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枭 作者:方白羽
见她突然纵身一跃,抱着孩子跳入了一旁的深井。任侠急忙要去相救,却被任天翔拦在,就见他流着泪摇摇头,黯然道:“既已心死,再救无益。”
“这几个女子怎么办?”褚刚小声问。任天翔想了想,叹道:“既然遇上,就必须要救,都带走吧。”
众人七手八脚为几个女子穿上衣衫,将她们横在马鞍上,然后纵马去南门与洪邪和杜刚他们汇合。就见他们早已等在那里,见任天翔等人带了几个神情恍惚的女人同来,洪邪等人虽然奇怪,却也没有多问,与任天翔他们合在一处,纵马直奔长安南门。
“我联络上了洪胜邦几个长老,”洪邪边走边向任天翔汇报,“他们自愿留在城中,联络洪胜邦弟子,以便将来做唐军的内应。叛军的暴行注定他们长不了,长安迟早回到唐军手中。”
杜刚也汇报到:“我留下两名墨徒联络义安堂兄弟,将来也可成为内应。”说话间众人已来到南门,正待像进城时那样大摇大摆地出去,却听把守南门的叛军小校突然喝道:“等等,你们马鞍上是什么人?”
“女人!”任天翔坦然道,“我有几个兄弟还在城外巡逻,所以特意带几个女人去犒劳一下他们。”
“崔将军有令,从占领长安那一刻起,所有女子财物就只能进不能出。”那小校说着对几个兵丁一招手:“将他们的女人通通留下来。”
几个兵丁正待上前动手,任天翔一声冷哼:“冲出去!”
话音未落,褚刚等人就手起刀落,将几个兵丁斩于马下,跟着纵马冲出城门。就听身后传来无数箭雨刺耳的呼啸,城楼上的守军已乱箭齐发,向他们追射而来。众人急忙舞起兵刃招架,边战边走,匆忙逃离了长安。由于天色已晚,叛军不知众人底细,所以没敢追击。
“有没人受伤?”逃离长安数里,任天翔这才勒马问道。就听褚刚答道:“伤了两个兄弟,不过都是轻伤,不碍事。”
任天翔看看身旁的小薇和杨玉环,见她们没有受伤,一旁的上官云姝除了原来的旧伤,也没什么大碍,他心下稍宽,又问:“那些女人呢?”
身后无人作答,任天翔回头一看,就见横在马鞍上的几个女人已经身中数箭。他不禁怒斥道:“你们干什么吃的?连几个女人都保护不了?”一个义门弟子嗫嚅道:“我们方才是担心公子和几位姑娘,所以才……”
任天翔心知自己错怪了义门兄弟,想队伍中有三个不会武功的同伴,义门弟子自然要全副精力来保护,以至于疏忽了马鞍上的几个女人。
他急忙跳下马,就见几个女人伤势极重,再加上遭逢如此惨祸,早已失去了求生的欲望,众人只能眼睁睁看着她们一个个在自己面前死去。任天翔心中第一次对这些与自己不相干的陌生女人的死,充满了愧疚和难过,如果不是自己送安禄山出城、如果不是自己没能成功抓住安禄山,又或者自己没有辜负哥舒将军的重托守住潼关,那么她们就不会遭受如此惨绝人寰的折磨,长安也不会因此而毁于一旦!
几座新垒的坟茔将几个可怜的女人彻底掩埋,众人心情都十分沉重。任天翔对着坟茔拜了三拜,回首遥望长安城,在心中暗暗发誓:我必须助唐军早日平定战乱,收复两京,我要尽我所能拯救天下人!
翻身上马,任天翔对任侠沉声道:“你去香积寺通知季堂主,除留下他和两位长老在此指挥留在长安的义门弟子,其余义门剑士,即刻去泰山,与我在泰山汇合。”“去泰山?”任侠有些意外,“咱们去泰山做什么?”
任天翔一字一顿道:“去联络中原各大门派,结成联盟共破叛军。”
任侠眼中有些不解,任天翔没有多做解释,缓缓抬起右手指天、指地、然后握拳击胸。任侠神情巨震,眼中渐渐蒙上了亮晶晶的泪花,他使劲点点头,神情激动地泰山指天、指地,然后握拳击在自己左胸,所有墨门弟子皆紧随他之后,含着热泪指天、指地,以拳击胸。这是来自千年前墨家始祖最原始的召唤,所有墨者最神圣的暗语——天、地、良心!
每一个墨者眼中都涌动着激动的泪花,每一个墨者脸上都闪烁着同样的刚毅。千年以来,墨家弟子一直隐匿于市井,混迹于江湖,但是他们从未忘记过作为墨者最神圣的使命。他们一直在等待来自天地间最神圣的召唤。今天,他们终于看到墨家钜子打出了这个最神圣的暗语,那是召唤所有墨者钜子打出了这个最神圣的暗语,那是召唤所有墨者钜子打出了这个最神圣的暗语,那是召唤所有墨者挺身而出,重现墨者最大的光荣与梦想,成为这现墨者最大的光荣与梦想,成为这天地的良心!
任侠调转马头,毫不犹豫直奔香积寺而去。任天翔抬头望向东方,眼中异常平静。与天下人正遭受的苦难比起来,太子殿下刻意结交,拉拢自己,意图借义门之力平定天下的政治手腕,就显得十分幼稚可笑。他现在心甘情愿为李亨所用,是因为这些无辜妇孺的惨死,以及长安城所遭受的摧残和破坏,终于触动了他心中埋藏最深的良知,他必须为养育了自己二十多年的长安、为陪伴了自己整个童年的乡邻,以及正在遭受战争蹂躏的无辜者做点什么。他渐渐体会到作为墨者的追求和担当,那其实就是来自心灵深处对同类的同情和悲悯,和对公平正义最本真、最原始的向往。
回头望向杨玉环和上官云姝,任天翔淡淡道:“我先送你们去一个稳妥的地方,在那里你们不会受到战争的骚扰。待我泰山事了,再去看望你们。”默默调转马头,任天翔率先向东疾驰,所有人毫不犹豫,纵马跟了上去……
大明宫勤政殿,司马瑜将安庆绪迎接到台辇之上,指着龙椅对安庆绪笑道:“长安一破,天下勤王兵马军心顿失,这天下迟早鬼少将军所有!”
安庆绪哈哈大笑,毫不客气地登上台辇,傲然端坐于龙椅之中。对司马瑜笑道:“先生乃朕之开国功臣,天下若定,先生当为朕之首辅,享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尊荣!”
司马瑜忙道:“少将军稍安勿躁,这位置还是让那个大燕皇帝先帮你暖暖,免得龙椅冰凉,伤了尊体。”
“不必那么麻烦,那个傀儡皇帝我已经……”安庆绪说着在自己脖子上比划了一下,嘿嘿笑道,“现在咱们不用再担心他被人识破,更不用担心他再不听话。现在我秘不发丧,就在等一个合适的机会,先天下人宣告,我才是真正的大燕皇帝。”
司马瑜愣了愣,没想到安庆绪如此心急,竟然不与自己商量,就擅自处决了那个安禄山的替身。想范阳、平卢、河东三镇兵马,皆是安禄山一手带出来的精兵强将,没了他的旗号,凭安庆绪威望,怎能令各族悍将心悦诚服?他不禁在心中暗叹:竖子无谋,坏我大事!
安庆绪见司马瑜默然不语,不由问道:“先生怪**之过急?你不知道那些先父的旧将,三番五次要找先父喝酒叙旧,一旦让他们识破,岂不前功尽弃?我这也是迫不得已,才匆忙出此下策。”
司马瑜叹道:“事已至此,多说无益。殿下现在要做三件事。”
“哪三件?”安庆绪忙问。
“第一,尽快派心腹将领接管兵马,然后昭告天下,就说大燕皇帝暴毙而亡,殿下依照大燕皇帝遗诏继承大统。”司马瑜冷静地道,“第二,尽快去长安大云光明寺拜会摩门大教长佛多诞,并许以国师之高位,以获得摩门的支持。第三,以大燕皇帝的名义召萨满教日月双魔率精锐弟子南下,随微臣去泰山,参加中原武林十年一度的百家论道盛会。”
安庆绪皱眉道:“这佛多诞是何,值得我以国师之礼去拜见?再说长安现在兵荒马乱,这大明寺中的僧侣,只怕早已逃得干干净净。”
司马瑜忙道:“在大军入城之初,微臣就严令部卒不得骚扰大云光明寺,入城后又在寺外设立警戒和岗哨,以保证寺中的安宁。至于摩门大教长佛多诞,则是能帮助殿下坐稳江山的第一高人。”
安庆绪笑道:“既然先生这样说,那就一定错不了,我今晚就以国师之礼去拜见。不过那个什么百家论道的会,非得先生亲自参加吗?现在我这里百废待兴,实在离不开先生啊!”
司马瑜沉声道:“这百家论道,是中原各大门派十年一遇的盛会,它将决定整个中原武林对大燕国的态度,所以我非去不可。就算不能将整个中原武林收为己用,也必须要破坏他们的结盟,至于长安这边,我会推荐几个能人辅佐殿下,必定能令殿下安心。”
安庆绪哈哈笑道:“既然如此,便依爱卿所奏!”
【智枭24】波诡云谲之卷
68、劝降
泰山虽然是在原安禄山的辖区,但自范阳兵变以来,以平原太守颜真卿、常山太守颜杲卿兄弟为首的唐臣,便高举义旗抵抗叛军,得到附近十七个郡县军民响应,共推颜真卿为盟主,共同抵御叛军侵袭。他们多次打败范阳叛军,并斩安禄山数名大将。虽然随着史思明、尹子奇率范阳精锐南下,急攻河北、齐鲁诸郡,常山太守颜杲卿城破被俘,最终在洛阳骂贼而死,但还有颜真卿率义军纵横燕赵,成为抵抗叛军的中坚,使叛军无法对燕赵实现完全的占领。而泰山更是以其复杂的地貌和巍峨的山势,成为唐军和叛军,谁也无法完全控制的地带。
就在这种局势下,儒门五十三代门主冷浩峰,于嵩阳书院广发英雄帖,召集各大门派齐聚泰山,举行十年一度的百家论道大会,自然也就成为了所有人共同关注的大事。
众所周知,冷浩峰每过齐鲁,必到曲阜祭拜儒门先圣孔子,而这次又正赶上孔府的祭祀大礼,这是孔府最隆重的大事,他自然也不会缺席。
提前半个月,坐落在曲阜的孔府就已经在张罗准备。作为孔子嫡传后裔,孔府子弟在儒门中享有极高的尊荣。经济上除了历代皇帝赏赐的良田美宅,还有儒门弟子虔诚的供奉;地位上更是极其特殊,历代儒门门主的传承和任免,也要征询孔府宗主的意见和建议。
收到冷浩峰的信,孔府宗主孔传宗便令府中下人张罗祭祀大礼。儒门最是重礼,何况是祭祀先祖的大事,因此合府上下皆忙碌起来,即便现在是战乱时期,也丝毫马虎不得。就这时,门房阿福却略显张皇地进来,打乱了原本忙而不乱的气氛。
“老爷,门外有客人求见。”阿福惴惴道,依府中的规矩,阿福是没有资格向孔传宗禀报的,如今竟逾礼向宗主禀告,显然是遇到了不同寻常的客人。“什么客人?没看我正忙着吗?”孔传宗不悦,他最反感逾礼之事。“那客人、那客人是由巴图将军陪同前来的。”阿福嗫嚅道。听到这话,孔传宗面色微变,略一沉吟颔首道:“请巴图将军到正堂看茶。”
阿福口中的“巴图将军”其实并不是多么重要的人物,只是叛将史思明手下一个不入流的将领,不过现在却是曲阜的占领者,自从曲阜府尹在叛军到来前望风而逃后,这个北方蛮族将领,便成了曲阜的实际统治者。孔传宗不怕叛军中的汉族将领,因为所有汉族将领都知道孔子和他所创立的儒门,在中原汉人心目中的特殊地位,因此对他的后裔至少会保持起码的恭敬和尊重,但那些对中华文化一无所知的蛮夷,显然不一定会对孔府保持足够的尊重。如今听他亲自登门拜访,孔传宗当然不敢怠慢,立刻让阿福领他到孔府接待最重要客人才会打开的正堂。
孔传宗不敢在这个不知底细的蛮族将领面前摆谱,所以早早就在正堂中端坐等候。就见府门一道道打开,一个青衫文士在随从陪同下翩然而来。虽然这文士身边的随从个个精气内敛、龙行虎步,任何一个都是罕见的人物,但跟在这青衫文士身边,却丝毫不能掩去他的风采。在他们身后,还有几个随从捧着两个华贵的锦盒,带厚礼来拜见。
孔传宗起身相迎,目光却在那文士身后搜寻,问道:“巴图将军呢?”
巴图将军在兵不血刃占领曲阜后,曾亲自登门来拜见和安抚过孔传宗,所以他认得,如今开正堂相迎,也是看在巴图将军的面子。谁知来客中竟没有看到巴图的身影,孔传宗心中刚生出一丝被欺骗和轻辱的感觉,就听那青衫文士淡淡道:“我已经将巴图打发了回去,他不过是替我带个路、领个门而已。”
对方说得轻描淡写,听在孔传宗耳中却是暗自心惊,他忙拱手问道:“敢问先生是……·”
“在儒门圣裔面前,谁人敢称先生?”青衫文士不卑不亢地还礼笑道,“小生马瑜,也读过几年儒门圣贤书,也算是个不入流的儒门弟子。”
听说对方自认儒门弟子,孔传宗放下心来,忙示意下人看茶,待宾主落座后,沉吟道,“不知马先生跟巴图将军什么关系?突然拜访有何指教?”
“我其实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