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灭长安
来人正是晏府次子晏云孝。他见到失踪数月的小妹,也是万分欣喜。当下众人互相引见道劳,很是烦扰了一阵子才安静下来。
晚饭开在西厅,一溜高阔窗子全朝向大海,烟波浩渺,水天一色,令人胸怀大畅。各种海鲜鱼虾流水般端上桌来。
饭既罢,茶才奉上,便有一汉子匆匆进厅,俯身在海中英耳边说了几句。海中英眉一掀道:“少掌门,万老七回来了,还带着一个人同来,说这人兴许知晓少掌门想问的事。”
“哦?快请他们进来。”少顷,进来一精干的红脸汉子,后面还跟着个年逾七十、精神矍铄的老人。与众人见过礼后,万老七和老人一同坐下。
万老七开门见山地道:“前天属下接到大掌柜的命令,马上就把所有的兄弟都派出去了。昨儿个得到回报,整个南海沿岸,共有大小渔船一千二百六十五艘。从六月初到六月二十这段时间里,没有一艘渔船到过那样一个荒岛,也没载过晏小姐和姓尹的那样一个人回川头来。”众人一听,尽皆皱眉。
“不过,属下想,那姓华的渔老大自称打鱼的,一路上却一网没下、一尾鱼也没捕。而且听晏小姐的描述,那船的形制也不像渔船,后来属下仔细琢磨,想起来,倒有一处地方属下还没去查过。”
海中英目光一闪:“老夫知道那个地方是哪里了!”万老七一拍大腿,跷起了大拇指:“嗨!姜终归还是老的辣,属下是迷瞪了大半宿才想起来的,大掌柜却一下子就猜到了。”
晏荷影听二人打哑谜,又是焦急,又是好奇,忍不住插嘴道:“海堂主,那地方倒底是哪儿?”
宁致远微微一笑:“官船!”
海、万二人俱笑了:“少掌门才是真正的高人,竟也是早就想到这一处去了。”
宁致远笑道:“闲话少扯。万七哥,你后来查这官船,查出什么端倪来了?”
“是。属下即时就去查了,这南海全境共设了海宁、普陀、宁波等共二十八个县,各县衙都有自备的官船。现已查明,这二十八县,连上南海郡守府在内,一共有官船八十六艘。兄弟们别的没查出来,只奇怪的是,从今年的二月二十二起,县衙里所有的船只都被派出海,只在各个大小海岛中游弋,后到六月二十左右,又莫名其妙地全召了回来,各归本县。后海清县衙的一个兄弟告诉属下,他们的官船在那段时间里也被征用了,听船上的船夫说,好像是曾载回两个人来,但个中详情,这位兄弟并不清楚。好在这艘官船出海时,请了一位大爷作向导,而今属下已把他老人家请来了。”一指身侧的老人,“这位是陈渔有陈老爷子,整个南海的大小上千个岛屿,没有他不清楚的,所以大伙就给了他老人家个外号,叫陈有数。”
一时众人皆注目陈有数。万老七请他把晌午曾说过的那些话,给在座的诸人再说上一遍。
陈有数的眼风不经意般瞟过晏荷影,然后慢吞吞地磕了磕手中的旱烟管,道:“俺是今年二月十八夜里,被衙门的金捕头传了去的……”
宁致远听他嗓音干涩,双手递过去一盏茶道:“老爷子,请喝茶。”陈有数接过,吞了一大口,清了清喉咙道:“到了衙里的签押房,牛师爷说有几位上面来的老爷想出海,要俺做向导,陪他们一块走。”
海中英问:“出海去做什么?牛师爷说了没?”
“没,俺也不敢打听。那几位老爷瞅着都不大好惹,个个像才死了老子娘一样,恶凶凶的,俺不敢多事。”
宁致远问:“老爷子,这几位老爷都什么样?穿什么衣服?”
“为首的那位老爷约莫四十来岁,样子嘛……挺受看的,哦,对了,他这儿有颗痣,红色的。”陈有数一指自己的左眉尖,晏荷影心头一震,险些脱口而出:华老大!而宁致远、晏天良则不由得都看了她一眼。
来海宁前,她已把当日的一些情形细述了一遍,也提到华老大左眉尖上的那颗朱砂红痣。众人心中一喜:没想到事情一开始就这么顺利,看来,要找到尹延年,只怕也不太难。
众人凝神听陈有数往下说:“这位老爷姓华,人倒也还算是客气,俺当时问他要去哪儿,他说也没啥准谱,不过是去随便逛逛,却不知这南海里拢共有多少个岛?俺告诉他,那可就多了去了,海边上,自打小就传下来一首歌谣:有名的三百六,没名的没法数。一个一个地念,三天也没够。华老爷一听,当时就黑了脸:‘那多少也总得有个数吧?’俺说,小的打从六岁就跟着小的爹出海讨生活,现如今已经六十多个年头了,南海的大小岛屿,扳扳指头算下来,总得有一千二百来个吧。”
“华老爷一听这么多,黑着的脸马上又白了,倒比鱼肚白还要白上几成。发了半晌的傻,又问,要是乘船出海,一个岛一个岛的去转上一圈,大概要多少时日?俺当时就骇了一跳,忙说,这可从来没人干过,又不是得了失心疯,吃饱了撑的没事干。可看华老爷那样子水滴水淌的,也怪可怜,俺就宽他的心:真要那么干,一路上又没啥三灾两难的话,大概也就十年左右的工夫吧。华老爷听了,坐在椅中发了半天的呆,才又对俺说,要俺画一张南海所有岛屿的方位图出来。”
“这下俺可犯了愁了,当下告诉他,这事抓瞎,一来俺年纪大了,一时间只怕有些小岛、无人岛记不周全;二来俺打鱼撒网倒还在行,这操笔杆子就像张飞爷使绣花针,实在是应付不来。华老爷说不打紧,当即命令牛师爷去寻摸三个画画的好手来帮俺。他给了三天的期限,准定三天后就要把图交上去。”
“唉!三天三夜,俺跟那三个画画的秀才都遭罪了,没合一下眼,紧赶慢赶的,总算把这张倒霉的海岛图赶了出来。第三天一大早,华老爷把俺又唤到县衙,看了图问:有个岛,叫‘叫三姨’的,在图上什么地方?俺想了老半天,只好告诉他,整个南海中,就从来没听说过有这个岛。华老爷又愣了,好半天才说:‘那我们就从这开始。’指了指图上最南端的一个小岛,‘一个一个的,都去看看。’同时,他又吩咐县大老爷……”
海中英不禁插口道:“老爷子使得动你们的县大老爷?”
“是呀,俺们县大老爷平时多拽的一个人,可见了华老爷,却灰孙子似的,连屁都不敢放一个。华老爷命令县大老爷,马上把这图照原样画一百张给郡守大老爷,分发到南海所有的县衙门,然后全部官船拿着图出海,把一千二百多个岛屿分成四十块,让这些官船,分头全去逛一遭。唉,这是发的哪一门子的疯魔哟!第二天晌午,也就是二月二十二,俺就跟他们出海了。”
宁致远、晏天良等人暗想:这位华老爷,一点儿都不疯魔。
宁致远问:“老爷子,他们出海去究竟干了些什么,您看得出来吗?”
陈有数凝神回想道:“反正,肯定不是去随便逛逛,好像……是专门去找人的。”
“您怎么看出来的?”
“每到一座岛,他们总不让俺上去,而他们却上去四处转悠,还大声大气地喊。只是俺年纪大了,耳背得厉害,又在船上,离岸太远,实在听不清楚。他们要不是找人,那么大声地喊些啥?”众人均觉此话有理。
“这一找就是四个来月,俺这辈子受够了在海上颠簸的罪,年纪又大了,真是不想再陪他们‘逛’了。难不成还真耗上十年的光景,把这把老骨头都扔在了海里?可华老爷一路上对俺倒很是客气,出海前又给了俺的大小子一百两黄金。俺没法子,只好耐着性子陪他们。记得那天近晌午,船连走六天,水快喝完了,正发愁时,俺一下想起来,有个叫望郎浦的小岛,画图的时候忘了画,岛虽小,也没人,倒有山泉。当下指挥着把船开过去。等到了地界,华老爷他们乘小舢板上岛,留俺在舱里歇息。那天太阳好,俺就到船板上,想晒晒这把老骨头,猛不愣登地却见从岛上半山腰的山洞里,出来了一个人。华老爷见了,欢喜得又喊又叫,可距离太远了,不清楚都说了些啥,过了一会儿,又出来了一个人,看那身打扮,倒是个女的。”
听到这儿,晏荷影无地自容:她在讲述往事时,对自己与尹延年在山洞中的情形只字未提。想当时孤男寡女同居一处,虽然自始至终二人并无丝毫的苟且之举,但若说出来,谁人会信?不料此刻却被陈有数一语道破,真不知爹、二位哥哥,还有座中的其他人等会作何想法?
晏家父子也觉难堪,正窘迫至极时,却听宁致远淡淡地道:“陈老爷子年纪大,必是看错了,那两个人,应该都是男的才对。”
陈有数一愣,但眼一扫晏家父子那像墨汁、晏荷影似红布、其余人青铁般的脸色,心里顿时明镜一般。七十多岁的人了,世间的酸甜苦辣、是是非非,什么没经历过?且他的心地本就极为良善,当下以手拍额,连连点头:“是是是,是俺老糊涂了,那两个确实都是男人,俺眼神早就不济事了,连人家穿的衣服是男是女都弄混了,该死!该死!”
众人都笑了,万老七道:“老爷子,这个怪不得你,毕竟离得那么远!”晏家人至此才舒了一口气,都暗暗感激宁致远及陈有数。
“后来呢?”海中英问,“这两人上船了?”
“是,过了不多会儿的工夫,这两人就上了船,然后华老爷就叫返航。显然,他扑腾了四个多月,为的就是要找见这两人,三天后船到川头,这两人上了岸,俺也就回家了。”
这一气说下来,老人不觉气喘,宁致远将早已备好的茶盏递过去:“老爷子,那两个人中是不是有一个麻子脸?”
陈有数点头道:“是。”
宁致远又问:“您记不记得,这人有没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陈有数摇头:“俺睡舱头,他睡舱尾,除了上船下船,在船上的三天工夫里,他好像就没出过舱门一步。”又凝神想了想,肯定地道,“嗯,这个麻子确实没啥不一样的地方。”
送走陈有数,众人都觉泄气,宁致远却为大伙鼓劲:其实今晚收获颇丰,至少晓得了那船并非如尹延年所说的是偶然路过,根本就是专门去找他的。晏云孝忧心忡忡,说没想到官府居然也在打传世玉章的主意!
不仅他,众人亦是心情沉重:寻传世玉章一事本来已极其棘手,而现在官府竟也来横插一杠子。虽然姑苏晏府财雄,四海会势大,但无论如何也不能跟朝廷官府抗争,若传世玉章确实已落入官府的掌握,那再想夺回来就千难万难了。
一念及此,晏云义咬牙道:“官府又如何?传世玉掌上又没刻着‘官用’两字。”一看面色苍白,盈盈欲泣的晏荷影,怒火愈炽,“我就不信了,天底下还有这种道理?谁的权势大了,谁就可以任意胡来!”
宁致远点头道:“四哥说得是,无论如何,传世玉章我们一定要找回来交还少林寺。只是……”
一直默不作声的晏荷影忽开口:“爹、哥、宁公子,还有件事,我以前忘了告诉你们。”于是她把尹延年去年秋天跟朋友去东京城外的“尹记烤鱼”吃鱼,为争座头差点儿打架一事说了。
宁致远眼睛一亮:“这是他无意中的闲聊,应该不会掺假。”一望面上俱在发光的众人,“伯伯、二哥、四哥,不如我们就去东京走一趟,怎么样?”
第九章 寻他千百度
七月东京,溽暑蒸人,但城外波光粼粼的金明池畔,万株垂柳的浓荫下,正是消暑的极好去处。
自汉初,金明池便已修建宫室楼阁,千年下来,四周已是楼台相连,轩宇不断。又因它东临汴河,北居东京,西环金水河,苜蓿怀风,清波涟涟,碧荷接天,是东京城外无与伦比的避暑、游赏、泛舟的胜地,而秋风送爽之时,亦是黄河鲤鱼肥美之季。于是乎,金明池畔的贵人们就更多了,但他们却都只去一处地方——醉秋楼,因为只有在这里,才能吃到“尹记烤鱼”。
“尹大明这人手腕高,人缘好,黑白两道都打点得妥妥帖帖的,在官府中也有靠山,所以很吃得开。属下已经请他来了,应该马上就到。”四海会东京分会堂主张涵道。宁致远闲眺雕栏外柳荫下清粼粼的汴河水蜿蜒流向远方,忽问:“张大哥,我们现在坐的这副座头,就是这醉秋楼中最好的?”张涵点头。
“可张大哥好像并没有事先订座?”宁致远笑望自己这个英气内敛的下属。
“这正是这位尹大老板的高明之处……”张涵话未说完,雅间的湘妃竹帘一掀,众人便见一个白净净、笑嘻嘻的胖子满面春风地赶了进来:“哎哟喂,张老弟!今天是哪阵好风把你老弟给吹来啦?老弟,你可是有些日子不来看老?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