱手道:“大教长初入中原,也曾拜望过白马寺主持无妄大师,不仅从他那里讨得长安这块宝贵的佛地,建起这座大云光明寺,还与无妄大师结下秘约。如今摩门已成长安城第三大教,贫道作为道门虚名在外的人物,来拜望上师也算理所当然吧?”
佛多诞碧眼中闪过一丝惊诧,手抚髯须呵呵一笑:“在下久仰道长之名,早有拜望之心,之是道长行踪无定,让人拜见无门。今日总算能一睹道长风采,心中甚慰。”说到这他语气一转,“不过道长深夜前来,恐怕不单是礼节性拜访吧?”司马承祯微微一笑:“在高人面前,贫道也就开门见山。我知道摩门后面因有杨相国支持,才在长安一帆风顺。不仅站稳了脚跟,如今更是风生水起,香火鼎盛。不过现在这局势,只怕摩门的好日子就要到头了。”
佛多诞意外道:“道长何出此言?”司马承祯怡然自得地道:“杨相国之所以能把持朝政,成为左右圣意的第一权臣,那是因为四海靖宁,军人除了守卫边防,对朝政几乎没有任何影响。如今范阳叛乱,兵逼潼关,拱卫京师安宁的将领就变得特别重要,即便圣上也得对他言听计从。杨相国当政时对边将多有轻慢,尤其对失势的将领更是以各种手段敲诈勒索以肥自身,高仙芝与封常清便是受害者。如今他们成为拱卫京师安宁的重要将领,并将渐渐成为左右朝政的重要力量。你以为他们会放过杨相国吗?”
佛多诞眼中闪过一丝沉思,淡淡问:“道长此话,不知有何深意?”
司马承祯脸上泛起居高临下的冷笑:“大教长以杨相国为靠山,联络释门欲对付道门的想法实为不智。一旦靠山失势,只怕在长安再站不住脚。当初释门与道门长安论战,结果大败亏输,被圣上逐出长安,难道上师觉得摩门能胜过当年的释门?”
佛多诞脸上阴晴不定,冷冷问:“摩门无意与道门争锋,不知道长何出此言?”司马承祯哈哈一笑,傲然道:“你有无争锋之心贫道不管,我只要你肯与释门划清界限,我保你在长安平安无事,不然释门在长安的遭遇就是你们的下场。没有杨相国的支持,你摩门在长安就屁也不是!”
佛多诞眼中闪过一丝隐怒,面上却依然不动声色道:“本师会郑重考虑道长的建议。”说着缓缓端起身前的茶杯,那是唐人送客的礼仪,他也入乡随俗学了个似模似样。
“你最好认真考虑。”司马承祯说完,带着冷笑扬长而去。佛多诞对着虚空静坐半晌,突然轻声道:“来人,笔墨伺候!”一摩门弟子应声送来笔墨,佛多诞略一沉吟,便奋笔疾书,片刻后一封长信便成。他仔细将信函装入信封,然后对着门外一声轻呼:“来人,让大般来见我。”
相国府书房中,杨国忠捧着佛多诞的信看了又看,脸上神色一变再变。读完信他仰头冥想良久,突然问:“潼关除了高仙芝与封常清,还有谁主事?”一旁伺候的邱厚礼忙道:“是皇上新宠信的内侍边令诚,他为高仙芝部的监军。”
杨国忠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原来是他,那这事就好办了。”说着他来到书案前,提笔匆匆写下了一封书信,交给邱厚礼道,“你连夜赶去潼关秘见边公公,将这封信交给他,他看完后自然知道该如何做。”
邱厚礼忙领令而去,第二天一早,杨国忠的信便出现在了潼关监军边令诚手中。看完来自相爷的亲笔密函,他不动声色地将信函凑到油灯上烧毁,然后对等着复命的邱厚礼淡淡道:“请先生回复相爷,就说奴才知道该怎么做了,请相爷放心。”
边令诚为监军,其职责便是替皇上监督前线的将领,并可随时向皇上呈报。所以三天后他的奏折便出现在了玄宗皇帝的面前,奏折内容是关于封常清的连战连败以及高仙芝不战而丢太原和洛阳,尤其是败退潼关时的损兵折将和畏缩不战,致使潼关以东所有州郡尽归叛军之手,不仅如此,还诬告高仙芝趁战乱掳掠财宝,以饱私囊。这秘奏不仅夸大了前方败绩和曲解高仙芝战略意图,更对高仙芝进行了诬告。
玄宗远离前线,不知前方军情,全靠来自内侍监军的密报。这奏折令他既愤怒又担心,高仙芝贪财在攻击石国和突骑施时就有所表现,将拱卫长安的重任交到这个贪婪的将领手中,在玄宗皇帝看来已变得十分危险。不过在如何处置两个败军之将上,他还有些犹豫,便开口征求阶前侍立的杨相国的意见。就见杨国忠毫不犹豫比了个“杀”的手势,沉声道:“在这国家危难之际,圣上必须德借两颗败将人头来警醒全军,令前方将士不敢再有丝毫畏敌怯战的情绪。”
无^限……小。说&網
ωwω。55x。cn
无¥限 小^说~网!&*收*集。整@理
最好看的全集小说等你阅读!
【本*书下载官%网ωwω。55x】
玄宗迟疑起来,皱眉问:“胜负未分便擅杀大将,会不会动摇军心?再说杀了高仙芝与封常清,谁可顶替他们守卫潼关?”
“圣上多虑了!”杨国忠沉声道,“杀两个败军之将,可以令全军将士警惕,以十二分的小心来应付叛军的进攻。至于他们的接替者微臣已为圣上想好,就是如今赋闲在家的老将军哥舒翰。”见玄宗还在犹豫,杨国忠鼓动道,“哥舒翰虽为突骑施人,却与安禄山一向不睦,当年同朝为臣二人便势同水火,同他镇守潼关不用担心他投向安禄山。除此之外哥舒翰在陇右镇守多年,强大如沃罗西也不能越雷池半步,可见他的能力远在高、封二人之上,用他接替两个败军之将,再合适不过。”
玄宗年事已高,在决策大事上越来越没主见,听杨国忠如此说,便将征询的目光转向了另一个心腹。就见高力士忙垂首道:“奴才觉得相爷说得句句在理,还请圣上决断。”玄宗不再犹豫,无奈轻叹道:“拟旨,让边令诚问罪高仙芝和封常清,再宣哥舒翰觐见。”
第二天夜里,手执玄宗密旨的御前侍卫总管严禄,亲率数十名侍卫连夜离开长安,赶往潼关秘见监军边令诚。就在他们离开长安时,一直在暗中监视着宫中动静的任天翔,突然意识到他们的目的,不禁失声轻呼:“不好!玄宗要临阵换将,杀高仙芝与封常清!”
与任天翔一起尾随监视严禄一行的任侠有些不解,问道:“公子怎么会这样想?”任天翔遥望严禄一行消失的方向,沉吟道:“严禄亲自去潼关,必是大事。他们没带任何财宝御礼,显然不是去封赏前方将士。而昨日李隆基又召见了在家养病多年的哥舒翰,种种迹象表明,他要问罪并撤换高仙芝与封常清。”
任侠还是有些不解:“那圣上也未必会杀高、封二人啊,毕竟现在是用人之际,高、封二人俱是带兵多年、战功彪炳的一代名将,因小败而杀,必令天下将士寒心啊!”
任天翔微微摇头叹道:“常人哪里能体会身为九五之尊的帝王心中的恐惧和猜疑,安禄山的叛乱令他对所以将领皆不敢再相信,高仙芝与封常清一旦在潼关与叛军长久对峙而不出战,便会令李隆基怀疑他们与叛军暗中在谈条件,他现在最怕再被人出卖。如果仅是撤换高仙芝与封常清,只需一道圣旨就够了,何必令大内高手齐出,而且还派出了最为倚重的严禄?”
任侠深以为然,小声问:“公子有何打算?”任天翔沉吟道:“临阵冤杀守关重将,必令关将士寒心。潼关危也!而且高、封二人与我有旧,高仙芝虽然数度想要杀我,却也是因为我无意间害他恒罗斯大败在先,而封常清对我更是有恩,我得想法救他们一救。”
“如何救?”任侠忙问。“我们立刻赶往潼关,面见封常清。”任天翔沉声道,“如果能通过他说动高仙芝,先下手强斩了严禄,宣布严禄假传圣旨,欲杀守关重将,暗助安禄山,实为安禄山内应无疑。到那时李隆基也只能顺水推舟将责任推到严禄头上,以免激反高、封二人。只要高、封二人能力保潼关不失,将来战乱平定,也就无人会再追究他们抗旨杀严禄的旧事了。”
任侠深以为然地点点头,一旁的小泽却有些不解,恨恨问道:“公子既然要向皇帝老儿和杨国忠寻仇,又何必帮他们保江山?要是叛军打到了长安,我们要杀他们也会容易许多。”
任天翔神情复杂,回首望向灯火辉煌的长安城,低声轻叹道:“这座城市生养了我二十多年,它在我心中就如母亲一般亲切,我怎忍心为了一己之仇,就眼看着它毁于战火?再说我与李隆基和杨国忠虽有不共戴天之仇,但长安百万百姓跟我没仇,我不能为了自己一时痛快,就让百万百姓流离失所,陷入战争的灾难之中。”
任侠目光有些异样地望向眉宇深锁的任天翔,突然轻声道:“公子长大了。”任天翔淡淡一笑,轻声道:“大丈夫有所不为,有所必为,这既是儒门先圣对门人弟子的要求,也是墨家祖师对后人的希望啊。”说到这他转向小泽;“你回去通知洪邪他们,就说我与任侠、杜刚去潼关一趟,三五天内就会回转,让他们这几天暂且不要轻举妄动,等我们回来。”
说完任天翔转向严禄消失的方向,纵马追了上去。他知道自己必须在严禄之前赶到潼关,才有机会救高仙芝与封常清一命,力保潼关不失。
就在任天翔三人三骑追赶严禄的同时,在他们前方不远一座孤高的山巅,一须发染霜、白衣飘飘的老者正遥遥俯瞰着他们。在他身后,一个青衣文士轻声笑道:“主上手段高明,对佛多诞稍加刺激,便通过他借杨国忠之手,让皇帝自毁长城。如今带着密旨的御前侍卫已经秘密出发,不过在他们之后,任天翔也正在赶往潼关。”
白衣老者手抚髯须淡淡道:“你以为佛多诞真那么天真,因我一面之词就轻易上当?其实摩门早就恨不得天下大乱,只有天下大乱,摩门才有乱中崛起的机会。只是佛多诞初入长安,对大唐君臣将佐之间的勾心斗角和复杂关系还了解不深,不敢轻举妄动。我与他见面所说的那番话,不过是教了他说服杨国忠的方法,他不过顺水推舟将计就计。你要真以为他被我恐吓几句就上当,无意中为我所用,那摩门早就不知被人灭了多少回。”
青衣文士深以为然地点点头,颔首笑道:“原来他对主上的意图心知肚明,只是故作糊涂罢了。”说着他望向山下疾驰而过的任天翔三人,迟疑道,“不过此刻任天翔赶去潼关,却有是为何?皇帝与杨国忠害死了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