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仙奇缘
朱传宗叹道:“为何仅仅几年,宁治省竟变得如此荒凉凄惨了呢?”便命人马停住,叫一个贴身侍卫道:“你去唤几个逃难百姓过来。我有话要问。”侍卫领命,不多时便带几个百姓到朱传宗马前,是一家四口人,男的瘦骨嶙峋,女的皮包骨头,带着两个男女娃娃软软地在地上爬着。
朱传宗看了,心里发酸,这就是他治下的百姓吗?赶紧下马问道:“你家因何落到如此境地?”
那男子先是害怕,不肯说话,朱传宗轻声轻语,道:“你别害怕,我们是朝廷派来赈灾的,你没看见大批的粮草吗?有什么话尽管说,本官不会怪你的。”
听他语气温和,那人才大着胆子道:“今年洪水过后又是大旱,家里田地寸土不能收,偏偏宝成府知府刘大人还时常派兵下乡,说是围剿叛贼土匪,却连叛贼的影子也抓不到,就对我们老百姓烧杀抢掠,俺们只能到处逃难,简直活不下去了。”
朱传宗听完,眼中喷火骂道:“好一个蛇蝎心肠的恶吏,竟敢践踏大梁律法残害百姓,看我怎样收拾你。”便命人把这一家四口收在队列中。同时进驻临近的南侧县,开设粥场,救济灾民。
朱传宗带领官兵继续赶路,进入宝成府境内。只见沿途饿殍遍地,情形更是惨不忍睹。朱传宗一路看去,面色黯然,一声不吭,心里沉甸甸的。
军马来宝成府城门前,宝成府知府刘可开听闻朝廷派了军马前来赈灾,而且竟然是摄政王亲征,吓得屁滚尿流,赶到城外迎接。
进了宝成府,只见城里秩序井然,一片安详的气氛,没有一点受灾的迹象。
刘可开洋洋得意,还以为摄政王看到如此祥和的景象,一定会很开心,升他的官。哪知道朱传宗派人打听,知道刘可不许灾民进城,任他们饿死在外面,或者让他们逃到外地。此时很多乡村老百姓都造反了,正和官兵们斗争。
朱传宗当即大怒,把刘可开脑袋砍了,挂在城墙上,同时派人送粮给灾民,对那些造反的百姓,既往不咎,只要投降,还送粮食。
起义的百姓原本就为了饭吃,因此都纷纷投降,渐渐军情便不再紧急。朱传宗又请城里的富豪大户帮助救灾,富豪大户们也怕灾民起义,因此都纷纷解囊,这样烽火便渐渐平息了。
朱传宗在全国四处亲去救灾灭火,各地的流寇灾民被妥善安置,渐渐这场大灾总算是安然渡过了。
朱传宗筋疲力尽,回到京师,只觉得这些年恍然如同一场梦。他辛辛苦苦治理国家,本以为就算是不能大好,但是百姓安居乐业,也总是不成问题的。哪知道他受奸臣蒙蔽,竟然把国家弄得破败不堪,真是欲哭无泪。而且看来人力再强,也不能和天斗,遇到灾祸,天下就不会太平。因此朱传宗一到京师,便请皇帝亲自祭天。
皇帝已经十八岁了,以前主持这样的大典,都是由朱传宗主持,这次由皇帝亲自主持,预示着皇帝有资格可以正式亲自理政了。
祭天这日,随着三声粗犷悠远嘹亮的号角过后,金鼓缓慢有节奏地擂响九遍,整个大地都透露着肃穆与威严,浩大的人马,没有人敢发出一丝声响。
大队人马按一定等级秩序站立着、等待着,没有一个人稍稍动一动,连远处战马的嘴也被紧紧捆扎着,派人看管。
威严而整齐的队伍前面,皇帝带头跪下,随后是朱传宗带着众大臣都虔诚地跪下,所有随行人员也跟着下跪,皇帝对天焚香、叩首,再焚香、再叩首,又洒酒叩首,祷告全国风调雨顺,不要再有灾祸了。
旁边分列着各种丰盛的祭品,如此九叩首之后皇帝正要起身,突然一声长嘶,一匹挣脱的战马向这边狂奔而来,所有的人都沉浸在刚才的祭典之中,都被这突如其来的情况吓愣了。
眼看战马要从祭拜的地方踏过,冲向皇帝,说时迟,那时快,两个武功高强的侍卫一纵身直扑战马,一人急抓缰绳,一人急忙用双臂活活将那战马脖子抱住。马被勒住之后被牵走了,这时,众人才回过神来,两名太监急忙上前把皇上扶起,随行大臣急忙跪下向皇上请安谢罪,朱传宗也是非常恼怒。
众人随皇帝回到皇宫,两名士兵押解一人过来,他就是负责看管马匹的小官,由于不小心放跑一匹马,惊吓了圣驾。
皇上第一次主持大典,就如此不祥,心中也是气恼无比,问也不问朱传宗,挥挥手,自作主张,道:“把他给朕推出去斩了!”
士兵刚要将那人推走,太常寺主事章并至急忙下跪请奏:“皇上万岁,这人玩忽职守惊了圣驾罪该万死,只是今天是大祭之日,不宜有血腥,望皇上三思。”
朱传宗也道:“杀人不祥。这人死罪免去,活罪不饶,发配边疆守卫,永不回归吧!”
这时皇上也冷静下来,脸色回复如常,道:“王爷说的极是。”那人立刻跪下叩头多谢朱传宗,这才又谢皇上,但此举惹的皇上心中极不高兴。
朱传宗祭完天回到府中,因为发生了事故,祭天不算顺利,因此有些闷闷不乐,众女见他不高兴,便都过来解劝。
这时手下送来书信,原来是赵老四送来的。
原来整治了水封良和他的同伙之后,因为赵老四等人贪污腐败也是证据在握,因此朱传宗把赵老四等人都重重的判了刑。不过念在他们的功劳便将他们都关在一处大院当中,有吃有喝,供养了起来。
他们因为有当官的经验,如今又下野了,因此时常上书表达一些意见,来帮助朝政。这天赵老四上书,讲了一个故事。
古代两千多年前,卫国有个叫胥靡的小吏贪污的事情败露,逃到了魏国,卫嗣君欲用五十金赎回,魏国不给,卫嗣君就想用一个城交换。
身边的大臣说:“用一个城邑交换一个官吏,值得吗?”
卫嗣君说:“法治无所谓值不值得。法治不能建立,该杀的人不能杀、该判刑的人不能判,即使有十个城邑又有什么用!法制建立了,该杀的人杀了、该判刑的判了,即使失去十个城邑,也没有什么妨碍!而且贪官都逃到外国,那么国家的钱财不就会被掏空了吗?”
后来,卫嗣君用一个城邑终于从魏国交换回了个小吏,并依律惩治了这个小吏。以一城换一吏,为了惩治外逃官员,卫嗣君可谓不惜代价了。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维护法制的尊严和统一。
朱传宗看了大觉有理,如果贪官们都像水封良一样,在国内贪污,把钱都运到国外,然后再逃到外国。官员们都效仿,长此以往,国家将会越来越穷,非灭亡不可。以前历朝历代,就算再坏,再腐败,也没有贪官敢把钱运到国外的。
如果此例一开,千秋后世如何评价他朱传宗?朱传宗越想越是害怕,最后他痛下决心,不惜任何代价,也要把水封良押回处死。
朱传宗派使臣去西辽国讨要回水封良,不惜任何代价,并且调动兵马,随时准备开战。
西辽国见大梁不惜开战,也要押这个贪官回去,只好答应,也乐得能够得到一些好处。水封良被押回之后,本来应该千刀万剐,朱传宗念他跟随多年的分上,心中一软,让他服毒自尽,保留全尸了。
水封良这个奸臣被处死之后,大梁风气为之一振,百姓们见朝廷如此坚决地整治贪官,也都欣喜拥戴。
此后虽然皇帝到了成年人的年龄,应该亲自理政了,但是朱传宗见他还年轻,不放心,大臣们也都习惯有事情禀告朱传宗,所以皇帝仍旧是有名无实权。
赵老四、钱老六等人经常上奏一些意见,都非常有见识,因此朱传宗实行起来,对国家大有好处。
这样过了几个月,一天,朱传宗想起赵老四、钱老六等人虽然当官多年,已经不是以前没有一点见识的穷小子了,可是以他们的水准,不可能有如此高明的见识,不由忽然想起了一个人,便传他们进府,当面逼问他们。
几人都跪下承认,这些都是吴思远吴先生所教的,只是吴先生再三吩咐,不能泄露他的行踪。
朱传宗想起吴先生许许多多的高明远见,如今都证明了他的正确,以前的种种预言,全都灵验了,因此决定痛改前非,亲自去拜访请益。
朱传宗威吓他们一下,几人不敢不说,答应带他前去拜访。在王大牛等人的带领下,朱传宗乔装向吴思远隐居之地出发。那里是偏僻的地方,越往里走,越来越清幽,最后来到一个小村,在村边遇到一个清矍俊秀的五十多岁的老者正在钓鱼。
众人累了,便都坐下歇息。
朱传宗见老者相貌不凡,便和他询问这里的情况,聊了一会,朱传宗听他出口不凡,原本想赶路,不由坐定了下来,和他高谈阔论起来。
老者对于官场的事情洞若观火,原来他曾经任过几任师爷,不知道什么原因才不干的,聊起官场的故事,老者便讲了一则故事:
几个县官一起到省里拜见省布政使,从一大早一直等到中午,布政使才来到书房。行礼后,大家分头坐下,布政使还未开口,有个知县就突然站起身来提问:“请问大人贵县?”
布政使说:“原籍大兴。”
那知县又追问:“属于哪一府?”
布政使说:“是顺天府。”
那知县点头说道:“对啊、原来如此。”坐了下去。
那知县健谈,嘴巴也巧,和布政使渐渐聊得很是投机。
布政使心中高兴,便反问那知县是哪人?那知县答道:“回大人的话,是西光人。”
布政使又问:“贵乡风土如何?”
那知县回答:“回大人的话,敝县土产绝少,只是山中猴子很多。”
布政使问:“猴子有多大?”
那知县说:“回大人的话,小的不过巴儿狗模样,大的却似大人一般。”
他说的“大人一般”当然应该是指和成年人一样的意思,可是他前面口口声声称呼布政使为“大人”,听上去就没有分别。
同坐的人都不禁心中暗笑。布政使大怒,站起身来厉声责骂:“像你这样的人还想为民父母?”拂袖而去。当天布政使就发出了一道命令,要那知县“告病还乡”。
朱传宗听老者讲的有趣,在山野之中,还能遇到如此高人,不由大为高兴。二人越聊越是投机,渐渐讨论到官场上的用人。
朱传宗道:“官员在各种场合庄重地宣讲:『我们采用官员原则是任人唯贤,而不是任人唯亲。』听上去当然令人肃然起敬,但现实中却不是这么回事,都是任人唯亲,不免令人沮丧。”
老者道:“不仅任人唯贤排不到前头,任人唯亲也要往后排呢!”
朱传宗见这一句开场白就不同寻常,于是赶紧问:“哦,何以见得?”
老者不紧不慢地说:“你且听我说,排在第一位的是『任人唯上』,也就是说,要领会上级官员的意图,上级官员让你安排谁你就安排谁。否则上级一不高兴,你的位置就坐不稳了,更别说想要继续升官了。”
朱传宗有醍醐灌顶之感,道:“有道理。那接着就该任人唯亲或者任人唯贤了吧?”
“还是排不上。”老者说,“排在第二位的是『任人为帮』。现在的官场,局面复杂,斗争白热化。表面上你好我好大家好一团和气,实际上都在下边使绊子。你如果孤零零的一个人在官场上混,不弄几个志同道合的哥们儿在前后左右帮衬着,想干什么都干不了,不仅干不了事,连这个官位也坐不长久,很快就会被人家撬掉了。”
朱传宗恍然大悟,便不再插话,任由他继续说下去。
老者道:“把上边打点好,再把前后左右人安插齐了,就可以做第三步,那就是『任人唯钱』。为什么?因为『钱』比『亲』重要,『亲』毕竟还是别人,『钱』可是揣进自己腰包里去的。”
“排在第四位的是『任人唯拍』。官位坐稳了,钱也捞到了,就该弄几个拍马屁的人围在身边享受一下了。颂歌盈耳神仙乐,你可别小看这拍马屁,这可是一门学问,不是谁想拍就能拍得好的。弄不好拍到马蹄上,那就是自讨没趣,但如果拍好了,拍出水准来,被拍的人那真是其乐无穷。这么跟你说吧,就跟喝酒似的,会上瘾!”
“排在第五位的是『任人唯吹』。上级官员喜欢政绩,但你又不能太离谱,太离谱就闹笑话了,上级官员也会不高兴。当然喽,如果你是个死心眼,实际政绩增长多少你就报多少,那上级官员就更不高兴……你这是在拖上级官员的后腿嘛!上级官员也想要进步,是不是?所以说,『任人唯吹』,这一点也很重要。”
“第六位,就该『任人唯亲』。咱们大梁人讲究亲情,把各方面都打点好了,亲朋好友也该照顾一下,要不也显得太没人情味了。太没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