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仙奇缘
朱传宗心想:『怎么这么多人都知道了?看来我以后要学着隐藏情绪了。不然身边的亲信知道也就知道了,要是传到外面去,岂不是要军心大乱?』
朱传宗心里想着,嘴里笑道:“你是听谁说的?事情哪有那么严重,不过是暂时的困难,我已经想好办法解决了。”
水灵儿温柔地看着他道:“我知道你有办法的。从我认识你开始,还没有什么事能难倒你呢。不过呢,这件事毕竟还是因我而起,我慰劳慰劳你也是应该的。”
朱传宗笑道:“我救了那么多灾民呢!好灵儿,不如你多慰劳我几次?”
水灵儿本来就喝了几杯酒,星眸半醉,此时更是红晕上脸,嗔道:“你救了灾民,百姓都感你的恩,承你的情,我又没得什么好处!”又拿手指戳着朱传宗的脑门道,“你们男人的心思,都是一样。我要是天天对你好,也就跟春风她们一样,不放在你眼里了。我才没那么傻呢。”
喝完了酒,已是夜深人静,水灵儿低着俏脸,一手拉着朱传宗,将他引到榻前。丁香半吐,玉臂环拥,云雨情浓,也不必细说了。
朱传宗虽然装出有办法的样子,回到住处也不再发愁,不过钱粮一事还是没着落。眼看着日子一天天过去,转眼过了二十来天,不由得心里越来越急。
这天突然探马来报,说是远远来了一队人马,是前来援军的,里面有朱传宗的家人。朱传宗不知真假,便率人迎出门去,只见大约一万多人,护着几百辆马车,浩浩荡荡行来。马车都装得满满的,因麻布盖着,也不知道装的是什么。在前头的是一些熟识的护卫,正是受他所托去保护朱家的老君教教徒。
大队人马在朱传宗马前停下,这时从领头马车里走下一个人来,朱传宗一见不禁吃惊,叫道:“爹!”原来这人正是原工部尚书,朱传宗的父亲朱佑继!
朱佑继跟朱传宗已经一年多不见,略见老态。不过他一向威严,朱传宗被他骂怕了,见了他还是唯唯诺诺,不敢放肆。他急忙上前来搀父亲下车,下拜行礼。王定昆得到确切消息,也率兵前来迎接。众人簇拥着进城去了。
等进了内帐,细说详情,这才知道朱佑继竟是亲自给大军送粮饷来的,并招募了许多士兵,足有一万多人。
朱传宗和王定昆顿时喜出望外,相顾大笑。出门只见那些马车上装的都是一车一车的粮草,装进库房,堆得跟小山似的。王定昆也算见过世面的人,但还是看得眼花缭乱,心想这朱家真是富可敌国,现在是打仗的年月,就是有银子也买不到粮食,朱家居然弄了这么多的粮草前来,可真是无价之物。
朱佑继这一来不亚于及时雨,解了大军的燃眉之急,众人又是连连称谢。晚上大摆酒席,拜谢朱佑继。众人推杯换盏,尽兴而散,也不必细说。
等到酒席结束,众人都走了,朱佑继才和朱传宗到书房里。朱佑组坐在太师椅上,喝了口茶,慢慢地叹了口气,道:“咱们父子居然还有见面的机会。”
朱传宗道:“都是儿子不孝,连累父亲了。”
朱佑继打量朱传宗半晌,点点头,突然微微笑了起来。朱传宗抬起头来,有些发愣。
朱佑继道:“我在路上也听说了你这些天的作为了。很好,很好!我这个当父亲的没有什么本事,在官场上小心谨慎,步步为营,只想保住祖宗传下来的富贵,没想过有什么大作为。你生下来以后,脑筋不清楚,后来聪明了些,我还是不放心,只想给你谋个一官半职,平安过这一生也就罢了。哪知道天意难测,我这个儿子,可比我有出息多了!”
朱传宗连说惭愧,对不起父亲的教诲。朱佑继冷着脸道:“你也不用内疚。人生的命运都是天注定的。自古想成就大事业,就要冒大风险,你祖宗就是帮先皇打下了江山才做的大官。你现在起义,如果打败奸臣庞来孝,名扬天下,家里人脸上也有光彩。老太君在家里,没有一天不盼望你的胜利。”
朱传宗道:“孩儿一定会打败庞来孝,不辜负父亲和祖母的期望。”
朱佑继点头道:“近来听闻你打胜仗的消息,你很能干,我就放心了。不过你虽然聪明过人,毕竟还是年轻,很多险恶复杂的东西,你还是要小心。比如周义这件事。庞来孝就是看准了权位财富对人的诱惑,就算周义没叛变,也一样会有别的人被收买。所以以后哪怕是对身边的亲信,你也要多加防备。”
朱传宗听了虽然称是,心中却有点不以为然,心想:“周义的事,只能怪王大哥没有识人之明,找了个贪图富贵的小人做兄弟。我手下的王大牛他们,对我忠心无比,可不会犯这样的错误。”
父子两人又谈了半晌。说起前情,原来是媚妃看朱传宗不肯开口,就亲自给华采云写了信。华采云见信之后,便禀告给了老太君和朱佑继。他们哪里会不支持朱传宗?再说要是仗打败了,会被满门抄斩,钱再多也留不下。因此把家里的财产,除了留下维持生活的,其余都兑换成钱粮,朱佑继还不放心,于是亲自押送了来。
朱传宗听了又是惭愧又是感动。朱佑继拍了拍他肩膀笑道:“傻孩子,你是咱们朱家的独苗,朱家的财产不都是你的?有什么开不了口的呢!好好干吧,咱们家重振声威就全指望你了!”
朱佑继在登州待了两天,这才告辞回家去了。
第六章 奇计破阵
朱佑继回家去了,老君教的教主水封良却留了下来。
水封良一心想靠上朱传宗这棵大树,哪知道朱传宗安排他去保护他的家眷之后,就一直没什么消息了,不由暗自着急。这次好不容易有机会立功,就借着帮朱佑继押送银子的机会,来见朱传宗。
朱传宗因为水灵儿的缘故,对水封良很是礼貌客气。但是觉得这人欺骗老百姓,让他们信奉邪教,为他卖命,便不很信任他,因此只要一涉及到要紧问题,比如水封良想要安插教徒在朱传宗手下当官,朱传宗都是坚决不肯答应。说他只是监军,负责辅助王定昆,事事都要听王定昆指挥,做不了主。水封良在他这里找不到机会,又把主意打到水灵儿身上。
水灵儿是孤儿,只有师父和义父最亲。听说义父水封良来了,自然是欣喜异常,请水封良到自己的住处来,又做了几道拿手小菜,陪义父吃饭。
水封良打量了一下四周的摆设,微微皱眉道:“灵儿,你住的地方这么简陋,比朱大人那里可差得多了。他现在是不是对你不好了?”
水灵儿脸一红,道:“好端端的,义父问这个干嘛?”
水封良一见,以为水灵儿真的在朱传宗面前失宠了,顿时心急如焚,不住追问。水灵儿以为义父是关心自己的幸福,只好忸怩地道:“他,他对我很好啊。”又说是自己要求独居的。水封良知道朱传宗还是像以前那样喜欢水灵儿,这才放心。
喝了一会儿酒,水封良又开始大赞朱传宗。说他年轻有为,文武双全,在朝廷和民间都有很大威望,前途不可限量,让水灵儿以后少耍小性子,好好抓住朱传宗的心。
水灵儿听见义父夸奖自己的爱人,心中也高兴,不过嘴上还是道:“他哪有义父说的那么好。我看他除了追漂亮女人有办法,也没什么别的本事了。”
水封良听了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第二天水灵儿在水封良的求肯下找到朱传宗,请他给义父找个差事。朱传宗想起老君教的教徒遍布各地,门路很广,因此朱传宗跟王定昆等人商议了一下,就请水封良专门管理打听情报的密探。
朱传宗大军有了朱家送来的粮草,给四万军队使用,那是绰绰有余。吴思远清算完帐目,半开玩笑地道:“咱们现在的钱粮,足够维持一支十几万人的军队了。以前是发愁人多钱少,现在是发愁人少钱多花不出去。可见世事真是没有完美啊。”
朱传宗两人笑着点头,也是大有同感,不过活生生的人不可能从天上掉下来。
朱传宗便道:“不如咱们在登州招兵试试?”
王定昆道:“以前又不是没招过,有什么用!”
原来大军一路行来,在各个大的州府也都贴告示招兵。不过百姓们不知内情,大多以为这是造反的军队,因此没人参加,时间长了,王定昆也不抱什么希望了。
吴思远道:“现在咱们刚打了大胜仗,也许有人愿意参加呢!”
三人都报着试一试的态度,哪知道结果真是大出人意外。登州百姓一听说朱传宗要招兵,报名的队伍从军营门口排出两条大街,真是人山人海,踊跃非常,把朱传宗等人都吓了一跳。
原来当日王景隆大营失火,连累半边城被烧,百姓们自然把这帐记到了王景隆身上。可是王景隆是朝廷的军队,也没有办法,百姓们只有恨在心里。但朱传宗一来就发下大笔的银子,补偿百姓们的损失。这前后一对比,谁好谁坏,那是一目了然,加上朱传宗本来就有“朱青天”的名号,在民间声望很高,而且最重要的是连战连捷,胜利有望,因此这样一招兵,百姓们纷纷都投军来了。
征兵官们都笑得合不拢嘴。精挑细选,只要青壮年、身强力壮的,也选了足有五六千人,可算是意外之喜。
吴思远叹道:“朱大人真是深谋远虑。当初我对大人救助百姓还颇有微词,没想到大人这是收买人心。惭愧,惭愧!”
朱传宗笑道:“我这也是无心插柳而已。”
他说的确实是实话。当初做这件事主要是为了讨水灵儿欢心,不过众人谁肯信呢?看着朱传宗淡淡的微笑,都觉得他是神机妙算,有神鬼莫测之感,越发景仰佩服起来。
这世上的事实是难料,也许真是善有善报。过没两日,竟有士兵来报,两万多名王景隆的人马来投靠登州城了,这消息令人听了简直是难以置信。
当日朱传宗在山里用毒烟巧胜追兵,俘虏了两万多人,后来收缴了他们的兵器,就把他们放了。这些人无处可去,大多还是前去寻找王景隆,打算重归他麾下。
哪知道王景隆大败之后,害怕庞来孝怪罪,就想了两条办法替自己脱罪。一是谎报损失,说自己只损失了十万人马,二是栽赃,把责任推到方天贵身上。说方天贵暗中私通朱传宗,临阵倒戈,自己措手不及,这才大败。不过还是在阵前奋勇杀敌,斩杀了投敌叛变的方天贵,自己的表弟徐可钦也英勇战死。
庞来孝收到王景隆的战报,虽然惊怒交集,但是他还要靠王景隆帮他对付朱传宗,因此不但不怪罪,反而又给他加官进爵,对他亲人战死进行抚慰。
不过背黑锅的方天贵就倒霉了。他人已经死了,这还不算完,连远在京城的府第都被抄了家,家眷全都判罪流放。当初他带去追赶朱传宗的五万人马全被定为叛军,按律抓住之后都要罚做苦力。
这两万多俘虏受了这样的冤枉,自然不肯束手就擒。好在他们人多,一起逃出来,王景隆战败之后惊慌大意之下,也没能拦阻。众人大骂王景隆,思前想后,知道朝廷是容不下他们,干脆来投奔朱传宗。
朱传宗等人知道原由之后,不由捧腹大笑。都感叹朝廷用了王景隆这样的人领兵,真是自己等人的福气,不然哪有这样的好事,平白多了两万人马?
王景隆二十万人马全军覆没,虽然他刻意虚报数目,掩盖了许多损失,又把责任都推在方天贵身上,消息传到京城,还是引起了轩然大波。
汤治听说这个消息,自然是大喜,兴奋得一夜没睡。第二日上朝的时候,掩住得意,故意质问庞来孝道:“丞相,你亲口推荐王景隆,说他是本领过人的名将,怎么这么不中用?现在朝廷人马受了这么大的损失,丞相有什么话说?”
庞来孝是老谋深算之人,心里虽然怒极,脸上还是从容镇定,微微一笑道:“胜败乃兵家常事。何况反贼朱传宗的人马也从十万降到了三万,这么点人,还能成什么事?本相要消灭他们是易如反掌!”
汤治冷笑道:“丞相还有什么对策吗?愿闻其详。”
庞来孝道:“本相已经从各省调集军队,不出三月,就能调集五十万大军。三万叛军,不过是螳臂当车而已。”
汤治听到庞来孝连招呼都没打,就私自大量调动军队,心中大怒。不过他也没有什么办法,只好强压下来,想了想,道:“照朱传宗他们的行军速度,等丞相三个月后大军调齐,恐怕京城早被攻破了吧!”
庞来孝笑道:“本相早就有了对策,朱传宗插翅也飞不到京城来。皇上您就不必费心多想了,安心在皇宫里安歇吧!”说完对众臣道:“没事了,都散朝吧。”竟然迳自去了。
汤治气得浑身发抖,却也无可奈何。
现在?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