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路烟尘
“啊?”
此言一出,心中忐忑不安的刘掌柜顿时如闻大赦。不知是否心理作用,当年的惫懒小伙计话一说完,自己身后那股不停逼来的彻骨寒凉,顿时消失。只是刚等刘掌柜松了口气,转念一想,却又觉着有些不对,便小心翼翼地问道:
“既然堂主不想报仇,那不知为啥要抓住我?”
“哈!”
听他相问,醒言又是哈哈一笑,然后肃容认真说道:
“是这样,刚才我听见你拿我当幌子招客——你该知道,当年我和清河老头走街串巷帮人净宅请神,那商誉是极好的;你现在拿我当幌子,要是趁机抬高菜价,克扣分量,那不是砸我招牌?”
“呼~”
虽然此刻少年表情严肃,说话认真,但刘掌柜却打心底里真正松了口气。定了定神,他那张胖脸便笑得稀烂,赶紧力邀张堂主和两位仙女一起上楼视察。听他邀请,醒言便带着雪宜琼肜欣然上楼,饶有兴致的检看了一番菜价,再大致望望满楼食客面前已经上了的菜点,便知这稻香楼,虽然往日颇为不良,但现在是真的洗心革面,价美物廉了。觑得空处问问原因,那刘掌柜立时谀词如涌,极言这都是醒言的功劳;因为有了他这块金字招牌,自然客如云来,又何必再……说到此处,胖掌柜忽然醒悟,赶紧闭口不言。
检看完毕,刘掌柜又极力挽留醒言几人在酒楼用膳;但此刻醒言归心似箭,又如何有心情吃饭。见他坚持要走,真心感谢的刘掌柜也没办法,只好跟里间大厨吩咐一声,让他们做好一桌上等酒席,稍后送到马蹄山张府去——见他盛意拳拳,无可推辞,醒言也只好应了。
此后,醒言又大致问了一些情况,便和琼肜雪宜离开酒楼,往城东去了。
等他们走得远了,那位满心欢喜的刘掌柜,心中一个疑惑忽然解开:
“呀!张堂主说的那清河老头,不就是那位上清马蹄别院的清河真人嘛!”
想到这里,这位酒肆掌柜的心中不禁又敬又畏,虔诚想道:
“唉,都是我等凡人没眼力!怪不得这一老一少,当年就走得这么近,原来,他们都不是凡人!”
不提他心中敬畏,再说隔着稻香楼两条街的一处街角,现在那儿正支着一座粥棚;粥棚里两位小道士,正坐在棚中,负责给贫苦之人施粥,发放过冬衣物。
不过有些奇怪的是,要是换在别处,这样的行善粥棚前定然人潮如涌,衣衫褴褛之人络绎不绝。但现在这处标明“上清善缘处”的粥棚,却是门可罗雀,半天也不见人来。因此这两位小道士,无所事事,现在正靠在撑起棚子的竹竿旁,笼着手在那儿晒太阳。
正这样懒洋洋的打发时光时,其中一位年轻道人,忽然推了推旁边那位正盯着行人背影入神的小道士,说道:
“净尘兄,你看刚才过去的那位少年,像不像原来那个张醒言?”
“哦?”
正看得入神的净尘道友,被旁边道士一推,这才如梦初醒,恍恍然说道:
“张醒言?惭愧,刚才我光顾看那两个仙女,没注意旁人……”
说到句尾,净尘已完全清醒过来,诧道:
“咦?净明你刚才说的是那位好命的张堂主?他不是在罗浮山上享清福嘛……”
不说他们之后争论净明是否眼花,再说醒言,走过几条街,转过几个街角,快到城东门时,他还是特意留意了一下东门附近那个李记杂货铺。只是,店中那位当年梦萦魂绕的姑娘没看到,却见一个面相憨厚的小伙子,正在柜台前忙着招呼客人。看了一下,醒言认出,那青年正是离此处不到半条街远的王木匠之子,王大有。看来,现在这王大哥,已经和他青梅竹马的李小梅成亲了……
就这样行行走走,不多久醒言三人便走出东城门,踏上前往马蹄山的官道。也不知是不是因马蹄仙山崛起东郊的原因,原本记忆中崎岖不平的郊野驿道,现在已变得平坦宽大,几乎可以并排驶过三辆马车。在各处州县游荡了这么久,如此宽大整洁的官道倒还真不多见。
一路上,醒言又看到不少行人,手中提着香袋,上面绣着“上清马蹄”。不用说,这些一定是上清宫马蹄道院的善男信女了。
大约半晌之后,醒言依着那刘掌柜的指点,带着二女直奔马蹄山而去。过不多久他们三人便看到,在那座巍然高耸、云气缭绕的大山脚下,道旁有一座向阳的茶棚,一幅“茶-免钱”的幌子正飘摆随风。
按着刘掌柜的说法,那张员外张夫人,也就是醒言的爹娘,此刻就该在那座茶棚中积德行善,给过往的香客游人免费供应茶水了。
一路行来,终于要见爹娘了。
“呀!两位小姐快里边请!”
忽见两位模样出众的女孩儿在茶棚前停下,那位正闲在垆前的和蔼大婶,赶紧招呼一声,手脚麻利的拿过两只茶碗,放上些茶叶香片,给她们准备茶水。只是,正这样忙碌不停时,却见那两个女娃子一动不动,站在茶棚前并不进来。
见此情形,醒言娘有些诧异;正要相问,却忽听见一个熟悉的声音,从她们身后传来:
“娘!孩儿回来了!”
“……”
这声音不大,但却无比清晰,醒言娘不禁一时呆住。等过了一会儿,定了定心神,她才看清茶棚前那片明烂的阳光中,正立着自己不知牵肠挂肚多少回的宝贝孩儿——是啊!正是自己宝贝孩儿!
愣了片刻,朴素的村妇终于清醒过来,整个人都变得慌里慌张,一双手不停搓动,不知道该放在哪儿好。
“孩子他爹!孩子他爹!是儿子回来了!”
慌了半晌,她才想起要提醒老伴,便朝棚里大叫。
“慌什么慌。”
正在茶棚一角和老伙计聊得不亦乐乎的老张头,见老伴慌慌张张,便大为不满,说道:
“什么事嚷这么大声?不就是——”
“啊?!儿子回来了?”
到了这时,便连老张头也知道,醒言儿回来了!
久别重逢,一家团聚,自然让人格外激动;等激动的心情稍稍平复,醒言娘便在茶棚垆前搁下一块“凭君自取”的木牌,连围裙也顾不得脱,便和老伴一起将儿子迎回家去。而直到走上回家的山路很久,这老两口才知道,原来先前那两位如花似玉、有如戏里仙子一样的女孩儿,竟是和儿子一起!而且,她们的称呼还是那么的怪异。
到了家中,两个女孩儿便给老夫妇俩见礼:
“四海堂主座下婢女寇雪宜,拜过老爷夫人!”
“醒言哥哥座下小妹张琼肜,拜过叔叔阿姨!”
直到这时,醒言才知自己还是疏忽了;这一路行来,竟忘了跟这俩女孩儿商量一下如何称呼。
等拜见过爹娘,雪宜便从包袱中取出两双绣着嫩黄“寿”字的青布鞋,略含羞涩的双手奉给醒言双亲,说这是她们姐妹俩给堂主爹娘的一点小小见面礼;这之后,琼肜又上前呈上最近买来的桃酥糕点。
此时,老张头夫妇见这俩女孩儿行动温婉,举止有礼,直把他俩乐得合不拢嘴!而那醒言娘,把布鞋先给丈夫看过,又拿到自己手中反复观看,越看便越觉得惊奇,忍不住啧啧称赞:
“寇小姐,您这女红真不错!看这针脚,没有十几年的苦功也做不成!”
醒言娘只赞雪宜,因为这样精致的针法,不太可能是那个粉嘟嘟的小囡扎出来。听了娘亲这话,醒言赶紧提醒,让娘亲直接叫寇姑娘“雪宜”便可。
就在这时,那位羞着脸等着夸奖的小妹妹,赶紧跟哥哥的娘亲提醒:
“阿婶,那个字儿,是我写的哦~”
“是吗?”
听琼肜这么一说,张氏夫妇顿时肃然起敬:
“这字真好看,就像朵祥云一样!”
对他们来说,那些识字之人都十分值得尊敬;何况,还是这么小的女娃子!
这番初见过后,接下来张氏夫妇二人,便手忙脚乱张罗起中饭来。醒言的爹娘,虽然因为儿子的缘故骤然脱了贫寒,但他们一辈子当惯山民,仍然十分善良淳朴。现在对他们二老来说,儿子归来反倒不那么重要,如何招待好这两位贵客,才是一等一的问题!
而在这忙碌之中,那两位仙女一样的尊贵客人,又总是想着要帮手;于是这山居之中,推辞之声便不绝于耳。
又过了一会儿,正当老张头要去场院鸡窝中捉鸡来杀时,却有几个城里伴当挑着食盒上门,说是稻香楼的刘老板让他们送来,请张堂主一家享用。
略去闲言,到了这天下午,这张家小哥带了两个女孩儿回家过年的消息,便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整个马蹄山村。而张氏一家,向来都和邻里关系很好,富贵之后也不望周济村里穷人;因此现在听说张家公子回来,那些热心的山民便让婆娘抱着鸡鸭腌菜,上门送给张家。
而除了大人上门,那些村子里的小伢子们,也来看张家哥哥带回来的“妹妹”和“媳妇儿”——
望着趴在门柱边朝自己好奇张望的孩童,小琼肜非常好客的请他们进屋来玩。等初始的胆怯认生过去,这群还穿着开裆裤的小伢便七嘴八舌问起话来:
“琼肜姐姐,你真是醒言哥哥的小妹妹吗?”
“是啊!还是童养媳呢~”
竟有人叫她“姐姐”,琼肜脸上顿时笑开了花。
“可是,琼肜姐姐,二丫怎么从来没见过你呢?”
提出这疑问的,是个穿花棉袄,比琼肜还矮一头的胖小囡。这小妞儿正奶声奶气的置疑道:
“我和我家哥哥,很早就在村子里认识了呀~”
听了她这可笑的问话,琼肜却想也不想就理直气壮的回答:
“二丫妹妹,姐姐是你们醒言哥哥半路上捡来的啦!”
“这样吗?”
听了琼肜这回答,周围小童们都有些半信半疑。不过,那胖乎乎的二丫却接受了这答案:
“原来姐姐也和二丫一样!我问过我娘,二丫也是她从半路捡来的!”
“这样啊!”
听了二丫的话,周围顿时响起一片附和声。只是在这片赞成声中,有个稍大的男孩却有异议:
“胖丫,你说得不对!我听我娘说,我是从我家房后的草垛里捡回来的!所以——”
这男孩儿极为自信的说道:
“所以胖丫还有大家,都该是从我家后院草垛里捡来的!”
顿时这话又在这群孩童中引起一片争论。
“真可爱呀!”
见到这群小孩儿七嘴八舌的争论,琼肜心中却有些感慨:
“真是小孩子呀!想法就是这么古怪有趣!”
想至此处,小琼肜赶紧回身拿了一盒路上买来的糖果,分发给这群可爱的小伙伴吃。
闲话略过,大概就在午饭后一个多时辰,醒言家门前忽然来了一位道童。只见这青衣白袜的小道士,进门见礼之后,便对醒言躬身一揖,清声说道:
“禀师叔,净云接得清河真人号令,请师叔前往后山思过崖,与真人一叙!”
第九章 青山看遍,人间私语如雷
“这老头消息倒灵通!”
见小道童来请,醒言也不担搁,嘀咕一句,便跟在净云小道童身后往马蹄山后而去。琼肜雪宜此时,则在里屋招呼那群小童,忙得不亦乐乎,醒言暂时也就由她们去了。
此时的马蹄山,早已不是当年那副光秃秃、孤零零的小山丘气象。在这蓦然崛起的仙家福地行走,只见脚下这条清静的山路,曲曲折折,蜿蜿蜒蜒,朝远处伸入山岚云雾,似乎永远没有尽头。山路的右侧,是一道流水潺潺的沟壑,左边则是高耸的巨石山岩,块垒硬直,朝路中倾侧,直欲扑人而来。
虽然现在已是隆冬,但此时醒言右边的山沟中,依然草木繁茂,碧绿青葱。交相错落的藤蔓枝条,上面跳跃着娇小的山鸟,不时发出啾啾的鸣叫。藤架之下,又传出潺潺水声,应该是泉水在底下山沟中流过。而身右那些嶙峋的山壁石岩间,又生长着一蓬蓬茎叶柔长的书带草;从旁边走过,那一丛丛带着山间冷露的草叶便不时拂上人面,让人感觉到一阵清凉酥痒。
在山径中行走时,看到这一派生机勃勃的气象,醒言也忍不住跟净云赞叹,赞叹这福地马蹄山,真应了那句“山中无四季,福地长春时”。
就这样行行走走,在山间白云中几进几出,醒言净云二人终于来到清河老道所约的后山。等到了后山思过崖,净云便作了个揖,说了句“两位师叔谈玄论道,晚辈便不打扰”,然后便转身离去。
等净云走了,醒言朝前面观看,果然发现在前面不远处那座连绵的山嶂石崖之下,若有若无的山雾中正傲立一人。此时山间云岚渐起,那人袍袖飘拂,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倒还真像位神仙中人。
“这老头在弄什么玄虚?”
咕喃一声?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