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侠传奇
跑了,因此追踪寻来,想不到小公主果然是在马车上。”
女的笑问:“小公主,要不要我们杀了这赶车的老头儿?”
小公主一怔:“你们杀他干吗?”
“这老头儿不但对小公主无礼,而且也看出了小公主女扮男装的面目,杀了他灭口,小公主的事就没人知道了,不好吗?”
“噢,你们别乱来,这老头儿为人顶好,也不是多话头的人。”
“那我断去他一只手好了,谁叫他对小公主这般无礼,用马鞭来抽打小公主的。”
“你断去他一只手,叫人家今后怎么套马赶车的?你们常说我胡闹,我看你们比我还胡闹,我不准你们伤害这老头儿。”
“小公主,你几时变得这么心慈手软了?这样在江湖上行走,是会吃亏的。”
“心狠手辣,也不能乱伤人性命呵!”
男的说:“既然这样,小公主,你随我们回去吧,别在外面胡闹了。”
“我不回去,我要到处去走走看看,老是关在宫里,一点也不好玩。”
“小公主,我们是奉宫主之命。寻找你回去,请小公主别为难我们。”
“你们不能说找不到我吗?”
女的问:“小公主是不想回去了?”
“我还没有玩够,回去干吗?”
“那小公主莫怪我们无礼了。”
“什么!?你敢动手?不怕我恼了?”
“对不起,我们是奉宫主之命,不得不如此。再说,小公主一个人在外面乱跑,实在太危险了!”
小公主突然惊叫起来:“不好,我母亲来了!”
这一双男女一怔:“什么!?宫主也来了?”他们回头一望,哪里有什么人来?小公主趁这刹那间,身似流星,飞也似的隐没在树林深处去了,还嘻嘻哈哈,抛回来一句话:“你们回去吧,别来追踪我了!”
男的一跺脚:“好狡黠的小公主,我们快追,别让她又跑掉了!”说完,身形一晃,飞入树林深处。
女的对神鞭叟说:“老头儿,今日之事和小公主女扮男装之事,你千万别说出去,要是让江湖上人人都知道我们的小公主跑了出来,不单是你保不住恼袋,恐怕连车上那主仆两人,也会丢掉性命。”
神鞭叟知道事情严重,说:“放心,小老不是饶舌之人。”
“好,江前辈,我相信你。”这水月宫的女子,也追入树林中去了,神鞭叟怔了半晌,才默然转回路边饭店,公孙不灭和小丹早已在焦急的盼望着他们回来,他们主仆两人,十分担心神鞭叟会伤了少年或杀了少年。虽然神鞭叟临去树林前说过恐怕胜不了那位少年。但公孙不灭总感到神鞭叟的武功太好了,少年怎么也敌不过神鞭叟。现在,他见神鞭叟一个人转回来,没见那位少年回来,不禁心慌起来,与小丹相视一眼,急问神鞭叟:“老伯,那少年呢?没回来?”
神鞭叟脸色十分难看,盯了他一眼,冷冷地说:“走了。”
“公孙不灭心头大震:“老伯,你不会……”
“放心,你那位小朋友没事,她走了。”
小丹问:“走了!?老伯,是你赶走他?”
“小老没这个本事能赶走了她。”
“那他怎么走了?”
“小子,别多问,闹事少理,不然惹下了大祸,小老不但不能护送你们去淳安,自己的脑袋也会掉下来。”
小丹、不灭主仆又是愕相相视。神鞭叟说:“快吃饭,吃饱了上车赶路。要不在日落前就进不了湖州城。”
用罢饭,公孙不灭在临亡车时仍向那片树林投去了一瞥,希望能看到那神秘和行为古怪的小年一眼,他有点担心那少年出事了。不然,那少年不会这样不辞而别的。上车后,他轻轻的问小丹:’那位兄弟,不会给老伯杀害了吧?”
小丹睁大了眼睛:“少爷,不会吧?他轻功那么好,打不过老伯,也会逃走的。”
公孙不灭轻轻的叹了一声:“但愿他没事就好了。”
可是马车还没有跑出半里路,公孙不灭担心的那位古灵精怪的小年,竟出人意外的从椅子下面爬了出来。公孙不灭和小丹瞪大了眼。小丹说:“你……”
少年“嘘”了一声,示意小丹别大声叫喊。闪着一双聪明过人的明亮的眼睛轻声说:“你们是不是以为我走了?”
公孙不灭不知是惊喜,还是困惑、问:“兄弟,你几时藏在这马车上了?”
“在你们用饭的时候.我就悄悄的溜了上来呀!他们想捉我。没那么容易。”
这个狡黠过人的水月宫小公主,在飞身逃入树林深处时,以不可思议的敏捷,一下隐藏在荆棘丛里,并扔出一块石子,激射南方,石子磨擦着树叶,发出轻微的响声,使人感到她直往南面山岭的森林中逃去了。等到水月宫的那双男女,一前一后往南方追去后,又悄然转了回来,溜进了马车里躲藏起来。她感到往往事发的地方,就是最好藏身的地方,因为谁也不会去注意逃走的人会大胆的溜了回来,甚至连老江湖神鞭叟也没注意到。
公孙不灭愕然:“兄弟,谁要捉你了?是赶车的老伯吗?”
“那老头儿怎么来捉我?”
“那是谁?”
“水月宫的人呀!你们没看见他们?”
“水月宫的人?没有呵!他们出来了?”
“怎么,老头儿没对你们说?”
“没有呵!他只说兄弟走了,叫我们别多问,其他什么事也没有说。”
小公主满意的点点头:“这老头儿是一个守口如瓶的人,那么我放心了。公孙不灭和小丹听了她说一句没头没脑的话,感到莫名其妙,怎么不是赶车的老伯赶他走,而变成了水月宫的人来捉他?水月宫的人几时来了呢?公孙不灭又问:“水月宫的人来捉兄弟?”
“是呀!不过你们放心,他们一直往西南方向追去了,同我们走向东南的湖州城正好方向相反。”
公孙不灭叹了一声:兄弟,你怎么去招惹水月宫的人?水月宫的人可不是好人呵!”
“哎!我没有说他们坏呀!”
“兄弟,那他们干吗来捉你?”
小公主眨眨眼睛:“我怎么知道?”
“兄弟,水月宫的人对我有两次救命之思,为人极为仗义,你怎么去招惹他们了?”
“喂!你是不是为了报恩,想将我交给了他们?”
“兄弟,我怎会将你交出来的?就是报恩,我也会想其他的办法去报答他们,绝不会出卖兄弟去报答。这么做,我不成了卑鄙的小人了?”
小公主笑着:“我还以为你会出卖我哩!”
“兄弟,你到底因什么事,惹得他们要捉拿你?”
“我说出来,你会不会不理我了?”
“兄弟,你不会杀了他们的人吧?”
“嗨!我怎会杀了他们的人?他们一个个那么有本事,我能杀得了他们吗?我一见到他们,远远躲开还来不及,还敢去杀他们?他们不来杀我就好了!”
“兄弟,你到底因什么事?”
小公主眼睛一转:“因为我偷了他们一件最心爱的宝贝。”
公孙不灭吓了一跳:“什么!?你偷了他们一件最心爱的宝贝?”
“是呀!”
“兄弟,你怎么这般胡闹?”
“现在我不偷也偷了,有什么办法?”
“兄弟,你还是送回给人家的好。”
“现在我怎么送回去?”
小丹说:“你轻功那么好,神出鬼没,干吗不能送回去?你不声不响的偷去了我们的银两,还不是神不知、鬼不觉的送了回来?”
小公主咯咯的笑起来:“你还在记恨我啦!你叫我送回去,那不叫我去送死吗?”
公孙不灭说:“兄弟怎么是去送死了?小丹说的不错,你轻功那么俊,悄悄的送回去,然后对他们说,你没有偷,宝贝还在原处,不就行了吗?”“你们以为水月宫是客栈吗?愿来就来,愿走就走?第一次去,人家不大注意;第二次去,人家还不提防?我这一去,不啻是自投罗网,就是不杀我,也会将我关起来,那我一生一世,就别想能跑出来。”
“兄弟,事情不会这样严重吧?”
“你真是个书呆子,你以为水月宫的人好说话吗?他们杀起人来,半点也不会手软。”
“兄弟,那怎么办?”
“跑呀,见了他们就远远的跑开,那不就行了?”
“兄弟,偷人家的东西,总不是好的。”
“不好,现在也迟。”
“兄弟,这样好不好,要是今后水月宫的人再来,你将那件主贝给我,由我交还给他们,向他们求情,放过了兄弟、怎样?”
“不行!”
“不行!?”
“你别书呆子气啦,你将宝贝交给了他们,他们就疑心你是我的同伙了,说不定将你杀了,那我不是害了你吗?”
“兄弟。水月宫的人不是这样石讲道理的。水月宫的那值黑衣大哥和红衣、白衣两位姑娘,为人极好,我去和他们说说就行了。”
“就怕水月宫来的人不是你的那位黑衣大哥和那两位姑娘,你还没说话他们就把你先抓起来了。”
“兄弟,你放心,你说的那一男一女,我在客栈里也见过他们,还和他们说过呢。我看出,他们为人也很好,不是不讲道理的人。”
“真的!?你见过他们?”
“兄弟,是真的,我绝不会骗你。”
小公主一笑说:“好呀,要是他们再找到我时,你就代我向他们求情吧。不过,最好他们还是别找到我。”
“兄弟,你打算今后怎么办?”
“怎么办?我不是说跟你们在一块吗?我听说淳安县的新安江,也是很好玩的,青山夹岸,危崖重叠,急流飞瀑,景色十分引人人胜,而且江水清澈如镜。”
公孙不灭说:“不错,那里风景是美。”
小丹奇异问:“少爷,你从来没有去过,怎知那里风景美了?”
“小丹,我是从古人的两句诗里知道的。”
“哦?哪个人写的两句诗?”
“他是这样写的:‘湖经洞庭阔,江人新安清。”
小丹愕然,这两句诗他牛点也听不明白,便瞪大了眼睛:“这是什么意思?我怎么不觉得它美的?”
公孙不灭说:“小丹,看来你只会舞刀弄剑,不懂得诗词之美。这位古人。就是唐代的诗人孟浩然。他是说,天下之湖阔,就数洞庭湖了:江水之清,就是新安江了。由此可见新安江的江水清澈如明镜。要不是两岸的峰青岗翠江水有这样的清吗?其实,这位诗人,在富春江、新安江就写下了不少的诗句,令人神往。”
小公主也感兴趣了,问:“他写过什么好的诗句了?能不能念来听听?”
“兄弟,孟浩然写过的好诗可多了,他在建德县江边舟上夜宿时,就写下了这么一首五言绝句:‘移舟泊烟诸,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他将建德城外江上月下的夜景,写得像一幅画一样的美。”
小丹听得莫名其妙,不知是公孙不灭吟咏得不清楚,还是他听得不明白。他将这一首五言绝句听成了‘—周怕烟煮,一幕客愁心,眼眶添低树,江清越近人。’这稀里糊涂的四句,是什么意思?怎么像一幅画了?它美在什么地方?
小公主对这么忧愁的诗也不感兴趣,她原以为这个什么孟浩然古人所写的诗,大赞新安江神奇般的地方,和两岸迷人的风光,以及江滩的惊险、壮丽,想不到是什么愁呀忧的,有点大失所望,这又有哪一点令人神往呢?
由于小公主和小丹的身份、地位不同,所处的环境也不一样。小丹是一个孤儿,为公孙家收养,一向伺候人,除了认识几个字外,就没读过什么书,这样用词简练,高度概括的诗句,他是一句也弄不懂的。小公主是水月官的一只凤凰,一向高高在上,受人伺候,有一定的文化修养,也读过不少的书,但她所读的书,不是什么四书五经、诗词歌赋,而是《三字经》、《百家姓》《女儿经》、《增广贤文》等启蒙的书,更多的是读各派的武学及本门派的武功秘笼。就是读诗,也读一些写英雄气概,叱宅风云,振奋人心的诗句。如岳飞的“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如辛弃疾的“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王维的“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等等诗句,尤其是杜甫所写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这一首七言古诗,小公主可以说是一字不漏的能背诵出来,那些风花雪月、无病呻吟、卿卿我我的诗词歌赋,小公主却不感兴趣。
小公主和小丹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喜欢练武,不喜欢读书。小公主还多少读一点书,小丹却一点书也不喜欢读,一叫他读书就感到头痛,他宁愿去打柴挑水。所以他们两人听到公孙不灭吟出这么一首诗来,小丹是完全不懂,小公主是懂而不喜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