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仙奇缘





  朱传宗心想:『怎么这么多人都知道了?看来我以后要学着隐藏情绪了。不然身边的亲信知道也就知道了,要是传到外面去,岂不是要军心大乱?』
  朱传宗心里想着,嘴里笑道:“你是听谁说的?事情哪有那么严重,不过是暂时的困难,我已经想好办法解决了。”
  水灵儿温柔地看着他道:“我知道你有办法的。从我认识你开始,还没有什么事能难倒你呢。不过呢,这件事毕竟还是因我而起,我慰劳慰劳你也是应该的。”
  朱传宗笑道:“我救了那么多灾民呢!好灵儿,不如你多慰劳我几次?”
  水灵儿本来就喝了几杯酒,星眸半醉,此时更是红晕上脸,嗔道:“你救了灾民,百姓都感你的恩,承你的情,我又没得什么好处!”又拿手指戳着朱传宗的脑门道,“你们男人的心思,都是一样。我要是天天对你好,也就跟春风她们一样,不放在你眼里了。我才没那么傻呢。”
  喝完了酒,已是夜深人静,水灵儿低着俏脸,一手拉着朱传宗,将他引到榻前。丁香半吐,玉臂环拥,云雨情浓,也不必细说了。
  朱传宗虽然装出有办法的样子,回到住处也不再发愁,不过钱粮一事还是没着落。眼看着日子一天天过去,转眼过了二十来天,不由得心里越来越急。
  这天突然探马来报,说是远远来了一队人马,是前来援军的,里面有朱传宗的家人。朱传宗不知真假,便率人迎出门去,只见大约一万多人,护着几百辆马车,浩浩荡荡行来。马车都装得满满的,因麻布盖着,也不知道装的是什么。在前头的是一些熟识的护卫,正是受他所托去保护朱家的老君教教徒。
  大队人马在朱传宗马前停下,这时从领头马车里走下一个人来,朱传宗一见不禁吃惊,叫道:“爹!”原来这人正是原工部尚书,朱传宗的父亲朱佑继!
  朱佑继跟朱传宗已经一年多不见,略见老态。不过他一向威严,朱传宗被他骂怕了,见了他还是唯唯诺诺,不敢放肆。他急忙上前来搀父亲下车,下拜行礼。王定昆得到确切消息,也率兵前来迎接。众人簇拥着进城去了。
  等进了内帐,细说详情,这才知道朱佑继竟是亲自给大军送粮饷来的,并招募了许多士兵,足有一万多人。
  朱传宗和王定昆顿时喜出望外,相顾大笑。出门只见那些马车上装的都是一车一车的粮草,装进库房,堆得跟小山似的。王定昆也算见过世面的人,但还是看得眼花缭乱,心想这朱家真是富可敌国,现在是打仗的年月,就是有银子也买不到粮食,朱家居然弄了这么多的粮草前来,可真是无价之物。
  朱佑继这一来不亚于及时雨,解了大军的燃眉之急,众人又是连连称谢。晚上大摆酒席,拜谢朱佑继。众人推杯换盏,尽兴而散,也不必细说。
  等到酒席结束,众人都走了,朱佑继才和朱传宗到书房里。朱佑组坐在太师椅上,喝了口茶,慢慢地叹了口气,道:“咱们父子居然还有见面的机会。”
  朱传宗道:“都是儿子不孝,连累父亲了。”
  朱佑继打量朱传宗半晌,点点头,突然微微笑了起来。朱传宗抬起头来,有些发愣。
  朱佑继道:“我在路上也听说了你这些天的作为了。很好,很好!我这个当父亲的没有什么本事,在官场上小心谨慎,步步为营,只想保住祖宗传下来的富贵,没想过有什么大作为。你生下来以后,脑筋不清楚,后来聪明了些,我还是不放心,只想给你谋个一官半职,平安过这一生也就罢了。哪知道天意难测,我这个儿子,可比我有出息多了!”
  朱传宗连说惭愧,对不起父亲的教诲。朱佑继冷着脸道:“你也不用内疚。人生的命运都是天注定的。自古想成就大事业,就要冒大风险,你祖宗就是帮先皇打下了江山才做的大官。你现在起义,如果打败奸臣庞来孝,名扬天下,家里人脸上也有光彩。老太君在家里,没有一天不盼望你的胜利。”
  朱传宗道:“孩儿一定会打败庞来孝,不辜负父亲和祖母的期望。”
  朱佑继点头道:“近来听闻你打胜仗的消息,你很能干,我就放心了。不过你虽然聪明过人,毕竟还是年轻,很多险恶复杂的东西,你还是要小心。比如周义这件事。庞来孝就是看准了权位财富对人的诱惑,就算周义没叛变,也一样会有别的人被收买。所以以后哪怕是对身边的亲信,你也要多加防备。”
  朱传宗听了虽然称是,心中却有点不以为然,心想:“周义的事,只能怪王大哥没有识人之明,找了个贪图富贵的小人做兄弟。我手下的王大牛他们,对我忠心无比,可不会犯这样的错误。”
  父子两人又谈了半晌。说起前情,原来是媚妃看朱传宗不肯开口,就亲自给华采云写了信。华采云见信之后,便禀告给了老太君和朱佑继。他们哪里会不支持朱传宗?再说要是仗打败了,会被满门抄斩,钱再多也留不下。因此把家里的财产,除了留下维持生活的,其余都兑换成钱粮,朱佑继还不放心,于是亲自押送了来。
  朱传宗听了又是惭愧又是感动。朱佑继拍了拍他肩膀笑道:“傻孩子,你是咱们朱家的独苗,朱家的财产不都是你的?有什么开不了口的呢!好好干吧,咱们家重振声威就全指望你了!”
  朱佑继在登州待了两天,这才告辞回家去了。
  第六章 奇计破阵
  朱佑继回家去了,老君教的教主水封良却留了下来。
  水封良一心想靠上朱传宗这棵大树,哪知道朱传宗安排他去保护他的家眷之后,就一直没什么消息了,不由暗自着急。这次好不容易有机会立功,就借着帮朱佑继押送银子的机会,来见朱传宗。
  朱传宗因为水灵儿的缘故,对水封良很是礼貌客气。但是觉得这人欺骗老百姓,让他们信奉邪教,为他卖命,便不很信任他,因此只要一涉及到要紧问题,比如水封良想要安插教徒在朱传宗手下当官,朱传宗都是坚决不肯答应。说他只是监军,负责辅助王定昆,事事都要听王定昆指挥,做不了主。水封良在他这里找不到机会,又把主意打到水灵儿身上。
  水灵儿是孤儿,只有师父和义父最亲。听说义父水封良来了,自然是欣喜异常,请水封良到自己的住处来,又做了几道拿手小菜,陪义父吃饭。
  水封良打量了一下四周的摆设,微微皱眉道:“灵儿,你住的地方这么简陋,比朱大人那里可差得多了。他现在是不是对你不好了?”
  水灵儿脸一红,道:“好端端的,义父问这个干嘛?”
  水封良一见,以为水灵儿真的在朱传宗面前失宠了,顿时心急如焚,不住追问。水灵儿以为义父是关心自己的幸福,只好忸怩地道:“他,他对我很好啊。”又说是自己要求独居的。水封良知道朱传宗还是像以前那样喜欢水灵儿,这才放心。
  喝了一会儿酒,水封良又开始大赞朱传宗。说他年轻有为,文武双全,在朝廷和民间都有很大威望,前途不可限量,让水灵儿以后少耍小性子,好好抓住朱传宗的心。
  水灵儿听见义父夸奖自己的爱人,心中也高兴,不过嘴上还是道:“他哪有义父说的那么好。我看他除了追漂亮女人有办法,也没什么别的本事了。”
  水封良听了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第二天水灵儿在水封良的求肯下找到朱传宗,请他给义父找个差事。朱传宗想起老君教的教徒遍布各地,门路很广,因此朱传宗跟王定昆等人商议了一下,就请水封良专门管理打听情报的密探。
  朱传宗大军有了朱家送来的粮草,给四万军队使用,那是绰绰有余。吴思远清算完帐目,半开玩笑地道:“咱们现在的钱粮,足够维持一支十几万人的军队了。以前是发愁人多钱少,现在是发愁人少钱多花不出去。可见世事真是没有完美啊。”
  朱传宗两人笑着点头,也是大有同感,不过活生生的人不可能从天上掉下来。
  朱传宗便道:“不如咱们在登州招兵试试?”
  王定昆道:“以前又不是没招过,有什么用!”
  原来大军一路行来,在各个大的州府也都贴告示招兵。不过百姓们不知内情,大多以为这是造反的军队,因此没人参加,时间长了,王定昆也不抱什么希望了。
  吴思远道:“现在咱们刚打了大胜仗,也许有人愿意参加呢!”
  三人都报着试一试的态度,哪知道结果真是大出人意外。登州百姓一听说朱传宗要招兵,报名的队伍从军营门口排出两条大街,真是人山人海,踊跃非常,把朱传宗等人都吓了一跳。
  原来当日王景隆大营失火,连累半边城被烧,百姓们自然把这帐记到了王景隆身上。可是王景隆是朝廷的军队,也没有办法,百姓们只有恨在心里。但朱传宗一来就发下大笔的银子,补偿百姓们的损失。这前后一对比,谁好谁坏,那是一目了然,加上朱传宗本来就有“朱青天”的名号,在民间声望很高,而且最重要的是连战连捷,胜利有望,因此这样一招兵,百姓们纷纷都投军来了。
  征兵官们都笑得合不拢嘴。精挑细选,只要青壮年、身强力壮的,也选了足有五六千人,可算是意外之喜。
  吴思远叹道:“朱大人真是深谋远虑。当初我对大人救助百姓还颇有微词,没想到大人这是收买人心。惭愧,惭愧!”
  朱传宗笑道:“我这也是无心插柳而已。”
  他说的确实是实话。当初做这件事主要是为了讨水灵儿欢心,不过众人谁肯信呢?看着朱传宗淡淡的微笑,都觉得他是神机妙算,有神鬼莫测之感,越发景仰佩服起来。
  这世上的事实是难料,也许真是善有善报。过没两日,竟有士兵来报,两万多名王景隆的人马来投靠登州城了,这消息令人听了简直是难以置信。
  当日朱传宗在山里用毒烟巧胜追兵,俘虏了两万多人,后来收缴了他们的兵器,就把他们放了。这些人无处可去,大多还是前去寻找王景隆,打算重归他麾下。
  哪知道王景隆大败之后,害怕庞来孝怪罪,就想了两条办法替自己脱罪。一是谎报损失,说自己只损失了十万人马,二是栽赃,把责任推到方天贵身上。说方天贵暗中私通朱传宗,临阵倒戈,自己措手不及,这才大败。不过还是在阵前奋勇杀敌,斩杀了投敌叛变的方天贵,自己的表弟徐可钦也英勇战死。
  庞来孝收到王景隆的战报,虽然惊怒交集,但是他还要靠王景隆帮他对付朱传宗,因此不但不怪罪,反而又给他加官进爵,对他亲人战死进行抚慰。
  不过背黑锅的方天贵就倒霉了。他人已经死了,这还不算完,连远在京城的府第都被抄了家,家眷全都判罪流放。当初他带去追赶朱传宗的五万人马全被定为叛军,按律抓住之后都要罚做苦力。
  这两万多俘虏受了这样的冤枉,自然不肯束手就擒。好在他们人多,一起逃出来,王景隆战败之后惊慌大意之下,也没能拦阻。众人大骂王景隆,思前想后,知道朝廷是容不下他们,干脆来投奔朱传宗。
  朱传宗等人知道原由之后,不由捧腹大笑。都感叹朝廷用了王景隆这样的人领兵,真是自己等人的福气,不然哪有这样的好事,平白多了两万人马?
  王景隆二十万人马全军覆没,虽然他刻意虚报数目,掩盖了许多损失,又把责任都推在方天贵身上,消息传到京城,还是引起了轩然大波。
  汤治听说这个消息,自然是大喜,兴奋得一夜没睡。第二日上朝的时候,掩住得意,故意质问庞来孝道:“丞相,你亲口推荐王景隆,说他是本领过人的名将,怎么这么不中用?现在朝廷人马受了这么大的损失,丞相有什么话说?”
  庞来孝是老谋深算之人,心里虽然怒极,脸上还是从容镇定,微微一笑道:“胜败乃兵家常事。何况反贼朱传宗的人马也从十万降到了三万,这么点人,还能成什么事?本相要消灭他们是易如反掌!”
  汤治冷笑道:“丞相还有什么对策吗?愿闻其详。”
  庞来孝道:“本相已经从各省调集军队,不出三月,就能调集五十万大军。三万叛军,不过是螳臂当车而已。”
  汤治听到庞来孝连招呼都没打,就私自大量调动军队,心中大怒。不过他也没有什么办法,只好强压下来,想了想,道:“照朱传宗他们的行军速度,等丞相三个月后大军调齐,恐怕京城早被攻破了吧!”
  庞来孝笑道:“本相早就有了对策,朱传宗插翅也飞不到京城来。皇上您就不必费心多想了,安心在皇宫里安歇吧!”说完对众臣道:“没事了,都散朝吧。”竟然迳自去了。
  汤治气得浑身发抖,却也无可奈何。
  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