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灭长安
“那是当然。荷官,你是怎么到的宸王宫,又怎么会成了一个郡主?”这已是晏云仁第三次提出这个疑问了。
“哦!三哥,是这样的……”晏荷影轻描淡写地敷衍了几句,简略得连自己都觉得说不过去。听完她的叙述,张涵、晏云仁心里五味杂陈。张涵心中冷笑:她的几句话说得藏藏掖掖的,明摆着心虚。在这两个多月里,只有老天爷才晓得,她跟赵长安到底玩了些什么花样。而晏云仁的想法与他如出一辙,颇为难堪。
晏荷影见二人脸上阴晴不定,心中七上八下。晏云仁忽沉声道:“荷官,今天你既然来了,就不要再回宸王宫去了吧?”
她猝不及防,不免着慌:“三哥,我……还是回去的好。”
晏云仁冷冷地问:“为什么?”她低头,避开二人洞察一切的目光,嗫嚅道:“救七位前辈的事。中间要有个人来回奔走,互通消息。”
“那倒也不必。”晏云仁的眉头已快要拧到一处去了。“是啊,传话递信有于兄弟哩!”张涵瞄了于长顺一眼。于长顺点头,连连称是。
“可……”她越发心慌,“有些话,他只会告诉我,不会对于大哥说。”话方出口,便见张涵、晏云仁不约而同地黑了脸。
哎呀!她懊悔不迭:自己这不是明摆着自承,自己与他关系亲密?但话既已出口,此时是一发的不能辩了,否则越描越黑。张涵、晏云仁盯着手足无措的她,一时都不知该如何才好。半晌,晏云仁叹了一声:“好吧,你要回,就回吧。只是,你记好了,你真正的身份!”
如蒙大赦的她不敢再多话,只对二人福了一福,然后垂头,逃也似的出厅而去。待车及众侍卫消失在了大路的尽头,晏云仁、张涵方转身回府。回到中厅,晏云仁沉默半晌,才闷声道:“张兄弟,不晓得刚才你留意没,那个姓召的很可疑。”
张涵点点头:“原来晏三侠也瞧出来了!姓召的决不会是一个带刀侍卫。他的面貌、口音倒没什么,可那双手上连一丁点茧子都没有。试想,一个带刀侍卫,一双手会那么光净,一点都不粗糙?”
晏云仁道:“其实,他手上还是有茧子的。”
“哦?”张涵眉一扬,“在哪儿?”
“在他右手中指,靠左的第二个指关节处,就有一小块茧子。这里有茧子,只能证实一件事,那就是这人常常握笔,时时写字,所以才会磨出茧子来。哼哼,一个带刀侍卫,却常常握笔,这不是太荒唐了吗?若他扮成个师爷,倒还说得过去!”
张涵看了看对方,欲言又止。但晏云仁已明了他想说的话,自觉兹事体大,自己应畅所欲言,至于晏府的颜面、小妹的声名,也就顾不得了:“张兄弟好像……已经晓得这个召仕久是谁了?”
张涵只得又点了点头:“实际上,还不只是茧子……”说到这儿,两人都不出声了,但眼前却都浮现出方才的情景:从掀起车帷后,晏荷影的眼神,就一刻都没离开过“召仕久”,便是个白痴也能看出来,“召仕久”究竟是谁。而晏荷影对他,又是怎么一回事?
晏云仁摇头道:“唉!家门不幸!刚才要不是为救上官公子他们,我……我真是,唉!”张涵没法答他的话,苦笑:你们姑苏晏府家门不幸,难道我们四海会又三生有幸?
他见晏云仁的脸已阴得能砸下冰雹来,忙劝解:“晏三侠,其实这事也没你我想得那么严重,刚才姓赵的不是说了,九月十六上官公子他们就能出来,到时候晏姑娘肯定要跟大伙儿一道离京躲风头,左右也就再耽搁个九天的工夫。今天这事,你不说,我也只当没这回事,大家都不提,不就过去了?”晏云仁感激不尽,连声称谢,但不经意间,却见张涵眼中闪过了一丝寒意。
九月初九,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法司所有有品级的官员齐聚戒备森严、关防重重的刑部大堂,会审上官轻寒七人犯上谋逆一案。二百多官员、六百差役、禁军,及一干刑名、师爷、衙役将刑部的前四进院子站了个满满登登。自宋开国以来,如此宏大的审讯场面,还从未有过。上千的人,却只大堂中的四人有位子坐。就连记录犯人口供的书吏亦是执笔躬身,立于书案后。
赵长安居中,两侧是刑部尚书王玄斌、大理寺卿潘宏,及都察院司使方靖良。虽说是会审,但真正主审的却是握有皇帝颁赐了皇命玉符的赵长安。不出所料,上官轻寒七人既未信口雌黄,更没有桀骜不驯,咆哮公堂,七人各报上一个假名,然后就都爽脆利落地招认了“谋逆”大罪。待七人被押解下堂,赵长安淡淡开言:“三位大人,按律,七犯该定个什么罪名?”
“回殿下话,”王玄斌站起俯身,“谋刺皇亲,按我《宋刑统》,是十恶不赦大罪之第四款——谋恶逆。按律,七犯当凌迟,枭首,弃市,诛九族。”
“七犯狂悖犯上,就是剐一万次也应该,不过……今上以仁德治天下,若灭七人的九族,只怕会有数千的人掉脑袋,一下杀那么多的人,有违圣上慈惠爱民的圣意,且刚才七犯认罪的态度也好,莫如……”他瞄了一眼俯首恭聆的三人,“这桩大案,我一个王世子,不便置喙,此案该当如何判,还是要以三位大人的话为准!”
王玄斌三人宦海浮沉数十年,听话知音:既然事主都愿放七犯一马,自己三人又何必做恶人?王玄斌遂对一个熟谙刑律的司官使个眼色,那名司官心领神会,躬身,恭恭谨谨地道:“依律,七犯罪大恶极,本万难宽赦,可皇上有好生之德,臣等以为此案可这样判:七犯凌迟,枭首,弃市,家人呢,就灭三族?”
赵长安连连摇头:“不成,不成。这哪成?刁民难惹,知道的呢,说只灭了七人的父族、母族、妻族,朝廷已是大大的宽宥了,可到了那好生事端的人嘴里,只说是灭族,判得清灭的是几族?结果,朝廷宽大的德意没宣扬,反倒落了个严苛的名声!”
“这……”王玄斌、潘宏、方靖良都踌躇了:十恶大罪,按律从来都是灭九族,今天只灭三族,已是从所未有的轻判,现再要从轻,那该如何拟,才能对贵人的胃口?
赵长安见不但三人,就连堂中的数十名司官均面现困惑,更有几个精明的,眼中显出了怀疑。心思:不成,可不能再议下去了,拖则生变,自己须快刀斩乱麻,从速了结了它。于是,他用不容置疑的口吻道:“七犯固然可恶,但念在他们行刺未遂,认罪又好,俗云,杀人不过头点地,我现就定了规:七人的罪名仍是谋恶逆,刑处嘛,姑念有可从轻之由,兹判为斩立决。七天后,也就是九月十六行刑。王大人、潘大人、方大人,你们有何异议吗?”
“异议?”他都宣判了,自己还敢有何异议?反正他是主审,握有皇命玉符,且又是七犯谋刺的对象,连他都要轻判,三人更有何话可说?三法司的众司官,有生以来,还是第一次遇到这么荒唐的判决:在当今天子的眼皮子底下谋刺皇亲,竟然只斩立决?那……以后再撞上十恶不赦的案犯又该如何判呢?还有,贵人说,姑念七人有可从轻之由,从轻之由是什么?语焉不详。罢了罢了,似此等钦案,内中不知有多少不可告人的隐秘,自己一介小小的司官,想这些做甚?不想要脑袋了?当下数十人齐声应道:“世子殿下聪明睿智,断案公正,判刑适当,臣等不胜感佩钦敬之至!”
“那……众位也都认为这样判,没有什么不妥之处喽?”众人异口同声:“是!此案这样断,十分妥当!”
“那……这呈递皇上的奏章,就由王大人你们先拟一个稿来我看,然后,再由我领衔,会折具奏!”
“是!臣等谨遵殿下的钧旨!”事情进展得非常顺利,呈到御前的奏折,当天就发下来了,御笔只朱批了两个字:准奏!
计算时日,宁致远定已赶到了东京,现正布置人手,以备九月十六与自己里应外合。赵长安将救人的计策来回思量了上千遍,自觉已天衣无缝。七人得救后,自己的恶名虽不可能一夜间便洗刷得干干净净,但至少能让有识之士对那几十桩血案产生怀疑,这样,自己再着手追查那个诬害自己的女人,也容易得多。
特别是晏荷影,到时,自己再向她解说那种种的误会,她也能听得进去了。一念及此,他心痛如绞:七人的脱险之日,也就是她与自己的永别之时,从此二人天涯永隔,她做她的宁夫人,而自己……唉,大事当前,还想这些不相干的干吗?就在这种千回百转、患得患失的心境中,他既盼着九月十六快点到来,又怕那天来得太急。
九月十六,天未亮他就起身了,在众太监的服侍下漱洗栉发。他将整个营救计划,又从头至尾细想了一遍,自问确已天衣无缝。这几天中,四海会也没有任何讯息传来,说明一切稳妥。看来,此次营救,顺利还出乎自己的预料。想到这儿,他心境大畅,于是特意换上一袭织绣着极其精美的金龙图案的白袍,又簪上自己十七岁生日时,皇帝御赐的那顶双龙戏珠缕金丝玉冠。皇帝喜欢他如此穿着,一想到自己这样欺哄他,行迹已几近于玩弄,他心中异常地歉疚不安。
寅时三刻,他所乘的黄轿正点进了皇城正门——宣德门。然后再往前二百步,到南薰门,无论爵位何等尊崇的王公大臣,至此都必须下轿。轿方停稳,便听轿外尖声宣旨:皇帝传他到紫宸殿议事。
他微觉诧异:何事如此紧急?竟令御前总管太监包承恩早早儿的就在这候着自己?他下轿,在八名提宫灯的紫衣太监的引导下,随着包承恩,向坐落于大庆殿后的紫宸殿行去,暗思:皇上此时召见自己,为的莫非是明春三月,自己代天出巡一事?一想到这儿,他便觉抑郁难宣,但圣谕早已诏告天下,纶言如汗,又怎能收回?就在这沉思间,众人已登上紫宸殿的玉阶。
到殿门外,众太监停步,就连平日一步不离皇帝身侧的包承恩,也在高高的门槛外站住了,躬身对他做了个请入内的手势。待他跨进殿内,“吱呀”一声,殿门被包承恩从外面带上了。大殿既深且阔,陈设又多,但只御案上亮着一盏灯,皇帝的脸隐在暗处。他徐步到案前,跪倒磕头请安。
“起来吧!”皇帝的声音仍如往常一样温和慈爱,“今天你倒穿得整齐!”赵长安垂头:“谢皇上褒奖。”
皇帝问道:“听说……那七个反贼的罪名已定了?”
“是!”他一愣:七人谋逆案审结的奏章,自己不是早就恭楷誊就,于三法司会审的次日就呈递到御前了吗?且当日皇上就已御批了“准奏”两字。嗯,是了,许是皇上政事繁忙,已把这事给忘了。
“拟的罪名是什么?”
“启奏皇上,大逆一、谋刺二、犯上六,三法司最后议定的罪名是谋恶逆。”他特意说明罪名是三法司会商而定,以免皇帝以为自己有从轻宽饶之嫌。
“哦!那七人该处以何刑呢?”
赵长安从容应对:“谋恶逆是十恶不赦的重罪,我朝《宋刑统》定,凡犯此十罪者,凌迟处死,九族连坐。不过……姑念七犯行刺并未得手,且堂审时七人均痛哭流涕,有悔过之心。臣思我朝素以仁德治天下,皇上又最是慈惠爱民的一代圣君,臣窃以为,若是对此等罪大恶极之徒从轻施刑,一来可体现皇上的仁心,二来又能示天下以公,以全皇上的圣德,是以,臣拟的是斩立决,枭首,弃市。”
“哈哈哈……”听了这番言辞得体的奏对,皇帝笑了,“不愧是朕宠爱的好世子,办差果然机敏练达。”
“臣有今日,全蒙皇上的恩赐和栽培。”
“那也是你处置得力!那么冥顽不驯的七个反贼,居然也能被你一堂审过,一刑未动,就痛哭流涕?钱塘上官府的上官轻寒、银枪王龚二、一剑平南苏清河、四海会的两个堂主、正气庄的何凌天,还有夷南神刀吴守谦和赵济仁,七人会是这么窝囊丢人的货色吗?”皇帝在愉悦的笑声中突然说出这番话来,赵长安只觉好似晴天的一记惊雷劈在了头顶上,当场就蒙了。
第三十七章 费尽移山力
皇帝凝视他瞬间发白的脸色,冷笑道:“好!好筹划,好安排,好计谋!你瞒得朕好!你耍得朕好!”赵长安僵立当场,茫然无措。
“行刑的时辰向来都在午时三刻,而天牢在城的西门外,距刑场有十里,从牢中提取犯人,当在辰时二刻。到时,你就请宁致远带同人手,分成两路,一路于辰时三刻,到南门外十里的卫桥旁守候,等扬州、金陵两地的人犯解到时,把七犯截下,把押送囚犯的官员、衙役先制住了,等事完后再放走。另一路巳时埋伏在景运门外的少陵原,专救?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