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路烟尘
拿定主意之后,少年的脚步又变得轻快起来,往那千鸟崖一路悠然而去。
接下来的几天中,让醒言有些出乎意外的是,他无意中收留下的这个寇雪宜寇姑娘,倒是给他和琼肜带来不少便利。
以前,每到餐时,醒言还要带着琼肜,去那同在抱霞峰上的弘法殿中觅食。但自从寇雪宜来了之后,这三人便只去那儿吃了四五次,便不再去了。
因为大约两三天后,寇雪宜跟醒言告说道,她不太习惯在这许多生人面前进食。
因而,她便央醒言去那弘法殿的食厨之中,讨来必要的锅碗瓢勺,还有那米面菜蔬,然后她便在这四海堂中,举火升灶,就着那方不知哪位前任堂主留下的小小石灶,开始给这四海堂中一众人等,烹煮那一日三餐的食物。
但实际上,在四海堂中占得多数的这俩女眷,基本上只吃那琼肜小女娃儿,每日不知从哪儿拾掇来的鲜美果实;这灶间烹煮之物,大多都进了这位四海堂主的肚腹。
虽然,醒言也曾劝寇雪宜不必如此辛苦,但每每她只是淡然一笑,称她当日许下为奴为婢之愿,这些便都是她应该做的。
说此话时,寇雪宜那张如霜赛雪的面庞上,便现出一种连男子也少见的坚韧不回的神色。伴着它的,还有那一抹似乎永远也消不去的愁颜。
瞧她这副神色,劝过几次之后,醒言也就没再坚持。只是这么一来,却扰碎了不少上清宫年轻弟子的清梦:
在雪宜到来之后,便常有那其他峰上的年轻弟子,不畏那风吹日晒、跋山涉水之苦,巴巴的赶来这抱霞峰弘法殿中用食!
又过得几天,这一日,永远不知疲惫的小琼肜,又扯着她的雪宜大姐姐,结伴去那山中摘花觅果。这两个女孩儿一走,便显得这四海堂中,一时间清静非常。
得了这阵空闲,醒言便在那袖云亭中,诵读经书。在看过半卷经书之后,觉着有些倦怠,便展目眺望对面山岑间那道潺潺不绝的流瀑,舒缓一下精神。
袖云亭飞挑的亭顶,遮住了这夏日的阳光。不时有些微黄的叶茸,从亭畔树木的枝头飘落,随着山风悠然而下,散落在少年面前铺开的经卷上。
又出了一会儿神,醒言忽的想起来,反正现在也是无事,何不趁此去访那飞云顶上的藏经阁中?也好瞧瞧有没有合适的法咒,可以来遮掩自己这疑似噬魂的炼化之术。
想到这里,他便束好面前的卷轴,略拾掇拾掇道服,便朝那飞云顶迤逦而去。
上清宫天一藏经阁,坐落在罗浮山飞云顶上清观之侧,与后山的观天阁遥相呼应。但与观天阁那巍巍入云的参天气魄相比,这藏经阁从外面来看,并不十分显眼,只是一座三层高的石楼。石楼阁顶,俱覆青瓦。
天一阁如此材质,正宜防火。而这藏经阁“天一”之名,也是取自那“天一生水”的说法,喻指克制火患。这“天一生水”是何来历,在琼肜来那千鸟崖之前,醒言无事之时,倒也曾经做过考证。只不过,最远也只晓得那前朝大儒郑玄曾说过:“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再往前,便湮没不可考了。
现在,远远望过去,这天一藏经阁青灰相间,造型质朴,外表颇为古旧。只有那阁顶四角弯翘的飞檐,才让它显出几分灵气。
到得这藏经阁门口,那守门的弟子却似乎不太认识他。只有在醒言出示了那块四海堂堂主令牌之后,那守门弟子才告了声罪,恭敬的请他入内。
待来到藏经阁里面,醒言才发现,这间从外面看起来并不起眼的藏经阁,内里却颇为宽绰广大。一排排的檀木书架,在平整的水磨石地上整齐的排列着,架间则叠摞着一卷卷的经册。
在经架间略略逡巡了一圈之后,少年便有些奇怪的发现,这整间楼室里,除了自己之外,便是几位看守藏经阁的道人。除此之外,这诺大的藏经阁中,便没什么上清弟子在翻看经书。
——这位新入门的四海堂堂主有所不知的是,在这藏经阁中,收贮的都不是那寻常修习所用的经籍。上清弟子日常修习所用的道家经卷,在上清各殿之中都有自备。
说起来,醒言那四海堂中,相对他堂中弟子的规模而言,那藏书也算得上是十分丰富了!
另外,让醒言觉得颇有意思的是,在天一阁这个道门藏经阁中,竟然还有好几栏书架,上面堆叠的却不是道家经籍。略略翻翻,有不少正是他以前在那季家私塾中,所涉猎阅读的诸子百家的经卷。甚至,在那儿还发现了为数不少的武术典籍。而在一些角落里,还散落着一些古古怪怪说不出来历的经轴。
而这几栏有些另类的书架,则全都赫然铭着四个篆字:“海纳百川”。
看来,这上清宫藏经阁的设置,也很好的秉承了那上清教祖的教义。
还有一点,也让细心的少年注意到。那便是,虽然现在那麻纸、竹纸在上清宫中甚是风行,但在这藏经阁中,醒言却发现所贮藏书,几乎全都是那些竹木卷轴。略一思忖,便大略可知其缘由。
一来,自是因那大多数藏书年代久远,那时恐怕还没有纸。二来,即使现在新入的卷籍,也不用纸张写就,大半便是为了能藏贮久远,不易损毁吧。说起来,那麻纸竹纸虽然轻便,但较易被虫咬蛀;况且若是经常翻阅,其损也速,不利于长久存贮。
就是这千百卷不同年代烤制成的木牍竹册,蕴贮一堂,混合着散发出一股说不出的气味。这气味似兰非兰,似麝非麝,但却颇为清郁,沁人心脾,恐怕便是那古人津津乐道的书香吧?
醒言就在这些散发着汗青香味的经卷书架中,往来查看。只是,待他转上好几圈儿,也耐心翻查了一些经卷,但大半个时辰下来,却还是毫无所获。
半晌徒劳无功之后,醒言才发觉,这藏经阁一层之中的经册卷轴,虽然称不上浩如烟海,但也差不多够得上书叠青山。逡巡了好几周,花费了大半个时辰之后,才发现除了变得眼花缭乱、双目酸麻之外,还是一无所获。
终于,醒言决定放弃自己寻找,转去询问那负责守护藏经阁的前辈道人,清旸道长。
恭敬的见过这位面容清瘦、相貌慈和的清旸道长,醒言便将自己的来意说明,询问清旸道长在这藏经阁中,有没有那施展开来,能让他浑身上下现出一派光明灿烂景象的法咒。
许是这要求比较古怪,倒费得他不少口舌。最后,才终于让这位清旸道长明白,眼前这位新入本门不久的少年堂主,说了半天的法术,原来并不是那利于攻防的法咒——这少年心急火燎说了半天的法术,却只是想让自己在施法之后,变成一派光耀堂皇的模样!
却说这位清旸道长,方才见这位少年堂主,在那书架之间专心致志的翻寻经卷,还在内心里赞他勤勉。等现在弄清这少年的真正来意,再看他那一副急切的模样,便在心里暗暗叹道:
“唉,可惜了。倒底还是少年人,只想学这些个华而不实之术。”
只不过,这清旸道长向来温蔼,并不准备拂这位少年堂主的兴头。略一思忖,便缓声对眼前这个一脸期待的少年说道:
“原来堂主要求此术……贫道想起来了,在那边‘丹霞匮’中,有一卷名为『太上大光明神咒品』的经册。那里面好像记载着堂主所需的法术。几年前贫道似乎浏览过,大概叫‘旭耀煊华诀’。”
“呀!那就多谢道长相告~”
听清旸道长这么一说,便知这藏经阁中,确实有自己设想的那种法术;这样一来,自己那心腹隐忧,便差不多完全可以消除了!
当即,醒言便大喜过望,干脆利落的谢过一声之后,就赶紧转身朝丹霞匮奔去。清旸道长所指示的那个“丹霞匮”,偏于一个不起眼的角落之中,若不是经他提醒,醒言根本便不会注意到。
而在这位急奔而去的少年身后,这位说话素来缓慢悠然的清旸道长,还没来得及将那更重要的下半截话儿说完,便见得这位性急的少年堂主,已是向那“丹霞匮”一头冲去!
第八章 言存嘉意,欣然有会于心
负责守护上清宫天一藏经阁的这位清旸道长,脾性还真有些慢慢悠悠。
也不知是不是由于他的前任老道清河,正因为过于张扬跳脱,才导致最后酿出大错,所以上清宫吸取教训,慎重考量之下,才选了这位性情沉静的清旸道长,来做这天一藏经阁阁主。
因此,在醒言以为清旸道长的话已经说完,便转身朝他所指的“丹霞匮”奔去时,那清旸道长,却还是留下后面半截颇为重要的话语,没来得及说。
于是,便在醒言已经奔到那丹霞匮书架前,准备开始翻寻那载有“旭耀煊华诀”的经书时,耳中才听到清旸道长迟到的一句话:
“……那丹霞匮不可贸然靠近!”
“呃?”
听到这句话,醒言那已经开始翻动经卷的手,顿时便停了下来:
“莫非来这丹霞匮中寻书,还有什么重要关窍不成?”
当即,这位从谏如流的少年,赶紧停下手中的翻动,又返身奔回清旸道长的面前,恭声问道:
“不知道长所指何事?”
——却发现,眼前这位清旸道长,现在竟是一脸的古怪;沉吟了半晌之后,才有些讷讷的说道:
“呃……也无甚事。张堂主便去那丹霞匮中寻找吧,耐心寻一下,应该不难找到。”
“是。谨遵阁主所言。”
少年恭敬一答,然后便带着满腔的莫名其妙,又返身去那个嵌在阁厅东南角的丹霞匮前,开始专心的寻找清旸道长指点的那本经咒。
果不其然,也没费多少功夫,醒言便查到了那卷《太上大光明神咒品》。找到后,将这经卷小心的取下来,醒言便在旁边寻得一处干净所在,盘膝坐下来,细细研读这经卷中所载的内容。
且略过少年专心研习经卷不提,再说刚才那位清旸道长,现在可谓是疑窦满腹。
原来,清旸方才说那丹霞匮不可贸然靠近,确非虚言。这丹霞匮中所贮经书,若要修习,俱都要求修习者奄有不小的道力。若是道力修为不够,还来强行修炼的话,则不仅无益,反而还有大害。
因此,为了避免那些贪功冒进的后辈子弟吃苦头,坏了修行,这藏经阁中的前辈长老,便在这丹霞匮的周遭,布下一座小小的五行阵法,名为“巽壁阵”。若是有那道力修为不够的上清弟子,靠近这丹霞匮时,这座“巽壁阵”便会自然发动起来,阻其到那架前寻阅经卷。
虽然,这座阵法兼带着也有防盗的作用,只不过若是那贼徒能进得这藏经阁,便不会是一般的小贼;这座阵法也基本不会起到作用。
其实,方才也是醒言一心只想着那掩饰噬魂之术,便没怎么留意;若是稍加留心,便会发现这丹霞匮离得一般卷架颇远,旁边墙上则镶有一块木牌,上面也书明此事。
不过,虽然没能留神,但幸运的是,醒言年纪小则小矣,但并非是道力全无。虽然他那太华道力经了这么多天的淬炼,并不见怎么增多,但也已算得颇为精纯;丹霞匮旁这座小小的五行阵法,自然不会对他发动。
只不过,这些内情那清旸道长却无从知道,因此便在那儿疑惑不已:
“怪哉!这位四海堂的张堂主,听说入得本门才不过两月光景。看他年纪,也只不过十六七岁,却不知如何竟能通过那巽壁之阵?”
一番思忖之后,这位行事谨慎的清旸道长,想到一个合理的可能:
“莫不是这阵法年深日久,今日竟是失去效用?”
这念头一经想出,便越琢磨越觉有理。
有了这想法之后,略一思忖,这位忠守职责的藏经阁阁主,便唤过不远处那位正在洒扫的徒儿,小道童净行。
见师傅相召,这小道童赶紧过来,躬身说道:
“不知师傅有何吩咐?”
“唔,是这样的,有本《阴骘大定经》,为师想翻阅一下。你替为师去那丹霞匮中取来。”
“是……嗯?”
开始还没反应过来;但等想清楚师尊话中之意,这位与醒言年纪相仿的小道童净行,大讶,忍不住问道:
“师傅,那丹霞匮前的五行阵,徒儿不是还不能……”
刚说到这儿,便听得他师尊又是和缓的说道:
“唔,你去吧。自有为师的道理。”
瞧着师尊莫测高深的样子,净行也没法,只好怀着一肚子迷惑,朝那丹霞匮走去。
在他身后,清旸道长正拈须想道:
“唔……虽说我这净行徒儿,修为尚浅,但总比那刚入教的少年要强一些吧?如果他也能近得那丹霞匮,那便一定是巽壁阵已然失效。”
且不提这清旸师尊,已经开始考虑如何再来布设一座新阵势,却说他这位小徒儿净行,?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