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仙奇缘
这几个月时间里,朱传宗与几女聚少离多,而且历经了几番波折,现在终于重聚,更明白了眼前时光的可贵。每天忙完军务,就在家里陪伴她们。他和薛金线是名正言顺的夫妻,自然住在一起。常乐公主和媚妃因为身份的原因,只能住到别的院子,不过都离得很近,彼此互相往来,也是方便得很。
这天朱传宗回来的早,一看薛金线不在屋里,向四季询问,说是去别院看望媚妃母子去了。朱传宗想起也有两天没看见自己的儿子了,心里想念,也就往媚妃的院子走去。
媚妃的屋里说笑正欢,原来媚妃正跟薛金线围着襁褓里的宝儿,享受弄儿之乐。看见朱传宗进来,媚妃脸上一喜,不过故意说道:“你今天怎么有空来了?再过两天不来,宝儿都不认识你了。”
朱传宗笑道:“我是他爹,他敢不认识我?”说着便抱起宝儿来亲了一下,嘴里说道:“宝儿,叫声好爹爹听听。”
薛金线噗哧笑道:“你快把宝儿放下,宝儿还不到九个月大,哪会叫爹呢。别胡闹了。”
哪知道话音未落,宝儿突然张开小嘴,嫩声叫道:“好爹爹!”
这下三人都愣住了,呆呆盯着宝儿半晌,这才渐渐反应过来。薛金线道:“八月能言,这可真算得上奇闻了。敢情宝儿还是个神童呢。”
媚妃自是欢喜万分,抱着宝儿亲个不停。不多时常乐公主和水灵儿也得到消息,急忙前来。众人看着宝儿,都是啧啧称奇。到了入夜,才各自回去。
朱传宗与薛金线回到住处,朱传宗兀自沉浸在一片喜悦中,薛金线道:“相公,有一件事你要注意,免得生出事端。”
朱传宗道:“什么事端?”
薛金线轻叹道:“相公怎么糊涂了呢?宝儿对外的身份是先帝的皇子,你跟媚妃的事虽然亲近的人都知道,可是外头的人毕竟不知晓。现在要是宝儿管你叫爹,你的罪名不就坐实了吗?这传出去的话,于军心大是不利啊!”
朱传宗一听确实如此,但是他心里也很不甘愿,便低着头沉默不语。半晌方道:“我明白啦。明天我去跟她说一下,以后教孩子在外人面前,暂且叫我叔叔好了。”
天下的父母,谁不想认自己的骨肉呢。薛金线知道朱传宗心里难过,靠在他肩膀上,两人都不说话,默默想着各自的心思。
第二天朱传宗把此事跟媚妃说了。媚妃听了有些难过,抱着宝儿叹道:“此事就算瞒着别人,可是那些皇族的人都有耳闻,可是知道得清楚,将来他们能容得下宝儿吗?”
朱传宗劝道:“你放心吧,有我在,不会委屈咱们儿子的。就算当不成皇族,荣华富贵,逍遥自在,也是没问题的。等我除掉庞来孝,凭我的功劳和与皇上的情义,大不了到时候找个机会把你们母子接到我府里来,换个身份重新生活,也没什么大不了。皇上既然以前肯替你们遮掩身份,以后自然也会帮忙。”
媚妃这才转忧为喜。
宝儿粉雕玉琢,模样可爱,此后就成了众女关注的焦点,几乎每日都要到媚妃的住处来看他。朱传宗这个当爹的都不由有几分妒忌了。
时间长了,众人还发现一个奇怪的地方。这么多人里边,宝儿只跟常乐公主一人最好,哭闹的时候,只要常乐公主在,就马上破涕为笑,灵验极了,连他的亲生母亲媚妃也不能够。不由让众人称奇,直叹宝儿跟公主真是投缘。
一日朱传宗和常乐公主在一起的时候,说起此事,朱传宗便开玩笑,说宝儿说不定也是神仙下凡,所以识得她呢。哪知道常乐公主脸色微微变了,道:“你这一说,我才想起了,有的时候我看着宝儿,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也许真被你说对了呢。”
朱传宗惊道:“是吗?不过这也说不准。既然有烈火神君这样的恶神下来祸害百姓,又派了你我来对付他,若是还有别的神仙下来,也不奇怪。那么宝儿下凡来,不知道担负着什么使命,希望可别是什么恶神才好。”
随即笑道:“就算是恶神,也没关系,反正他已经是我的儿子,我慢慢教他,还怕教不好吗?”
常乐公主脸色惨白,过会儿说道:“天意总是难以揣测的,善恶也不是那么容易区分的,也许你做的善事,在别人看来就变成了恶事。人的立场不同,看问题的角度自然也就不同了。就算你从小教他,他的观点也未必就完全跟你一样。到时候,谁能说清楚对错呢?”
朱传宗听了也不怎么在意,笑道:“真到了那时候,他还是得听我的,因为我是他老子。喜儿,宝儿还小呢,别为这事烦恼了。好久没见你吟诗了,最近有什么新作没有?快拿来给我看看。”
常乐公主欲待再言,看朱传宗浑不在意的样子,只好叹了口气不再说了。不过她的心中,始终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好像宝儿早晚要给朱传宗带来莫大的威胁一样。
又过了几天,朱传宗费尽思量,给宝儿起名字,突然想起了先皇明宗皇帝。说起来,明宗对朱家颇有恩惠,而且对朱传宗很是提拔器重,有重用之恩。朱传宗反倒跟他的爱妃私通,把他气死,心中一直是有所愧疚的。此时想起来,不由有些懊悔内疚的念头,于是给宝儿选了一个“悔”字,起名汤悔。
媚妃聪明过人,一听这名字就明白了朱传宗的意思。她当初受尽明宗的宠幸,说对此一点愧疚没有也是假话。触景生情,不禁落泪,不过又想起朱传宗现在的处境,要不是她连累了他,他此刻还在京师当他的大官呢!便叹道:“都是我不好,连累了你,你现在后悔和我在一起,也是应当的。自古都说红颜祸水,果然一点也不差。”
朱传宗忙道:“我不是后悔和你在一起,我只是想起先帝待我们不错,我们不该把他气死,因此悔不该当时的鲁莽,中了庞来孝那狗贼的奸计,害得皇上丢了性命。至于我自己的权势、财富我是不在乎的。只要能和你在一起,就算丢了性命也是在所不惜的。”
媚妃大是感动,依偎在他怀里,道:“有你这句话,此生足矣!”
媚妃和朱传宗在一起,开心不已,可是常乐公主却总是闷闷不乐,朱传宗想法子讨她开心,却总是不得要领。华衣美食,奇珍异宝,都是不放在常乐公主眼里的。以前找来一些诗词选集,都能勾起常乐公主的兴趣,现在也渐渐没什么作用了。
朱传宗心里着急,也没有什么办法。倒是薛金线听说以后,出了个主意,说常乐公主最喜欢出去游玩,因为她从小住在宫里,市井上的事物在她看来都是新鲜的,肯定会觉得有趣。朱传宗听了,便邀请常乐公主出游,常乐公主果然答应了。
两人乔装改扮,悄悄出府。沿街看着人情风物,热闹的集市,不时停下来品头论足地观看一番,倒也有趣。
常乐公主原本以为夏州刚打完一场大仗,而且朱传宗的军队驻扎在这里,说不定以后还要打仗,老百姓应该十分恐慌才是。就算不离乡去躲避战乱,肯定也没什么心情到集市上来买卖东西了。哪知道熙熙攘攘热闹极了。
朱传宗见常乐公主盯着那些商贩看,神色有些奇怪,问其原因。听了常乐公主的疑惑,道:“你这一说,我也觉得奇怪,不如咱们找个人问问。”
两人到了一个卖水果的小摊前,一边假装挑拣水果,一边跟小贩闲聊。一会儿把话头带到这上面,那小贩也是个爱说话的,看看左右没什么人,也就随口说了起来。原来夏州以前的赋税很重,老百姓都苦不堪言。可是朱传宗打过来的时候,知府还有一班官吏衙役跑的跑、散的散,现在夏州城是朱传宗派兵暂时管理,也不收税,比起以前,简直是天堂一样的日子,谁还肯走呢?
末了那小贩还说,他有在外地的亲戚,听说这事,都盼着朱传宗快点打过去呢!
俗话说,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可是现在的百姓竟然庆幸打仗,朱传宗两人都不由听得呆了。
常乐公主不胜唏嘘道:“我以前看见书里说,苛政猛于虎,一直不能明白,到今天才算是领教了。”
朱传宗以前隐姓埋名的时候尝尽苦头,最能理解百姓的艰辛。现在这些人们脸上挂着笑容,借着战争的机会才能过几天没有贪官欺压,没有赋税缠身的日子。这事说来似乎有些可笑,其中的辛酸却是语言所无法描绘的。
常乐公主突然问道:“别的地方的百姓,也过得这么辛苦吗?”
朱传宗叹道:“怕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吧。”
两人看了一会儿集市,也渐渐腻了,就信步出了城门,来到了城外的一片水塘边。这时节芦花正开得茂盛,一团一团,像白色的雪片一样,四处飘扬。很多农妇驾着小船,在水塘里穿梭,采摘芦花。
常乐公主看了不禁赞道:“以前只知道姹紫嫣红的花朵漂亮,没想到无色无香的芦花开起来,也别有一番景致呢。似柳絮,似浮云,让人看了有胸怀闲淡的感觉啊。”
朱传宗笑道:“既然喜欢,不如做几首诗吧。”
常乐公主早有此意,微笑道:“做诗倒也不难,不过一人做诗没什么意思,不如我做一句,你接一句,互相唱和,才叫有趣呢。”
她略微思忖了一下,吟道:“如练如霜干复轻,西风处处拂江城。”
朱传宗这些年虽然读书增了不少学问,吟诗做赋就不在行了。不过他看见身穿白纱衣的公主,灵机一动,想起以前跟冬雪在床上做的“吟诗”来,笑着接道:“白纱褪时还有白,红花落尽更无红。”
常乐公主一怔,道:“前半句形容芦花凋落,到还贴切。后半句是什么意思?”
朱传宗在她耳边笑嘻嘻地小声说了两句,常乐公主顿时粉面一红,嗔道:“你这人好没正经,真是有辱斯文!站到一边去,不要你做了。”那一张清雅脱俗的俏脸上轻嗔薄怒,美态流盼,朱传宗不由看呆了。
常乐公主便自己做诗。她才思敏捷,触景生情,连做了几首。不过又有大片的芦苇,顶端的芦花被割去了,光秃秃的,好像人头上生了疥癣一样,看起来就有些煞风景了。
常乐公主不禁有些惋惜道:“好端端的芦花,干嘛要割掉呢?真是可惜!”
正巧这时候一只小船靠岸,几个农妇背着装满芦花的口袋走过,听见常乐公主的感叹,都露出或是鄙夷或是羡慕的神色来。
一个农妇道:“看看吧,不知道又是哪来的少爷小姐,穿绸与缎的,反倒嫌咱们坏了人家风景呢。”
一个农妇道:“他们知道什么?留着给他们看景,冬天让穷人们都冻死吗?”
另一个道:“算啦算啦,这都是命,没什么好怨的。咱们快点送回去,还能回来再割一趟。我家里人口多,还差好几件呢。”
常乐公主听见她们的议论,不明所以,问道:“她们在说什么?我做错什么了吗?”
朱传宗道:“你没做错什么,只是你不了解。这些农家人采摘芦花,是要回家拿来做衣服、鞋子,甚至被褥的。因为他们买不起丝绸棉花,只能用芦花充数了。比如到了冬天,他们在编的草鞋里填上芦花,变成芦花鞋,穿起来就舒适保暖,免得生冻疮。这芦花其实是农家不可或缺的过冬材料啊。”
常乐公主听完,久久无言,心想:“没想到穷苦人的生活到这种地步!”看了一会儿,也不想做诗了,拉着朱传宗回家去了。
常乐公主有感于人世间百姓生活的艰难困苦,一方面更加怀念天上的生活,觉得那样无忧无虑,逍遥自在的生活,才是自己想要的,一方面却又怜悯芸芸众生,看着他们饱受苦难却没有办法。本来就是循郁寡欢的性子,更加悲伤了。
恰好这一日两人游玩到了城西的一间道观。两人烧了香,添过香油钱,正要离开,却迎面碰上一个算命的道士,笑道:“两位,有缘相见,不如算上一卦?”
朱传宗见这个道士穿得邋里邋遢的,没什么仙风道骨的得道模样,因此也不相信他能算多准。不过看常乐公主颇有兴趣的样子,也就随她了。
朱传宗先给看。那道士端详了他一番,笑道:“看公子天庭饱满,红光照顶,一看就是大富贵之人,而且情债缠身,风流多情。将来封妻荫子,前途不可限量啊。”
朱传宗见这道士算得有些意思,不觉就有些信了。这时道士又给常乐公主看,看了半晌,叹道:“原本就不应受这世上的苦,偏生来走这一遭,可怜,可怜!难道你现在还没看透吗?”
常乐公主道:“原来以为看透了,现在却是越看越不透。”
道士道:“罢了,谁让你还有一颗慈悲心肠呢。可知道在世出世,循俗是苦,绝俗亦是苦,听吾侪善自修持。”
常乐公主若有所思,一时呆住了。朱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