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仙奇缘
朱传宗在外面变回原来的模样,去找守备千总万汉水,请他送水灵儿出门,否则外面守卫很严,出去很麻烦。
再说万汉水带领护卫们搜查了一夜,也没有头绪,击倒的那个贼人,身受重伤,只有出来的气,没有进去的气,眼看就活不成了,连夜找来的大夫,也摇头说是没救了。
万汉水原本也没报太多希望,也不理会了。可是逃跑的那个贼人,就算是逃到天边,也该有个踪迹啊!可搜遍了都察院,也没瞧见人影,万汉水好不恼火。
万汉水焦虑不已,忽然心想:“重伤的这个贼人是个五十多岁的女人,莫非逃跑的也是个女的?”
万汉水一拍脑袋,骂了一声糊涂,想道:“我被那小妮子的外貌所迷惑了,以为那样一个千娇百媚的姑娘不可能是贼!外面传言朱传宗是个太监,怎么会和别的大人一样,在屋里安置一个姑娘呢!”
万汉水想罢,忽然又一转念:“朱大人既然不喜欢女人,他怎么会包庇那女贼呢?是了,朱传宗不过不能人道,但还是可以喜欢女人啊!宫里那些太监,不也多半都有老婆嘛!”
万汉水前思后想,把所有事情惦量了一遍,便寻思怎么去找朱传宗,从他口中套话出来。
当官最要紧的是巴结上级,让领导开心,其余的仁义道德,是非对错,都不在考虑的范围之内。朱传宗虽然不是万汉水的顶头上司,但也是几位上司之一,万汉水绝不敢为了邀功,得罪他,那时就算最高的领导对他满意,但是朱传宗看不上他,处处给他小脚,那也是得不偿失的,所以万汉水决定还是探探口风再说。
万汉水正琢磨寻什么借口去找朱传宗,忽然听手下说朱大人前来见他,不由大喜,连忙把朱传宗让进屋里,满脸堆笑,让人上茶。
万汉水道:“大人忙于公务,昨天那么晚还没睡,今天又起的这么早,真是太辛苦了。”
朱传宗道:“我年轻,身体好的很,有什么辛苦的。只是万大人一直在抓贼,辛苦的很,不知道结果如何了?”
万汉水道:“禀大人,还有一个贼没有抓到,他藏在衙门里,诸位领导大人们很是危险啊!我正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呢!正想去请教大人。听那些护卫们说,跑掉的贼人似乎是个女人。”万汉水说完,拿眼睛偷看朱传宗。
朱传宗聪明的很,岂会听不出他话中含义,心想:“糟糕,这小子知道水灵儿的事了。”沉吟了一会儿,道:“我看这事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一定是偷钱的小贼误入了咱们衙门,既然逃跑的贼人你们没找到,一定是逃出衙门了。也不必追究了,省得诸位领导知道了担心,你放跑了一个贼人,也有失职之处,反正这事只有我知道,不如不向上禀告了。出了什么问题,一切由我负责就是。你能抓到一个贼人,足见办事认真负责,我会和领导们汇报的,给你请功。”
万汉水一听,连忙点头称是,心想:“朱大人为了那女人,可真是费心费力啊!”笑道:“大人想的真周到,如此小的就从命了。多谢大人关照。大人还有什么吩咐吗?”
朱传宗笑道:“也没什么事,只是我的贴身丫头……”小声在万汉水耳边道:“就是昨晚你见到的那个,请你送他出衙门。不要让旁人看到。你也知道,衙门里有女眷,可是犯法的。一切拜托你了。”
万汉水这种事办的多了,哪个当官的不这样?不过像朱传宗这样的都察院的第五号领导,出入谁敢盘查啊?他这样请他帮忙,不自己亲自去,把自己的丑事,或者说是把柄露在他面前,有些奇怪。
万汉水忽然有了知遇之感,心里感激涕零,觉得眼前的少年也不是什么年少无知了,激动地道:“大人如此信任小人,小人一定把事情办好。只是不知道大人要送她去什么地方呢?”
朱传宗道:“送到外面就好了,其余的你听她吩咐就是。”忽然心里一动,心想:“水姑娘万一不信任我,以后不找我怎么办?那以后就永远见不到她了!”想起她的绝世容光,可是舍不得,嘴上便道:“先慢着,让我想想要不要派人跟踪她。”
万汉水一呆,随即笑道:“大人果然英明,原来您是为了放长线钓大鱼啊!这两个太上老君教的人如此嚣张,必定有同伙,要是知道了她们的老巢,那才是大功一件啊!”
朱传宗一呆,道:“什么太上老君教?”
万汉水扬扬得意,道:“原来大人不知道她们的底细。这两个人是太上老君教的人,否则一般的盗贼哪有这么大的胆子敢到衙门来作案?这太上老君教的教徒有几万人,绵延五六个省,专门和朝廷作对,胆子大着呢!您要是抓到他们的头目,功劳可就大啦!”
朱传宗头一次听说还有什么太上老君教,他在天上保留的一点点记忆,就是关于紫纱仙子的事,还有一些乱七八糟毫无用处的什么修炼的口诀,而太上老君更是让他不能忘记,太上老君帮他保留一些凡人不该有的记忆,让他不像行尸走肉一样的活着,可以说是他的大恩人。既然凡间有他的信徒,那是一定要帮的。即使是坏人,也要让他们改过自新,何况像水灵儿这样的人儿,又怎么是坏人呢?
万汉水见朱传宗不说话,看他的脸色,以为他是舍不得那个美人,便道:“大人,还是派人跟踪好了,知道了老巢,那位姑娘就可以放了。要是这么美的姑娘坐牢,那可就太可惜了。大人好好的教育她,她改过自新,也说不定呢!”
朱传宗不答他的话,反问道:“你们抓到的那个贼呢?”
万汉水道:“大夫说了,内腹受伤,活不成了。不知道现在死了没有。”一个属下出去问了问,回来道:“那个贼人还有一口气,反正活不成了,要不要帮她一下,给她一刀,省得麻烦。”
朱传宗道:“不用,你让医生全力延续她的命,拿我的帖子,去太医院请张朝中大夫来救他,然后把她送到我府里,就算是尸体,也要送去。”那人急忙领命去了。
朱传宗对一脸疑惑的万汉水道:“你们不必派人跟踪水姑娘,免得打草惊蛇。路上你们随口说起这个受伤的贼,就说人还没死,交给一个叫朱同的大人救治去了。”
万汉水恍然大悟,道:“大人聪明过人,属下真是佩服的很。难怪外面传言大人少年英雄,破案如神,果不其然啊!”一些马屁话说了不少。
事情办完之后,朱传宗因为一夜没睡,第二天又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便回府休息。
到了家中,华采云派仆人请他过去,朱传宗以为一夜未归,她是嫉妒吃醋,要教训他呢!华采云于他是亦妻亦嫂,关系非比寻常,而且她掌管家务,算是一家之内主,正该管他,朱传宗虽然不害怕,但有些担心,所以一进门就道:“嫂子,我是因为公务在身,所以昨晚没回家,你可不能冤枉我。”
华采云噗嗤一笑,道:“看你的样子,又是焦急又是委屈,真好笑。你已经是大人了,又是朝廷命官,有自己的自由啦!只要在外面不过分,我也懒的管你。找你来是因为正经事。江淮省路同府知府伍正派人送来了很多的礼物,这里是他的信笺,大大的赞扬你呢!虽然他是来巴结你的,但是夸奖你的话,倒也很贴切,看来官场中没有笨人啊!至于这些礼物呢!老爷说这是你的事情,收不收下,让你自己来处理。”
朱传宗一怔,道:“不收,绝不能收。这小子是个贪官,早晚有机会我会收拾他的,怎么能要他的脏东西呢?”
华采云道:“随你的便吧!咱们家有的是银子,也不必你赚钱,最好不要收礼。老爷也这么说。听他和我说话的意思,是让你一心好好当官,千万不能贪赃枉法,咱们家不需要你来赚钱。只要你能平平安安当官,往上攀就好了。”
朱传宗心里感激,道:“父亲真这么说的?我一定不会让他失望的,我会努力做官,做个好官。只是嫂子用的这个攀字,可有点怪。”
华采云笑道:“当官最要紧就是攀关系,走门路,看来你还年轻,不懂得这些,老爷也是为这个担心你。老爷说你年轻,办事急躁,让你千万注意,不要为了什么正义啊,百姓的安危福利强出头,得罪官场上的人。为朝廷和百姓做事是对的,但是不能不顾自己,要量力而行。他年轻的时候也像你一样疾恶如仇,反而把事情办糟糕了,吃了许多亏,你现在人聪明多了,一定能够明白老爷话里的意思。”
朱传宗心里如被淋了一盆冷水,哪里有心思思索他父亲说这些话的含义,只是觉得他父亲公正高大的形象一下没有了,对他父亲的好感也没了不少,皱眉道:“疾恶如仇难道不好吗?这也是错误?”
华采云噗嗤笑道:“老爷说你不会听他的,果然这样。不过年轻人闯一闯也好,只要你不是犯了天大的案子,咱们家还是能保住你的。等你碰壁了,吃苦头了,你就会明白了。你好自为之吧!”
第二章 办案之始
朱传宗回到家里,听他嫂子华采云一番交谈,听她说话的意思,她和父亲都觉得当官要紧的就是往上爬,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不顾老百姓,否则的话,似乎就要冒很大风险,不由气恼。当面也不好和她辩解,回到房中闷闷不乐,也不说话,只是往床上一躺,心想:“难怪水姑娘说我们家富则富矣,就是缺少良心,看来也不是空穴来风。”
朱传宗脸色难看,暖云和小郁见他一夜未归,回来也不高兴,互相对视一眼,暖云端来茶水,小心翼翼地道:“少爷,怎么了?衙门里有什么事情不开心吗?你新到都察院,还没有熟悉公务,凡事就算不怎么懂,也没有什么奇怪的。犯不上生气啊!”二女问了朱传宗的随从王大牛等人,知道朱传宗昨晚是在衙门办公。
朱传宗道:“不是你想的那样。暖云,你说,如果我一心为了江山社稷,为了天下百姓着想,这样不对吗?为什么他们都阻止我呢?”
暖云素来对这些事情不留心,哪里懂得,不由沉吟起来,不知道怎么回答。小郁却冷笑道:“对啊,少爷是什么人啊?少爷可是做大事的人。你可是天下穷苦百姓的大救星啊!为了天下的百姓,可是不惜声名毁誉,不惜身家性命的!要是没有你,天下不知道会乱成什么样子呢!可和那些个沽名钓誉之徒不可同日而语!”
小郁语带讽刺,嘲笑他自以为是,朱传宗心里一震,一股热血涌上心头,心想:“小郁说的对,我办案子瞻前顾后,哪里是为了正义和公理,还不都是顾念自己多些。吴先生是久混官场之人,自然有官场的习气,所以做起事来婆婆妈妈,一点也不痛快,纵容了许多的恶徒,我以后说什么也不带上他了。我要把那些贪官都杀个干净。皇上一直说要整肃风气,他最痛恨腐败了,这毕竟是他家的天下,我便不信,如果我为了他汤家的江山,他会不支持我?我既然一心要做大事,怎么能处处顾忌,处处为自己打算呢?”朱传宗想罢,哈哈大笑,道:“小郁说的好,我不该自以为是,做了一点点的好事,就自以为是大救星。我明白了。睡觉。”说完倒头便睡。他决心不管别人怎么想,只一心按自己的想法去做,至于声名毁誉,只要无愧于心,别人的想法还在乎什么呢?决心一定,心里安稳,一会儿就睡着了。
第二日,朱传宗起的很早,准备奏折,然后上朝,明宗皇帝和众大臣处理了一些事务之后,明宗皇帝汤平便问起左督御史王仁关于李东昌的案子。
王仁前日下朝之后,早就想好了说词。而且因为这个案子涉及的是宁治省布政使胡铁,他是封疆大吏,在朝中有许多好友,那些官员连忙动用关系来为他活动说情,王仁本来就不想惹这个烫手的山芋,正好做随水人情,其中一些官员还是原来没有交情的,这回可以联络上了,以后有了交道,就可以一起办些事情了。看来坏事变成了好事了。
王仁出列跪在殿前,正想说原来那个奏折是扑风捉影,如今已经调查清楚了,李东昌确实是人品败坏,在公务期间纳妓,丢读书人的脸,丢朝廷的脸,要重重的责罚。可还没等说话,忽听一人跪在他身后,道:“皇上,这个案子臣比王大人清楚一些,的确外面有传言李东昌是个大大的清官。山阳县因为冒领赈灾的公款,被李东昌发现,他们买通李东昌不成,因此便设计陷害。王大人听到这种说法,不知其中的真伪,很是为难。臣想,不如派臣去山阳县走一遭,事情不就水落石出了吗?”
王仁心里一震,他从来没见过这么胆大妄为的下属官员,不经过他同意,便私自向皇上上折子。不过他老奸巨滑,表面可是笑呵呵的,道:“皇上明鉴,案子?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