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仙奇缘
辉僮肪克堑母侥嬷铩?br /> 国不可一日无君,眼前最重要的事,就是册立一位新皇帝。
但是汤治已死,他的儿子也早被庞来孝杀了,连明宗皇帝的其他子嗣,凡是皇室的直系血亲,基本已经被杀光了。皇族里仅存的几人,都是皇家的远亲,根本没有资格继承皇位。因此众人争论了半天,还是没有合适的人选。
其实这里面还有个原因,大臣们被庞来孝的威吓怕了,都怀疑朱传宗是不是第二个庞来孝。他现在手握重兵,在军队和民间都有极高的威望,加上朱家以前的势力,比庞来孝当初还要强盛得多,他若是想当皇帝,也不是什么难事。现在自己等人要是推举别的皇帝出来,若是惹朱传宗不高兴,岂不是自寻死路吗?
争论了半晌,有个自作聪明,想要讨好朱传宗的大臣就提议,皇族的血脉已经绝了,正好朱传宗大人乃是先皇汤治的结拜兄弟,论理也是皇族中人,现在又有匡扶社稷的大功,正是继承皇位的不两人选。
他这一起头,顿时就得到了近半数大臣的支持,大家跪倒一片,都叩首道:“请朱大人顺应天命吧。”那领头的大臣心里暗自得意,心想自己这算是拥戴之功,将来朱传宗当了皇上,自己的荣华富贲那可就是不可限量的了。
哪知道朱传宗本来就没什么当皇帝的念头,现在因为汤治的死,心有愧疚,正在伤心。听了这话,不禁大怒,喝道:“把他赶出去。谁再说这种大逆不道之言,一律治罪!”
一些忠直的大臣方才还在担心,一看这情景,都是暗自点头,心想:『朱大人不愧是国之栋梁,品德高尚,可比古代的圣贤啊!』
黄天佑早先被庞来孝罢官下狱,关了两年,朱传宗刚把他放出来,官复原职。他一向德高望重,是有名的忠臣,这时站出来提议道:“众位大人难道忘了,先皇还有血脉的吗?媚妃娘娘生有先皇的遗腹子,如今就在京城,难道不是最有资格雄承皇位的吗?”
众人如梦方醒。汤悔还没出生,媚妃就被打入冷宫。汤治知道其中的内情,虽然没有伤害他们母子,但是也没有公开过他皇子的名分。后来被朱传宗救出京城,一直留在军中,大臣们一时想不起来,也不奇怪。
众大臣多半都听过汤悔是朱传宗儿子的传闻,便都齐声赞同,都说当今世上能有资格继承皇位的,只有媚妃的儿子汤悔了。其实这样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一来汤家的江山保住了,大臣们在青史上不会留下骂名,二来立汤悔为皇帝,朱传宗是一定同意的,总比朱传宗自己登基要好得多。
朱传宗原本没有想那么多,见大臣们众口一词让宝儿登基,心中也是大喜,也就应了。心想:『世事真是难料,我的儿子竟然要当皇帝了?』
听到这个消息,最高兴的自然是媚妃了。她不知道朱传宗不想当皇帝,还以为朱传宗是为了儿子才放弃皇位,不禁又是甜蜜,又是感动,柔声道:“你对我们母子真是太好了。你放心吧,将来我们什么事都听你的。”
朱传宗道:“不过宝儿当了皇帝,你就是皇太后,以后就要常居宫中,不能跟我住在一起。而且政治最是黑暗险恶,当皇帝也未必就是好事情。不如我再想办法……”
媚妃笑道:“宝儿能当皇帝,那是求之不得的事情。至于我,以后咱们还像以前那样在宫里相会,谁敢说什么呢?为了儿子,受什么委屈我都不怕。”
朱传宗心想:『权势真有那么好吗?只怕不一定。』可是汤悔当畠帝的事已经是板上钉钉,媚妃又这么支持,他也就不再说什么了。
转日便举行登基大典,媚妃被封为皇太后,汤悔身穿皇袍,由她抱着,坐在宝座上,接受众臣的膜拜。朱传宗站在众臣之首。他因为立下大功,媚妃,这个时候应该叫皇太后了,特意赐予他见君不跪的权利,因此只是微微弯了下身子。其实这里面的原因很简单,汤悔实际上是他的儿子,哪有爹跪儿子的道理?当然老百姓都不知道其中的奥妙,都是羡慕朱传宗位高权重,尊荣无比。
这时皇太后颁布旨意,开始对功臣进行封赏。第一个受封的便是朱传宗。他走出列来,躬身听封。宣读旨意的太监道:“朱传宗诛除奸贼,匡扶社稷,品行高洁,贤德闻于四方。特封为摄政王,兼任左丞相,在皇上亲政前,掌管全国政事,另敕封尊号为亚父……”刚念到一半,突然被汤悔一声叫唤打断了。
汤悔如今已有两岁,他天生聪明,小小年纪已经能读书识字,而且明白很多事理。不过他毕竟年幼,看见这么多陌生的面孔,这么大的场面,不由也有些害怕,一眼看见最熟悉的人站在面前,仿佛找到依靠一样,一时就忘了媚妃平时的嘱咐,向朱传宗叫道:“爹!”
满朝文武听见这一声,都呆住了。
过了片刻,当场顿时喧哗起来。不少大臣都是激动无比,连道:“真是天佑我朝,天佑我朝啊!”
原来亚父这个称号,原有一个典故。古时候有一位圣人担任丞相,皇帝年幼不能处理国事,都是由这位圣人管理。为了表示对圣人的尊敬,皇帝便封他为亚父,意思就是像父亲一样尊敬的人。这位皇帝后来也是一位有名的明君。
现在小皇帝汤悔才不到两岁,已经懂得礼贤下士,顺着旨意向当朝第一重臣示敬,实在是令人难以置信。朝廷有了这样聪慧的君主,何愁将来国势不兴呢?
以黄天佑为首的一班忠心老臣更是热泪盈眶,连称皇上与摄政王如此君臣相得,将来必定是一段美谈啊。
当然大臣们也都明白,朱传宗现在的权势地位,已经是无法动摇的了。本来功高震主是为臣的大忌,有人还担心朱传宗会受到猜忌,现在一看小皇帝对他如此信任亲热,可以想见朱传宗以后在朝廷上肯定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接下来有功之臣都各有封赏。王定昆被封为天下兵马大元帅,统领全国所有军队。朱佑继、华文章等以前被庞来孝排挤罢官的老臣,都官复原职。王大牛等人也都是加官进爵,也不必细说了。
其中有两个人有些特殊。其一是吴思远。本来以他的才能和功劳,可被封为右丞相,可是他坚决不肯接受,说是不愿为官,最后勉强受了个太傅的闲职。另一个是老君教主水封良。他本来是被朝廷通缉的罪人,可是在朱传宗起兵的过程中立了数次功劳,因此也封了他一个没有实权的官职。不过要求他不许再传播老君教之类的教义。
水封良喜出望外,急忙满口答应,再说当官之后,还要骗老百姓干什么,自然有人投靠,因此领旨谢恩,高兴得无以复加。
新皇登基,大赦天下,举国欢庆。登基的第二天,汤悔又由皇太后领着,率领大臣们,还有幸存的皇亲国戚们,一起去宗庙祭奠先皇。
汤治死后尊号为“贤宗”,牌位就供奉在先皇明宗皇帝的旁边。朱传宗面对着这两块牌位,心中不由愧疚。一方面是内疚明宗皇帝对自己有恩,自己却将他气死,一方面又难过没能救下汤治的性命。
常乐公主是皇族成员,自然也在场。祭奠完后,朱传宗就去找她,却见她脸色极差,而且眼有泪痕,似乎刚刚哭过。担心地问道:“喜儿,你没事吧?”
常乐公主似乎不想多说话,道:“没什么。”转身便上车走了。朱传宗心想她肯定是看见父皇和兄长的灵位心中难过,虽然担心,但是这是人之常情,别人也没有办法的。
常乐公主辞别了朱传宗,回到宫中。她先前确实是因为见到了明宗皇帝的灵位,想着对自己爱若珍宝的父皇,如今已经天人相隔,况且父皇的死跟自己几人也脱不了关系,更生出悔恨内疚的情愫来。她见到朱传宗,内疚之意只会更盛,因此也没多说话,就回来了。
她现在住的还是当初在宫里的旧居,这是明宗皇帝专门为她所建,一桌一椅,一草一木,无一不是父皇依着她的喜好专门添置的。常乐公主坐在窗边,想起父女俩无数次在这里促膝谈心,父皇温和慈爱的笑容,仿佛还在眼前,睹物思人,更是黯然神伤。
越想越伤心,忍不住就趴在床上大哭了一场。她身子孱弱,哭得乏了,慢慢就睡着了。
隐隐约约中,听见一个声音道:“喜儿,喜儿!孩子!”常乐公主听得耳熟,睁开眼一看,惊喜地叫道:“父皇!”
明宗皇帝微笑地坐在床边,道:“女儿,你怎么又哭了?是谁这么大胆惹我的女儿伤心了?”
常乐公主忙用手拭了拭眼角的泪水,笑道:“我没有,我只是……想念父皇了。”
明宗皇帝叹了口气道:“傻孩子,父皇也想你。这么多儿女当中,父皇最疼的就是你了,因此放心不下,来看看你。”过了一会儿,他皱了皲眉头道,“女儿,听说你是天上的仙子下凡,现在庞来孝已经被除掉,天下归于太平,你的使命已经完成,怎么还不回天上去呢?”
常乐公主脸一红,小声道:“我,我……”
明宗皇帝脸色难看起来,道:“难道你还想着朱传宗?你不知道父皇就是被他害死的吗?”
常乐公主急道:“他也不是有意的,他也很后悔,所以才给宝儿起名叫做汤悔。父皇,你原谅他吧!”
明宗皇帝摇头道:“你真是糊涂了。你对他这么好,值得吗?你一心一意对他,他却三妻四妾,到处留情。你在他心里算什么呢?罢了,我不管了,你好自为之吧。”作势要走。
常乐公主急道:“父皇,您别走!”伸手去拉,却拉了空,再睁眼看时,自己正躺在绣榻上,眼前空空如也,原来是一场空梦。常乐公主坐起身来,靠在床头上,怔怔地想了半晌,眼泪又流下来,打湿了衣裳。
常乐公主下凡时吃了太上老君的金丹,保留着神仙的慧根。她冥冥中的使命,就是平衡人间的善恶,阻止庞来孝作乱。现在使命完成,只要勘破红尘,就可以飞升成仙,回到逍遥自在的天界了。况且她在人间救助病人和百姓,积了很大的功德,将来回到天上,肯定能成为高级的大罗金仙,也是无疑的。
常乐公主慧根极高,加上见识过了人间百态,诸般辛苦,早就看破了红尘,唯一羁绊她的,就是与朱传宗的感情。她现在一缕情思都缠绕在朱传宗身上,无论如何也割舍不下。
可是朱传宗心中又是怎么想的呢?想起梦里明宗说的话,常乐公主也是拿不准,难免患得患失起来。
一会儿心想:『他跟我两世的情缘,对我的情意可想也都是发自真心的。』
一会儿又想:『天下的男人都是负情薄幸的,哪有一个例外?他口口声声说最爱我,还不是找了那么多女人。他曾说要娶我,现在也不提了,难道当初的甜言蜜语都是假的?』
如此这般胡思乱想,转眼间又过了半个多月,这段时间朱传宗忙于国事,殊少前来,常乐公主忍不住了,派人请朱传宗来,想要跟他问个清楚。
过不多时派去的宫女回来,说是朱传宗大人不在府里,被太后请去商议要事了。
常乐公主听了又有几分不悦,心想:『什么要事?还不就是……』知道两人又去幽会,忆起父皇明宗,心中更是郁郁寡欢,不过她还是决定亲自去找朱传宗。
媚妃现在贵为太后,居住自然不同。住在后宫之首的慈宁宫,不但雄伟富丽,而且戒备森严。常乐公主也没带随从,信步就走到门前,哪知一个守门的小太监拦住她道:“来人止步!太后寝宫,闲杂人快快离开!”
常乐公主一愣。她没带随从,穿的也是平素喜欢的淡雅衣服,因此也看不出是公主的身份。皇宫经过战乱,很多太监宫女都是新招进来的,而且常乐公主一向低调,故此这个小太监竟然不认识她。常乐公主微笑道:“我是来找摄政王朱大人的。”
那小太监身为太后的近侍,虽然身份低微,但是别人都不敢小看,总是公公长,公公短的巴结奉承,他以为常乐公主只是个宫女,见她一副淡然的表情,顿时心中暗气,板着脸道:“太后和摄政王殿下都吩咐了,不许放任何人进去。你再不快走开,就派人把你抓起来。快走快走!”
第十章 红尘悲喜
其实朱传宗这天进宫,确宝是来跟皇太后商议大事的。现在朝廷上的事,都是皇太后与他这个摄政王说了算。皇太后事事又都听他的,归根结底,还是他一人说了算。不过在表面上,军国大事都是他在朝上启奏上去,皇太后下旨同意,这才能成行。因此有些大的决策,有时候要提前私下跟皇太后沟通好,免的误会。
不过皇太后对他情根深种,哪里肯就这么放他离开呢?是以提前就吩咐小太监不许随便进来打扰。两人商议完,就摆了点时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