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仙奇缘
常乐公主若有所思,一时呆住了。朱传宗听得有些糊涂,正要问个究竟,常乐公主脸上突然浮现出释然的微笑来,喃喃道:“我好像懂了。”
这时那道士哈哈一笑,转身走了,边走边唱:“原是天上一小星,一朝堕入红尘中。誓扫人间不平事,何时方知万事空?”
又唱道:“九天仙女落凡尘,天生医术可通神。愁绪伤怀泪不尽,泪尽之日缈无痕。”
朱传宗两人聪明绝顶,一听就明白是在影射自己两人,不过其中又有些隐晦的意思不怎么明了。两人急忙想要再询问,却见那道士已经走得远,连背影也找不到了。
常乐公主受了启示,从此不再把自己封闭在高墙里,只顾悲伤自怜。而是走出门去,经常帮助那些街上的穷人,有时候还化装成大夫,为百姓治病。
朱传宗两人觉得这位道士肯定是位高人,想要再找他指点迷津,哪知道又去了那家道观几次,都找不到踪迹了。
第八章 菩萨心肠
因为是冬天,战事处于修整的阶段,大军驻扎在城中,事情有王定昆处理,朱传宗也没那么忙,他见常乐公主很喜欢四处游玩,也很高兴,有机会就陪着她去。很快地几个月过去,已是初春时节,夏州城里外都被两人玩遍了,还是乐此不疲。
可是最近这段时间,两人发现夏州城里来了许多外地人,都是携家带眷,而且衣衫褴褛,明显是从很远的地方离乡背井来的。朱传宗命人一询问,原来是南方几百里的地方闹了瘟疫,因此从家乡逃难出来的。
朱传宗听了,急忙下令让军士们帮忙搭了好多棚子,供难民们栖身,又分发了很多衣物和粮食给他们。哪知道过了不几天,军队里突然流行一种疾病,生病的士兵浑身发热,身上长满了红色的小点,而且很快就不醒人事。
常乐公主听说以后,急道:“这是一种瘟疫的症状啊,肯定是那些逃难来的灾民传染的。你快点派人把灾民们住的街道隔离起来,还有,别让士兵们跟灾民再随意接触了。”
后来一查,果然都是灾民们带来的。他们家乡爆发的瘟疫就是这种症状,而且这场瘟疫十分猛烈,他们家乡那里病死了无数人,十室九空,大夫们也都是束手无策。
难怪那些难民很容易就逃到了这里,原来是敌军故意放行,但是现在发觉已经太晚了。军中生病的士兵越来越多,虽然已经隔离开了,蔓延的态势也暂时控制了,但染病的士兵也有几千人。
常乐公主从这件事发生起,就一直十分关注,亲自深入到灾民中去,为他们诊治,可是一时并没有寻找出治疗瘟疫的办法。
朱传宗听了她如此冒险,大惊失色,劝她道:“喜儿,这瘟疫这么厉害,连城里的大夫都不敢收治病人,害怕被传染上。你要去涉险,万一有个闪失,那怎么办?以后可不能再去了。”
常乐公主微笑道:“我以前不明白民间的疾苦,享受着富贵的生活,却还整日为一些无关痛痒的小事忧伤哭泣,现在想来,实在是无知得很。我现在要替百姓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你就不要再阻拦我了。你放心好了,我有神通在身,不用怕的。”
朱传宗看着她恬淡的笑容,也没办法反对,反而怔怔的说不出话来。
常乐公主来到灾民们中间。她为灾民们讲解预防瘟疫的办法,教他们用草药熬的水浸泡衣物,这样就能防止瘟疫蔓延。她亲自为生病的人把脉,翻开他们的头发眼睛,观察他们的症状,一点也不避讳。她亲自喂病人吃药,毫不嫌弃他们身上的溃烂和恶臭。这时候,她仿佛忘记了自己是一位金枝玉叶的公主。
朱传宗不放心,时常抽时间来看她。远远望着她忙碌的身影,突然生起一种明悟:“这才是真正的紫纱仙子吧。她以前天真柔弱,多愁善感,也是因为她有一颗慈悲怜悯的心啊!”
过了几天,常乐公主终于也染上瘟疫,病倒了。
原来她一直找不到瘟疫的发病原因,心中着急,因此特意喝了病人沾过的水,也不施展法术预防,让自己染上疾病,好以身试药。
朱传宗知道以后,心疼得无以复加,气冲冲地来到常乐公主的房间。可是当他看见常乐公主虚弱地靠在床上,脸色苍白柔弱,顿时也不忍责怪她了。只能心疼地叹道:“你怎么那么傻呢?”
常乐公主勉强坐起来,拉着朱传宗的手笑道:“你来的正好,我刚试了一种药,好像很有效果。如果可以的话,还要你多派些人去采这种草药呢。”
朱传宗道:“你要试药,有的是法子,也可以让我来试啊,哪有你这样拿命不当命的?”
常乐公主道:“你不懂药性,怎么试得出来呢?再说我怎么舍得你。还是我亲自来放心些。”
朱传宗说不动她,只见她薄薄的嘴唇上没有一点血色,两腮微陷,更是心疼难过,只好轻搂着她,拿手抚摸她的脸颊。
温存了一会儿,常乐公主突然想起来,推开朱传宗道:“你不要跟我亲近了,要是传染上你,那就糟啦!你快去忙你的事吧。”不断催促朱传宗走。
朱传宗怕她着急,无奈只好离开。走到门边,突然转身回来,抱着常乐公主的肩膀吻了下去。
常乐公主急道:“不要……”立时被朱传宗捉住香舌,口舌交缠,咿唔有声,不多时也就沉浸其中了。
吻了半晌,朱传宗才放开手。常乐公主苍白的脸颊上也添了一抹红景,嗔道:“你怎么不听劝?要亲热也不急在一时。这瘟疫传染起来十分厉害,万一……”
朱传宗笑道:“你要以身试药,我就陪你,所以你最好早点配出药来,把自己治好。要不然我也只好跟着一块卧病在床喽。”开心地笑着,出门去了。
常乐公主体会着爱郎的情意,眼中的泪水再也忍不住滚落下来。
过了两天,朱传宗体质特殊,倒没有染上病,常乐公主的药却是试制出来了。只是材料都是非常珍贵稀少,只能治疗好少数人,便没有多余的草药了。
常乐公主又加紧试验了十来日,终于找到了普通的替代药材,需要把数种草药按比例混在一起,放在锅里熬,连续服用三日,就能药到病除了。朱传宗一面派人四处采集草药,一面在空地上支起很多大锅,让士兵们熬药,然后分给染上瘟疫的人们。
不过熬药的火候很难掌握,如果熬的时辰不对,药效就不灵了。因此常乐公主必须亲自在场,指点士兵熬药。连续忙碌了十来日,才算渐渐把瘟疫压下了。灾民们知道是常乐公主救了他们的命,均感激无比,都称她为活菩萨,有的还刻了长生牌位,放在家里供奉起来。
瘟疫在民间一向被视为上天降下的劫难,不是人力所能抗拒的。往年遇到瘟疫这样的天灾,人们除了去外地逃生,也就只有等死一条路,从没想过居然还能活下来。这下老百姓更加相信朱传宗起兵是顺应天意,受天神护佑,必然能成功。这种说法流传开来,在民间越传越玄,朱传宗的威望也更高了。军中的士兵们也是更加斗志高昂,士气大振。
又过了一个多月,眼看着军队已经休整得差不多了,朱传宗一声令下,大军继续向南进发,前往百里外的下一座大城,广安府。
这个时候王景隆统领着庞来孝调来的数十万军队,还有自己剩下的几万败军,合起来号称雄兵百万,正驻扎在广安府,那真是兵多将广,声势浩大。朱传宗的军队虽然气势如虹,但是寡众相差太悬殊,在常人看来,前途也是堪忧的。
朱传宗并不敢掉以轻心,在离广安府不远的地方,就安下大营,严阵以待。哪知道广安府中,死气沉沉的,并不见王景隆派人出来迎战。反倒是百姓和手无寸铁的士兵被从城里赶出来,城外还埋葬了很多尸体,有士兵也有百姓的。
朱传宗向那些被赶出来的人一问,这才知道原来广安府也闹了瘟疫,而且因为这里聚集了各地来的人马,瘟疫更是蔓延得厉害。王景隆手下也没有常乐公主那样精通医术的人,对瘟疫是束手无策。几个月下来,已经损失了一万人马,而且城中的百姓生病的也有不少。
王景隆没办法医治瘟疫,只好来个釜底抽薪,把凡身染疾病的,无论士兵百姓,全都赶出城来,任其自生自灭,当然最好是跑到敌军之处。
但是这也只是权宜之计。瘟疫潜藏在空气、饮水和食物当中,无孔不入,根本是没办法隔绝,只有等到春天过去,病毒少了,这才能挺过去。
朱传宗等人听说此事,都是喜出望外。便想等瘟疫闹得最厉害的时候,等王景隆军队兵力最弱的时候,一举进攻。因此他们安心驻扎下来,等着城中的大军被瘟疫搞得死伤无数,到时候再一举破敌。
不过眼看着城中每天运出尸体焚烧,到了第四天,常乐公主找到朱传宗。原来她看见城里的士兵百姓被瘟疫肆虐,心中不忍,打算要到广安府去为他们医治。
常乐公主把来意一说,把朱传宗吓了一跳。先不说替敌人医治,就是对己方不利,殊为不智。就单是常乐公主要到城中去犯险,那也是万万不行的。一方面,她是朱传宗最重要亲近的人,对方可以拿她来要胁朱传宗,另一方面,常乐公主本身也是庞来孝欲得之而后快之人,要是孤身到了敌人的地盘上,岂不是凶多吉少?
但是常乐公主想到城中瘟疫横行,生灵涂炭,一刻都不能安心。她虽然看起来柔弱,可是认定的事情,坚持起来,却也是十分执拗,谁也劝不听。
朱传宗无奈,只好征求王定昆和吴先生的意见。吴思远道:“公主说的也有道理。城中的百姓和普通士兵,说起来都是无辜的。大人素来有仁义的名声,要是见死不救,对于你的名声也是有碍的。不如就让公主去救治他们吧,料想王景隆也不敢冒大不韪,伤害前去救治他们的入吧。”
朱传宗又犹豫良久,在常乐公主不断的坚持下,也只好同意了。他派了百名士兵带着熬药的材料和工具,随公主进城。临走之时,朱传宗拉着常乐公主的手道:“无论发生什么事,你一定要珍重,要是你有什么意外,我是绝不会独活的。”
常乐公主微笑道:“放心吧。”深深地看了朱传宗半晌,转身去了。
王景隆正为瘟疫的事焦头烂额,听说常乐公主前来帮忙,真是喜从天降。他也早得到消息,说是夏州在公主的帮助下,消除了瘟疫。因此也不疑有他,赶紧派人把公主迎了进来。
常乐公主进了广安府,按照以前的方法,熬药为士兵百姓们治病。广安府有几十万人马,加上百姓,病人比夏州多得多,因此公主日夜奔忙,几乎连吃饭睡觉的时间也没有,整天忙碌在病人间。她身子本来就柔弱,现在更是日见憔悴。百姓士兵们看在眼里,心中的感激无以言表。
尤其是那些士兵。他们奉命来剿灭朱传宗,可是当瘟疫降临时,他们的主帅王景隆只会冷酷地牺牲士兵们的性命,而朱传宗反倒主动来帮助自己的敌人。看着圣洁脱俗的常乐公主,士兵们也不由迷茫了,他们要攻打这样的人,到底是不是应该呢?
过了一个多月,广安的疫情渐渐控制住了,常乐公主还是不停歇,一路向南,沿着瘟疫传来的方向,一直向着病源地而去。沿途不断救治感染的百姓。因为病人太多,她所带的一百多名士兵,根本忙不过来。因此想要让朱传宗再派人过来,王景隆却不肯放行。正在为难时,一直想找机会立功的水封良听到消息,急忙发动民间的老君教徒,帮公主采药熬药,救治灾民。老君教人多势重,大大缓解了人员的压力,而且也趁此机会,在民间扩大了势力。
等到数月之后,公主终于将病源地的瘟疫也基本消除了。这一次原本可能伏尸千里的浩劫,终于被她消弭于无形。常乐公主救死扶伤的形象深入人心,百姓们感恩戴德,也是不用说的了。
常乐公主完成了救治,从原路返回,哪知道路过广安府的时候,被王景隆扣下,软禁了起来。
朱传宗的担忧成了现实。王景隆现在没了瘟疫的威胁,哪里还肯放弃到手的功劳,他一心想要把常乐公主送去京城向庞来孝邀功,更何况她也是威胁朱传宗的一个重要筹码呢?
士兵百姓们听说救了他们性命的常乐公主被王景隆抓了起来,顿时群情激愤,不少人聚集到帅府前,要王景隆把公主放了。王景隆派人马把人群驱散,又强压了下层士兵的骚动,暂时把局面镇压住了。不过他手下有个幕僚,给他出了个蠹主意,王景隆居然采纳了,终于酿成了巨变。
这天广安府城门大开,王景隆率大军列队出城,与朱传宗在阵前相对。可是却不派兵将厮杀,而是两边一闪,推出一辆车来。常乐公?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