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仙奇缘
齑谧龆裕前底耘嘀残母梗却耪莆沾笕ǖ幕帷?br /> 第六章 苍天无奈
治理国家是千难万难之事,朱传宗殚精竭虑,既要处理身边那些官员,又要处理恼人的河务、盐务等政务,幸好身边莺环燕绕,帮他消除了许多的疲劳。就这样,大梁国历史的年轮又向前推进了几年,如今已是朱传宗成为摄政王的第十六年,他也已经是快四十岁的人了,而皇帝也快十八岁,快到成年的年纪。
这些年来,没有爆发什么大的动乱,天灾也少,朱传宗开始当政之时,每遇到一件伤害百姓的事,都难过不已。不过随着当权日久,几乎每天都有奏折上报这样的事情,渐渐也就习以为常了。只要不发生重大的天灾人祸,也不会再难过了。
朱传宗威震天下,天下承平日久,根据各地上奏的消息,大梁国近年风调雨顺,国富民安,百姓安居乐业,实在是太平盛世。礼部的官员,把如今的政绩,和以前朝代比较,称是前无古人,历史上少见的盛世。见了这些奏章,朱传宗觉得自己造福百姓的理想终于实现了,尽管还有不少不圆满的地方,可是世事没有十全十美的,这么一想,不由志得意满。
大臣们见他高兴,便纷纷大拍他的马屁,称赞朱传宗是“天降予大梁,古今第一贤王”,又说他“功业盖世,泽被千秋”,总之是天上少有,地上无双,也不在话下。
不过马屁拍多了,翻来覆去总是那么几句,也没什么新意。大臣们挖空心思,想要讨好朱传宗,就有人冒险把主意打到了天降祥瑞上。
所谓祥瑞,就是上天为了表彰当权者江山治理得好,而降下的奇异征兆。古书上说祥瑞有五等,分别叫做嘉瑞、大瑞、上瑞、中瑞、下瑞。比如古时候传说有人见到了龙凤、麒麟,就是等级最高的嘉瑞。山里出现白狐,就是中瑞。比较常见的灵芝草、禾生双穗,就只算是下瑞。
第一个想到这个念头的是北彊省一个小县的县令。他向朝廷进献了一束嘉禾,也就是每株上都结了好几穗的禾稻,这是太平盛世的祥瑞,预示着五谷丰登。
朱传宗见了大喜,把嘉禾供奉到太庙,向天祈谢,又下令嘉奖这个县令,升官两级,赏银百两。
朱传宗当初主政时,最反对的就是借着自然的一些奇异现象,进行吹捧,这些拍马屁的行为,认为只有那些不学无术,只知道献媚的官员才会如此,因此这些年中,没有一个官员敢触霉头。如今官员们见这个县令讨得了好彩头,极为羡慕,只恨自己没有早一步看透王爷的心思,因此争先恐后,一时间各地发现祥瑞的奏章如雪片一样飞往京城。
众人趋之若鹜,不甘人后。这个报告说辖区内出现了连理木,那个马上说挖地挖出了甘泉,还有什么苍鸟赤雁、白熊白鹿,以前稀罕无比的祥瑞现在好像雨后春笋一般,满天下都是。朱传宗都一一嘉奖,并举行祭天的活动,向上天祷告,祈福。
水灵儿听说此事,劝道:“这些官员可真够无耻!连理木就是把小树苗用绳子绑起来,长了一些时间就长到一起去了,这些你也是知道的呀!像这样弄虚作假做出来的东西,你就算不惩罚他们,你也犯不上嘉奖啊?难道这些年养尊处优,昏了头了不成?”
薛金线跟着劝道:“相公,圣人说过,子不语怪力乱神。真正的祥瑞,就是政治清明,官场透明,老百姓不受欺压,安居乐业,上天自然会保佑天下太平的。这些假托鬼神之事,不过都是官员们造假做出来的东西,实在不可信啊。”
朱传宗笑着和她们解释道:“你们说的这些我何尝不晓得呢?不过我主政以来,大梁国国泰民安,虽然也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可是也算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世,这都是事实嘛!上天真的降下一两个祥瑞,也不稀奇。况且就算这些祥瑞是假的,能起到鼓舞民心的作用,总不是坏事吧?百姓们听见这样的事情,也是很开心的。”
水灵儿道:“百姓们开心,也是因为希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可是就算再多粮食,也填满不了官员们的欲望。你不知官员们盘剥是多么狠毒啊!其实现在百姓们的生活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好,官员们的奏章说的未必就是真的,他们在蒙蔽你呢!”
朱传宗大为扫兴,愠怒道:“我有那么昏庸吗?做事情还不知道轻重?朝政的事我心里有数,自有我处理的办法。你们身在内宅,不知道内情如何,治理国家要恩威并重,不是你们所想的那么容易的。”心中不悦。想起自从治理国家以来,殚精竭虑,可是仍旧无法做到官场清如水,明如镜,看来很多事情都是天意,人力是不能勉强。
水灵儿与薛金线劝了几次,见朱传宗很不高兴,便不敢再劝。她们年纪渐长,也不像年轻时那么冲动了,二人唯有相视苦笑。水灵儿道:“当初整顿一新的吏治,现在又败坏到一定的程度了。我料想他不会信的,如果不是我在民间时常走动,我也不敢相信。难道真的是天底下没有好人?当初那些信誓旦旦为民做主的官员们,时间一长,都变了个样。”
薛金线道:“相公对待百姓,算是很好的官了,对待贪官污吏,也都手不留情。对照历史上的清官,他也毫不逊色。只是御人之术一定要有,否则朝廷的局势就很难控制,他也是有苦衷的。人心太难以驾驭了,重不得,轻不得,我看相公他心里也苦。”
水灵儿叹道:“姐姐说的有理,可能我的要求太高了。”
薛金线道:“我们做女人的,哪里懂得国家大事。我们只是同情弱者,可是却没有办法让他们都得到公正的对待,这也是所谓命运的安排吧!”
水灵儿迷茫不已,这些问题太复杂了,超出了她的思想范围之外,便不再想了,想起宝贝儿子,心中才感甜蜜,便去弄儿为乐去了。
朱传宗见众女一个个都一本正经的,唯恐他不能好好治理国家。可是国家这么大,官员这么多,事情那么复杂,哪里一时半会就能治理好,真正做到天下太平呢?心中不快,也就不怎么去她们那里了。他只有到了紫仙那里,才是最轻松,最愉快。紫仙最善解人意,永远不会逼着他。跟紫仙在一起,永远是那么轻松快活,她永远服侍得那么细致周到,没有一丝一毫的拂逆。这么美丽,又温柔体贴的女子,哪个男人会不喜欢呢?
一日午后,朱传宗处理了许多政事,身心有些疲惫,想起也有几日没见紫仙,便坐轿去她的院落。下人一见他来了,便急忙想去禀告,却被他挥手制止,问明了紫仙在花园赏玩,便自去瞧她。
来到花园之中,远远的一阵风吹来,夹着柔美的歌声钻进耳来。朱传宗心里怦然一动,想起初见她时,也是只闻其声。如今又是如此,仿佛回到了当年。
他侧耳倾听了一会儿,忽然失笑,心中暗想是不是年纪大了,老是喜欢回忆过去的事情,摇了摇头,这才步入园内。园内的侍女见王爷驾到,都慌忙见礼。朱传宗一心只在唱歌的紫仙身上,吩咐侍女们不许声张,便径直往里走。
他跟着歌声,绕到后厅水榭处,只见水榭尽头,一座假山,隐着一丝翠竹,紫仙穿一件黄色小衫儿,背着脸儿,坐在假山石上,手中抚琴,唱着曲子,真是歌喉婉转,清脆入耳,琴音悠长,和着她婉转的娇音,格外动人。再看她一款柳腰儿,两片乌黑的发髻儿,插着两支簪子,一缕长发垂在肩后,温柔恬静,宛如仙女。
她唱着曲子,把粉脸儿侧来侧去。朱传宗一见紫仙觉得艳丽夺目,妩媚之中,别有一种风味。朱传宗便静悄悄地站在台阶上,倚定了栏杆,听她唱着曲子。
一曲终了,朱传宗忍不住喝道:“好曲子!”紫仙冷不防听背后有人说起话来,急转过脸来看,却见是他。抿嘴笑道:“来多久了?也不说话,让人家丢脸。”
朱传宗听她这几声说话,真好似龙鸣凤唱,便笑道:“你的声音若是丢脸,世上还有能听的声音吗?”
紫仙打趣道:“王爷尽拿我取笑,若是有几位姐姐在此,你就不敢说了。”朱传宗只见她眉弯目秀,桃腮笼艳,樱唇含笑,顿觉勾魂摄魄,笑道:“她们哪有你好,若是在场,我也这么说的。”
紫仙笑道:“大王爷您威风八面,敢做敢说,不过小女子却不敢承受啊!”
朱传宗见她娇羞可人,笑道:“小美人,有什么不敢承受的?”说笑之间,二人相携走进屋子里,朱传宗在屋里的软床上坐了,又指着床边让紫仙坐下,便问道:“你刚才唱的什么曲子?以前不曾听过。”
紫仙道:“是太平盛世曲。”
朱传宗道:“这词儿做得真好,也亏你记在肚子里。如今天下太平,可不是太平盛世嘛!”
紫仙笑道:“这还不都是王爷您的功劳。”一边起身去斟了一杯茶来,是上好的碧螺春。碧螺春茶条索纤细,卷曲成螺,满披茸毛,色泽碧绿。冲泡后,味鲜生津,清香芬芳,汤绿水澈。朱传宗一面喝着,一面打量紫仙容貌。只见她丰容盛鬓,白洁如玉。因来得突然,她也来不及更换衣服,穿着小红夹袄,半开着怀儿,里面露出一抹翠绿的抹胸来,乳沟半露,倍觉撩人。
朱传宗喝完了杯中茶,把空杯递给她。紫仙伸手来接,只见她玉指玲珑,又白净、又丰润、又纤细。紫仙正要接过茶杯,猛觉朱传宗伸过手来,把她的手捏住了。
朱传宗把她拉进怀里,低头瞧着她的乳房,紫仙这时又惊又喜,只是低着脖子,羞得抬不起头来。
朱传宗见那若隐若现的乳沟,心中馋念大起,伸了大嘴过去,咬开抹胸,一口含住洁白鲜嫩的玉乳,把樱桃一般的两颗果实吃了个遍。
紫仙娇羞不已,娇声道:“不要这样。”
朱传宗道:“那要怎样?”趁势把她推倒,腾出右手来,摸着她的玉臀,一边问她想不想他。
紫仙不由得噗哧一笑,只说了句:“日夜盼着你呢!”粉腮儿羞得通红,朱传宗哈哈大笑,道:“既然如此,便让你尝尝王爷的手段。”
这时贴身跟随的丫环心下明白,把门掩上,早悄悄地退出了。朱传宗急不可耐地抱过紫仙,放肆起来,一时春光无限起来。
紫仙是天生尤物,媚骨天成,外表端庄,可是在床上却淫荡无比,只有太后张端颐可以比拟。不过太后顾忌皇帝,也顾忌皇家的威名,一年难得见朱传宗一次,因此紫仙独占胜场。朱传宗对她心中爱极,时时舍她不下,只要有空,便到她的居所听她弹琴吹箫唱曲。紫仙也真是博学强记,会的曲子也多,今天唱这个,明天唱那个,朱传宗百听不厌,心被锁住了,住在紫仙房中时日最多,经常不回府邸。
紫仙可不敢耽误朱传宗政事,引起诸女的反对,因此常常劝朱传宗须留意朝政,朱传宗也听她的话,时常拿奏章在她的寓所批复。
紫仙不光善解人意,会侍候人,而且颇有些妖媚手段。众女虽然都是绝色,可是朱水月、薛金线素来贞静,朱传宗每在她们房中过夜,都要按部就班,否则她们就要忸怩一阵子,让人不能尽兴。暖玉、岳可人虽是甜甜可人,柔情似水,但缺乏主动,只是任朱传宗自由耕耘。只有紫仙,不仅妖媚迷人,而且极力主动迎合,使朱传宗感到最为快活。朱传宗每次宠爱紫仙,那种快感总是好几天不能忘记,又兼对紫仙的聪明乖巧很是喜欢。要不是他日理万机,无暇顾及,恐怕天天在一起才好呢!
这日上朝,朱传宗在大殿接到御史弹劾,原来成安县某地农民收获玉米时,得先办一个“秸秆放倒证”。还有礼部一个七品笔帖式徐京,在建造修葺学堂之时,贪污三万两银子。吏部调查结果,他把钱给儿子了。在刑部的大堂上,徐京解释,对于给儿子的钱,徐京则表示:“我觉得这也是为了给朝廷培养人才,也是一种为朝廷做贡献。”
朱传宗大为震怒,请刑部严查,务必严办。对这样明目张胆坑害百姓的事情,一并下令严办。
尽管朱传宗对吏治非常用心,对官员们也非常严格,可是却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重要案件。
原来,有三个官员暗地里上折弹劾吴可兴贪赃枉法。吴可兴是深受朱传宗喜爱的大臣,和水封良都是他的心腹爱将,官拜工部尚书,他日入阁拜相,也是可以期待的。朱传宗让他担任工部尚书,所以兴修水利,建造桥梁,是非常看重他的。以前朱传宗父亲就是工部尚书,朱传宗心中对工部尚书这个官衔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在里面。
可是三个官员冒死送上来的奏折,里面对吴可兴贪污腐败的事情,叙述得非常详细,证据非常充分。
吴可兴历年来利用职务之便,采取各种假冒手段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